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22,分195页显示  上一页  160  161  162  163  164  166  167  168  169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王如春(澹胜 )
贾继春
王应熊(非熊 春石 )
万谷春(孟旸 汝水、拙庵 )
刘万春(延之 忠孕 )
张春(泰宇 )
韩争春(太和 )
李鸣春(苍岩 )
陈民情(含赜 春台 )
晏春鸣
李春旺(旸俶 )
李长春(叔茂 东起 )
潘融春(季豫 与偕 )
李正春(孟芳 )
林先春(元圃 狷庵 )

人物简介

维基
王如春,别号澹胜,浙江台州府黄岩县灶籍湖广武昌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四十六年知香山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新乡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天启初,由知县擢御史。始以“移宫”事诋杨涟,后见公议直涟,乃声言疏非己意。被除名永锢。魏忠贤柄政,召还,又极诋杨涟,并请亟修《三朝要典》。崇祯初,见魏珰必败,即疏劾阉党崔呈秀等。忠贤死,又极誉高弘图之救涟,以求容于清议。后入逆案,徒三年,自恨死。
维基
贾继春(?—1628年),河南新乡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进士。历知临汾、任丘二县,入京为御史。明光宗有两位李选侍,称为东李和西李。天启元年(1821年)爆发移宫案,外界纷言明熹宗虐待庶母西李。贾继春上奏指责东林党人过多干涉内廷事务,又与给事中周朝瑞展开论战,贾继春言:“先帝于群臣至厚,何至一妾一女不能遗庇。”熹宗不悦,说:“大小臣工,惟私李党,责备朕躬。”不久继春出京按察江西,途中仍上书提醒皇帝,“威福大权,莫听中涓帝落”。四年春季,始自江西回京。崇祯帝继位,继春正在南畿督学,知魏忠贤必败,先行弹劾崔呈秀。崇祯帝打算将贾继春列名阉党,阁臣反对说:“继春虽反复,持论亦可取”。但崇祯帝认为:“惟其反复,才是真小人。”于是判刑三年。不久含恨而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7 【介绍】: 明四川巴县人,字非熊。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天启中,历官詹事,丁忧归。崇祯三年召拜礼部侍郎。博学多才,熟谙典故,而性尖刻强狠。周延儒、温体仁为首辅,皆援以自助。体仁援尤力,六年冬,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朝野震惊,而言官劾之者多得罪。后以匿义军陷凤阳奏报罢。周延儒再为首辅,力请召应熊。应熊至,延儒已罢。南明福王立,改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督川湖云贵军务。孙可望破遵义,应熊遁入永宁山中,死于毕节。
维基
王应熊(1589年—1646年),字非熊,号春石,四川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人,进士出身。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登癸丑科进士,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除补翰林院检讨。次年,任会试同考官。历官翰林院修撰、司经局洗马、左春坊左庶子、詹事府少詹事、詹事。天启六年十一月二十三(1627年1月10日)丁忧归里。崇祯三年(1630年)拜礼部右侍郎,敢于任事,为人刚狠,屡被弹劾。崇祯五年(1632年)进左侍郎。六年冬,廷推阁臣,特旨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由于未经廷推,被给事中章正宸、范淑泰、御史吴履中等人所攻击,王应熊无奈,只好请辞。王应熊归里后,其弟应熙仗势横于乡里,与同邑乡绅前侍郎倪斯蕙子倪天和互相争斗,天和被告发入狱,倪家失败毁家。乡人赴京击登闻鼓,起讼应熙居乡不法,凡四百八十事,词连应熊。诏下抚按勘究。崇祯十五年冬,应熊被召入京,事情得解。次年六月赴京,因被首辅陈演所排挤,宿朝房四十日后即被允许归乡。南明弘光帝时,任王为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督川、湘、云、贵军务,应对张献忠。不久南明灭亡,部下各据州县,拥兵自雄,应熊不能制。张献忠死后,孙可望、李定国等南走重庆,部将曾英战死。可望袭破遵义,应熊欲遁入永宁山,隆武二年(1646年)至贵州毕节卫仁怀县土城病逝。独子王阳禧,死于兵,竟无后。

人物简介

维基
万谷春(16世纪—17世纪),字孟旸,号汝水、拙庵,江西南昌府进贤县三十七都人。万谷春中式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成进士,同年授吴县知县,以清廉自矢,亲自收足粮饷,又搜括义租币而不扰民,每年省下民间一千八百纶银,同时解决苇典匮铺役等弊政,并严惩部下窝访贪污,县民将其事迹勒入士民德政碑中。天启五年(1625年)升兵部主事,再升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崇祯四年(1631年)出为浙江金衢道右参政,调四川西川道,升陕西关西道副使,管辖凤翔、平凉二府勤劳有功,孙传庭的荐疏有「复五城于残破,易风鹤为泽雁」等称赞他的句子,其后因事罢归。他个性稳重,喜怒不形于色,论事井井有条,教导学生有法。
刘万春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刘万春,字延之,别号忠孕,直隶扬州府泰州人,民籍。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兵部员外郎,郎中,天启七年二月,升河南布政使司右参议刘万春为浙江按察司副使。官至浙江布政司参政。晚年归乡辟秋实园,历时近十年主修志书,著《守官漫录》以自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1 【介绍】: 明陕西同州人,字泰宇。万历二十八年举人。历刑部主事,励操行,善谈兵。天启二年辽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为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地当孔道,士马络绎,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崇祯元年改关内道,以兵部尚书王在晋诬劾,削籍下狱。旋以所劾不实,得释。三年,永平失守,起为永平兵备参议,进参政,与诸将收复城池。四年监吴襄、宋伟两总兵救大凌河新城,兵败被执,不屈死。
韩争春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韩争春(1576年—1620年代),字太和,河南怀庆府孟县人。韩争春是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的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以五十岁之龄成进士,获授大理寺评事,不久去世。他外貌英伟,个性清高简约,别人看见他都不禁肃然;他说话公正,不会因私怨中伤他人,有古长者风范。

