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显豁(顯豁)  拼音:xiǎn huò
1.显明昭著。唐。杜牧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诗:「唯有君子心,显豁知幽抱。」《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贾子猷:『名子是后头一个雅。』店主人道:『然而不及头一个显豁。』」
2.炫耀。元。马致远《黄粱梦》第四折:「你得了斗来大黄金印一颗,为元帅,佐山河,倒大来显豁。」
《國語辭典》:灿然(燦然)  拼音:càn rán
形容光彩明亮。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元夕》:「花边水际,灯烛灿然。」《三国演义》第三三回:「南方旺气灿然,恐未可图也。」
《國語辭典》:豁落  拼音:huō luò
脱落、掉落。如:「他的牙齿豁落太多,因此无法咀嚼坚硬的食物。」
《漢語大詞典》:豁落图(豁落圖)
道教的符箓。 唐 李白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身佩豁落图,腰垂虎盘囊。” 金松岑 《古意仿三十六体》诗:“上阳君自何年别,豁落图成鬢已霜。”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腰系着绣有伏虎形的荷包,荷包中盛着《豁落图》,即所谓《道箓》。--‘豁落’是道教术语。”
分類:道教符箓
《國語辭典》:透露  拼音:tòu lù
1.泄露。如:「透露消息」、「透露秘密」。
2.透澈、明白。《文明小史》第六○回:「比泰西的照相还要照得清楚些,比油画还要画得透露些。」
《漢語大詞典》:朗豁
(1).明亮开阔。 宋 叶适 《宝婺观记》:“宽施忘其褊吝,朗豁消其闇鄙,德成性安,而动乐静寿之功验矣。”
(2).显豁。 郭沫若 《〈浮士德〉简论》:“他以他锐敏的直觉,惯会突进对象的核心,大之更能朗豁地揭露世界进展的真理。”
《漢語大詞典》:醒亮
犹显豁。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馀论》:“有意晦不明,不妨略改醒亮。”
分類:显豁
《國語辭典》:烈烈  拼音:liè liè
1.高峻的样子。《诗经。小雅。蓼莪》:「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2.形容极端强烈。唐。张说〈祭石岭战亡士文〉:「嗟尔战夫,烈烈忠勇,奋不顾命,志无旋踵。」
3.拟声词:(1)形容风的声音。晋。刘琨〈扶风歌〉:「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2)形容声音多且繁杂。南朝宋。谢惠连〈捣衣〉诗:「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蟹啼。」(3)形容水流的声音。唐。皮日休霍山赋〉:「有泉烈烈,其来如决。」
《漢語大詞典》:彰明
(1).颁示;昭示。司马法·仁本:“其有失命乱常、背德逆天之时,而危有功之君,徧告于诸侯,彰明有罪。” 唐 李翱 《论李尚书事状》:“虽有大罪,犹不忍彰明。”
(2).显豁,明显。 唐 元稹 《进田弘正碑文状》:“不隐实功,不为溢美,文虽朴野,事颇彰明。” 鲁迅 《坟·论睁了眼看》:“有时遇到彰明的史实,瞒不下,如 关羽 岳飞 的被杀,便只好别设骗局了。”
《漢語大詞典》:炳如
(1).明显昭著貌;明白显豁貌。 汉 扬雄 《太玄·文》:“炳如彪如,尚文昭如。” 宋 洪迈 容斋随笔·论韩公文:“蔚然而虎凤跃,鏘然而韶钧鸣……千态万貌,卒泽於道德仁义,炳如也。” 明 宋濂 《凝道记·阴阳枢》:“ 孔子 之传, 孟子 之释,加以数言,而其意炳如也。”
(2).容光焕发貌。 元 王逢 《奉题台州石安抚雁荡能仁寺遗诗后》序:“殆见公存心仁,律下严,悠然雅歌,而神采炳如也。”
《國語辭典》:发皇(發皇)  拼音:fā huáng
1.发达兴盛。如:「事业发皇」。
2.使开朗、显豁。汉。枚乘七发〉:「分决狐疑,发皇耳目。」
3.激励振作。如:「发皇志气」。
4.发扬光大。如:「发皇中华文化,人人有责。」
《漢語大詞典》:爽豁
(1).犹爽朗。 明 唐顺之 《弟妇王氏墓志铭》:“其性警慧爽豁,故於人情世务不习而晓,家人尊卑上下,一无不宜。” 郭沫若 《今昔蒲剑·今天创作的道路》:“飞机凌空,在不甚高的地方对于下界倒还可以作一个爽豁心目的大观。”
(2).显豁,清楚。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二·文章圈点:“书有圈点钩勒,始自前 明 中叶选刻时文陋习。然行间字里,触眼特为爽豁,故仿而用之。”
《漢語大詞典》:轩爽(軒爽)
(1).轩敞高爽。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后:“观 南碧霄冈 ,轩爽无他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王德安 ﹞尝夏日过友人家,爱其园亭轩爽,欲下榻於是。”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药娘》:“相距数十武,有楼五楹,极轩爽。”
(2).开朗,爽快。 明 袁宏道 《阅袁履善诗》:“ 履善 为人轩爽詼謔,略无老态,余极喜之。”
(3).显豁明快。儒林外史第十回:“先生言论轩爽,愚兄弟也觉得恨相见之晚。”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学使以快短明衡文:“闻昔学院有以快短明三字衡文者,大抵交卷愈快愈妙,篇幅愈短愈妙,而意义则取其明白轩爽。”
《漢語大詞典》:外辞(外辭)
(1).泛指显豁之辞。《穀梁传·隐公三年》:“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内壤。闕然不见其壤,有食之者也。有内辞也,或外辞也。” 锺文烝 补注:“‘有’之疑为内辞,其辞最微……‘或’之疑为外辞,其辞较著。”
(2).对外的言词。礼记·曲礼下“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唐 孔颖达 疏:“是在内从内辞,在外从外辞。”
分類:显豁言词
《漢語大詞典》:鲜朗(鮮朗)
鲜明,显豁。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徐祯卿》:“ 昌穀 韵度鲜朗,情言超莹。”
分類:鲜明显豁
《漢語大詞典》:畅白(暢白)
显豁明白。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读者但识得此意,则言水即以言道,自合 程子 之意;不可於夫子意中增此四字,反使本旨不得畅白。”
分類:显豁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