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天池 拼音:tiān chí
1.海。《南华真经注疏。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唐。成玄英。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唐。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天池之滨,大江之濆。」
2.山顶上的湖泊。唐。杜甫 〈天池〉诗:「天池马不到,岚壁鸟才通。」明。王世贞 〈碧云寺〉诗:「斲云探地脉,喷雪注天池。」
3.湖泊名:(1)在安东省长白县北长白山顶,为一巨大的火口湖,松花江源于此。(2)在河南省渑池县东南。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八。河南三。河南府》。(3)在山西省宁武县西南管涔山上。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㶟水注》。(4)在台湾高雄有南横天池,南投有福寿山天池、能高天池,兰屿有大、小天池。
4.星宿名。《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九坎间十星,曰天池。」
2.山顶上的湖泊。唐。杜甫 〈天池〉诗:「天池马不到,岚壁鸟才通。」明。王世贞 〈碧云寺〉诗:「斲云探地脉,喷雪注天池。」
3.湖泊名:(1)在安东省长白县北长白山顶,为一巨大的火口湖,松花江源于此。(2)在河南省渑池县东南。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八。河南三。河南府》。(3)在山西省宁武县西南管涔山上。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㶟水注》。(4)在台湾高雄有南横天池,南投有福寿山天池、能高天池,兰屿有大、小天池。
4.星宿名。《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九坎间十星,曰天池。」
《國語辭典》:天马(天馬) 拼音:tiān mǎ
1.本指古代西域大宛所产之良马,后凡骏马亦称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及得大宛汗血,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五》:「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
2.天帝所乘的神马。《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太一况,天马下,……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3.神话传说中的怪兽。《山海经。北三经》:「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
4.螳螂的别名。参见「螳螂」条。《吕氏春秋。仲夏纪》汉。高诱注:「螳螂,一曰天马。」
5.星名。属于西方七星中的奎宿。《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其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马。」
2.天帝所乘的神马。《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太一况,天马下,……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3.神话传说中的怪兽。《山海经。北三经》:「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
4.螳螂的别名。参见「螳螂」条。《吕氏春秋。仲夏纪》汉。高诱注:「螳螂,一曰天马。」
5.星名。属于西方七星中的奎宿。《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其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马。」
《漢語大詞典》:青林
(1).指云烟,云雾。《文选·扬雄〈羽猎赋〉》:“羽骑营营,昈分殊事,繽纷往来,轠轤不絶,若光若灭者,布乎青林之下。” 张铣 注:“烟色,青林映之,故云青林。” 晋 陆云 《登台赋》:“北溟浩以扬波兮,青林焕其兴蔚。”
(2).苍翠的树林,苍翠的树木。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宋 陆游 《舍北望水乡风物戏作绝句》:“乞与画工团扇本,青林红树一川秋。” 清 厉鹗 《七月十七日病起小园作》诗:“青林曲堵迴塘,卧起西风竹牀。”
(3).清静的山林。青,通“ 清 ”。《文选·潘岳〈射雉赋〉》:“涉青林以游览兮,乐羽族之羣飞。” 李善 注引 薛君 《韩诗章句》:“青,静也。” 刘良 注:“清林,清静之林。”
(4).寺庙的别称。《释氏要览·住持》:“禪门别号:丛林……青林。” 唐 王昌龄 《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诗:“道安风尘外,洒扫青林中。” 清 厉鹗 《过硖石登西山广福院》诗之三:“顾逋翁有读书臺,白塔青林相对开。”
(5).星名。即天苑星。《文选·张衡〈思玄赋〉》:“建罔车之幕幕兮,猎青林之芒芒。” 李善 注:“罔车,毕星也。青林,天苑星也。” 清 吴锡麒 《星象赋》:“驭元气之广大,按六飞而巡行,遂集於青林之苑。”
