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显荣(顯榮)  拼音:xiǎn róng
显达荣华。《韩非子。五蠹》:「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史记。卷六八。商君传》:「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漢語大詞典》:烈考
显赫的亡父。《诗·周颂·雝》:“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毛 传:“烈考, 武王 也。” 郑玄 笺:“烈,光也。”后多用为对亡父的美称。 唐 韩愈 《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烈考 文诲 , 天寳 中实为平卢衙前兵马使。”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上:“烈考 国昌 ,本名 赤心 , 唐 朔州 刺史。”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表答用先世语:“ 文正 范公 《岳阳楼记》有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后 东坡 行 忠宣公 辞免批答,径用此语云:‘吾闻之乃烈考曰:君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分類:显赫亡父
《漢語大詞典》:蕴隆
(1).暑气郁结而隆盛。《诗·大雅·云汉》:“旱既大甚,藴隆虫虫。” 朱熹 集传:“藴,蓄;隆,盛也。” 马瑞辰 通释:“藴隆谓暑气鬱积而隆盛。虫虫则热气熏蒸之状也。” 宋 朱淑真 《夏雨生凉》诗:“烈日如焚正藴隆,黑云带雨泻长空。” 清 戴名世 《讨夏二子檄》:“擒捕无方,嘬噆之威已酷;藴隆既去,飞鸣之势何存。”
(2).引申为炽盛;显赫。 清 刘大櫆 《赠大夫闵府君墓志铭》:“尚书累叶,厥声藴隆。”
(3).积累。 清 叶燮 原诗·内篇下:“夫才者,诸法之藴隆发现处也。”
《漢語大詞典》:雄名
显赫的名声。南史·檀道济传:“ 道济 虽不剋定 河 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 唐 薛能 《送马戴书记之太原》诗:“相逢莫已讯,诗雅负雄名。”《敦煌曲子词·望江南》:“压坛 河 陇 定 羗 浑 。雄名远近闻。”
分類:显赫名声
《漢語大詞典》:鼎贵(鼎貴)
(1).正当显贵。汉书·贾捐之传:“ 捐之 復短 石显 。 兴 曰:‘ 显 鼎贵,上信用之。今欲进,弟从我计,且与合意,即得入矣。’”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言方且欲贵矣。”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今州将鼎贵,且厚遇,逆之必不可,为之柰何?”
(2).显赫尊贵之人。文选·左思〈吴都赋〉:“其居则高门鼎贵,魁岸豪杰。” 张铣 注:“鼎贵,鼎食者。” 宋 叶适 《国子祭酒李公墓志铭》:“阉佞给使,当沉伏奔走,今名闻鼎贵,大贼也。” 清 唐孙华 《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知君仍世自鼎贵,朱轮十乘张彤幨。”
《國語辭典》:尊显(尊顯)  拼音:zūn xiǎn
地位高贵显要。《管子。明法解》:「故其法令明而赏罚之所立者当,则主尊显而奸不生。」《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先帝母昆,坟陵尊显。」
《漢語大詞典》:休显(休顯)
(1).荣耀,显赫。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出不休显,贱不忧戚。” 唐 韩愈 《河南府同官记》:“作帅南 荆 ,厥闻休显,武志既扬,文教亦熙。”
(2).犹休明。多用以颂扬封建统治。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彰天瑞之休显,照远戎之来庭。” 刘良 注:“以彰天瑞之休明。” 宋 王安石 《翰林侍读学士右正言冯京改翰林学士知制诰权知开封府》:“具官某,造行直方,受材博敏,践更中外,休显有称。”
《漢語大詞典》:贵盛(貴盛)
