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北郭骚
 
北郭贫

相关人物
北郭骚
 
晏婴


《吕氏春秋》卷十二《季冬纪·士节》
齐有北郭骚者,结罘罔,捆蒲苇,织履,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窃说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晏子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遗之,辞金受粟。有閒,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北郭骚沐浴而见晏子曰:「夫子将焉适?」晏子曰:「见疑于齐君,将出奔。」北郭骚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晏子行,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吾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焉。吾闻之,养其亲者身伉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而从,造于君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今去齐国,齐必侵矣。方见国之必侵,不若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其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其友因奉托而谓复者曰:「此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又退而自刎。景公闻之,大骇,乘驲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子之以死白己也,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例句

日暖自萧条,花悲北郭骚。 李贺 感春

谁言北郭贫,能分晏婴粟。 钱起 小园招隐

典故
渡淮橘成枳
 
渡江之橘
 
徙橘
 
桔性应化
 
橘性应化
 
晏子桔
 
晏子橘
 
易变南地橘

相关人物
晏婴


《晏子春秋》卷六〈内篇杂下·楚王欲辱晏子指盗者为齐人晏子对以橘〉~392~
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例句

渡江之橘踰汶貉,反时易性安能长。 元稹 驯犀

未胜晏子江南橘,莫比潘家大谷梨。 崔兴宗 和王维敕赐百官樱桃

橘性行应化,蓬心去不安。 骆宾王 早发诸暨

转蓬惊别渚,徙橘怆离忧。 骆宾王 晚泊镇江

典故  
齐相计
 
二桃杀士
 
三士桃
 
二桃弃
 
二桃三士
 
齐相二桃
 
泣二桃
 
冶子田强
 
二士桃

相关人物
公孙接
 
古冶子
 
晏婴
 
田开疆
 
齐景公


《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皆反其桃,挈领而死。

简释

三士桃:喻指用计杀人。唐卢象《追凉历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乔木》:“闲荫七贤地,醉餐三士桃。”


例句

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 李白 惧谗

世人见我轻鸿毛,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李白 梁甫吟

闲荫七贤地,醉餐三士桃。 卢象 追凉历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乔木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晏婴


《晏子春秋》卷八《外篇》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谓晏子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孔子相鲁若何?」晏子对曰:「君其勿忧。彼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

例句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李商隐 韩碑

典故 
晏婴骖

相关人物
晏婴


《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晏平仲〉~235~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例句

分宅脱骖间,感激怀未济。 杜甫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不知门下客,谁上晏婴骖。 贯休 和毛学士舍人早春

典故 
晏子狐裘
  
敝裘晏子
 
晏子一裘
 
平仲卧一裘
 
一裘经年

相关人物
晏婴
 
齐景公


《晏子春秋》卷六《内篇杂下》
景公饮酒,田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浮晏子。」公曰:「何故也?」无宇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
《晏子春秋》卷七〈外篇第七·景公使梁丘据致千金之裘晏子固辞不受〉~486~
景公赐晏子狐之白裘,元豹之茈,其赀千金,使梁丘据致之。晏子辞而不受,三反。公曰:「寡人有此二,将欲服之,今夫子不受,寡人不敢服。与其闭藏之,岂如弊之身乎?」晏子曰:「君就赐,使婴修百官之政,君服之上,而使婴服之于下,不可以为教。」固辞而不受。
《礼记注疏》卷九〈檀弓下〉
曾子曰:「晏子可谓知礼也已,恭敬之有焉。」有若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车一乘,及墓而反;国君七个,遣车七乘;大夫五个,遣车五乘,晏子焉知礼?」曾子曰:「国无道,君子耻盈礼焉。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

简释

晏裘:指生活节俭。唐杜牧《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例句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杜牧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高德闻郑履,俭居称晏裘。 武元衡 酬李十一尚书西亭暇日书怀见寄十二韵之作

不改任棠水,仍传晏子裘。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

典故
相关人物
晏婴


《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閒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例句

晏御扬扬,五鹿岳岳。 李瀚 蒙求

典故
相关人物
晏婴


《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晏平仲〉~234~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例句

还如齐晏子,再见狄梁公。 贯休 闻王慥常侍卒三首

典故
晏婴宅
 
晏子居
 
卜市邻
 
晏子卜邻
 
晏子近市居

相关人物
晏婴


《春秋左传·昭公三年》
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辞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

