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50
词典
3
分类词汇
46
其它
1
共46,分4页显示
1
2
3
4
2
3
4
下一页
分类词汇
愁云
要害
鹪鹩
秋烟
轻尘
喜雨
易道
愁烟
平衍
一丸泥
利根
好办
兔三窟
木易
墙有耳
《國語辭典》:
愁云(愁雲)
拼音:
chóu yún
颜色惨淡,望之而引人发愁的云。南朝宋。
谢惠连
〈
雪赋
〉:「寒风积,愁云繁。」《三国演义》第一○○回:「但见愁云漠漠,惨雾濛濛。」
分類:
色彩
忧郁
惨淡
神色
易于
引发
发愁
愁思
烟云
《國語辭典》:
要害
拼音:
yào hài
1.人体中容易致命的部位。《后汉书。卷一五。来歙传》:「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2.重要的部分或形势险要的地方。汉。
贾谊
〈
过秦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三国演义》第五九回:「中间朦胧字样,于要害处,自行涂抹改易,然后封送与韩遂,故意使马超知之。」
分類:
要害
紧要
身体
关键
易于
致命
部位
军事
事上
要地
《國語辭典》:
鹪鹩(鷦鷯)
拼音:
jiāo liáo
动物名。燕雀目鹪鹩科。体型小,背及翼均为红褐色,腹部淡褐,体侧有黑色细小横纹。鸣声美,短尾常翘于背上,喜步行、跳跃,常居于阴暗潮湿处。分布于高山区。会用草叶和毛发等构筑整齐舒适的小窝。也称为「巧妇」。
分類:
鹪鹩
鸟名
形小
三寸
羽毛
弱小
毛赤
赤褐
褐色
易于
略有
自足
黑褐
色斑
斑点
《漢語大詞典》:
秋烟(秋煙)
(1).秋日的烟霭。 唐
卢照邻
《宴梓州南亭》
诗:“长薄秋烟起,飞梁古蔓垂。” 唐
包佶
《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
:“秋烟凝縹帙,晓色上璇题。” 唐
李绅
《宿扬州水馆》
诗:“轻檝过时摇水月,远灯繁处隔秋烟。”
(2).比喻易于消失的事物。 炉魂
《对于张之洞死后之湖南人》
:“区区电禀,徒为恶障狂浪所销磨,百数十日间,孤诚热血,悉化秋烟。”
分類:
秋
易于
烟霭
消失
事物
《漢語大詞典》:
轻尘(輕塵)
(1).尘土。尘土质轻,易于飞扬,故称。 晋 木华
《海赋》
:“若乃霾曀潜销,莫振莫竦。轻尘不飞,纤萝不动。” 唐
温庭筠
《题李处士幽居》
诗:“水玉簪头戴角巾,瑶琴寂歷拂轻尘。”
《花月痕》
第三三回:“綉幰珠帘都不下,轻尘一任上乌云。”
(2).形容女子姿态飘逸。
《隋唐演义》
第二十回:“ 煬帝 举目往上一看,果然有宫人拥一位女子,态度幽嫻,轻尘夺目。”
分類:
尘土
女子
姿态
土质
飘逸
易于
于飞
飞扬
《國語辭典》:
喜雨
拼音:
xǐ yǔ
1.及时所下的雨。《谷梁传。僖公三年》:「喜雨者,有志乎民者也。」
2.容易下雨。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五月。宜忌》:「五月喜旱,六月喜雨。」
分類:
易于
下雨
后得
得雨
喜悦
苏轼
《漢語大詞典》:
易道
(1).