高贵显赫。战国策·秦策三:“而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於三子,而身不退,窃为君危之。”汉书·赵破奴传:“而 霍去病 弟 光 贵盛,自有传。” 唐 罗隐 《上江州陈员外》诗:“人自中臺方贵盛,地从 西晋 即风流。” 清 汪懋麟 《〈陈学士诗集〉序》:“故有身处贵盛,四体彊壮,必託言疾病穷老,以为非是不可以言工。”
《國語辭典》:辉赫(輝赫)  拼音:huī hè
显赫、著名。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十九授校书,二十声辉赫。」
《國語辭典》:显秩(顯秩)  拼音:xiǎn zhì
崇高的地位。《文选。潘岳。杨荆州诔》:「用锡土宇,膺兹显秩。」《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大人年岁未及五旬,已经荣膺显秩。」
分類:显赫官位
《漢語大詞典》:喧然
(1).热闹;喧哗。 唐 杜甫 《成都府》诗:“喧然名都会,吹簫间笙簧。”新五代史·杂传·朱守殷:“ 明宗 詔幸 汴州 ,议者喧然。” 清 葆光子 《物妖志·介类·白蛇》:“见此少年与妇同席饮酌,笑语喧然。”
(2).犹喧赫,显赫。 宋 晁仲之 《以承宴墨赠僧法一》诗:“后来 承宴 復秀出,喧然父子名相齐。” 清 田茂遇 《孤儿行》:“鸣騶吹角,大吏巡边,前导到部势喧然。”
《漢語大詞典》:赫曦
亦作“ 赫羲 ”。亦作“ 赫爔 ”。
(1).炎暑炽盛貌。 三国 魏 曹植 《诰咎文》:“炎旱赫羲,飈风扇发。”文选·潘岳〈在怀县作〉诗之一:“初伏启新节,隆暑方赫羲。” 张铣 注:“赫曦,炎盛貌。” 唐 张九龄 《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诗:“缅然万里路,赫曦三伏时。”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二:“并为大岭阴,曾无赫曦煖。”
(2).显赫貌。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缅吾祖之赫羲,帝 高阳 之玄胄。” 南朝 梁 江淹 《萧拜太尉扬州牧表》:“名爵赫曦,僶俛优泰。”
(3).光明貌。 宋 司马光 《次韵和冲卿中秋陇月》:“岂无锦幄翠帘垂,匝树明灯正赫曦。”
(4).指太阳。
(5).指阳光。 明 高攀龙 《答南皋四》:“读先生合编,竟先生之言,如赫曦透体。”
《國語辭典》:热官(熱官)  拼音:rè guān
有权势,或众人所冀求的官位。宋。陆游感遇〉诗:「仕宦五十年,终不慕热官。」
《國語辭典》:光光  拼音:guāng guāng
1.明亮的样子。晋。闾丘冲三月三日应诏〉诗:「光光华辇,诜诜从臣。」《乐府诗集。卷二五。横吹曲辞五。梁鼓角横吹曲。地驱乐歌》:「月明光光星欲堕,欲来不来早语我。」
2.勇武显赫的样子。《汉书。卷一○○。叙传下》:「子明光光,发迹西疆,列于禦侮,厥子亦良。」晋。刘琨〈答卢谌〉诗:「光光段生,出幽迁乔。」
3.尽、完了、一无所有。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眼见一家人儿烧的光光儿了也,教俺怎生过活咱?」《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就是老太要赶他出去,也分些本钱与他做生意,叫他两口子光光的怎样出去过日子?」
4.仅、只。如:「光光是一次旅行,就花了他不少钱。」
5.整齐漂亮的样子。《水浒传》第五回:「帽儿光光,今夜做个新郎;衣衫窄窄,今夜做个娇客。」
6.裸露的样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脚穿的一双粉底内城式京靴,头上却是光光的没有戴帽。」
《漢語大詞典》:伟烈(偉烈)
(1).伟大的功业。 明 归有光 《与王子敬书》:“平生足迹不及天下,又不得当世奇功伟烈,书之增嘆耳。” 清 侯方域 《定鼎説》:“今日倘思扼天维,衍地脉,创艰食之弊,策定民之本,登圣历乎天阶,章国祚之有秩,盍求所以绍扬伟烈焉。” 梁启超 《新民说·论自尊》:“其后此之建丰功,扬伟烈,留最高之名誉於歷史上,皆自不肯自贼自暴之一念。” 鲁迅 《书信集·致胡适》:“友人 李庸倩 君为彼书出主,亦久慕先生伟烈,并渴欲一瞻丰采。”
(2).显赫,盛大。 明 吴承恩 《贺周兰墩陞都督障词》:“平生文武双奇絶,此去功名真伟烈。”
(3).威武。 明沈鲸《双珠记·风鉴通神》:“仪容真伟烈,双瞬光飞电,更堪钦虎头燕頷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