例句

严陵虽说临溪隐,晏子还闻近市居。 徐夤 赠表弟黄校书辂

典故 
晏子楹

相关人物
晏婴


《晏子春秋》卷六《内篇杂下》
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焉,谓其妻曰:「楹语也,子壮而示之。」及壮,发书之言曰:「布帛不可穷,穷不可饰;牛马不可穷,穷不可服;士不可穷,穷不可任;国不可穷,穷不可窃也。」
《晏子春秋》卷六〈内篇杂下·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命子壮示之〉~428~
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焉,谓其妻曰:「楹语也,子壮而示之。」及壮,发书之言曰:「布帛不可穷,穷不可饰;牛马不可穷,穷不可服;士不可穷,穷不可任;国不可穷,穷不可窃也。」

例句

经出宣尼壁,书留晏子楹。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典故
晏子赠行

相关人物
晏婴
 
曾子


《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
曾子将行,晏子送之曰:「君子赠人以轩,不若以言。吾请以言之,以轩乎?」曾子曰:「请以言。」晏子曰:「今夫车轮,山之直木也,良匠揉之,其圆中规,虽有槁暴,不复嬴矣,故君子慎隐揉。和氏之璧,井里之困也,良工修之,则为存国之宝,故君子慎所修。今夫兰本,三年而成,湛之苦酒,则君子不近,庶人不佩;湛之縻醢,而贾匹马矣。非兰本美也,所湛然也。愿子之必求所湛。婴闻之,君子居必择邻,游必就士,择居所以求士,求士所以辟患也。婴闻汩常移质,习俗移性,不可不慎也。」

例句

相国齐晏子,赠行不及言。 李白 郑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典故
一语折冲遐裔

相关人物
晏婴


《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晋欲攻齐使人往观晏子以礼侍而折其谋〉~325~
晋平公欲伐齐,使范昭往观焉。景公觞之,饮酒酣,范昭曰:「请君之弃樽。」公曰:「酌寡人之樽,进之于客。」范昭已饮,晏子曰:「彻樽,更之。」樽觯具矣,范昭佯醉,不说而起舞,谓太师曰:「能为我调成周之乐乎?吾为子舞之。」太师曰:「冥臣不习。」范昭趋而出。景公谓晏子曰:「晋,大国也,使人来将观吾政,今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晏子曰:「夫范昭之为人也,非陋而不知礼也,且欲试吾君臣,故绝之也。」景公谓太师曰:「子何以不为客调成周之乐乎?」太师对曰:「夫成周之乐,天子之乐也,调之,必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欲舞天子之乐,臣故不为也。」范昭归以报平公曰:「齐未可伐也。臣欲试其君,而晏子识之;臣欲犯其礼,而太师知之。」仲尼闻之曰:「夫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可谓折冲矣!而太师其与焉。」
典故
相关人物
司马迁
 
晏婴


《史记》卷六十二《管晏传赞》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欣慕焉。」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太史公之羡慕仰企平仲之行,假令晏生在世,己虽与之为仆隶,为之执鞭,亦所欣慕。其好贤乐善如此。贤哉良史,可以示人臣之炯戒也。」

例句

讲序居重席,群儒愿执鞭。 张籍 赠殷山人

陆公馀德机云在,如我酬恩合执鞭。 杜牧 怀钟陵旧游四首之一

苟得同其时,愿为执鞭竖。 皮日休 七爱诗(并序)之房杜二相国(玄龄、如晦)

