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诫谕(誡諭)
(1).告诫晓喻。《元典章·户部九·立社》:“凡有司禁治事理,社长每季须诫諭,使民知畏,毋陷刑宪。” 清 林则徐 《批英国领事义律派参逊赴洋示令全缴鸦片禀》:“该领事须知本大臣推诚诫諭,迅速懔遵,不得反覆无常,自取咎戾。”
(2).指告诫与晓谕之类的文告。宋史·选举志二:“如詔誥、章表、箴铭、赋颂、赦敕、檄书、露布、诫諭、其文皆朝廷官守日用不可闕,且无以兼收文学博异之士。”
《漢語大詞典》:相如檄
指 汉 司马相如 的《喻巴蜀檄》。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为郎数岁,会 唐蒙 使略通 夜郎 西 僰 中,发 巴 蜀 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餘人,用兴法诛其渠帅, 巴 蜀 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 相如 责 唐蒙 ,因喻告 巴 蜀 民以非上意。”后因以“相如檄”指晓谕军民的文告。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词:“东北惊看 诸葛 表,西南更草 相如 檄。”
《漢語大詞典》:譬晓(譬曉)
譬解晓谕。新唐书·儒学传上·盖文懿:“ 文懿 为国子助教。既升席,公卿更相质问, 文懿 譬晓密微,远近宗仰。” 明 宋濂 《白鹿生小传》:“至期 泯 復来请,生反覆譬晓之,乃已。” 龚翼星 《光复军志》:“ 李燮和 者, 湖南 安化 人,童时受读,熟师为讲夷狄之有君,称引今皇帝以譬晓之, 燮和 瞠目若有所思。”
分類:晓谕
《国语辞典》:讽谕诗(讽谕诗)  拼音:fèng yù shī
用来讽刺当时政治或社会,以晓谕当政者或社会大众觉悟的诗歌。如唐白居易即善作此类诗。
《漢語大詞典》:敕谕(敕諭)
(1).皇帝的诏令。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敕諭分明,信誓殊重。”
(2).告戒晓谕。汉书·东平王刘宇传:“上於是遣太中大夫 张子蟜 奉璽书敕諭之。” 颜师古 注:“约敕而晓告之也。”
(3).以敕书晓谕。红楼梦第五八回:“敕諭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姻。”
《漢語大詞典》:指告
指点晓谕。 宋 叶适 《陈叔向墓志铭》:“ 赵丞相 知 福州 ,君谓 赵公 未知道,指告提耳,累千餘言。”
分類:指告晓谕
《國語辭典》:训令(訓令)  拼音:xùn lìng
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就某种问题带有命令性指示的一种公文。
《漢語大詞典》:旨喻
晓谕旨意,喻示旨意。《梁书·刘孝绰传》:“臣诚无识,孰不戴天。疏远亩陇,絶望高闕,而降其接引,优以旨喻,於臣微物,足为荣陨。”
《漢語大詞典》:导谕(導諭)
劝导晓谕。 清 梅曾亮 《台州府同知龙君墓志铭》:“至断狱,则与人反復导諭,为家人语,或感悟罢讼。”
分類:劝导晓谕
《漢語大詞典》:安喻
安抚晓谕。新唐书·魏徵传:“当是时, 河北 州县素事 隐 巢 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 徵 白 太宗 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帝曰:‘尔行安喻 河北 。’”
分類:安抚晓谕
《漢語大詞典》:谕说(諭説)
晓谕并劝说。周礼·秋官·象胥:“掌蛮、夷、 闽 、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諭説焉,以和亲之。”汉书·匈奴传下:“ 咸 等至,多遗单于金珍,因諭説改其号,号 匈奴 曰‘恭奴’,单于曰‘善于’,赐印綬。”资治通鉴·汉王莽天凤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説,输芮翻。”
分類:晓谕劝说
《漢語大詞典》:敦譬
规劝晓谕。南齐书·孝义传·杜栖:“ 京产 亡,水浆不入口七日,晨夕不罢哭,不食盐菜……时 何胤 、 谢朏 竝隐 东山 ,遗书敦譬,诫以毁灭。”北齐书·赵郡王叡传:“﹝ 叡 ﹞十岁丧母……三日水浆不入口。 高祖 与 武明娄皇后 慇懃敦譬,方渐顺旨。” 宋 曾巩 《使相制》:“虽敦譬之甚勤,顾壮怀之难夺。”
分類:规劝晓谕
《国语辞典》:堂谕(堂谕)  拼音:táng yù
1.清代各部堂官所发的告示,以便晓谕众人。
2.当堂的判词或命令。如:「这案件棘手,经法官堂谕开释,总算告一个段落。」
《漢語大詞典》:布谕(布諭)
布告晓谕。 唐 钱珝 《代史官王相公谢令枢密使宣谕奸邪表》:“凡所布諭,必尽洪纤。”
分類:布告晓谕
《漢語大詞典》:敕晓(敕曉)
告戒晓谕。东观汉记·杜诗传:“时将军 萧广 放纵兵士,猝暴民间, 诗 敕晓不改,遂格杀 广 ,还,以状闻。”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敕,戒也;晓,开諭也。”
分類:告戒晓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