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出来(出來)  拼音:chū lái
1.自内而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红楼梦》第六五回:「隆儿等慌的忙放下酒杯,出来喝马。」
2.显露、出现。《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比及大郎疑心了,便觉满生饮酒之间,没心没想,言语参差,好些破绽出来。」
3.出面、出头。《文明小史》第五六回:「秦凤梧人虽荒唐,究竟是书香出身,有些亲戚故旧,出来替他打圆场。」
4.行为的实现、完成。如:「这件事我做不出来。」、「两天的事,他一天就做出来了。」
5.出任。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并不想有轩车有驷马,我则愿无根椽无片瓦,出来的一品职千钟禄。」
《漢語大詞典》:隐显(隱顯)
(1).隐没与显现。荀子·天论:“故道无不明,外内异表,隐显有常,民陷乃去。”京氏易传卷下:“仰观俯察在乎人,隐显灾祥在乎天。”南史·隐逸传上·渔父:“落日逍遥渚际,见一轻舟陵波隐显。”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今虽未见其画,读诸跋,常觉依稀隐显,都在目中。” 王西彦 《乡下朋友》:“眺望四下碧绿的田野,弯曲如画的溪流,屏障似的远山和散落隐显的村屋。”
(2).特指文义的含蓄和显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 清 龚自珍 《春秋决事比自序》:“考之孤文隻义之仅存,而得之乎出没隐显之间。”
(3).偏指含蓄不露。 清 包世臣 《文谱》:“回互激射之法备,而后隐显之义见矣。”
(4).默默无闻和名扬远近。指失意和得意。北史·儒林传下·刘炫:“隐显人间,沉浮世俗。” 明 张三光 《蒋石原先生传》:“且先生布素终身,隐显一致,非独令后世师吾俭也。”如:我眼见他们的升沉隐显。
《國語辭典》:蕴藉(蘊藉)  拼音:yùn jiè
含蓄不外露。南朝梁。沈约 伤庾杲之诗:「蕴藉含文雅,散朗溢风飙。」唐。薛用弱〈王维〉:「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也作「酝藉」、「韫藉」。
《国语辞典》:不露  拼音:bù lù
不显露、不暴露。《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國語辭典》:突出  拼音:tú chū
1.高起、鼓出。《新唐书。卷七六。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传》:「新丰有山因震突出,太后以为美祥。」《三国演义》第八三回:「为首乃是番王沙摩柯,生得面如噀血,碧眼突出。」
2.特出。指超出一般程度的水准或表现。如:「他在学校时,成绩突出,表现优异。」
3.突破,冲过。《三国演义》第二回:「孙仲引贼突出北门,正迎玄德。」
4.突然出现。《后汉书。五行志一》:「有一狗突出,走入司徒府门,或见之者,莫不惊怪。」唐。白居易〈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漢語大詞典》:露盘(露盤,露槃)
(1).即承露盘。 汉武帝 时建于 建章宫 。 三国 魏 曹植 《承露盘铭》:“固若露盘,长存永贵。”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序:“ 魏明帝 青龙 元年八月,詔宫官牵车西取 汉孝武 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清 钱谦益 《丙戌南还赠别故侯家妓人冬哥四绝句》之一:“临觴莫恨青娥老,两见仙人泣露盘。”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那为头的便吩咐道:‘你二位这趟可莫当儿戏,一来要守 十三妹 姑娘的规矩,二则要保山寨的脸面,讲不得辛苦。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迭桥,甚至打点看车,都是你二位的事。到了地土,不可露盘儿,赶紧的回山要紧。’”
(2).佛寺宝塔上所建盘盖,又名相轮或轮相。陈书·宣帝纪:“六月丁卯,大雨,震 大皇寺 刹、 庄严寺 露盘。” 唐 卢宗回 《登长安慈恩寺塔》诗:“东方晓日上翔鸞,西转苍龙拂露盘。”
(3).(露lòu)谓显露真相。
