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48,分70页显示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46  47  48  49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不变易性
分段变易
四种变易
三种变易生死
易行
易行品
易行道
易行水路
易往
易往易行
难易二道
变易
变易身
变易生死
变易而熟
不变易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如之异名。以真如于一切时不变易故也。
分段变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也。(参见:二种生死)
【佛学常见辞汇】
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分段生死是三界内凡夫的生死轮回流转,有身分形段可见的;变易生死是三界外圣者的生死,已无生死轮回的身分形段,祇是在心念的生生灭灭不停,是精神上的生死。菩萨断除根本无明,才无变易生死。
四种变易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于变易生死中,因果相移易,修一分之因,感一分之果,而生后之三种也。一,变易生死,菩萨以无漏智力断其粗惑,所感殊胜之细异熟果,以因移果易而为生死,故名。二,不思议身,菩萨以无漏定力及愿力而身所示现之妙用难测,故名。三,意成身,声闻缘觉菩萨,以无漏定力于十方世界,随其意愿而成身,故名。四,变化身,声闻缘觉菩萨,以无漏定力于十方世界变现其身,故名。见成唯识论八。
【三藏法数】
(出成唯识论)
变易者,因移果易,故名变易。谓修一分之因,即感一分之果,此从变易生死一种中开出后之三种也。
〔一、变易生死〕,谓菩萨以无漏智力,断其粗惑,所感殊胜细异熟果,以因移果易,而为生死,故名变易生死。(漏即漏落生死,今言无漏者,谓菩萨依大智慧而修,不漏落生死,故名无漏智。粗惑,即尘沙等惑也。)
〔二、不思议身〕,谓菩萨以无漏定力及以愿力,身所示现,妙用难测,故名不思议身。
〔三、意成身〕,谓声闻、缘觉、菩萨以无漏定力,于十方世界随其意愿成身,故名意成身。
〔四、变化身〕,谓声闻、缘觉、菩萨以无漏定力,于十方世界变现其身,故名变化身。
三种变易生死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微细之生灭,念念迁异,前变后易名为变易。变易是死名为变易。此通于凡圣。二无漏业所得之法身,神化无碍。能变能易,故名变易,变易化死,名为变易。此通于大小。三真證之法身,隐显自在,能变能易,故曰变易。变易非死,但此法身未出生死,犹为无常死法,所随变易身上有其生死。名为变易变,此唯在于大乘。虽有三义,而胜鬘经所明者,以第一为宗。见大乘义章八。
易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难行之语。平易之行法。又易行之道。谓念佛之法也。是龙树菩萨之说。十住毗婆娑论易行品曰:「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地。」无量寿经下曰:「易往而无人。」
易行品
【佛学大辞典】
(书名)龙树造,十住毗婆沙论第五卷中之品名。至初地不退位之道,有难易。易行品示其易行之道,别说阿弥陀佛之救济也。
易行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至易悟之地之路,故曰道。易行品曰:「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愿为说之。」教行信證六本曰:「于安养净刹,入圣證果,名净土门,云易行道。」
【佛学常见辞汇】
二道之一。(参见:二道)
【三藏法数】
谓凭信佛语,修行念佛三昧,求生净土。复乘阿弥陀佛愿力摄持,决定往生,故名易行道。(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二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小便之二处。佛祖统纪三十曰:「残秽在身,为欲蠲除便在二道成男女根。」【又】无碍道,解脱道也。新译曰无间道,解脱道。断惑證理之智慧名也。正断惑之智慧为无碍道,正證理之智慧为解脱道。无碍者,正对破惑而智不为惑所障碍也。无间者其智不为惑所间隔也。解脱者其智离系缚于惑也。自在證理之义也。凡断一切之惑,必存此二道。俱舍论二十五曰:「无间道者,谓此能断所应断障。解脱道者。谓已解脱所应断障最初所生。道义云何?谓涅槃道,乘此能往涅槃城故。」【又】一、难行道,修难行而求佛果之法也,谓在此娑婆世界,欲修六度万行而因以成佛也,此法难行,故谓之难行道。二、易行道,易修行而求佛果之法也。谓信阿弥陀佛往生净土而因以成佛者,此法易行,故谓之易行道。是龙树菩萨所判,而净土门诸家之教判皆依之。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曰:「至阿惟越地者,行诸难行,久乃可得。