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78,分179页显示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4  45  46  47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曾庠(明升 )
葛敏求(子明 )
韩宗道(持正 )
章蒙(明发 )
陈知明
王暕(彦明 )
赵明勖
柳应辰(明明 )
王仲甫(明之 )
程颢(别称 程纯公 世称 大程子、明道先生、二程、孟子之后 伯淳 河南伯 )
释净端( 丘、邱 明表、表明 安闲和尚、端师子、安閒和尚、回头和尚 世称 端狮子 )
李璋(公明 良惠 )
李详(自明 )
廖正古(明远 )
王俊明(康侯 )
曾庠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6—1076 【介绍】: 宋建昌军南丰人,字明升。曾致尧孙。仁宗嘉祐间进士。好学能文章。知常宁县,纲纪修举,吏不敢犯。以著作佐郎致仕。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葛敏求,字子明,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官终司农寺丞。事见《江上诗钞》卷二。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韩宗道(一○二七~一○九七),字持正,其先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徙雍丘(今河南杞县)。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神宗熙宁初,知巴州,改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入为开封府判官,出提点河北西路刑狱,历知庐州、凤翔府、潞州。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入权户部侍郎,改刑部,以宝文阁待制权知开封府。绍圣初,知成都,改瀛州。三年,知杭州。四年卒,年七十一。事见《金石萃编》卷一四二《韩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五《韩综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五六四
韩宗道(一〇二七——一〇九七),字持正,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综子。以荫补将作监主簿,三迁为大理评事。嘉祐四年登进士第,知馀姚县。熙宁中,累官至两浙西路提刑。元丰中,历知庐州,工部、户部、左司郎中,太府卿,刑部、户部侍郎。六年,加宝文阁待制、知开封府,再为户部侍郎。绍圣中,历知陈、青、瀛、杭等州。四年卒,年七十一。见曾肇《韩宗道墓志铭》(《金石萃编》卷一四二)。
章蒙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宋登科记考
字明发。越州诸暨县(今浙江绍兴诸暨)人。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知昌化县,秘书丞。
陈知明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祐二年(1057)任韶州知州。
王暕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9 【介绍】: 宋汝州人,字彦明。不事科举,专为长短歌诗以自娱。读书敏捷强记,过目三四遍即不忘。为人轻财尚气节,遇人有急,虽倾囊相济亦不辞。
赵明勖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一一八
赵明勖,嘉祐四年官宗正丞。见《太常因革礼》卷四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柳应辰,字明明,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拱辰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清同治《武陵县志》卷三一)。皇祐中,知昭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三)。神宗熙宁七年(一○七四),以都官员外郎通判永州(清嘉庆《祁阳县志》卷五)。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九三九
柳应辰,字明明,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拱辰弟。宝元元年登进士第。皇祐四年知昭州,五年以侬智高陷昭州,谪随州。熙宁六年至九年间官尚书都官员外郎、永州通判。见《宋诗纪事》卷一四,《金石萃编》卷一三六,道光《永州府志》卷一八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字明之。王圭从子。少年以词赋登科,曾官主簿。博知经史,文辞工巧。喜游赏,旷达不羁,不为荣辱所惊,不以是非为挂,朝赏夕宴,怡然自乐。
全宋诗
王仲甫,字明之,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圭从子。曾官主簿,客居吴门。事见《中吴纪闻》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085 【介绍】: 宋洛阳人,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程珦子。仁宗嘉祐间进士。调鄠县、上元主簿。神宗熙宁初,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数为神宗召见,常以正心窒欲、求贤育材进说。后与王安石新法不合,出签书镇宁军判官,知扶沟县。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卒。宁宗嘉定中谥“纯”。早年与弟程颐同受业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理学奠基人。其学说以“天理”为自然界与社会之最高原则,“天”即“理”即“心”,“天人本无二”,于伦理则为“三纲五常”。其言论著作,后人编有《遗书》、《文集》、《经说》等,收入《二程全书》。
全宋诗
