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著 → 着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着白(著白)
(1).犹明白。 宋 司马光 《与薛子立秀才书》:“观足下之文,上以荐之於宰辅,下以貽之令长……皆閭里素所疾苦而上不获知音,深切著白,使其人果举而行之,则足下虽未得位而泽固施於民矣。”
(2).犹显著;昭著。 宋 苏舜钦 《两浙路转运使司封郎中王公墓表》:“若公者,绩效著白,而雅意冲退,復不喜缘家世亲戚,以取恩泽,故间关计府,没於郎署,士大夫为之叹息焉。” 元 揭傒斯 《重修揭氏族谱序》:“然吾先世之雄文盛德,在 宋 由进士而入者,科不乏人,自足著白于无穷。”
《漢語大詞典》:焯耀(焯燿)
光耀;昭著。 唐 白居易《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铭》:“鎡基富贵,焯燿家邦。”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三:“公( 沈葆楨 )自此一出,累任封圻,剏举船政,武功焯燿,吏事修明,威惠滂敷。”
分類:光耀昭著
《漢語大詞典》:焕显(焕顯)
(1).昭著。 三国 魏 邯郸淳 《魏受命述》:“若乃天地显应,休徵祥瑞以表圣德者不可胜载,鑠乎焕显,真神明之所以祚,命世之令主也。”
(2).明丽。 唐 杜牧 《杭州新造南亭子记》:“乃作 南亭 ,在城东南隅,宏大焕显,工施手目,髮匀肉均牙滑而无遗巧矣!”
分類:昭著明丽
《漢語大詞典》:允着(允著)
犹昭著。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忠节允著,清风载兴。”《晋书·儒林传·杜夷》:“ 循 ( 贺循 )宰二县,皆有名绩,备僚东宫,忠恪允著。”
分類:昭著
《漢語大詞典》:焜奕
显著;昭著。 明 沈榜 《宛署杂记·职官》:“树立弘敷,功用焜奕,使圣王之泽,由家国而下究四海。”
分類:显著昭著
《國語辭典》:皇皇  拼音:huáng huáng
1.美盛鲜明的样子。《诗经。小雅。皇皇者华》:「皇皇者华,于彼原隰。」
2.徬徨不安的样子。《孟子。滕文公下》:「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三国演义》第三○回:「袁绍既去了许攸,又去了张合、高览,又失了乌巢粮,军心皇皇。」也作「惶惶」、「遑遑」。
《國語辭典》:赫然  拼音:hè rán
1.光明、显耀的样子。《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神武赫然,威震八荒。」
2.发怒、生气的样子。《后汉书。卷五六。张皓传》:「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
3.令人怵目惊心的样子。《公羊传。宣公六年》:「赵盾就而视之,则赫然死人也。」
《國語辭典》:显著(顯著)  拼音:xiǎn zhe
1.现出、表露出。如:「台风过后,街道上显著冷冷清清。」
2.明白感觉到。如:「学习外语,没有字典在旁,显著不方便。」
《國語辭典》:显著(顯著)  拼音:xiǎn zhù
显明。《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大圣作治,建立法度,显著纲纪。」《后汉书。卷六二。荀淑传》:「于是天人之际,事物之宜,粲然显著,罔不备矣。」
《漢語大詞典》:章章
(1).鲜明美好貌。荀子·法行:“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吕氏春秋·本生:“万物章章,以害一生,生无不伤。” 高诱 注:“章章,明美貌。”