(中略)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地(Avaivartya)者。」【又】一、有漏道,三乘之行人于见谛以前之一切行法,悉云有漏道。二、无漏道,三乘之行人于见谛后顺谛理所修之一切之行法,皆曰无漏道。漏者,烦恼之异名也,见谛已前,未断一毫之烦恼,其所修之行法,悉杂烦恼之垢染,故云有漏。见谛以后,已断一分之烦恼,离烦恼之垢染,故其行法谓之无漏。【又】一、教道。方便教示之道也。二、證道。诸佛所證之实理也。此教證之二道。据十地论一,所谓「叹说者于中有二种:一者为说阿含义,二者为證入义。」而立。大乘义章九曰:「證教两行出地经论,所言證者,乃知得之别名也。实观平等契如,故名證。(中略)上德下被为教。」然如天台一家,借此教證二道:一以判今昔之权实,一以释别教之教权證实。判今昔之权实者,前四时系随他意之说,故判为教道之方便。第五时,系随自意之说,故判为教道之真实(玄义三)。释别教之教权證实者,四教虽均有教證之二道,然藏通之二教,随于界内之机情而说,故其教勿论,论其所證之理,亦为偏真之空理,则教證均为权也。圆教,能入之教门,所入之理,均随佛之自意,则教證均为实也。惟别教能入之教门,随于界外钝根之机情,次第断破九界二边之法,而显佛界中道之理,是为随情之权。然所入之理,称为中道,九界即佛界,不为中偏所隔,故与圆教同为證实也。为释此教證之权实,借用彼二道之名耳(辅行三),由此而辅行出约行约说二种之教證。约行之教證,就行人之观行而立教證也。别教之行人,地前之间,依佛之隔历次第之方便教,修次第之三观,故以之为教道。至于初地,则自證入圆融之三观,故以之为證道。盖地前之观行,为教道方便。地上之观行,为證道真实也。约说之教證,就如来之说法而别教證也。佛对于地前之人,通于一教之始终(即地前以上)。就别教之当分,说隔历次第之法,为约说之教道。又佛对于地前地上之人,详说中道,为约说之證道。由此而论。于别教论證道,非别教当分之说,乃存行人之亲證隔历(约行之證道),及默示如来已證之圆融而已,因而可知别教之分际。
【佛学常见辞汇】
1。难行道和易行道。凡依经教,在此土积累功勋,断惑證真,修因得果者,皆属难行道摄;凡依念佛法门,往生净土,于彼国中,仗佛威神,终成正觉者,皆属易行道摄。2。有漏道和无漏道。漏是烦恼的别名,有漏道就是带有烦恼不清净的道法,加三乘行人在见到真理以前所修的一切行法是;无漏道是无烦恼及清净的道法,如三乘行人在见到真理以后而顺著真理起修的一切行法是。
【三藏法数】
(出婆娑论并净土十疑论)
〔一、难行道〕,论云:于五浊恶世,无量佛所求阿鞞跋致,甚难可得。盖言娑婆世界,尘境粗彊,五欲障蔽,难入于道,故名难行道。(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梵语阿鞞跋致,华言不退转。梵语娑婆,华言能忍,谓于此世界能忍受诸恶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二、易行道〕,谓凭信佛语,修行念佛三昧,求生净土。复乘阿弥陀佛愿力摄持,决定往生,故名易行道。(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三藏法数】
(出止观辅行记)
〔一、教道〕,教道有二:一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中,依凭佛教方便修行,是名约行教道。二谓如来与住行向诸位菩萨说登十地之法,是名约说教道。(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二、證道〕,證道亦有二:一谓别教菩萨于初地位中,破无明微细之惑,證中道真实之理,是名约行證道;二谓如来自说,此十地法,我已亲證,是名约说證道。
【三藏法数】
(出析玄记)
〔一、无间道〕,谓声闻初果之人,依于八忍,能断八谛下迷理之惑,此八忍不被见惑之所间隔,是名无间道。(八忍者,苦法忍、苦类忍、集法忍、集类忍、灭法忍、灭类忍、道法忍、道类忍也。八谛者,欲界四谛、色界无色界四谛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解脱道〕,谓声闻初果之人,依于八智,能證八谛下无为之理,此八智已离惑缚,是名解脱道。(八智者,苦法智、苦类智、集法智、集类智、灭法智、灭类智、道法智、道类智也。)
【三藏法数】
(出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
〔一、有漏道〕,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波罗蜜,能成就世间有漏生死之果,是名有漏道。(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
〔二、无漏道〕,谓般若波罗蜜能成就出世间无漏涅槃之果,是名无漏道。(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易行水路
【佛学大辞典】
(譬喻)易行品中,譬难行之法,以陆路之步行。譬易行之教,以水路之乘船。曰:「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至阿惟越致地者。」
