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震韵》:魏晋(魏晋)
周书儒林传论:虽遗风盛业,不逮魏晋之辰,而风移俗变,抑亦近代之美也。
分类:魏晋
《漢語大詞典》:子晋(子晉)
王子乔 的字。神话人物。相传为 周灵王 太子,喜吹笙作凤凰鸣,被 浮丘公 引往 嵩山 修炼,后升仙。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昔 子晋 舍视膳之役,弃储贰之重,而 灵王 不责之以不孝。” 唐 卢眉娘 《和卓英英理笙》:“他日丹霄驂白凤,何愁 子晋 不闻声。” 宋 范仲淹 《天平山白云泉》诗:“ 子晋 罢云笙, 伯牙 收玉琴。” 清 袁枚 新齐谐·控鹤监秘记二则:“太后使 昌宗 骑木鹤,呼为 子晋 后身。”
分類:人物
《國語辭典》:东晋(東晉)  拼音:dōng jìn
朝代名。(西元317~420)晋自元帝东迁至恭帝元熙二年止,因立国江东地区,且国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在旧都洛阳之东,故史称「东晋」。
《國語辭典》:三晋(三晉)  拼音:sān jìn
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卿分晋,至战国周威烈王正式命韩、赵、魏为诸侯,称为「三晋」。《战国策。燕策三》:「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
《國語辭典》:秦晋(秦晉)  拼音:qín jìn
春秋时代,秦、晋二国世代多互为婚嫁。后遂以秦晋代指婚姻关系。唐。蒋防《霍小玉传》:「妙选高门,以谐秦晋。」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陪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韵府拾遗 队韵》:晋代(晋代)
宋书庐陵王义真传:昔关老奏书,见纪汉策。阎纂献规,荷荣晋代。
分类:晋代
《韵府拾遗 质韵》:晋室(晋室)
宋书武帝纪:毅与公俱举大义,兴复晋室。自谓京城广陵功业足以相抗。虽权事推公,而心不服也。唐明皇过王浚墓诗:吴国分牛斗,晋室命龙骧。
《韵府拾遗 阳韵》:晋唐(晋唐)
西湖志馀:史记云:秦始皇下丹阳,至钱塘,临浙江,上会稽。则钱塘非始于晋唐时明矣。
《骈字类编》:汉晋(汉晋)
唐书地理志:自秦变古,王制亡,始郡县天下。下更汉、晋,分裂为南北。至隋灭陈,天下始合为一,乃改州为郡,依汉制置太守,以司隶刺史相统治。又张浚传:帝与论古今事,浚辄曰:汉晋之远无可道,陛下春秋鼎富,天资英特,内偪宦臣,外迫彊臣,故不能安。此臣所以痛心而泣血也。元史外夷传:高丽者,本箕子所封之地,汉、晋皆为郡县。续中说:程元问六经之致,子曰:吾续书以存汉、晋之实 诗以辩六代之俗,修元经以断南北之疑,赞易道以申先师之有,正礼乐以旌后王之失,如斯而已矣。
《国语辞典》:西晋(西晋)  拼音:xī jìn
朝代名。(西元265~316)晋武帝至悯帝都于洛阳,因洛阳在东晋首都建康的西边,故称为「西晋」。
《漢語大詞典》:晋王
李克用,沙陀族(其父姓朱邪,名赤心,有功于唐朝,赐姓名为李国昌),因出兵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受封为晋王。为其一目失明,绰号独眼龙,为李存勗之继父?
《国语辞典》:晋朝(晋朝)  拼音:jìn cháo
朝代名:(1)(西元265~420)司马炎篡魏,国号晋,是为晋武帝,后吞并孙吴而有天下,传至悯帝,为前赵所灭,史称西晋。后司马睿即位于建康,是为晋元帝,传至恭帝,为刘裕所篡,史称「东晋」。(2)(西元936~946)五代诸朝之一。石敬瑭灭后唐称帝,国号晋,史称后晋。
《漢語大詞典》:有晋(有晉)
指 晋 代。有,词头。《晋书·乐志上》:“天命 有晋 ,穆穆明明。”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逮 有晋 之隆安,集艰虞於天步。”
分類:词头
《韵府拾遗 震韵》:如晋(如晋)
史记赵世家:奄父生叔带,叔带去周如晋,事晋文侯,始建赵氏于晋国。
《漢語大詞典》:汾晋(汾晉)
指 汾水 流域。亦特指 山西省 太原 地区。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千秋 汾 晋 间,事与云水白。” 金 元好问 《涌金亭示同游诸君》诗:“我从 汾 晋 来,山之面目腹背皆经过。”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悟真》:“寓身 汾 晋 之间,栖志 蓬 瑶 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