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每每  拼音:měi měi
1.昏昏的样子。《庄子。胠箧》:「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
2.往往、常常。晋。陶渊明〈杂诗〉一二首之五:「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二刻拍案惊奇》卷五:「所以这两项人每每私自相通,时常要些孝顺。」
《國語辭典》:迷途  拼音:mí tú
1.迷失道路。元。赵孟頫 岁暮和刚父杂诗四首之三:「迷途幸未远,回车且委蛇。」《红楼梦》第九八回:「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不觉迷途。」
2.比喻错误的趋向。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三国演义》第七七回:「今某已遇祸而死,愿求清诲,指点迷途。」
《國語辭典》:迷津  拼音:mí jīn
1.迷失渡头所在。唐。孟浩然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诗:「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八出:「原是看花洞里人,重来那得便迷津。」
2.引申为错误的道路或方向。《红楼梦》第五回:「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
《國語辭典》:泯泯  拼音:mǐn mǐn
1.昏昧的样子。《书经。吕刑》:「民兴胥渐,泯泯棼棼。」
2.纷乱的样子。《汉书。卷一○○。叙传下》:「泯泯群黎,化为良吏。」
3.水清。唐。杜甫 漫成诗:「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
《漢語大詞典》:泯泯棼棼
亦作“ 泯泯芬芬 ”。 纷乱貌。书·吕刑:“民兴胥渐,泯泯棼棼。” 孔颖达 疏:“棼棼,扰攘之状。”逸周书·祭公:“汝无泯泯芬芬,厚颜忍丑。”明史·廖永安传:“英杰之士,或起义旅,或保一方,泯泯棼棼,莫知所属。” 邹鲁 《护法之役》:“坏法乱纪,予智自雄,泯泯棼棼,莫知底止。”亦省作“ 泯棼 ”。 梁启超 《美国政治略评》四:“纲纪泯棼,至是而极。” 李大钊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时泯棼之象,颇足致覘国者之悲观。”
分類:纷乱
《國語辭典》:梦梦(夢夢)  拼音:mèng mèng
昏乱不明。《诗经。大雅。抑》:「视尔梦梦,我心惨惨。」汉。毛亨。传:「梦梦,乱也。」
分類:昏乱
《國語辭典》:酒德  拼音:jiǔ dé
1.以酗酒为美德。《书经。无逸》:「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汉。孔安国。传:「言纣心迷政乱,以酗酒为德。」《陈书。卷二九。毛喜传》:「而皇太子好酒德,每共幸人为长夜之宴。」
2.饮酒时的品行。唐。杜甫殿中杨监见示张草书图〉诗:「念昔挥毫端,不独观酒德。」
《國語辭典》:暴乱(暴亂)  拼音:bào luàn
1.用暴力、违法的行动所制造的动乱。《三国演义》第一一回:「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告,危在旦夕。」
2.制造暴动的人。《书经。周官》:「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
《國語辭典》:幽厉(幽厲)  拼音:yōu lì
周代幽王、厉王的合称。《礼记。礼运》:「我观周道,幽厉伤之。」《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王粲诗》:「幽厉昔崩乱,桓灵今板荡。」
分類:昏乱幽王
《漢語大詞典》:乱行(亂行)
乱了行列。左传·襄公三年:“ 晋侯 之弟 扬干 乱行於 曲梁 , 魏絳 戮其僕。” 杜预 注:“行,陈次。”晋书·天文志中:“ 五星 违历错度,而失路盈缩者,为乱行。” 唐太宗 《采芙蓉》诗:“游鶯无定曲,惊鳧有乱行。”
(1).昏乱的行为。晏子春秋·谏上三:“外无怨治,内无乱行。” 张纯一 校注引 王念孙 云:“内无昏乱之行也。” 汉 王充 论衡·书虚:“用 管仲 ,故知 桓公 无乱行也。”
(2).指胡乱行事。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石察院 ﹞今见了两生告词,虽然明知其事必实,却是词中没个实证实据,乱行不得。”
《國語辭典》:昏乱(昏亂)  拼音:hūn luàn
1.神智错乱迷惘。《汉书。卷七三。韦贤传》:「玄成深知其非贤雅意,即阳为病狂,卧便利,妄笑语昏乱。」《文选。扬雄。甘泉赋》:「徒徊徊以徨徨兮,魂眇眇而昏乱。」
2.昏味暴虐,不明治道。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檄移》:「故兵出须名,振此威风,暴彼昏乱。」《东周列国志》第一八回:「衰弱者扶之,强横者抑之,昏乱不共命者,率诸侯讨之。」
3.时代黑暗,社会混乱。《老子》第一六章:「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庄子。渔父》:「廷无忠臣,国家昏乱。」