(2).昭著貌。史记·货殖列传:“ 关中 富商大贾,大抵尽诸 田 , 田嗇 、 田兰 。 韦家 栗氏 , 安陵 、 杜 杜氏 ,亦巨万。此其章章尤异者也。” 唐 韩愈 《争臣论》:“若 阳子 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 宋 范仲淹 《皇储资圣颂》:“天意人事章章乎,岂符讖而后著也。” 明 宋濂 《碧崖亭辞》:“学问富而德行修,践扬中外,其善政盖章章云。”
(3).畏惧不安貌。 汉 扬雄 《法言·寡见》:“ 孔子 用於 鲁 , 齐 人章章,归其侵疆。” 李轨 注:“章章,悚惧也。”
《漢語大詞典》:文昭
(1).文德昭著。国语·周语下:“ 成王 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文选·刘琨〈答卢谌诗〉:“资忠履信,武烈文昭。” 李善 注:“ 汉武帝 赠故 朱崖 太守 董广 詔曰:‘伐叛柔服,文昭武烈。’ 曹植 令曰:‘相者文德昭,将者武功烈。’”
(2).谓宗庙位次。 文王 之子为昭。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昔在 文 昭,今惟 武 穆。” 李善 注:“言昔者在 高祖 之子为王,同於 文王 之昭,今帝之子为王,又同 武王 之穆……汉书 韦玄成 议曰:父为昭,子为穆,孙復为昭。昭穆,父子之迭号,千祀而一也。”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二叔辨:“徧考经传诸子,无并 管 、 蔡 、 霍叔 为三叔者,至谓下文方列 文 昭,故不谓 管 蔡 ,説更无理。”参见“ 文昭武穆 ”。
《漢語大詞典》:文昭武穆
古代宗法制度,宗庙位次,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礼。 周文王 於 周 为穆, 文王 之子 武王 则为昭,而 武王 之子 成王 又为穆。“文昭武穆”原指 文王 的子孙众多,后则泛称子孙繁衍。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其 文 昭 武 穆,跗蕚也如彼;天平地成,功业也如此。” 唐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 文 昭 武 穆,方驾齐驱;公子王孙,朱轮华轂。”参阅文献通考·宗庙一
《漢語大詞典》:炳如
(1).明显昭著貌;明白显豁貌。 汉 扬雄 《太玄·文》:“炳如彪如,尚文昭如。” 宋 洪迈 容斋随笔·论韩公文:“蔚然而虎凤跃,鏘然而韶钧鸣……千态万貌,卒泽於道德仁义,炳如也。” 明 宋濂 《凝道记·阴阳枢》:“ 孔子 之传, 孟子 之释,加以数言,而其意炳如也。”
(2).容光焕发貌。 元 王逢 《奉题台州石安抚雁荡能仁寺遗诗后》序:“殆见公存心仁,律下严,悠然雅歌,而神采炳如也。”
《国语辞典》:彰著  拼音:zhāng zhù
昭著显明。汉。应劭《风俗通义。卷四。过誉》:「至延奸舋彰著,无与比崇。」
《漢語大詞典》:彰灼
(1).昭著,显明。《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事已彰灼,无所復疑,宜为之备。”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捷智·张浚》:“ 汤 遣官发视,乃伪詔也,度不可宣,而事已彰灼。”
(2).指显赫。 唐 郑亚 《〈李文饶文集〉序》:“每封功臣、建子弟,其辞多天子为之。纵委於执翰者,亦非彰灼知名之士。”
《漢語大詞典》:诞昭(誕昭)
(1).大为昭著。 晋 夏侯湛 《雷赋》:“嗟乾坤之神祗兮,信灵化之诞昭。”
(2).普遍昭示。 宋 王禹偁 《拟赐天下雍熙三年新历诏》:“爰举旧章,乃颂新历,诞昭正朔,广被华夷。”
《漢語大詞典》:彰显(彰顯)
(1).指昭著的事实。逸周书·克殷:“ 殷 末孙 受德 ,迷先 成汤 之明,侮灭神祇不祀,昏暴 商邑 百姓,其彰显闻於昊天上帝。”
(2).显赫。 明 颜广烈 《〈颜氏家训〉序》:“自是而后,歷 宋 而 元 ,仕籍虽不乏,而彰显不逮前,岂非《家训》失传之故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