易往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易行同。往生净土易者。
易往易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往生易与修行易之意,他力念佛之宗旨也。
难易二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难行道与易行道也。龙树所立之名目。初地至不退位有二道。自力修行勤苦而后渐达佛位之困难,以如陆路步行之苦,故称之为难行道。反之而以信方便之念佛,得速至佛位之他力道,恰如水道乘船,无何等苦痛而乐?是名易行道。净土十疑论曰:「论曰于五浊恶世无量佛所,求阿鞞跋致,甚难可得。盖言娑婆世尘境粗疆,五欲障蔽,难入于道,故名难行道。谓凭信佛语,修行念佛三昧,求生净土,复乘阿弥陀佛愿力摄持,决定往生,故名易行土。」
【佛学常见辞汇】
难行道和易行道。(参见:二道)
二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小便之二处。佛祖统纪三十曰:「残秽在身,为欲蠲除便在二道成男女根。」【又】无碍道,解脱道也。新译曰无间道,解脱道。断惑證理之智慧名也。正断惑之智慧为无碍道,正證理之智慧为解脱道。无碍者,正对破惑而智不为惑所障碍也。无间者其智不为惑所间隔也。解脱者其智离系缚于惑也。自在證理之义也。凡断一切之惑,必存此二道。俱舍论二十五曰:「无间道者,谓此能断所应断障。解脱道者。谓已解脱所应断障最初所生。道义云何?谓涅槃道,乘此能往涅槃城故。」【又】一、难行道,修难行而求佛果之法也,谓在此娑婆世界,欲修六度万行而因以成佛也,此法难行,故谓之难行道。二、易行道,易修行而求佛果之法也。谓信阿弥陀佛往生净土而因以成佛者,此法易行,故谓之易行道。是龙树菩萨所判,而净土门诸家之教判皆依之。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曰:「至阿惟越地者,行诸难行,久乃可得。(中略)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地(Avaivartya)者。」【又】一、有漏道,三乘之行人于见谛以前之一切行法,悉云有漏道。二、无漏道,三乘之行人于见谛后顺谛理所修之一切之行法,皆曰无漏道。漏者,烦恼之异名也,见谛已前,未断一毫之烦恼,其所修之行法,悉杂烦恼之垢染,故云有漏。见谛以后,已断一分之烦恼,离烦恼之垢染,故其行法谓之无漏。【又】一、教道。方便教示之道也。二、證道。诸佛所證之实理也。此教證之二道。据十地论一,所谓「叹说者于中有二种:一者为说阿含义,二者为證入义。」而立。大乘义章九曰:「證教两行出地经论,所言證者,乃知得之别名也。实观平等契如,故名證。(中略)上德下被为教。」然如天台一家,借此教證二道:一以判今昔之权实,一以释别教之教权證实。判今昔之权实者,前四时系随他意之说,故判为教道之方便。第五时,系随自意之说,故判为教道之真实(玄义三)。释别教之教权證实者,四教虽均有教證之二道,然藏通之二教,随于界内之机情而说,故其教勿论,论其所證之理,亦为偏真之空理,则教證均为权也。圆教,能入之教门,所入之理,均随佛之自意,则教證均为实也。惟别教能入之教门,随于界外钝根之机情,次第断破九界二边之法,而显佛界中道之理,是为随情之权。然所入之理,称为中道,九界即佛界,不为中偏所隔,故与圆教同为證实也。为释此教證之权实,借用彼二道之名耳(辅行三),由此而辅行出约行约说二种之教證。约行之教證,就行人之观行而立教證也。别教之行人,地前之间,依佛之隔历次第之方便教,修次第之三观,故以之为教道。至于初地,则自證入圆融之三观,故以之为證道。盖地前之观行,为教道方便。地上之观行,为證道真实也。约说之教證,就如来之说法而别教證也。佛对于地前之人,通于一教之始终(即地前以上)。就别教之当分,说隔历次第之法,为约说之教道。又佛对于地前地上之人,详说中道,为约说之證道。由此而论。于别教论證道,非别教当分之说,乃存行人之亲證隔历(约行之證道),及默示如来已證之圆融而已,因而可知别教之分际。
【佛学常见辞汇】
1。难行道和易行道。凡依经教,在此土积累功勋,断惑證真,修因得果者,皆属难行道摄;凡依念佛法门,往生净土,于彼国中,仗佛威神,终成正觉者,皆属易行道摄。2。有漏道和无漏道。漏是烦恼的别名,有漏道就是带有烦恼不清净的道法,加三乘行人在见到真理以前所修的一切行法是;无漏道是无烦恼及清净的道法,如三乘行人在见到真理以后而顺著真理起修的一切行法是。
【三藏法数】
(出婆娑论并净土十疑论)
〔一、难行道〕,论云:于五浊恶世,无量佛所求阿鞞跋致,甚难可得。盖言娑婆世界,尘境粗彊,五欲障蔽,难入于道,故名难行道。(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梵语阿鞞跋致,华言不退转。梵语娑婆,华言能忍,谓于此世界能忍受诸恶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二、易行道〕,谓凭信佛语,修行念佛三昧,求生净土。复乘阿弥陀佛愿力摄持,决定往生,故名易行道。(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三藏法数】