《國語辭典》:晏婴(晏嬰)  拼音:yàn yīng
人名。(?~西元前500)字仲,春秋齐人。历事灵公、庄公,相齐景公。尚俭力行,为当时名臣。谥平,史称为「晏平仲」,后人尊称为「晏子」。
《國語辭典》:管晏  拼音:guǎn yàn
1.管仲与晏婴。二人为春秋时代齐国的贤相。
2.善于治国的贤臣才士。《淮南子。主术》:「执术而御之,则管晏之智尽矣。」
《國語辭典》:二桃杀三士(二桃殺三士)  拼音:èr táo shā sān shì
春秋时齐相晏婴向景公献计以二桃赐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令其论功领赏,欲其自相残杀以除后患。后三人因此而自杀。典出《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后比喻运用计谋杀人。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唐。李白惧谗〉诗:「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
《漢語大詞典》:齐三士(齊三士)
指 春秋 齐景公 时 公孙接 、 田开疆 、 古冶子 三勇士。 清 钱谦益 《戊辰七月应召赴阙车中言怀》诗之二:“长吟颇惜 齐 三士,抚卷谁知 鲁 二生。”参见“ 二桃杀三士 ”。
分類:古冶子
《國語辭典》:二桃杀三士(二桃殺三士)  拼音:èr táo shā sān shì
春秋时齐相晏婴向景公献计以二桃赐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令其论功领赏,欲其自相残杀以除后患。后三人因此而自杀。典出《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后比喻运用计谋杀人。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唐。李白惧谗〉诗:「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
《漢語大詞典》:圣相(聖相)
谓德行才智卓越的辅佐大臣。后专指贤能的宰相。晏子春秋·外篇下六:“ 晏子 对曰:‘君其勿忧,彼 鲁 君,弱主也, 孔子 ,圣相也。’”韩非子·问田:“ 公孙亶回 ,圣相也,而关於州部。” 唐 李商隐 《韩碑》诗:“帝得圣相相曰 度 ,贼斫不死神扶持。”宋史·李沆传:“﹝ 王旦 ﹞嘆曰:‘ 李文靖 真圣人也。’当时遂谓之圣相。”
《漢語大詞典》:脱骖(脱驂)
礼记·檀弓上:“ 孔子 之 卫 ,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 子贡 脱驂而賻之。”谓解下骖马,以助治丧之用。后因用为以财助人之急的典实。 宋 黄庭坚 《李濠州挽词》:“掛剑自知吾已许,脱驂不为涕无从。” 明 屠隆 《綵毫记·远谪夜郎》:“脱驂永念千秋义,岂止 淮隂 一饭恩。” 林学衡 《赠人》诗:“脱驂赠策非我分,絶笔何因更泣麟。”
《漢語大詞典》:晏子裘
春秋 齐 相 晏婴 ,以节俭力行著称,着布衣鹿裘以朝。 孔子 弟子 有若 谓其衣一狐裘至三十年。后因以“晏子裘”为称人节俭的典故。亦谓处境困顿。 唐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不改 任棠 水,仍传 晏子 裘。”亦省作“ 晏裘 ”。 唐 杜牧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旅馆夜忧 姜 被冷,暮江寒觉 晏 裘轻。” 明 邵璨 《香囊记·辞婚》:“乡书有雁, 晏 裘凋弊成长叹。”参阅礼记·檀弓下晏子春秋·杂下十二
《國語辭典》:晏裘  拼音:yàn qiú
春秋齐相晏婴,生性节俭,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见《礼记。檀弓下》。后比喻人节俭或处境困窘。唐。杜牧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诗:「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明。邵璨《香囊记》第二五出:「乡书有雁,晏裘凋弊成长叹。」
《漢語大詞典》:晏子裘
春秋 齐 相 晏婴 ,以节俭力行著称,着布衣鹿裘以朝。 孔子 弟子 有若 谓其衣一狐裘至三十年。后因以“晏子裘”为称人节俭的典故。亦谓处境困顿。 唐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不改 任棠 水,仍传 晏子 裘。”亦省作“ 晏裘 ”。 唐 杜牧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旅馆夜忧 姜 被冷,暮江寒觉 晏 裘轻。” 明 邵璨 《香囊记·辞婚》:“乡书有雁, 晏 裘凋弊成长叹。”参阅礼记·檀弓下晏子春秋·杂下十二
《国语辞典》:晏御扬扬(晏御扬扬)  拼音:yàn yù yáng yáng
春秋齐相晏婴的马夫,驾车时意气扬扬,得意自满,后听其妻劝导,改掉骄傲的态度。见《史记。卷六二。管晏列传。管仲》。后用以比喻人无知自满。如:「他出国去过一些地方,就晏御扬扬,目空一切,真可笑!」唐。李翰〈蒙求〉诗:「晏御扬扬,五鹿岳岳。」
《国语辞典》:晏子  拼音:yàn zǐ
1.后人对晏婴的尊称。参见「晏婴」条。
2.晏子春秋的简称。参见「晏子春秋」条。
《漢語大詞典》:楹语(楹語)
指先人遗书。 清 顾炎武 《次耕书来言时贵有求观余所著书者答示》诗:“儿从死父传楹语,帝遣生徒受壁经。”参见“ 楹书 ”。
分類:先人遗书
《漢語大詞典》:楹书(楹書)
晏子春秋·杂下三十:“ 晏子 病,将死,凿楹纳书焉,谓其妻曰:‘楹语也,子壮而示之。’”后因以“楹书”指遗言、遗书。 北齐 郑述祖 《天柱山铭序》:“敢慕楹书,仰宣庭诲。”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王文恪公》:“甘毁楹书已莫论,党 秦 诬 岳 又谁昆?” 康有为 《延香老屋率幼博弟曝书》诗:“百年旧宅賸楹书,旧史曾伤付蠹鱼。”
分類:遗言遗书
《國語辭典》:执鞭(執鞭)  拼音:zhí biān
1.手持马鞭,用以驾车。后多借指卑贱的差役。《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少苦执鞭,恒患不得快饮酒,使其酒足,馀年毕矣,无所复须。」
2.借指追劳追随。《史记。卷六二。管晏列传。晏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聊斋志异。卷二。陆判》:「陵阳陆公犹存乎?尚有灵焉否也?为之执鞭,所欣慕焉。」
3.手持教鞭,指当老师。如:「执鞭一生,门生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