露槃:即露盘。亦借指露盘中的甘露。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因暇日与弟姪辈评古今诸名人诗: 魏武帝 如 幽 燕 老将,气韵沉雄…… 李长吉 如 武帝 食露槃,无补多慾。 孟东野 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参见“ 露盘 ”。
《國語辭典》:呈露  拼音:chéng lù
显现、显出。《文选。曹植。洛神赋》:「延颈秀项,皓质呈露。」唐。韩愈〈南海神庙碑〉:「乾端坤倪,轩豁呈露。」
《漢語大詞典》:微露
(1).微微显露。 唐 李商隐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诗:“应防啼与笑,微露浅深情。” 南唐 李煜 《一斛珠》词:“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箇,向人微露丁香颗。” 茅盾 《子夜》五:“他的机警的眼光现在微露愤意,看定了 吴荪甫 的面孔。”
(2).微少的露水。 唐 皮日休 《三宿神景宫》诗:“素鹤警微露,白莲明暗池。”
《國語辭典》:闪烁(閃爍)  拼音:shǎn shuò
1.光线不定的样子。南朝梁。王僧孺〈中寺碑〉:「日流闪烁,风度清锵。」《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那剑光闪烁,杀气峥嵘。」
2.说话吞吐遮掩,不肯直截了当说出实情。如:「闪烁其词」。
《國語辭典》:发硎(發硎)  拼音:fā xíng
硎,磨刀石。发硎指刀子刚从磨刀石上离开,表示磨利。唐。杜甫〈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诗:「遣辞必中律,利物常发硎。」
《漢語大詞典》:先鸣(先鳴)
(1).首先鸣叫。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平阴 之役,先二子鸣” 晋 杜预 注:“十八年, 晋 伐 齐 ,及 平阴 。 州绰 获 殖绰 、 郭最 。故自比於鸡,斗胜而先鸣。”
(2).指首先登城而大呼。文选·陆机〈饮马长城窟行〉:“末德争先鸣,凶器无两全。” 李周翰 注:“先鸣,先登而大呼也。”
(3).谓首先显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子桓 虑详而力缓,故不竞於先鸣。” 唐 李端 《赠赵神童》诗:“圣朝殊 汉 令,才子少登科;每见先鸣早,常惊后进多。”
《漢語大詞典》:阳节(陽節)
(1).指轻疾猛厉、刚劲显露的气势。国语·越语下:“刚彊以御,阳节不尽,不死其野……尽其阳节、盈吾阴节而夺之。宜为人客,刚彊而力疾;阳节不尽,轻而不可取。” 韦昭 注:“彼阳势已尽而吾阴节盛满,则能夺之。先动为客,於时宜为人客,刚彊力疾,阳数未尽,虽轻易人犹不可得取也。”
(2).阳数。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阴节不尽,阳节不兴,故倾否开泰之大人,以极剥为极復。”
(3).阳春时节。 唐 张九龄 《巡属县道中作》诗:“矧逢阳节献,默听时禽鸣。”
《國語辭典》:不形  拼音:bù xíng
不显露。如:「喜怒不形于色。」晋。陆机〈辩亡论下〉:「玄曰:『乱不极则治不形。』」
分類:不显显露
《國語辭典》:颖脱(穎脫)  拼音:yǐng tuō
椎处囊中,尖端必冒脱而出。语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比喻有才能的人遇有机会即可显露本领。《北齐书。卷三七。魏收传》:「收本以文才,必望颖脱得知,位既不遂,求修国史。」也作「脱颖」。
《國語辭典》:颖脱而出(穎脫而出)  拼音:yǐng tuō ér chū
锥尖透过囊袋显露出来。语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比喻有才华的人得到机会而崭露头角。唐。李白 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也作「脱颖而出」。
《漢語大詞典》:见情(見情)
犹感激。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
显露真情。礼记·礼器:“龟为前列,先知也;金次之,见情也。” 郑玄 注:“金炤物。” 孔颖达 疏:“金能炤物,露见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