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33,分109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明处
鲜明
照明
明正
明恩
贤明
明心
明见
明目
克明
将明
深明
明妆
重明
明眸
《漢語大詞典》:明处(明處)
明确地作出判断。 汉 王充 论衡·案书:“至于论,不务全疑,两传并记,不肯明处,孰与剖破浑沌?”
《國語辭典》:鲜明(鮮明)  拼音:xiān míng
1.色彩鲜艳耀眼。《三国演义》第二五回:「曹操指山下颜良排的阵势,旗帜鲜明,鎗刀森布。」《西游记》第三○回:「老妖忽的又换了一件鲜明的衣服,取了一口宝刀,佩在腰里。」
2.清楚、明白。如:「这件事情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鲜明的记忆。」
3.精明。《资治通鉴。卷三六。汉纪二十八。平帝元始五年》:「不有鲜明固守,无以居位。」
《國語辭典》:照明  拼音:zhào míng
1.明亮、照亮。《楚辞。宋玉。九辩》:「彼日月之照明兮,尚黯黮而有瑕。」《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
2.光线,明亮度。如:「这个房间的照明不佳。」
《國語辭典》:明正  拼音:míng zhèng
做證、證人。《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刘天祥并晚婆婆来,就带著合同,一并赴官,又拘李社长明正。」
《國語辭典》:明正典刑  拼音:míng zhèng diǎn xíng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明正典刑」泛指依照法律公开处刑。传统法中,多见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一○。宣帝待霍氏》:「使显等稍自悛改,则霍氏富贵,将来未艾。奈何悖逆之节,愈益驯嘄,而不容掩匿,苟不明正典刑,天下其谓帝何?其势不得不诛耳。」明。陆采《明珠记》第三四折:「故户部尚书租庸使刘震,忘累朝之厚恩,受逆贼之伪命,除将明正典刑外,妻子俱合随坐。」
《漢語大詞典》:明证(明証)
亦作“ 明証 ”。亦作“ 明正 ”。
(1).明确的证据。 汉 王符 《潜夫论·考绩》:“谚曰:‘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朱子语类卷四三:“虽无明证,看得来是如此。”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二章第五节:“ 商 朝有军队与监狱,甲骨文已有明证。”
(2).证人;作证。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哥哥,则今日请我友人 李社长 为明証,见立两纸合同文字,哥哥收一纸,兄弟收一纸。”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相公随即差人捉 刘天祥 并晚婆婆来,就带合同,一併赴官。又拘 李社长 明正。”
《漢語大詞典》:明恩
谓贤明君王的恩惠。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昧道懵学,孤奉明恩。” 宋 王安石 《游锺山》诗之四:“荣禄嗟何及,明恩愧未酬。” 宋 秦观 《贺孙中丞启》:“光奉明恩,进陞中宪。”
《國語辭典》:贤明(賢明)  拼音:xián míng
有才德而明义理。《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孝文皇帝贤明临国,子孙赖福,延祚至今。」《初刻拍案惊奇》卷三:「看娘子如此英雄,举止恁地贤明,怎么尊卑分上觉得欠些个?」
《漢語大詞典》:明心
(1).谓使心思清明纯正。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一:“学必明心,记问辨説皆餘事。” 张通典 《舜水先生祠落成敬赋》诗:“明心致良知,斯文幸未丧。”
(2).表明心迹。 柳青 《狠透铁》:“我在你像前明心,我肚里没草屎渣渣!”
《國語辭典》:明见(明見)  拼音:míng jiàn
高明的见解。《老残游记》第二○回:「许大磕头,说:『大老爷明见!开恩!』」
《國語辭典》:明目  拼音:míng mù
眼睛明亮,引申有明察之意。《文选。沈约。奏弹王源》:「明目腆颜,曾无愧色。」《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引镜皆明目,临池无洗耳。」
《國語辭典》:克明  拼音:kè míng
1.能够明察是非。《诗经。大雅。皇矣》:「克明克类,克长克君。」晋。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笃生我后,克明克秀。」
2.能够明识贤才。《书经。尧典》:「克明俊德。」唐。孔颖达。正义:「能明俊德之士任用之。」《文选。陆机。石阙铭》:「克明俊德,大庇生民,其揆一也。」
3.能善尽君道、体察民情。《书经。伊训》:「居上克明,为下克忠。」《文选。潘岳。夏侯常侍诔》:「克明克圣,光启夏政。」
《漢語大詞典》:将明(將明)
谓人臣奉行王命,明辨国事。语出《诗·大雅·烝民》:“肃肃王命, 仲山父 将之;邦国若否, 仲山父 明之。”汉书·刑法志:“有司无 仲山父 将明之材。” 颜师古 注:“言王有誥命,则 仲山父 行之;邦国有不善之事,则 仲山父 明之。”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臣不敢輒废将明之义,而苟逃讳忌之诛。”
《漢語大詞典》:深明
(1).犹精深。后汉书·儒林传下·何休:“羣公表 休 道术深明,宜侍帷幄。”
(2).通晓;精通。宋史·毕士安传:“为今之策,当大举天下之计,深明出入之数,以诸路所积之钱粟一归地官,使经费可支二十年之用。”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故 东汉 之文,类多深明治体之言。”滇剧《闯宫》:“本宫当今状元,天子门生,饱读诗书,深明礼义。”
《漢語大詞典》:明妆(明妝)
亦作“明粧”。 明丽的妆饰。 南朝 宋 鲍照 《代堂上歌行》:“虽谢侍君閒,明妆带綺罗。” 唐 韩愈 《李花》诗之二:“静濯明糚有所奉,顾我未肯置齿牙。” 宋 贺铸 《减字浣溪沙》词:“ 越 纱裙染鬱金黄,薄罗依约见明妆。” 清 袁枚 续新齐谐·鳖精:“ 吴县 孙香泉 女适同县某生。女偶食鱉,得怪疾。喜则明妆艷服,笑舞百出;怒则抛盆掷碗,詬詈不情。”
分類:明丽妆饰
《國語辭典》:重明  拼音:chóng míng
1.眼中有两个眸子。《淮南子。脩务》:「舜二瞳子,是谓重明。」
2.日月之光。《易经。离卦。彖曰》:「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
《國語辭典》:明眸  拼音:míng móu
明亮的眼睛。三国魏。曹植洛神赋〉:「皓齿内鲜,明眸善睐。」唐。白行简《李娃传》:「明眸皓腕,举步艳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