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59,分71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赤伏显符记
恭显
弘恭陷萧望
刘讼石中书
名自张华显
词典
不显
显晦
丕显
幽显
显扬
隐显
显著
显者
通显
显亲
典故
赤伏显符记


《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本纪上〉~2~
行至鄗,光武先在长安时同舍生彊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群臣因复奏曰:「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万里合信,不议同情,周之白鱼,曷足比焉?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著闻,宜荅天神,以塞群望。」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
典故
相关人物
弘恭
 
石显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列传·刘向〉~929~
患苦外戚许、史在位放纵,而中书宦官弘恭、石显弄权。

例句

恭显诚甘罪,韦平亦恃权。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

典故
弘恭陷萧望

相关人物
弘恭
 
石显
 
萧望之


《汉书》卷七十八《萧望之传》
「中书令弘恭、石显久典枢机,明习文法,亦与车骑将军高为表里,论议常独持故事,不从望之等。恭、显又时倾仄见诎。望之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自武帝游宴后庭,故用宦者,非国旧制,又违古不近刑人之义,白欲更置士人,繇是大与高、恭、显忤。」「恭、显奏『望之、堪、更生朋党相称举,数谮诉大臣,毁离亲戚,欲以专擅权势,为臣不忠,诬上不道,请谒者召致廷尉。』时上初即位,不省『谒者召致廷尉』为下狱也,可其奏。」「弘恭、石显等知望之素高节,不诎辱,建白『望之前为将军辅政,欲排退许、史,专权擅朝。幸得不坐,复赐爵邑,与闻政事,不悔过服罪,深怀怨望,教子上书,归非于上,自以托师傅,怀终不坐。非颇诎望之于牢狱,塞其怏怏心,则圣朝亡以施恩厚。』」「(望之)竟饮鸩自杀。」

例句

弘恭陷萧望,赵高谋李斯。阴德既必报,阴祸岂虚施。 白居易 读史五首之四

典故
刘讼石中书

相关人物
刘向(字子政)
 
石显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附《刘向传》
「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与侍中金敞拾遗于左右。四人同心辅政,患苦外戚许、史在位放纵,而中书宦官弘恭、石显弄权。望之、堪、更生议,欲白罢退之。未白而语泄,遂为许、史及恭、显所谮愬,堪、更生下狱,及望之皆免官。」