(2).苍翠的树林,苍翠的树木。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宋 陆游 《舍北望水乡风物戏作绝句》:“乞与画工团扇本,青林红树一川秋。” 清 厉鹗 《七月十七日病起小园作》诗:“青林曲堵迴塘,卧起西风竹牀。”
(3).清静的山林。青,通“ 清 ”。《文选·潘岳〈射雉赋〉》:“涉青林以游览兮,乐羽族之羣飞。” 李善 注引 薛君 《韩诗章句》:“青,静也。” 刘良 注:“清林,清静之林。”
(4).寺庙的别称。《释氏要览·住持》:“禪门别号:丛林……青林。” 唐 王昌龄 《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诗:“道安风尘外,洒扫青林中。” 清 厉鹗 《过硖石登西山广福院》诗之三:“顾逋翁有读书臺,白塔青林相对开。”
(5).星名。即天苑星。《文选·张衡〈思玄赋〉》:“建罔车之幕幕兮,猎青林之芒芒。” 李善 注:“罔车,毕星也。青林,天苑星也。” 清 吴锡麒 《星象赋》:“驭元气之广大,按六飞而巡行,遂集於青林之苑。”
《漢語大詞典》:中台(中臺)
(1).内台。古代天子会诸侯时,为诸侯所设的台。分内外台,内台比外台尊贵。《逸周书·王会》:“中臺之外,其左泰士,臺右弥士。” 朱右曾 校释:“中臺即内臺,其外则下等也。”
(2).即尚书省。 秦 汉 时尚书称中台,谒者称外台,御史称宪台,合称三台。 魏 晋 宋 齐 并称尚书台, 梁 陈 后魏 北齐 隋 则称尚书省。 唐 时曾更名中台,后又改为尚书省。参阅《初学记·尚书令》。《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故遣中臺近官迎致犒赐,以旌茂功,以慰劬劳。” 唐 韩愈 《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 宋 苏舜卿 《杜公让官表》:“寻被峻命,入官中臺。”
(3).旧时演戏,例由次要演员先演开场戏,而后才由主要演员演出正本戏,称为中台。《红楼梦》第七一回:“直到歇了中臺, 贾母 方进来歇息。”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 唐 白居易 《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云云寄献以抒下情》诗:“天上中台正,人间一品高。”详“ 三台 ”。
(2). 汉 代以来,以三台当三公之位,中台比司徒或司空,后遂成为司徒或司空的代称。《后汉书·郎顗传》:“白虹贯日,以甲乙见者,则谴在中台……宜黜司徒,以应天意。”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韦昭达墓志铭》:“属上将之韜光,逢中台之掩曜。” 唐 王维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久践中台座,终登上将坛。”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四折:“又不是相府中台,御史西臺,打的你肉绽也那皮开。”
(2).即尚书省。 秦 汉 时尚书称中台,谒者称外台,御史称宪台,合称三台。 魏 晋 宋 齐 并称尚书台, 梁 陈 后魏 北齐 隋 则称尚书省。 唐 时曾更名中台,后又改为尚书省。参阅《初学记·尚书令》。《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故遣中臺近官迎致犒赐,以旌茂功,以慰劬劳。” 唐 韩愈 《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 宋 苏舜卿 《杜公让官表》:“寻被峻命,入官中臺。”
(3).旧时演戏,例由次要演员先演开场戏,而后才由主要演员演出正本戏,称为中台。《红楼梦》第七一回:“直到歇了中臺, 贾母 方进来歇息。”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 唐 白居易 《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云云寄献以抒下情》诗:“天上中台正,人间一品高。”详“ 三台 ”。
(2). 汉 代以来,以三台当三公之位,中台比司徒或司空,后遂成为司徒或司空的代称。《后汉书·郎顗传》:“白虹贯日,以甲乙见者,则谴在中台……宜黜司徒,以应天意。”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韦昭达墓志铭》:“属上将之韜光,逢中台之掩曜。” 唐 王维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久践中台座,终登上将坛。”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四折:“又不是相府中台,御史西臺,打的你肉绽也那皮开。”
《漢語大詞典》:南斗
(1).星名。即斗宿,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史记·天官书》:“南斗为庙,其北建星,建星者,旗也。” 张守节 正义:“南斗六星,在南也。”《文选·左思〈吴都赋〉》:“仰南斗以斟酌,兼二仪之优偓。” 刘逵 注引《天官星占》:“南斗之爵禄,其宿六星。” 清 袁枚 《新齐谐·飞星入南斗》:“君辈不知天文者,虽见飞星入南斗亦无害。” 郭沫若 《南海劳军》诗:“天际 雷池 谁敢越?酌将南斗寿京华。”
(2).借指南方,南部地区。《隋书·高帝纪上》:“ 尉迥 猖狂,称兵 鄴邑 ,欲长戟而指北闕,强弩而围南斗。” 张际亮 《送云麓督粮粤东》诗:“便使储胥富 五羊 ,要持节鉞指南斗。”
(2).借指南方,南部地区。《隋书·高帝纪上》:“ 尉迥 猖狂,称兵 鄴邑 ,欲长戟而指北闕,强弩而围南斗。” 张际亮 《送云麓督粮粤东》诗:“便使储胥富 五羊 ,要持节鉞指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