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13,分328页显示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47  48  49  5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倡明
晋明
懋明
明焕
昆明灰
明律
明度
霄明
红明
明字
明强
明晖
明粹
浮明
祖明
《漢語大詞典》:倡明
提倡并阐明。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 濂洛 诸君子,倡明理学,厥功不细。”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旧冬 宗夏 初归,始为之倡明此事。” 胡适 《费经虞与费密》《新繁县志·人物》:“﹝ 费密 ﹞晚年穷困,閤户著书,篤守古经,倡明圣学,以教及门。”
分類:提倡阐明
《漢語大詞典》:晋明(晉明)
犹英明,圣明。语本《易·晋》:“晋,进也。明出地上。” 宋 沈遘 《贺正表》之三:“伏以具物於春……恭惟陛下临教保民,晋明烛蔀。”
分類:英明圣明
《漢語大詞典》:懋明
勉力辨明。 宋 司马光 《谢检讨启》:“自微贯穿前载,浹洽旧闻,稽古侔 倚相 之才,敍事识 子长 之体,则何以懋明得失,考合异同?” 宋 司马光 《策问》之三:“圣人规为必不妄也,子大夫其懋明之。”
分類:勉力辨明
《漢語大詞典》:明焕
鲜明;明亮。《晋书·刘毅传》:“今龙彩质明焕,示人以物,非潜之谓也。” 宋 韩维 《踏莎行·次韵范景仁寄子华》词:“ 双桂 情深, 千花 明焕,良辰谁是同游伴?”
分類:鲜明明亮
《漢語大詞典》:昆明灰
劫火的馀灰。后以指战乱。 北周 庾信 《奉和阐弘二教应诏》:“无劳问待詔,自识 昆明 灰。” 倪璠 注引三辅黄图:“ 武帝 初,穿 昆明池 ,得黑土。帝问 东方朔 , 朔 曰:‘ 西域 胡人知之。’乃问胡人,胡人曰:‘烧劫之餘灰也。’”亦作“ 昆明劫灰 ”。 元 王士熙 《骊山宫图》:“月中人去青山在,始信 昆明 有劫灰。” 清 钱谦益 《和高中丞平仲乘城记事》之五:“请看 襄 雒 新烽火,还道 昆明 旧劫灰。”
分類:劫火战乱
《韵府拾遗 质韵》:明律
东观汉记陈宠曾祖父咸哀平间以明律为侍御史
《國語辭典》:明度  拼音:míng dù
色彩的明暗程度。如黄色为明度高的颜色,蓝色为明度低的颜色。
《漢語大詞典》:霄明
人名。相传为 舜 的女儿。 南朝 宋 谢灵运 《缓歌行》:“ 娥皇 发 湘 浦, 霄明 出 河 洲。”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帝之二女,游 湘 沅 兮。 霄明 、 烛光 ,向焜煌兮。”礼记·檀弓上“ 舜 葬於 苍梧 之野,盖三妃未之从也” 唐 孔颖达 疏:“案帝王世纪云:‘长妃 娥皇 无子,次妃 女英 生 商均 ,次妃 癸比 生二女, 霄明 、 烛光 是也。’”
分類:人名女儿
《骈字类编》:红明(红明)
阎楚封临风舒锦赋萧飒初戾红明正舒二
朱昼 喜陈懿老示新制诗一别一千日一日十 忆 苦心无闲时,今夕见玉色。玉色复何异,红明含群德。
《漢語大詞典》:明字
唐 代科举取士的科目名称。主要考试关于书学的知识。参见“ 明法 ”。
《國語辭典》:明法  拼音:míng fǎ
1.申明法令。《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皇帝临位,作制明法。」,参见「明法审令」条。
2.自然的规律。《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3.明的法令。《汉书。卷五二。窦田灌韩传。韩安国》:「今大王列在诸侯,訹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
《漢語大詞典》:明强(明彊)
精明强干。新唐书·戴胄传:“﹝ 胄 ﹞性坚正,干局明彊,善簿最。”
《漢語大詞典》:明晖(明暉)
见“ 明辉 ”。
《漢語大詞典》:明辉(明輝,明煇)
亦作“ 明煇 ”。亦作“ 明暉 ”。辉煌;光辉。 汉 祢衡 《鹦鹉赋》:“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煇。” 宋 范成大 《淳熙四年六月二十七日登大峨之巅》:“圆景明暉倚云立,艴如七宝庄严成。” 郭沫若 《武汉长江大桥》诗:“每当夜幕垂空,人们在桥上低回, 武汉 三镇的万家灯火,遍地明辉。”
分類:辉煌光辉
《漢語大詞典》:明粹
明晰精粹。宋史·黄祖舜传:“ 安节 言其书词义明粹,乃令国子监板行。”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余谓文章要在理意深长,辞语明粹,足以传世觉后。” 明 张纶 《林泉随笔》:“醇深明粹,真有德者之言也。”
分類:明晰精粹
《漢語大詞典》:浮明
指日月。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天地制域於内,而浮明开达於外。天地之永固,非世俗之取及也。”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先生从此去矣,天下莫知其所终极。盖陵天地而与浮明遨游无始终,自然之至真也。”
分類:日月
《漢語大詞典》:祖明
传说中的食鬼神兽。后世或制其形入于墓葬以厌胜。后汉书·礼仪志中:“强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隋书·礼仪志三:“又作穷奇、祖明之类,凡十二兽,皆有毛角,鼓吹令率之,中黄门行之,冗从僕射将之,以逐恶鬼于禁中。”宋史·礼志二五:“十二神、当壙、当野、祖明、祖思、地轴及留陵刻漏等,并制如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