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22,分195页显示  上一页  175  176  177  178  179  181  182  183  184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陈及祖(寄吾 春圃 )
陈春(东为 )
顾树芬(春荣 )
顾熙(玉田 春台 )
马春生(宣和 复堂 )
马春田(雨耕 )
马春长(培和 )
高景光(同春 )
黄春帆
黄清(春谷 )
曹树翘(春林 )
林春溥(立源 )
程同文( 拱宇 春庐 )
长春
姚椿(春木、子寿 樗寮 )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
陈及祖,字寄吾,号春圃,祁阳人。官直隶昌平知州。有《二萧吟稿》。
陈春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萧山人,字东为。少好读书,与同里汪苏潭交善,得阅善本甚多,学识渐进。后建“湖海楼”以蓄书,与王宗炎“十万卷楼”、陆其荣“寓赏楼”并称萧山三大藏书楼。辑刊《湖海楼丛书》。

人物简介

闺秀词钞
字春荣,长洲人,诸生朱云翔室。

人物简介

梁溪诗钞
顾熙,字玉田,号春台,诸生,清无锡人。教书为生,存年七十五岁。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马春生,字宣和,号复堂,桐城人,乾隆岁贡,著《延景堂诗钞》。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一
马春田,字雨耕,桐城人。诸生。有《乃亨诗集》。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四
马春长,字培和,桐城人。有《花萼轩诗存》。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八十六
高景光,字同春,元和人。诸生。有《桐村小草》。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黄清(?~?),字春谷,略历不详〖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存诗一首,见连横《台湾诗乘》,今据以移录。(吴福助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5—1818 【介绍】: 清江苏上海人,字春林。历游司、道幕,由滇入都,复客南昌,所至辄有掌录,以博学称于时。有《味经堂全集》、《滇南杂志》、《滇小记》等。

