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候望
(1).伺望;侦察。《墨子·备穴》:“城内为高楼,以谨候望敌人。” 宋 王明清 《摭青杂说》:“主将每遣小校将数队四出,游奕候望。”
(2).指用以候望的军中哨所。《新唐书·元结传》:“ 岭南 诸州,寇盗不尽,得守捉候望四十餘屯,一有不靖, 湖南 且乱。”
(3).观望。《南史·齐文惠太子长懋传》:“ 梁州 刺史 范柏年 颇著威名, 沈攸之 事起,候望形势,事平,朝廷遣 王玄邈 代之。”
(4).占候观察(星象时气)。 清 龚自珍 《平均篇》:“岁终,太师执律而告声;月终,太史候望而告气。”参见“ 候气 ”。
(5).等候盼望。 清 曾国藩 《大界墓表》:“吾……又好宾接文士,候望音尘,常愿通材宿儒,接迹吾门,此心乃快。”
(2).指用以候望的军中哨所。《新唐书·元结传》:“ 岭南 诸州,寇盗不尽,得守捉候望四十餘屯,一有不靖, 湖南 且乱。”
(3).观望。《南史·齐文惠太子长懋传》:“ 梁州 刺史 范柏年 颇著威名, 沈攸之 事起,候望形势,事平,朝廷遣 王玄邈 代之。”
(4).占候观察(星象时气)。 清 龚自珍 《平均篇》:“岁终,太师执律而告声;月终,太史候望而告气。”参见“ 候气 ”。
(5).等候盼望。 清 曾国藩 《大界墓表》:“吾……又好宾接文士,候望音尘,常愿通材宿儒,接迹吾门,此心乃快。”
《漢語大詞典》:连星(連星)
(1).谓光芒与星相连辉映。 隋 江总 《三善殿夜望山灯诗》:“的的连星出,亭亭向月新。”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序:“则覬紫耀连星,开龙文於剑匣;素辉亏月,领驪頷於珠胎云尔。”
(2).语本《汉书·律历志上》:“宦者 淳于陵渠 復覆《太初历》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谓 太初 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后因以“连星”指冬至星象。 南朝 宋 袁淑 《咏冬至诗》:“连星贯初历,令月临首岁。” 宋 王圭 《冬节起居诸后陵表》之三:“伏以 汉 歷推元,已合连星之异。”
(2).语本《汉书·律历志上》:“宦者 淳于陵渠 復覆《太初历》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谓 太初 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后因以“连星”指冬至星象。 南朝 宋 袁淑 《咏冬至诗》:“连星贯初历,令月临首岁。” 宋 王圭 《冬节起居诸后陵表》之三:“伏以 汉 歷推元,已合连星之异。”
《漢語大詞典》:宣夜
(1).我国古代三种宇宙学说之一。主张天无一定形状,也非物质造成,其高远无止境,日月星辰飘浮空中,动和静都依靠“气”。见《晋书·天文志》。《书·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齐七政” 唐 孔颖达 疏:“ 蔡邕 《天文志》曰: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宣夜絶无师説…… 虞喜 云:宣,明也;夜,幽也。幽明之数,其术兼之,故曰宣夜。” 唐 杨炯 《浑天赋》:“客有为宣夜之学,喟然而言曰:旁望万里之横山,而皆青翠;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皆黝黑。”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测天三家以外诸说》:“测天者,宣夜、浑天、昕天三家,人皆知之。”
(2).借称测天之学。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己:“ 杨盈川 , 显庆 五年待制宏文馆,时年方十一, 上元 三年制举,始补校书郎,尤最深於宣夜之学。”
(3).指司天之官夜间宣报时辰星象等。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挈壶宣夜,辩气朔於灵臺;书笏珥彤,纪言事於仙室。”挈壶氏,指司天之官。
(2).借称测天之学。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己:“ 杨盈川 , 显庆 五年待制宏文馆,时年方十一, 上元 三年制举,始补校书郎,尤最深於宣夜之学。”
(3).指司天之官夜间宣报时辰星象等。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挈壶宣夜,辩气朔於灵臺;书笏珥彤,纪言事於仙室。”挈壶氏,指司天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