例句

可怜刘校尉,曾讼石中书。 杜牧 李给事中敏二首

典故
张华识
 
名自张华显

相关人物
张华


《晋书》卷三十六《张华传》
华性好人物,诱进不倦,至于穷贱候门之士有一介之善者,便咨嗟称咏,为之延誉。

例句

自知终有张华识,不向沧洲理钓丝。 温庭筠 题西明寺僧院

名自张华显,词因葛亮吟。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

《漢語大詞典》:不显(不顯)
(1).不显明;不清楚。《诗·大雅·思齐》:“雝雝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朱熹 集传:“不显,幽隐之处也。” 清 王韬 《淞隐漫录·吴也仙》:“以签语末句观之,此生结局当在水云乡里。然仙语隐而不显,从无如是之明白昭示者也。” 王老九 《进北京》诗:“只怨我没生千里眼,几十丈远看不显。”
(2).不显达。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 知祥 父 道 ,独留事 晋 而不显。”
(3).盛大貌。不,通“ 丕 ”。《诗·周颂·清庙》:“不显不承,无射於人斯。”《乐府诗集·晋郊祀歌·飨神歌》:“不显遗烈,之德之纯。”一本作“ 丕显 ”。
《國語辭典》:显晦(顯晦)  拼音:xiǎn huì
1.明与暗。唐。杜甫 天河诗:「常时任显晦,秋至辄分明。」
2.比喻人之进退,出仕或退隐。《晋书。卷九四。隐逸传。史臣曰》:「君子之行殊涂,显晦之谓也。」唐。柳宗元箕子碑〉:「宪宪大人,显晦不渝。」
分類:仕宦隐逸
《國語辭典》:丕显(丕顯)  拼音:pī xiǎn
伟大光明。《书经。君牙》:「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宋史。卷一三二。乐志七》:「丕显神谟,惟后之则。」
分類:大显英明
《漢語大詞典》:幽显(幽顯)
犹阴阳。亦指阴间与阳间。北史·李彪传:“天下断狱起自初秋,尽於孟冬。不於三统之春,行斩绞之刑。如此则道协幽显,仁垂后昆矣。” 唐 陈子昂 《为程处弼辞放流表》:“存者流离,亡者哀痛;辛酸幽显,为世所悲。”《剪灯新话·水宫庆会录》:“广利洋海之神,善文尘世之士,幽显路殊,安得相及?”
《國語辭典》:显扬(顯揚)  拼音:xiǎn yáng
称扬、表扬。《礼记。祭统》:「显扬先祖,所以崇孝也。」《史记。卷二五。律书》:「然身宠君尊,当世显扬,可不谓荣焉。」
《漢語大詞典》:隐显(隱顯)
(1).隐没与显现。荀子·天论:“故道无不明,外内异表,隐显有常,民陷乃去。”京氏易传卷下:“仰观俯察在乎人,隐显灾祥在乎天。”南史·隐逸传上·渔父:“落日逍遥渚际,见一轻舟陵波隐显。”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今虽未见其画,读诸跋,常觉依稀隐显,都在目中。” 王西彦 《乡下朋友》:“眺望四下碧绿的田野,弯曲如画的溪流,屏障似的远山和散落隐显的村屋。”
(2).特指文义的含蓄和显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 清 龚自珍 《春秋决事比自序》:“考之孤文隻义之仅存,而得之乎出没隐显之间。”
(3).偏指含蓄不露。 清 包世臣 《文谱》:“回互激射之法备,而后隐显之义见矣。”
(4).默默无闻和名扬远近。指失意和得意。北史·儒林传下·刘炫:“隐显人间,沉浮世俗。” 明 张三光 《蒋石原先生传》:“且先生布素终身,隐显一致,非独令后世师吾俭也。”如:我眼见他们的升沉隐显。
《國語辭典》:显著(顯著)  拼音:xiǎn zhe
1.现出、表露出。如:「台风过后,街道上显著冷冷清清。」
2.明白感觉到。如:「学习外语,没有字典在旁,显著不方便。」
《國語辭典》:显著(顯著)  拼音:xiǎn zhù
显明。《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大圣作治,建立法度,显著纲纪。」《后汉书。卷六二。荀淑传》:「于是天人之际,事物之宜,粲然显著,罔不备矣。」
《国语辞典》:显者(显者)  拼音:xiǎn zhě
富贵显达的人。《孟子。离娄下》:「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聊斋志异。卷二。阿宝》:「择数年,得婿若此,恐将为显者笑。」
《國語辭典》:通显(通顯)  拼音:tōng xiǎn
通达显贵。《后汉书。卷四八。应奉传》:「自是诸子宦学,并有才名,至玚七世通显。」《北史。卷四六。鹿悆传》:「虽任居通显,志在谦退,迎送亲宾,加于畴昔。」
《國語辭典》:显亲(顯親)  拼音:xiǎn qīn
1.光耀门楣,使尊亲增光。如:「做人应行善修德以显亲。」
2.权势显要的亲戚。《晋书。卷四六。刘颂传》:「至于三代,则并建明德,及兴王之显亲,列爵五等,开国承家,以藩屏帝室,延祚久长。」
分類:双亲荣显
《漢語大詞典》:恭显(恭顯)
汉 宦官 弘恭 、 石显 的并称。汉书·刘向传:“中书宦官 弘恭 、 石显 弄权。 望之 、 堪 、 更生 议,欲白罢退之。未白而语泄,遂为 许 史 及 恭显 所譖愬, 堪 、 更生 下狱。” 晋 潘岳 《西征赋》:“当 音 、 凤 、 恭 、 显 之任势也,乃熏灼四方,震耀都鄙。” 唐 元稹 《人道短》诗:“ 莽 、 卓 、 恭 、 显 ,皆数十年富贵, 梁冀 夫妇,车马煌煌。”
分類: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