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如是报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所说十如是之一。报者应报也,下自地狱界,上至佛界,各如法依于过去善恶之业因而得今生苦乐之报,依于今生善恶之业因而得来生苦乐之报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十如是)
【三藏法数】
报即报果,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皆由习因习果,而感其报,是名如是报。
十如是
【佛学大辞典】
(术语)略云十如。(参见:十如)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认一切法,皆是真如实相,或名为如,或称如是。十法界中,一、外显的形相,名如是相;二、内具的理性,名如是性;三、所具的体质,名如是体;四、由体所生的力用,名如是力;五、所造的作业,名如是作;六、由所种的因,名如是因;七、助因生果的助缘,名如是缘;八、由缘发生的结果,名如是果;九、所招的报应,名如是报;十、以上相为本,报为末,最后的归趣即究竟,名如是本末究竟。十法界中的每一界,情与无情,色心万法,皆具此十如是。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玄义)
不异名如,无非曰是。谓十法界,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具十如是因果之法。天台大师依义读文,凡有三转。一云:是相如,是性如,乃至是报如。如名不异,即空之义也。二云:如是相,如是性,乃至如是报,名字施设,各各不同,即假之义也。三云:相如是,性如是,乃至报如是,如于中道实相之是,即中之义也。(十法界者,地狱界、畜生界、饿鬼界、修罗界、人界、天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佛界也。空假中者,离性离相谓之空,无法不具谓之假,非空非假谓之中也。)
〔一、如是相〕,相即相貌,相以据外览而可别。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各相貌不同,是名如是相。(相据外者,谓相在外而可依据也。)
〔二、如是性〕,性即性分,性以据内自分不改,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其性各各不同,是名如是性。
〔三、如是体〕,体即体质,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俱以色身而为体质,是名如是体。
〔四、如是力〕,力即力用,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皆有力用功能,是名如是力。
〔五、如是作〕,作即造作,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皆能运为造作,是名如是作。
〔六、如是因〕,因即习因,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善恶业因,皆由自种而生,习续不断,是名如是因。
〔七、如是缘〕,缘即缘助,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有缘起之法,助成习因,是名如是缘。
〔八、如是果〕,果即习果,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皆由习因习续于前,习果剋获于后,是名如是果。
〔九、如是报〕,报即报果,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皆由习因习果,而感其报,是名如是报。
〔十、如是本末究竟等〕,谓初相为本,后报为末,此之本末,皆同实相,一理平等无二,是名如是本末究竟等。
如是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所说十如是之一。缘者缘助也。下自地狱界,上至佛界,依善恶业之缘助如法得苦乐之报也。苦乐之性分,为习因。使之感果者,善恶之业缘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十如是)
【三藏法数】
缘即缘助,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有缘起之法,助成习因,是名如是缘。
十如是
【佛学大辞典】
(术语)略云十如。(参见:十如)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认一切法,皆是真如实相,或名为如,或称如是。十法界中,一、外显的形相,名如是相;二、内具的理性,名如是性;三、所具的体质,名如是体;四、由体所生的力用,名如是力;五、所造的作业,名如是作;六、由所种的因,名如是因;七、助因生果的助缘,名如是缘;八、由缘发生的结果,名如是果;九、所招的报应,名如是报;十、以上相为本,报为末,最后的归趣即究竟,名如是本末究竟。十法界中的每一界,情与无情,色心万法,皆具此十如是。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玄义)
不异名如,无非曰是。谓十法界,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具十如是因果之法。天台大师依义读文,凡有三转。一云:是相如,是性如,乃至是报如。如名不异,即空之义也。二云:如是相,如是性,乃至如是报,名字施设,各各不同,即假之义也。三云:相如是,性如是,乃至报如是,如于中道实相之是,即中之义也。(十法界者,地狱界、畜生界、饿鬼界、修罗界、人界、天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佛界也。空假中者,离性离相谓之空,无法不具谓之假,非空非假谓之中也。)
〔一、如是相〕,相即相貌,相以据外览而可别。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各相貌不同,是名如是相。(相据外者,谓相在外而可依据也。)
〔二、如是性〕,性即性分,性以据内自分不改,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其性各各不同,是名如是性。
