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5,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四大明王
四明
四明山
四明家
四明尊者
四明十义书
四明两重能所
四明十义书科
四明仁岳异说丛书
正法明如来
甘露军荼利明王
甘露军荼利明王画像
本明
召请童子印明
佛类词典(续上)
四十品无明根本四大明王
四明
四明山
四明家
四明尊者
四明十义书
四明两重能所
四明十义书科
四明仁岳异说丛书
正法明如来
甘露军荼利明王
甘露军荼利明王画像
本明
召请童子印明
四十品无明根本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天台宗所说。即覆障吾人使不得證见中道实相道理之无明本惑,有四十一品也。于所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之四十一位而断破之者。其中于等觉位所断之无明,称为元品之无明,乃一切无明之根本也。
(名数)天台宗所说。即覆障吾人使不得證见中道实相道理之无明本惑,有四十一品也。于所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之四十一位而断破之者。其中于等觉位所断之无明,称为元品之无明,乃一切无明之根本也。
四大明王
【佛学大辞典】
(名数)降三世,军荼利,大威德,金刚夜叉之四明王也。
(名数)降三世,军荼利,大威德,金刚夜叉之四明王也。
四明
【佛学大辞典】
(名数)钩索锁铃之四摄菩萨种子也。秘藏记本曰:「真言行者能作此观,以四明引入诸佛于己体。四明谓钩索锁铃,钩钩召,索引入,锁坚住,铃欢喜。」【又】四种之吠陀论也。演密钞二曰:「韦陀此云明,即是外道四明也。」毗奈耶杂事十六曰:「婆罗门子读四明论。」最胜王经七曰:「大婆罗门四明法,幻化咒等悉皆通。」
(名数)钩索锁铃之四摄菩萨种子也。秘藏记本曰:「真言行者能作此观,以四明引入诸佛于己体。四明谓钩索锁铃,钩钩召,索引入,锁坚住,铃欢喜。」【又】四种之吠陀论也。演密钞二曰:「韦陀此云明,即是外道四明也。」毗奈耶杂事十六曰:「婆罗门子读四明论。」最胜王经七曰:「大婆罗门四明法,幻化咒等悉皆通。」
四明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在浙江宁波。指要钞详解一曰:「四明乃庆元府南面山名,有峰最高。四六在上,每澄霁望之如户牖,相传谓之石窗。谓四畔通日月星辰之光故云四明。」大明一统志曰:「浙江宁波四明山,在府城西南一百五十里,周回八百里,跨绍兴台州之境。二百八十峰,其巅五峰绝高,形如芙蓉。」
(地名)在浙江宁波。指要钞详解一曰:「四明乃庆元府南面山名,有峰最高。四六在上,每澄霁望之如户牖,相传谓之石窗。谓四畔通日月星辰之光故云四明。」大明一统志曰:「浙江宁波四明山,在府城西南一百五十里,周回八百里,跨绍兴台州之境。二百八十峰,其巅五峰绝高,形如芙蓉。」
四明家
【佛学大辞典】
(流派)嗣四明尊者之流派者。称曰山家,乃天台之正统。
(流派)嗣四明尊者之流派者。称曰山家,乃天台之正统。
四明尊者
【佛学大辞典】
(人名)宋知礼法师居四明山,弘天台之正义,号四明尊者。
(人名)宋知礼法师居四明山,弘天台之正义,号四明尊者。
四明十义书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宋智礼述。
(书名)二卷。宋智礼述。
四明两重能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明尊者所立两重之能所也。(参见:观不思议经)
(术语)四明尊者所立两重之能所也。(参见:观不思议经)
四明十义书科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宋继忠排。
(书名)一卷。宋继忠排。
四明仁岳异说丛书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七卷。宋继忠集。
(书名)七卷。宋继忠集。
正法明如来
【佛学大辞典】
(佛名)观世音菩萨过去已成之佛名。千手陀罗尼经等之说也。
【佛学常见辞汇】
观世音菩萨过去成佛时的名字。
(佛名)观世音菩萨过去已成之佛名。千手陀罗尼经等之说也。
【佛学常见辞汇】
观世音菩萨过去成佛时的名字。
甘露军荼利明王
【佛学大辞典】
(明王)军荼利明王为五大尊之一。军荼利明王有三种:一金刚军荼利,二莲华军荼利,三甘露军荼利。胎藏曼陀罗大钞三曰:「师曰:胎藏界图,三处有之。金刚手院军陀利名金刚军荼利,观自在院军荼利名莲华军荼利,苏悉地院军荼利名甘露军陀利也。既其本誓各别也,故随所用举之。」谷响集七曰:「一家相承有三部军荼利明王,甘露军荼利为佛部,莲华军荼利为莲华部,金刚军荼利为金刚部。」梵语曰阿密利多军荼利Amr!takun!d!alin,阿密利多,译言甘露。军荼利,译曰瓶。此明王以甘露之宝瓶为三昧耶形,故名。军荼利仪轨曰:「甘露军荼利,能摧诸魔障。以慈悲方便,现大忿怒形。成大威日轮,照曜无边界修行者暗瞑,速得悉地故。流沃甘露水,洗涤藏识中。」
(明王)军荼利明王为五大尊之一。军荼利明王有三种:一金刚军荼利,二莲华军荼利,三甘露军荼利。胎藏曼陀罗大钞三曰:「师曰:胎藏界图,三处有之。金刚手院军陀利名金刚军荼利,观自在院军荼利名莲华军荼利,苏悉地院军荼利名甘露军陀利也。既其本誓各别也,故随所用举之。」谷响集七曰:「一家相承有三部军荼利明王,甘露军荼利为佛部,莲华军荼利为莲华部,金刚军荼利为金刚部。」梵语曰阿密利多军荼利Amr!takun!d!alin,阿密利多,译言甘露。军荼利,译曰瓶。此明王以甘露之宝瓶为三昧耶形,故名。军荼利仪轨曰:「甘露军荼利,能摧诸魔障。以慈悲方便,现大忿怒形。成大威日轮,照曜无边界修行者暗瞑,速得悉地故。流沃甘露水,洗涤藏识中。」
甘露军荼利明王画像
【佛学大辞典】
(图像)甘露军荼利菩萨供养念诵仪轨曰:「军荼利身色,莹如碧颇梨。威光逾劫焰,赫弈佩日轮。颦眉笑怒容,虎牙上下现。千目现不瞬,晃耀皆如日。千手各操持,金刚诸器杖。首冠金刚宝,龙璎虎皮裙。无量忿怒众,金刚及诸天,围绕作侍卫。」又曰:「次说本尊身相,应观四面四臂:右手执金刚杵,左手满愿印,二手作羯磨印,身佩威光焰鬘,住月轮中,青莲华色,坐瑟瑟槃石。正面慈悲,右第二面忿怒,左第三面作大笑容,后第四面微怒开口。(中略)随意所乐,观念四臂八臂乃至两臂千臂。」