《漢語大詞典》:阴曀(陰曀)
(1).云翳。《淮南子·泰族训》:“其且雨也,阴曀未集而鱼已噞矣。” 郑泽 《读钝庵红薇感旧记作》诗:“金风吹素节,阴曀幔云霄。”
(2).云气掩映日光,天气阴晦。《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欲竢时於须臾兮,日阴曀其将暮。” 王逸 注:“阴曀,闇昧也。” 唐 无名氏 《东阳夜怪录》:“翼日,到 渭南县 ,方属阴曀,不知时之早晚。” 明 张居正 《徐存斋七十寿序》:“第观庚戌而上,暨于 嘉隆 ,君子小人之进退,士风民俗之清浊,朝廷边鄙之休戚,如阴曀復开,沍寒復燠,谁为此者乎?” 胡朴安 《宿图书馆风雨狐鼠之声彻夜不绝感而赋此》:“ 闽 海多瘴癘,阴曀我心忧。”
(3).比喻政治昏乱。文选·班彪〈北征赋〉:“夫何阴曀之不阳兮,嗟久失其平度。” 李善 注:“阴曀,喻昏乱也。” 三国 魏 阮籍 《清思赋》:“时儻莽而阴曀兮,忽不识乎旧宇。”
(4).指昏乱的政治。 明 宋濂 《拟晋武帝武功颂》:“诞布阳和,以消阴曀。旋乾转坤,六合一家。”
《國語辭典》:狡童  拼音:jiǎo tóng
1.貌美而无实才的人。语出《诗经。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今泛称浮华少年。
2.《诗经。郑风》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狡童,刺忽也。」或亦指女子斥男子相爱不终之诗。首章二句为:「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漢語大詞典》:重昏
亦作“ 重昬 ”。
(1).谓思绪非常昏乱。《楚辞·九章·涉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昬而终身!” 王逸 注:“昬,乱也。言己不逢明君,思虑交错,心将重乱,以终年命。” 唐 王维 《宋进马哀辞》:“忽思瘞兮城南,心瞀乱兮重昏。” 明 归有光 《赵汝渊墓志铭》:“ 宋 失维城,宗沦于 朔 。哀哉重昏,鼎折覆餗。”
(2).十分昏暗;愚昧。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曜慧日於康衢,则重昬夜晓。” 李周翰 注:“言二比丘演説佛化,万物见明,如日照於道,重深昬暗之处,夜中亦晓。” 唐 刘禹锡 《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维如来灭后,中五百岁而 摩腾 、 竺法兰 以经来,华人始闻其言,犹夫重昬之见曶爽。” 明 宋濂 《题金书〈法华经〉后》:“盖将放如来之慧光,破众生之重昏也。”
(3).指愚昧之人。 北周 庾信 《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达人止是,独悟重昏。”
(4).见“ 重婚 ”。
《國語辭典》:重婚  拼音:chóng hūn
1.丧偶或离婚的人再次结婚。《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所说事体,前面与哥哥一同,也说道:『哥哥复还旧职,到今四载,未忍重婚。』」《再生缘全传》卷一:「不意生儿方满月,苏门叔父逞刚强,道他无子难长守,相逼重婚到他方。」
2.有配偶而重为婚姻或同时与二人以上结婚。《警世通言。卷三四。王娇鸾百年长恨》:「那知一去意忘还,终日思君不如死。有人来说君重婚,几番欲信仍难凭。」《清史稿。卷一四二。刑法志一》:「三十三年,复先后奏上《新刑律草案》,〈总则〉十七章:……曰关于奸非及重婚之罪。」
《國語辭典》:颠越(顛越)  拼音:diān yuè
陨坠、衰落。《史记。卷四○。楚世家》:「且魏断二臂,颠越矣。」也作「巅越」。
《漢語大詞典》:乱朝(亂朝)
昏乱的朝廷。《孔子家语·子路初见》:“仕於乱朝,以区区之一身,欲正一国之婬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亡伯雅正,耻处乱朝,遂至仰药。” 清 唐甄 潜书·有为:“君子之道,先爱其身,不立乱朝,不事暗君。”
分類:昏乱朝廷
《漢語大詞典》:昏愦(昏憒)
(1).头脑昏乱;神志不清。《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荆公 眼中垂泪道:‘适才昏憒之时,恍恍忽忽到一个去处,如大官府之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亭:“方昏憒间,忽闻妇人哭入。视之,则縗絰者 长亭 也。” 许杰 《七十六岁的祥福》:“一时间他又震眩在恐怖的心境中。 平梅 抬起头来,看见 祥福 的半昏愦的情形。”
(2).愚昧;糊涂。《东周列国志》第八七回:“甚矣, 公叔 之病也,乃使我託国於 卫鞅 ,又曰:‘不用则杀之。’夫 鞅 何能为?岂非昏憒之语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老妇昏憒,一时见利取此钱。” 聂绀弩 《论万里长城》:“他就是那时候的,穷乡僻壤的三家村里,昏愦腐朽,愚昧顽固的冬烘学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