〔三、如是体〕,体即体质,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俱以色身而为体质,是名如是体。
〔四、如是力〕,力即力用,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皆有力用功能,是名如是力。
〔五、如是作〕,作即造作,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皆能运为造作,是名如是作。
〔六、如是因〕,因即习因,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善恶业因,皆由自种而生,习续不断,是名如是因。
〔七、如是缘〕,缘即缘助,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有缘起之法,助成习因,是名如是缘。
〔八、如是果〕,果即习果,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皆由习因习续于前,习果剋获于后,是名如是果。
〔九、如是报〕,报即报果,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皆由习因习果,而感其报,是名如是报。
〔十、如是本末究竟等〕,谓初相为本,后报为末,此之本末,皆同实相,一理平等无二,是名如是本末究竟等。
如是体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所说十如是之一。体者体质也,下自地狱界,上至佛界,如法十界各自色身之体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十如是)
【三藏法数】
体即体质,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俱以色身而为体质,是名如是体。
十如是
【佛学大辞典】
(术语)略云十如。(参见:十如)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认一切法,皆是真如实相,或名为如,或称如是。十法界中,一、外显的形相,名如是相;二、内具的理性,名如是性;三、所具的体质,名如是体;四、由体所生的力用,名如是力;五、所造的作业,名如是作;六、由所种的因,名如是因;七、助因生果的助缘,名如是缘;八、由缘发生的结果,名如是果;九、所招的报应,名如是报;十、以上相为本,报为末,最后的归趣即究竟,名如是本末究竟。十法界中的每一界,情与无情,色心万法,皆具此十如是。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玄义)
不异名如,无非曰是。谓十法界,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具十如是因果之法。天台大师依义读文,凡有三转。一云:是相如,是性如,乃至是报如。如名不异,即空之义也。二云:如是相,如是性,乃至如是报,名字施设,各各不同,即假之义也。三云:相如是,性如是,乃至报如是,如于中道实相之是,即中之义也。(十法界者,地狱界、畜生界、饿鬼界、修罗界、人界、天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佛界也。空假中者,离性离相谓之空,无法不具谓之假,非空非假谓之中也。)
〔一、如是相〕,相即相貌,相以据外览而可别。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各相貌不同,是名如是相。(相据外者,谓相在外而可依据也。)
〔二、如是性〕,性即性分,性以据内自分不改,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其性各各不同,是名如是性。
〔三、如是体〕,体即体质,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俱以色身而为体质,是名如是体。
〔四、如是力〕,力即力用,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皆有力用功能,是名如是力。
〔五、如是作〕,作即造作,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皆能运为造作,是名如是作。
〔六、如是因〕,因即习因,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善恶业因,皆由自种而生,习续不断,是名如是因。
〔七、如是缘〕,缘即缘助,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有缘起之法,助成习因,是名如是缘。
〔八、如是果〕,果即习果,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皆由习因习续于前,习果剋获于后,是名如是果。
〔九、如是报〕,报即报果,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皆由习因习果,而感其报,是名如是报。
〔十、如是本末究竟等〕,谓初相为本,后报为末,此之本末,皆同实相,一理平等无二,是名如是本末究竟等。
如是我闻
【佛学大辞典】
(杂语)如是者,指经中所说之佛语,我闻者阿难自言也,佛经为佛入灭后多闻第一之阿难所编集,故诸经之开卷,皆置此四字。又,如是者,信顺之辞也。以信则言如是,不信则言不如是故也。佛法以信为第一,故诸经之首举阿难之能信而云如是。又外道之经典,开卷有阿(无之义)、伛(有之义)二字为吉祥之表,是诤论之本也,故佛教为避诤论列如是等之六成就。如是二字为信成就,我闻二字为闻成就。凡诸经之首有通别二序,通序称为證信序,中列六事。是佛入灭时告阿难使置于诸经之冠首者。出于集法藏经。佛地论一曰:「如是我闻者,谓总显己闻,传佛教者言,如是事我昔曾闻如是。」探玄记三曰:「如是总举一部文义,谓指己所闻之法故云如是。」理趣释曰:「如是者所谓结集之时所指是经也,我闻者盖表亲从佛闻也。」智度论一曰:「问曰:诸佛经何以故初称如是语?答曰: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如是者即是信也。(中略)不信者言是事不如是,信者言是事如是。」注维摩经一:「肇曰:如是信顺辞,经无丰约非信不传,故建言如是。」法华文句一曰:「对破外道阿伛二字不如不是对治悉檀也。」法华义疏一曰:「立此六事为简外道,外道经初皆标阿伛二字,如来教首六事贯。」
【佛学常见辞汇】
我亲自听到佛这样说,为佛经五种证信之一。