(图像)甘露军荼利菩萨供养念诵仪轨曰:「军荼利身色,莹如碧颇梨。威光逾劫焰,赫弈佩日轮。颦眉笑怒容,虎牙上下现。千目现不瞬,晃耀皆如日。千手各操持,金刚诸器杖。首冠金刚宝,龙璎虎皮裙。无量忿怒众,金刚及诸天,围绕作侍卫。」又曰:「次说本尊身相,应观四面四臂:右手执金刚杵,左手满愿印,二手作羯磨印,身佩威光焰鬘,住月轮中,青莲华色,坐瑟瑟槃石。正面慈悲,右第二面忿怒,左第三面作大笑容,后第四面微怒开口。(中略)随意所乐,观念四臂八臂乃至两臂千臂。」
本明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元明。本觉之体清净,有大智慧光明,故曰元明。楞严经一曰:「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术语)又曰元明。本觉之体清净,有大智慧光明,故曰元明。楞严经一曰:「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召请童子印明
【佛学大辞典】
(真言)(参见:文殊)
(真言)(参见:文殊)
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Man^jus/ri^,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经、涅槃经曰妙德,无行经曰妙首,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曰普首,阿目祛经、普超经曰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曰敬首(已上旧译);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是头之义,德之义,吉祥之义也。此菩萨与普贤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普贤在右司理,但当以右智左理,今违之,一依胜劣之次第,二示理智融通之义也)。心地观经八曰:「三世觉母妙吉祥。」放钵经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此菩萨顶结五髻,以表大日之五智,手持剑,以表智慧之利剑,驾师子以表智慧之威猛。此文殊有种种之差别,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儿文殊等。此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法华文句二曰:「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大经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法华嘉祥疏二曰:「文殊,此云妙德。以了了见佛性,故德无不圆,累无不尽,称妙德也。」西域记四曰:「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旧曰濡首,又曰文殊师利,或言曼殊尸利,译曰妙德,讹也。」探玄记四曰:「梵语唤头为室利、吉祥、德等,亦为室利,故致翻译不同也。」慧苑音义上曰:「文殊师利,正云曼殊室利,言曼殊者此云妙也,室利者德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文殊师利的简称,菩萨名,以大智著称,与普贤常侍于释迦如来的左右。
(菩萨)Man^jus/ri^,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经、涅槃经曰妙德,无行经曰妙首,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曰普首,阿目祛经、普超经曰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曰敬首(已上旧译);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是头之义,德之义,吉祥之义也。此菩萨与普贤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普贤在右司理,但当以右智左理,今违之,一依胜劣之次第,二示理智融通之义也)。心地观经八曰:「三世觉母妙吉祥。」放钵经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此菩萨顶结五髻,以表大日之五智,手持剑,以表智慧之利剑,驾师子以表智慧之威猛。此文殊有种种之差别,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儿文殊等。此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法华文句二曰:「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大经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法华嘉祥疏二曰:「文殊,此云妙德。以了了见佛性,故德无不圆,累无不尽,称妙德也。」西域记四曰:「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旧曰濡首,又曰文殊师利,或言曼殊尸利,译曰妙德,讹也。」探玄记四曰:「梵语唤头为室利、吉祥、德等,亦为室利,故致翻译不同也。」慧苑音义上曰:「文殊师利,正云曼殊室利,言曼殊者此云妙也,室利者德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文殊师利的简称,菩萨名,以大智著称,与普贤常侍于释迦如来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