人物简介

维基
林春溥(1775年—1862年),清朝福建闽县人,字立源。早年好学,“年幼即淹贯群经”。嘉庆戊午举于乡,嘉庆七年(1802年)成进士。为翰林院编修,曾经担任顺天府乡试、会试同考官。主讲福州鳌峰书院十九年。后来因父亲年老,回家赡养,于是居家不出。他研读经史不遗余力,著作有《古史纪年》、《古史考年异同表》、《战国纪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桐乡人,原名拱宇,字春庐。嘉庆四年进士。由兵部主事迁升至奉天府丞。学术长于地志。尝参与修《大清会典》。有《密斋文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四
程同文,字春庐,桐乡人。嘉庆己未进士,户部主事,历官顺天府丞。有《密斋诗集》。
维基
程同文,原名拱宇,字春庐,浙江桐乡人。清朝诗人。程琳之孙。约嘉庆年间人。嘉庆四年(1799年)二甲进士,授兵部主事,历官顺天府丞,军机处军机章京上行走。曾参与重修《大清会典》,“手校斜方百叶图”。工诗,有《密斋诗集》。其妻为吴南泉之女吴玖。
长春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5 【介绍】: 清蒙古正红旗人,扎里特氏。乾隆、嘉庆间从攻湖南苗民、川楚教军。擢凉州镇总兵,以故降副护军参领。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7—1853 【介绍】: 清江苏娄县人,字春木,一字子寿,号樗寮。监生。在京师与洪亮吉、张问陶等唱和,有诗名。后受学姚鼐,以古文名。曾主讲荆南、景吴书院。工画墨竹。有《通艺阁诗录》、《晚学斋文录》、《樗寮文续稿》。又辑《清文录》。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三
姚椿,字子寿,号春木,娄县人。监生,举孝廉方正。有《通艺阁集》。
船山诗草·序
尔来作者,彫文织采,终朝点缀,文章殆同书抄,体裁绮密,便称才子,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张公,名家子,有殊才。仗气爱奇,自致远大,人实贫羸而文采高丽。推其文体,不避危仄,皆由直寻。善自发诗端,感荡心灵,动无虚散,因物喻志,怀寄不浅,甚有悲凉之句,又巧构形似之言,无雕虫之功,而韵入歌唱,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至乎吟咏性情,羌无故实,言在耳目之内,寓目辄书,使人忘其鄙近。然奇章秀句,良有凿裁,得景阳之諔诡,含茂先之靡漫,虽复千篇,犹一体耳。尝谓余曰:「我诗有生气,譬应变将略,讵出经史?纵有乖文体,亦能自迥出。」余谓文制,理过乎辞,精而难晓,此意锐而才弱也。动辄用事,拘挛补衲,伤其真美,有芜漫之累矣。所以诗不得奇,殆均博弈。夫属词比事,但令清浊通流而鲜明紧健,斯为足矣。陈思赠弟,阮籍咏怀,谢客山泉,王微风月,季鹰黄华之唱,陶公咏贫之制,亦何以加焉?嵘今所录,如流风回雪,似落花依草,一句一字,赏心流亮。每观其文,幽居靡闷,欣欣不倦,请寄知者尔。乾隆壬子花朝,集钟嵘《诗品》序,遂宁灵泉寺僧道嵘。
船山诗草·自叙
自十五岁乾隆戊戌年始,至四十岁嘉庆癸亥年止,共二十六年,得诗三千五百五十二首,删存一千七百四十六首,分为十五卷。其甲子四十以后诗,另卷附后,观存者之有不必存,知删者之有不应删矣。惬心之事,难哉。嘉庆戊辰冬日,船山记,时年四十有五。
船山诗草补遗·序
余未及冠,居里门,为博士弟子,与二三同志学为诗歌。客有自京师来者,盛称翰林检讨张船山先生之诗,见示一二篇,余读之飘飘有仙气,心窃爱慕之。又数年,有以先生《宝鸡道中题壁》诗抄示者,余始骇然以惊。见其跋涉关河,崎岖戎马,欲歌欲泣,情见乎辞,以为太白、少陵复出也。又数年而先生解组侨寓吴门,余以南北奔驰,留京师者十年,恨未之见。及丁丑旋里,而先生归道山矣。然所作诗业已刊行,悬书林不胫而走。余乃购得而尽读之,则见其诗空灵缥缈,感慨跌荡,脱尽古人窠臼,自成一家。如万斛泉源,随地涌出,洵乎天才亮特,非学力所能到也。然所刊诗,先生手自删定,而叙中所言多至三千馀篇,存者仅千馀篇。余平日所见,如所作《分龙行》七言古风及《赠姚春木上舍》五言律数首,集中不载,意集外之诗,必有佳作弗得见者焉。先生所自言存有不应存,删有不应删者,其信然乎? 余以亏累被劾,匏系皖城,赖笔墨消遣,而陈君驭珊频来视余,閒与谈艺。先生其乡人也,因言先生之诗不主故常,空诸依傍,句句出人之意外,语语入人之意中,心灵笔妙,为人所难及。尚有未刻之诗十五六卷,在其犹子张君立轩处,传作尚多,可取以观。余闻之不禁狂喜。翼日,果偕立轩挟诗以来,请于余日:「此先叔父删剩之诗也,命藏于家,弗灾枣梨。而吾乡诸耆宿咸以为可传,愿代为决择,序而传之。」余惟先生之诗,如波斯宝藏,珊瑚木难、明珠翠羽充牣于中,而富商大贾往往不自宝重,及寒俭之家得其一二,方且誇耀于人,诧为希有,一旦委而弃之,不深可惜哉!爰择其词之名隽及有关风教者,复得四百馀篇以授立轩,谓之补遗。余不足以序先生之诗,而有不能已于言者,以道其平日爱慕如此也。道光二十有九年岁次己酉十月朔,梁溪后学顾翰蒹塘氏谨撰。
船山诗草·跋
船山先生名噪海内,所刻《诗草》二十卷,久已家置一编矣。顾其诗乃先生手定,割爱颇多,往往有脍炙人口之作而集转不载,读者不能无遗珠之叹。余与先生皆蜀人,慕先生之风,窃欲搜其原稿,为之补刊,而有志未逮。今年春,先生犹子立轩自蜀来皖,相遇于旅邸。启其箧,得先生未刻遗稿,喜不自胜,因谋为重梓。而同乡官皖中者,时有毛丹云、文钟山、余方屏、李雨亭、周笏山、林辛柏诸君,复各出廉俸以襄厥成。爰倩顾君蒹塘选为六卷,弁以序言,付诸剞劂。其助为校勘者,则又先生族人张君春衢与其弟仲昭也。道光己酉嘉平月,涪陵后学陈葆森谨跋。 (录入:顾青翎 校对:周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