【俗语佛源】
即我闻如是,犹言我听得这样说,通常表示自己听到的传闻。如清·纪昀著《阅微草堂笔记》,内有《如是我闻》篇目,所载皆耳闻的传说、故事。又如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噫,如是我闻,而王遂语,且熟视其乳毛未褪之颜。」「如是我闻」出于佛涅槃前。当时,以多闻第一著称的阿难问佛:「一切经首置何字?」佛回答:「一切经首置『如是我闻』等言。」(见《大智度论》卷二、《佛地经论》卷一等)相传佛涅槃后,长老迦叶在王舍城外举行了第一次结集佛经的活动。阿难诵集经藏。他刚念出「如是我闻……」,满座大众仿佛听到佛亲临说法,感动流泪。我们今天见到的汉译佛经,一般在开头都有「如是我闻」(少数作「闻如是」)四字,意谓我阿难当时亲自听到佛这样说。「如是我闻」表示经中的内容是佛金口所宣,真实可信,如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周后)唤起了虔诵佛经的欲望,随即轻声念道:『如是我闻……』」(李明权)
如是我闻元起
【佛学大辞典】
(杂语)智度论二曰:「佛入灭时,阿泥楼驮比丘,使阿难请问四事:一佛灭度后,诸比丘等以何为师?二诸比丘依何住?三恶性比丘云何共居?四一切经首置何字?佛答:乃至一切经首置如是我闻等言。」法华文句记一曰:「通序元起由阿泥楼豆令阿难问佛。」私志记一曰:「摩耶、大悲、涅槃后分、及阿含经,皆明此事,而大悲经明优婆离教阿难问,其馀经论皆云阿泥楼豆教问。」(阿泥楼驮,阿泥楼豆,阿楼驮,同一梵语也)。
如是语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二部经之一。本事经之别名。
如是本末究竟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所说十如是之一。初之如是相为本,终之如是报为末,从本之相,至末之报,究竟平等一如,谓之究竟等。
【三藏法数】
谓初相为本,后报为末,此之本末,皆同实相,一理平等无二,是名如是本末究竟等。
两是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二是。四句分别中之第三句也。如就有无而分别四句,则第三句曰:「是有是无。」或曰:「有亦无。」亦曰双照之句。三论玄义曰:「是有是无,名为两是;非有非无,名为两非。」
空即是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色即是空而言。般若心经曰:「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此就五蕴而说有空不二之理者。色为色蕴,谓有四大五根等之一切形质者。此色蕴为因缘所生之法,无有实性,则是色无异于空也。此实性虽空,然因缘所会之处有色相,是空无异于色也。然则自实性言之,为色即是空(名之为真谛),自因缘言之,则为空即是色(谓之俗谛),而皆曰即是者,示不二也。即归于中道之一实谛。
【佛学常见辞汇】
空性固空,色性亦空,若悟空性平等,则色空不二,故般若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念声是一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量寿经第十八愿之文有乃至十念,善导之观念法门及往生礼赞释为下至十声。选择集上曰:「问曰:经云十念,释云十声。念声之义如何?答曰:念声是一,何以得知?观经下品下生云: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今依此文,声即是念,念则是声,其意明矣。加之,大集月藏经云: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感师释云:大念者大声念佛,小念者小声念佛。故知念即是唱也。」
贪欲即是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台宗所立性恶之法门也,贪欲之事虽恶,而具法性之实理,故习于贪欲者,可就贪欲而观法性也。又谓之淫欲即是道。
淫欲即是道
【佛学大辞典】
(杂语)由烦恼即菩提之理而立之言。诸法无行经下曰:「贪欲是涅槃,恚痴亦如是,于是三事中,有无量佛法。若有人分别,贪欲瞋恚痴,是人去佛远,譬如天与地。」智度论六引此文曰:「淫欲即是道,恚痴亦如是,如此三事中,无量诸佛道。」冰之性即如水,贪瞋痴三毒之性即法性真如也。是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意。止观二曰:「无行经云:贪欲即是道,恚痴亦如是,(中略)贪欲即菩提。(中略)佛说贪欲即是道者。佛见机宜,知一种众生,底下薄福,决不能于善中修道,极任其罪转无已。令于贪欲修习止观,极不得已故作此说。」辅行四曰:「经说欲是道者,只云道性不出于欲,亦云欲性不离于道,约理云即,约事须离。」(参见:即)
【佛学常见辞汇】
融和不二不离的意思,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是。
万法是真如真如是万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大乘至极之义,说万法之性相也。万法指染净之诸法,真如指离染净之一味实体,真如之体如水,万法之相如波,波之性即水,万法之性即真如,水随缘而生波之相,真如之体应缘而现万法之相。净名经曰:「万法即真如,由不变故。真如是万法,由随缘故。」金錍论曰:「故子应知,万法是真如,由不变故。真如是万法,由随缘故。子信无情无佛性者。岂非万法无真如耶?」
当体即是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波之当体即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也。即是有相合相翻当体之三种。(参见:即)
【佛学常见辞汇】
融和不二不离的意思,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是。
遍是宗法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明三相之一。三支之中,望因于宗而示其关系者。盖因必于宗之前陈名辞中,为元来遍有之事件。故因者(宗之前名辞中)有遍是宗法之性之意,是云遍是宗法性。例如谓声无常也(宗),所作性故(因)时,为因之「所作性」,于宗之前名辞「声」中固遍有之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