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43—1801 【介绍】: 清江苏武进人,字行偕,一字晴溪。少困科举。乾隆中随仓场侍郎刘秉恬司文牍,荐授兵部主事,累迁郎中。嘉庆间随额勒登保军,从赞军务。官至鸿胪寺卿。工文移笺奏。尤善书。

人物简介

维基
黄显章(1744年—1817年),字达文,号朴亭翁,广东新会县人,同进士出身,潮州府教授。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
郑大谟,字孝显,号青墅,侯官人。乾隆庚戌进士,官泌阳知县。有《青墅诗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9 【介绍】: 清福建同安人。乾隆间任台湾澎湖协右营把总,镇压林爽文起事有功,升千总。嘉庆间攻蔡牵,累擢广东水师提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即郭学显。清广东海盗,婆带为乳名。好读书,船中藏书颇多,船头榜“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人之患,束带立于朝”二句。嘉庆十四年,受两广总督百龄招抚,率众投降。不受官职,在广州买屋居住,教诸子读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4—1841 【介绍】: 清湖南新化人,字子振,号云渠。邓显鹤兄。嘉庆诸生。一生不仕,穷经自守,以学行称于时。有《春秋目论》、《说诗呓语》、《听雨山房文钞》。

人物简介

黄鹄山志
字蒙泉,香山人。嘉庆丙子举人,大挑教谕。著有《铭心书屋诗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7—1851 【介绍】: 清湖南新化人,字子立,号湘皋。嘉庆九年举人。屡试不第。道光间官宁乡训导,以搜集彰显乡邦文献为己任,纂《沅湘耆旧集》,刻《王船山遗书》、《蔡忠烈遗集》,增辑《周圣楷楚宝》,编《欧阳文公圭斋集》。有《资江耆旧集》、《南村草堂诗文集》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一
邓显鹤,字子立,号湘皋,新化人。嘉庆庚午举人。有《南村草堂诗钞》。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遗身篇第七之二
静然名显远,少颖悟,读书数行俱下,清辩入神,而持诣精苦,不避艰辛。晨汲晚樵,视为妙用,处之怡然。惺参承其教泽,服膺已深,既禀具戒,并荷衣法。尝游荆州,以苦行导化,开如来、延庆、水月三寺,为丛社。复往宜昌创慈云寺,弘我法旨,四众归之。主持数年,退居万年寺。平昔严持戒德,虔诵《金刚经》。一日诏其徒,曰:“汝侍吾有年,能知《金刚经》之功德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乎?经云:‘一切诸佛及诸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此经出。’吾行住坐卧,不离此经者,盖念人生难得,乐土难生。吾今年七十有六,不愿久溷尘浊,行将西归,与汝别矣。”因命徒众积柴于寺,叠累渐高,乃从容就之。向薪东西拜,登之说偈,曰:“当初不来,于今何去?慧镫不灭,灵台一炬。风扫枝头,月映潭底。众善护法,生死何异?”须叟火自内发,香烟结盖,上入霄汉。观者千数百人,莫不赞叹。收灵骨获舍利子七,塔于慈云寺前,时嘉庆戊寅秋七月既望也。
詹功显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7 【介绍】: 清福建福清人。由行伍从攻蔡牵于闽浙洋面。鸦片战争中任金门镇总兵,在澎湖防堵英军。官至浙江提督。

人物简介

维基
孔昭显,字瑞堂,号一峰,山东曲阜人,孔子七十一代孙,属大宗户,同进士出身。嘉庆十九年(1814年)登甲戌进士。道光十九年(1839年)接替周恭寿任青浦县知县一职,次年由钱燕桂接任。
陈显良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广东广州人。咸丰四年与李文茂等在佛山起义,有众数万,称统领兵马大元帅。六年,与陈荣等率部入江西,加入太平军,而旗帜不变,亦不接受太平军统一指挥。清军称为“花旗贼”。后随石达开远征。十年再入粤境。曾致书与占领广州之英法军交涉。旋败灭。
崇俊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维基
崇俊(1831年—?),字雨岑,号志斋,一号显臣,佟佳氏,满州正蓝旗人。进士出身。同治十年,登进士。光绪3年(1877年),担任清朝遵义府婺川县知县。后由冉崇俊接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1—1861 【介绍】: 即爱新觉罗·奕詝。清朝皇帝。宣宗第四子。道光三十年正月嗣位,次年改元咸丰。即位不久,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事。终咸丰之世,太平天国与清朝成对峙之局。咸丰六年至十年,英法对华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年,与俄签订《瑗珲条约》;与英、法、俄、美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十年,北京被英、法军占领,逃往热河,留恭亲王奕诉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十一年病卒于热河,谥显皇帝。
晚晴簃诗汇·卷三
文宗显皇帝,宣宗成皇帝第四子。在位十一年,建元咸丰。葬定陵。有《御制诗集》。
黄显瓒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黄显瓒,湖南省长沙府宁乡县人,进士出身。光绪二年(1876年),参加丙子恩科会试,得贡士第277名。殿试登进士二甲第150名。同年五月(6月3日),改庶吉士。光绪三年四月(1877年6月9日),散馆,授翰林院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