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标呈(標呈)
显现。 陶曾佑 《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文豪!文豪!吾更愿举吾藻丽神州,著作如云,翻译如雾……团合吾二三殖民十八行省之乾净土,莫不标呈此特色,成文豪之天演场!”
分類:显现
《漢語大詞典》:呈表
显现。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论:“藏山隐海之灵物,沉沙栖陆之瑋宝,莫不呈表怪丽,雕被宫幄焉。”
分類:显现
《漢語大詞典》:呈显(呈顯)
显现。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旧社会一幅一幅的画呈显于吾人之前。” 叶圣陶 《倪焕之》二十:“中部的 成都 、 长沙 、 上海 ,南部的 广州 ,也呈显浩荡的壮观,表现活跃的力量。”
分類:显现
《漢語大詞典》:畅见(暢見)
犹显现。 汉 王充 论衡·恢国:“﹝ 高祖 ﹞与 吕后 俱之田庐,时自隐匿,光气畅见, 吕后 輒知。”
分類:显现
《漢語大詞典》:亢见(亢見)
犹显现。史记·律书:“南至於亢。亢者,言万物亢见也。”
分類:显现
《國語辭典》:新绿(新綠)  拼音:xīn lǜ
春天刚萌发的草木。唐。白居易 长安早春旅怀诗:「风吹新绿草芽坼,雨洒轻黄柳条湿。」宋。陈与义纵步至董氏园亭诗〉二首之一:「槐叶层层新绿生,客怀依旧不能平。」
《國語辭典》:吐气(吐氣)  拼音:tǔ qì
1.呼气。气由肺部经由呼吸道吐出体外,与吸气相反。汉。班固〈东都赋〉:「咸含和而吐气,颂曰盛哉乎斯世。」
2.得志时,摅舒久郁之气。如:「扬眉吐气」。《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只待一朝有了机会,轰轰烈烈的做他一番,替中国人吐气,至于大局也不能顾得。」
《漢語大詞典》:隐映(隱映)
(1).犹掩映。 南朝 齐 丘巨源 《咏七宝扇》:“拂眄迎娇意,隐映含歌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庭菊盛开,徘徊花下,见小童隐映疎竹间。”
(2).隐隐地显现出。 王统照 《号声·沉船》:“这一带山陵的地层,都从石根土脉中隐映着浅浅的红色,似是表现这个地方的荒凉。”
《國語辭典》:发祥(發祥)  拼音:fā xiáng
显现祯祥。唐。柳宗元礼部贺嘉禾及芝草表〉:「天惟发祥,地不爱宝。」
《漢語大詞典》:隐显(隱顯)
(1).隐没与显现。荀子·天论:“故道无不明,外内异表,隐显有常,民陷乃去。”京氏易传卷下:“仰观俯察在乎人,隐显灾祥在乎天。”南史·隐逸传上·渔父:“落日逍遥渚际,见一轻舟陵波隐显。”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今虽未见其画,读诸跋,常觉依稀隐显,都在目中。” 王西彦 《乡下朋友》:“眺望四下碧绿的田野,弯曲如画的溪流,屏障似的远山和散落隐显的村屋。”
(2).特指文义的含蓄和显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 清 龚自珍 《春秋决事比自序》:“考之孤文隻义之仅存,而得之乎出没隐显之间。”
(3).偏指含蓄不露。 清 包世臣 《文谱》:“回互激射之法备,而后隐显之义见矣。”
(4).默默无闻和名扬远近。指失意和得意。北史·儒林传下·刘炫:“隐显人间,沉浮世俗。” 明 张三光 《蒋石原先生传》:“且先生布素终身,隐显一致,非独令后世师吾俭也。”如:我眼见他们的升沉隐显。
《國語辭典》:宝气(寶氣)  拼音:bǎo qì
1.珠宝散发出来的光气。如:「一进珠宝店,不是珠光,就是宝气。」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九。滦阳续录一》:「每云阴月黑,辄见空中朗然悬一星,共相诧异,辗转寻视,乃见光自溪中出。知为宝气,画计取之。得一蚌,横径四五寸,剖视得二珠。」
2.骂人的话。笑人故意做作,假装痴呆。如:「他那一身的宝气,令人受不了。」
《國語辭典》:呈露  拼音:chéng lù
显现、显出。《文选。曹植。洛神赋》:「延颈秀项,皓质呈露。」唐。韩愈南海神庙碑〉:「乾端坤倪,轩豁呈露。」
《國語辭典》:长发(長發)  拼音:cháng fā
《诗经。商颂》的篇名。根据〈诗序〉:「长发,大褅也。」或亦指祀成汤之诗。首章二句为:「浚哲维商,长发其祥。」
《國語辭典》:长毛(長毛)  拼音:cháng máo
1.毛发长的。如:「长毛狗」。汉。东方朔《神异经。西荒经》:「昆崙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往,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牴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天使其然,名为浑沌。」
2.清代洪秀全所率领的太平军,因其皆蓄长发,故称为「长毛」。《官场现形记》第二八回:「所以从前打『长毛』、打『捻子』,屡次打赢,就是这个缘故。」
《漢語大詞典》:浚发(浚發,濬發)
(1).迅速开发。 汉 桓宽 盐铁论·取下:“君篤爱,臣尽力,上下交让,天下平。‘浚发尔私’,上让下也;‘遂及我私’,先公职也。”按,诗·周颂·噫嘻作“骏发”。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是知牖民之道,在因其天性之和合,而浚发其资能之所固有。”
(2).谓很快显现出来。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爰始濯缨,清猷浚发。”浚,一本作“ 濬 ”。
濬發:从深处发出。 唐 柳宗元《祭杨凭詹事文》:“实期濬发,再光文陛。谁谓昊天,遽兹降厉。” 清 刘大櫆 《程府君墓志铭》:“其深爱之情,蔼然濬发於一室独知之地,而其家人咸被其风而化焉。” 揆郑 《哀政闻社员》:“天才濬发,则有 吴汝纶 。”
《國語辭典》:颖脱(穎脫)  拼音:yǐng tuō
椎处囊中,尖端必冒脱而出。语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比喻有才能的人遇有机会即可显露本领。《北齐书。卷三七。魏收传》:「收本以文才,必望颖脱得知,位既不遂,求修国史。」也作「脱颖」。
《國語辭典》:颖脱而出(穎脫而出)  拼音:yǐng tuō ér chū
锥尖透过囊袋显露出来。语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比喻有才华的人得到机会而崭露头角。唐。李白 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也作「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