《
周易
》
之道。
《书序》
:“约史记而修
《
春秋
》
,讚
《
易
》
道以黜
《八索》
。”
(2).谓互易其处境。
《
战国策·赵策三
》
:“ 齐 , 秦 之深讎也,得王五城,并力而西击 秦 , 齐 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是王失於 齐 而取偿於 秦 ,一举结三国之亲,而与 秦 易道也。”
(1).整饬道路。
《
国语·晋语四
》
:“轻关易道,通商宽农。” 韦昭 注:“轻关,轻其税。易道,除盗贼。”
(2).平路。
《淮南子·说林训》
:“易道良马,使人欲驰。”
易于引导。道,通“ 导 ”。 汉
刘向
《
说苑·修文
》
:“乐之动於内,使人易道而好良;乐之动於外,使人温恭而文雅。”
分類:
易于
引导
整饬
平路
互易
道路
处境
《漢語大詞典》:
愁烟(愁煙)
惨淡的烟波。诗人以其易于勾起愁思故称。 唐
陆龟蒙
《问吴宫辞》
:“霜氛重兮孤榜晓,远树扶苏兮愁烟悄眇,欲摭愁烟兮问故基,又恐愁烟兮推白鸟。” 宋
苏轼
《昭君怨》
词:“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分類:
惨淡
烟波
诗人
易于
愁思
《國語辭典》:
平衍
拼音:
píng yǎn
平坦宽广。汉。张衡〈
南都赋
〉:「上平衍而旷荡,下蒙笼而崎岖。」《喻世明言。卷八。吴保安弃家赎友》:「李蒙心中大疑,传令暂退平衍处屯扎,一面寻觅土人,访问路径。」
分類:
平坦
地势
文章
宽广
矿苗
分布
显露
缺少
矿物
易于
开采
《國語辭典》:
一丸泥
拼音:
yī wán ní
汉隗嚣的大将王元劝隗嚣以兵守函谷关时说:「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典出《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后比喻以极少的兵力,就可防守地势险要的关隘。《晋书。卷九七。四夷传。西戎传》:「以一丸泥封东关,闭燕赵之路。」唐。
李益
〈
再赴渭北使府留别
〉诗:「平戎七尺剑,封检一丸泥。」
分類:
一颗
泥丸
函谷关
地势
险要
易于
防守
力量
《漢語大詞典》:
利根
佛教语。犹言慧性。谓易于悟解的根器。后理学家亦用之。
《法华经·妙音菩萨品》
:“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问难。” 北魏 杨炫之
《
洛阳伽蓝记·城西法云寺
》
:“ 摩罗 聪慧利根,学穷释氏。” 唐
王维
《能禅师碑》
:“善习表於儿戏,利根发於童心。” 明
王守仁
《传习录》
卷下:“利根之人,直从本源上悟入人心。”
分類:
佛教语
慧性
易于
根器
《國語辭典》:
好办(好辦)
拼音:
hǎo bàn
容易处理。如:「这事好办,不用担心。」《红楼梦》第七九回:「不如索性请姑妈晚上过来,咱们一夜都说结了,就好办了。」
分類:
好办
易于
《漢語大詞典》:
兔三窟
“狡兔三窟”之省。比喻藏身的地方多,易于避祸。 宋
苏轼
《过岭》
诗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分類:
藏身
易于
避祸
《漢語大詞典》:
木易
(1).杨姓的代称。
《隋书·杨秀传》
:“重述木易之姓,更治 成都 之宫,妄説禾乃之名,以当八千之运。”按:杨,从木,从昜。俗析为“木易”,误。参阅 宋 王楙
《
野客丛书·木易非姓杨字
》
。
(2).复姓。 北魏 有 木易于 。见
《
通志·氏族五
》
。
分類:
复姓
易于
《漢語大詞典》:
墙有耳(牆有耳)
比喻秘密易于外泄。语本
《
诗·小雅·小弁
》
:“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
《
管子·君臣下
》
:“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石一参 今诠:“墙有耳者,谓墙外有闻之者。”参见“ 隔墙有耳 ”。
分類:
秘密
易于
外泄
石一
一参
《國語辭典》:
隔墙有耳(隔牆有耳)
拼音:
gé qiáng yǒu ěr
墙外有人偷听,秘密外泄。语本《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后比喻说秘密时,要防备有人偷听。《野叟曝言》第九五回:「隔墙有耳,沈兄怎这样口敞?」也作「隔墙还有耳」、「隔窗有耳」。
分類:
墙外
外有
偷听
秘密
泄漏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