人物简介

维基
李鸣春,号苍岩,直隶真定府冀州南宫县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顺天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吏部观政,本年授陕西咸宁知县,改大名府学教授,四年升国子监助教,任四川乡试同考官。五年升户部河南司主事,六年管理浒墅钞关,丁忧归。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民情,字含赜,号春台,辽东都司官籍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江西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授武清县知县,三年调遵化县,六年擢兵部职方司主事,本年管理山海关,七年升员外郎,崇祯元年(1528年)升郎中,二年升陕西副使,四年考察,八年京察。
晏春鸣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晏春鸣,四川重庆府合州铜梁县人,同进士出身。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第三甲进士。次年授黄冈县知县。天启元年,选试御史,同年六月,授广东道监察御史。天启七年,上奏请求对广东税制改革,以解决辽东兵饷。崇祯元年,免除职位。崇祯二年,升任山西副使。同年四月,崇祯帝和内阁调查天启七年宁锦之战后冒功的阉党人员,晏春鸣被免除加衔。崇祯三年,升任为陕西右参政。

人物简介

维基
李春旺,号旸俶,四川成都府仁寿县灶籍。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四川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都察院观政,三年授河南长葛知县,四年本省同考,五年调杞县知县,崇祯二年八月补工科给事中,管工程,五年升兵科右,九月擢工科左给事中,六年出为河南按察副使,分守洛阳道。八年京察免职,十年考察闲住。县有“父子黄门坊”,在县治前东街,明知县王举为李春旺、子李纯阳、李继阳立。
李长春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李长春(?—17世纪),字叔茂,号东起,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李长春是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江西乡试三十三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会试二百六十六名,三甲三十二名进士,本年获授广州府推官,四年本省同考,崇祯元年考选,升浙江道御史,上疏罢去缉较、录用遗贤、减免漕舟、禁止私谒。崇祯二年(1629年),崇祯帝在文华殿单独召见周延儒,他和毛羽健、田时震为此事共同上疏:「汉朝大臣曾说过,公事应当著大臣公开地说;私事则不能接受。这次皇上不在朝堂、不在上朝时召见;而在私下、在退朝后召见延儒,夜深时还开启内阁大门。贤者必定形迹自远,不冒昧获得功名。如果不是,为何任用这样的人。」上疏后,崇祯帝严厉责备他们。之后李长春又弹劾周延儒图谋私利、收受贿赂,崇祯帝生气得将他递捕入狱行刑,六科力救也没有作用。大学士成基命长跪会极门,自辰时到酉时都不起来,才让他免死,派往驻守边疆。不久因为天旱,和钱龙锡、易应昌、张凤翔、杜齐芳一起释放,有「五君子」之称。弘光帝继位,起用他为湖广道御史,转太仆卿。南京失守,他参与义师;得隆武帝擢任右佥都御史兼太仆卿。福京沦陷,李长春隐居不出仕,到八十三岁时去世。

人物简介

维基
潘融春(1585年—?年),字季豫,号与偕,浙江省绍兴府馀姚县人,明朝官员。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浙江乡试第四十五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会试四十一名,第三甲第十一名进士。礼部观政,授广东广州府推官。累官兵部职方司郎中,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升福建副使、分守建南道。崇祯元年(1628年),擢江西右参政,因病致仕返乡。甲申之变后,绝迹鸡鸣山下,终年闭户,不交一人。

人物简介

维基
李正春(?—?年),字孟芳,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民籍,常熟县人。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应天府乡试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三甲第一百三十五名进士,授福建侯官县知县。
林先春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林先春(16世纪—17世纪),字元圃,号狷庵,福建福州府闽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林先春是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福建乡试举人,次年(1625年)联捷乙丑科进士,任浙江嘉善知县,为政廉洁耿直,不曾苟取金钱,为死在诏狱县人魏大中追款事宜周旋,又提拔士子钱继章、张所见、许文岐等人,三年后获抚按以廉能荐升给事中,因父母丧回乡。在嘉善县时,林先春曾以不孝逮捕县民顾朝衡治罪,但对方逃脱到京师投靠魏忠贤,而他又因籍没魏大中案件忤逆魏忠贤,魏珰就指使手下在考功司的官员名册注明他已死,他服阙后赴京补官才得知此事,有人劝他辩白,他却不辨而归,在家乡聚徒讲学四十馀年,饮食清淡、衣著朴素,八十多岁才去世,著有《易象参》、《洪范》、《孝经解》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