(出止观辅行记)
〔一、教道〕,教道有二:一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中,依凭佛教方便修行,是名约行教道。二谓如来与住行向诸位菩萨说登十地之法,是名约说教道。(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二、證道〕,證道亦有二:一谓别教菩萨于初地位中,破无明微细之惑,證中道真实之理,是名约行證道;二谓如来自说,此十地法,我已亲證,是名约说證道。
【三藏法数】
(出析玄记)
〔一、无间道〕,谓声闻初果之人,依于八忍,能断八谛下迷理之惑,此八忍不被见惑之所间隔,是名无间道。(八忍者,苦法忍、苦类忍、集法忍、集类忍、灭法忍、灭类忍、道法忍、道类忍也。八谛者,欲界四谛、色界无色界四谛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解脱道〕,谓声闻初果之人,依于八智,能證八谛下无为之理,此八智已离惑缚,是名解脱道。(八智者,苦法智、苦类智、集法智、集类智、灭法智、灭类智、道法智、道类智也。)
【三藏法数】
(出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
〔一、有漏道〕,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波罗蜜,能成就世间有漏生死之果,是名有漏道。(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
〔二、无漏道〕,谓般若波罗蜜能成就出世间无漏涅槃之果,是名无漏道。(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变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其形体状况如异物谓之变,恰如代以他物谓之易。【又】变易生死也。法华科注曰:「虽离分段,而未离变易,故非自在。」
【佛学常见辞汇】
变易生死。这种生死是菩萨于三界外心念上生灭迁变转易的生死,是属于精神上的生死,与三界内凡夫肉体上的分段生死不同。
变易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变易生死之身也,三乘圣人于界外净土所受之正报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变易生死的身体,是三乘圣人在三界外净土所受的正报。
【三藏法数】
变即转变,易即改易。谓二乘等虽出三界,尚受方便等土法性之身,因移果易,是名变易身。(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变易生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生死)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变易)
【三藏法数】
因移果易,名为变易。谓声闻、缘觉、菩萨虽离三界内分段生死,而有方便等土变易生死。如初位为因,后位为果;又后位为因,后后位为果。以其因移果易,故名变易生死。(方便土者,修戒定慧方便之道,得生其中,在方便土。)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无漏智力,断其粗惑,所感殊胜细异熟果,以因移果易,而为生死,故名变易生死。(漏即漏落生死,今言无漏者,谓菩萨依大智慧而修,不漏落生死,故名无漏智。粗惑,即尘沙等惑也。)
【三藏法数】
因移果易名为变易。谓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既离三界生死,出生方便等土,就其断惑證果之时,因移果易,论为生死,是名变易生死。(因移果易者,如初果为因,二果为果;二果为因,三果为果;三果为因,四果为果是也。方便土者,二乘之人,修方便道,断见、思惑,而居此土也。)
生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众生惑业所招,生者死,死者生也。楞严经三曰:「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秘藏宝钥上曰:「生生生生暗生始,死死死死冥死终。」僧伽吒经四曰:「佛言:善男子!识灭名死,福德因缘识起名生。」成实论七曰:「现在世中初得诸阴名生,亦说五阴退没名生。」
【佛学常见辞汇】
谓一切众生因惑业所招,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有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的分别。(参见:二种生死)
变易而熟
【佛学常见辞汇】
谓一切法的种子,熏习成熟,由因位变易而入于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