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01,分194页显示  上一页  119  120  121  122  123  125  126  127  12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春幌
柳衢
搜春
阳季
春鳸
春选
春搜
卖困
春瑞
干色
年帖
搜田
杖牛
昊春
苍神
《漢語大詞典》:春幌
春日的帷帐。宋书·始平孝敬王子鸾传:“宝罗暍兮春幌垂,珍簟空兮夏幬扃。” 唐 王易从 《临高台》诗:“汎艳春幌风,裴回秋户月。”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寄贺迁拜之什》诗:“三花秀色通春幌,十字清波遶宅墙。”
分類:帷帐
《分类字锦》:柳衢(柳衢)
谢惠连 三日诗 弱柳荫脩衢。
分类:
《分类字锦》:搜春
韩愈 搜春摘花卉。
分类:
《漢語大詞典》:阳季(陽季)
指春季。《南齐书·乐志》:“阳季勾萌达,炎徂溽暑融。”
分類:春季
《漢語大詞典》:春鳸
亦作“ 春扈 ”。
(1).鸟名。农桑候鸟。尔雅·释鸟:“春鳸,鳻鶞。”左传·昭公十七年“九扈为九农正” 晋 杜预 注:“春扈,鳻鶞。” 唐 陆龟蒙 《村夜》诗之二:“种以春鳸初,穫从秋隼下。”
(2).相传为古代 金天氏 的春季农官。 汉 蔡邕 独断:“春鳸氏农正,趣民耕种。”晋书·食货志:“昔在 金天 ,勤於民事,命春鳸以耕稼,召夏鳸以耘锄。”
《漢語大詞典》:春选(春選)
春闱。进士考试,例在春季,故称。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大选,终於春季之月……有春中下解而后集,谓之春选。” 明 李东阳 《〈呆斋刘先生集〉序》:“比得乡试,怪不在优等,谓不魁春选,无相见也。”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儿欲归家,就赴春选。”参见“ 春闈 ”。
《國語辭典》:春闱(春闈)  拼音:chūn wéi
1.科举时代会试于春季举行,称为「春闱」。《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来年春闱得第,衣锦还乡。」《红楼梦》第一回:「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也称为「春试」。
2.宫殿。《旧唐书。卷八九。姚璹传》:「臣以庸謏,叨侍春闱,职居献替,岂敢缄默!」唐。王勃释迦佛赋〉:「宝殿之龙颜大悦,春闱之凤德何虞。」
《國語辭典》:春蒐  拼音:chūn sōu
春季的狩猎。《左传。隐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国演义》第二○回:「古之帝王,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四时出郊,以示武于天下。」
《漢語大詞典》:卖困(賣困)
宋 代 江 浙 民间风俗,立春日群儿相呼“卖困”、“卖春困”。以立春后,农事将兴,欲人振作之意。 宋 陆游 《岁首书事》诗之一:“呼卢院落哗新岁,卖困儿童起五更。”自注:“立春未明,相呼卖春困,亦旧俗也。” 宋 陆游 《开岁》诗:“卖困不灵仍喜睡,送穷无术又来归。”
《漢語大詞典》:春瑞
春日祥瑞。《平山冷燕》第一回:“每一座各置御苑名花一瓶,以为春瑞。”
分類:祥瑞
《漢語大詞典》:干色
(1).犹犯颜。色,指对方的脸色。汉书·叙传下:“ 建平 质直,犯上干色。”
(2).谓追逐女色。太平广记卷四六○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苏琼》:“一人年出二十,未婚对,然目不干色,曾无秽行。”
(3).古代于立春日出春牛示农时以劝耕,春牛毛色以十干所属颜色配成干色。如太岁在甲子,甲属木,东方青色,青色为干色;又如日干为丙子,丙属火,南方赤色,赤色为干色。余类推。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而今世遂有春牛造毛色之法,以岁干色为头,支色为身,纳音色为腹。立春日干色为角、耳、尾,支色为脛,纳音色为蹄。”
《漢語大詞典》:年帖
即春帖。 宋 时由翰林书春词,以立春日剪帖于宫中门帐,谓之春端帖子,简称春帖。 明 时又称年帖。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仁智等殿宫:“自 宣德 间,置中书舍人数员,供事 文华门 东廊,备上宣唤写门联、年帖之属。”
《漢語大詞典》:搜田(蒐田)
春日田猎。亦泛指田猎。周礼·夏官·大司马:“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蒐田。”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蒐田非復先王之礼,治兵徒逞耳目之欲。” 宋 曾巩 《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札子》:“臣闻古者兵出於农,故三时耕稼,一时閲武。其於四时蒐田,则又率之从事。”
分類:田猎
《漢語大詞典》:杖牛
即打春牛。古时立春日以泥作“春牛”,用彩杖鞭“牛”,行“打春”的礼仪,以示春耕开始。 宋 韩维 有《立春观杖牛》诗。参见“ 打春 ”。
《國語辭典》:打春  拼音:dǎ chūn
旧时习俗于立春日,州县官府以鞭打春牛迎春,祈求丰收。宋。洪适 南歌子。闰岁饶光景词:「闰岁饶光景,中旬始打春。」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立春》:「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也称为「鞭春」、「鞭牛」。
《分类字锦》:昊春
张华 仁风导和气,勾芒御昊春。
分类:
《漢語大詞典》:苍神(蒼神)
(1).即苍龙。古代东方七宿的总称。《春秋元命包》:“ 殷 时五星聚於房,房者苍神之精, 周 据而兴。”参见“ 苍龙 ”。
(2).犹 苍灵 。 青帝 ,司春之神。亦指春季。 汉 徐干 《序征赋》:“道苍神之受谢,逼鶉鸟之将栖。” 汉 应瑒 《鹦鹉赋》:“秋风厉而潜形,苍神发而动翼。”
《國語辭典》:苍龙(蒼龍)  拼音:cāng lóng
1.青色的龙。《楚辞。贾谊。惜誓》:「苍龙蚴虬于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騑。」《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薄姬曰:『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高帝曰:『此贵徵也,吾为女遂成之。』」
2.青色的马。《吕氏春秋。孟春纪。孟春》:「乘鸾辂,驾苍龙。」
3.太岁。《后汉书。卷三五。张曹郑列传。张纯》:「今摄提之岁,苍龙甲寅,德在东宫。」
4.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总称。宋。苏轼 夜泛西湖二绝诗:「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三国演义》第四九回:「东方七面青旗,按角、亢、氐、房、心、尾、箕,布苍龙之形。」
5.形容山岭或树木的青苍和起伏不定。比喻青苍高大的树木或起伏不定的山岭。唐。李山甫诗:「地耸苍龙势抱云,天教青共众材分。」宋。苏轼 登玲珑山诗:「何年僵立两苍龙,瘦脊盘盘尚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