程颢(一○三二~一○八五),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历鄠县、上元主簿,泽州晋城令。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以吕公著荐,授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三年,因与新法不合,恳求外任,除权发遣京西路提点刑狱,固辞,改差签书镇宁军节度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七年,监西京洛河抽税竹木务。元蚟元年(一○七八)知扶沟县。三年,罢归居洛讲学。六年,监汝州酒税。八年,哲宗立,召为宗正寺丞,未行而卒,年五十四。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理学奠基人,早年从周敦颐学,世并称二程。著有《明道先生文集》,由门人整理其日常讲录、经说等,后人与程颐著作同编入《二程全书》。《宋史》卷四二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四、《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一有传。 程颢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弘治八年陈宣刻本(简称弘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明万历二十年蒋春芳刻本(简称万历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同治十年涂宗瀛六安求我斋刻本(简称涂本),并从《后村千家诗》等书辑得集外诗三首,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一七三四
程颢(一○三二——一○八五),字伯淳,号明道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嘉祐进士,调鄠、上元主簿,为晋城县令。熙宁初,用吕公著荐,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神宗数召见,进说甚多。新法行,议论与王安石不合,出提点京西刑狱。固辞,改签书镇宁军判官,徙知扶沟县。除判武学,坐狱逸囚,责监汝州盐税。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时元丰八年,年五十四。颢毕生治经,为一代名儒,学者称孟子之后,一人而已。嘉定十三年,赐谥曰纯,淳祐元年封河南伯,后祀孔子庙庭。与其弟合著《河南程氏遗书》二十五卷、《河南程氏外书》十二卷、《河南程氏经说》八卷、《河南程氏粹言》二卷,有《文集》四卷,俱存。《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0或1032—1103 【介绍】: 宋僧。归安人,俗姓丘,字明表,号安闲和尚。通经史,善诗书。肄业吴山解空讲院,参龙华齐岳禅师,得悟,因翻身作狻猊状,世称端狮子。后住湖州西余山,佯狂不羁,而辩才猛锐,名动四远,章惇等皆与之游。有《吴山集》。
全宋诗
释净端(一○三二~一一○三),俗姓邱,字表明,归安(今浙江吴兴)人。肄业吴山解空讲院,顿契心法,乃从仁岳法师受公《楞严》要旨。参宝觉齐岳禅师得悟。见弄狮子者,丛林号为端师子,自号安闲和尚。徽宗崇宁二年趺坐而化,年七十二。有《吴山集》,已佚。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一九、《罗湖野录》卷一、清光绪《归安县志》卷四三、《吴兴诗存》卷一四。今录诗四十二首。
全宋文·卷一七三九
净端(一○三二——一一○三),字明表,俗姓丘,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肄业吴山解空讲院,参龙华齐岳禅师得悟。丛林号称端师子,自号安閒和尚。崇宁二年卒,年七十二。著有《吴山集》。见《禅林僧宝传》卷一九。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九
端师子者。吴兴人也。始见弄师子者。发明心要。则以䌽帛像其皮。时时著之。因以为号。住西余山。嗣姑苏翠峰月禅师。西余去湖州密迩。每雪朝著䌽衣入城。小儿争哗逐之。从人乞钱。得即以散饥寒者。钱穆父赴官浙东。见之约明日饭。端黎明独往。避雨入道旁人家。幼妇出迎。俄其夫至诟逐。竟为逻卒所收。穆父吏速客。见之问故。曰。烦寄声钱公。本来赴斋中。涂奸情事发。请自饭。穆父闻之惊。且笑顾客曰。此僧胸中无一点疑事。又尝见持死鸡疾行者。挽衣问何之。曰鸡为狸害。法不可食。将弃水中。端苦求之。道路聚观讽。曰。当得偈乃可与。端跪作祭文曰。维灵生有鹰鸦之厄。死有汤镬之灾。生时要汝报晓。死后无人收埋。奉为转化檀施。施肚为汝作棺材(一本云。阇梨无可布施。施肚为汝作棺材)。言卒携鸡去。以施饥者。能诵法华经。湖人争延之。必得钱五百乃开秩。目诵数句。即持钱地坐去。缺薄者易之而去。好歌渔父词。月夕必歌之达旦。有狂僧号回头和尚。以左道鼓动流俗。士大夫亦安其妄。方对丹阳守吕公肉食。端竟至指曰。正当与么时。如何是佛。回头不能遽对。端捶其头。推倒乃行。又有妖人号不托。掘秀州城外地。有佛像。建塔其上。倾城信敬。端见揕住曰。如何是佛。不托拟议。端趯之而去。章丞相子厚请升座。使俞秀老撰疏。叙其事。曰。推倒回头。趯翻不托。七轴之莲经未诵。一声之渔父先闻。端听僧官宣至。此以手耶揄曰止。乃坐引声吟曰。本是潇湘一钓客。自东自西自南北。大众杂然称善。端顾笑曰。我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下座。子厚留饭。端瞋说偈曰。章惇章惇。请我看坟。我却吃素。汝却吃荤。子厚为大笑。时吕太尉吉甫。亦留丹阳。三人者日过从。吉甫诵禅定功德。诸般若中第一。曰惠卿修之十年。子厚独称。锻可忘忧。稽康得仙。竟作剑解。端说偈曰。章公好学仙。吕公好坐禅徐六喻担板。各自见一边闻者传以为笑乐元祐初。圆照禅师自京师慧林。退归姑苏见端于甘露曰汝非端师子乎曰是圆照戏之曰。村里师子耳端应声曰。村里师子村里弄眉毛与眼一齐动开却口。肚里直徿㣚不爱人取奉直饶弄到帝王宫也是一场乾打鬨圆照粹美。不悟其讥也端客无锡。欲归湖且行江上问。有湖秀便舡乎篙师曰。我行常润舡也端欣然曰。亦可。乃附船尾。高邮秦观少游闻其高道。请升座于广慧端以手自指曰天上无双月。人间只一僧一堂风冷淡。千古意分明少游首肯之端高自称誉。吐语奇怪。逸人也病牙久不愈谓众曰。明日迁化去。众以为戏语。请说偈。端索笔大书曰。端师子。太慵懒。未死牙齿先坏烂。二时伴众赴堂。粥饭都赶不办。如今得死是便宜。长眠百事皆不管。第一不著看官。第二不著吃粥饭。五更遂化。阅世七十二。东吴祠之。以为散圣。 赞曰。予窜海外三年而还。丛林顿衰。耆年物故无馀。所至雏道人成阡陌。皆饱食游谈。无根而已。喟然长想。如政黄牛端师子辈。皆三十年前。少丛林者。然高风逸韵。且尔。况其传法度生者乎。因载两士平生大槩。使后之俊流。得以览观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杭州人,字公明。李用和子。以李宸妃恩补三班借职。历天平军节度观察留后、曹州观察使、殿前都指挥使等。仁宗书“忠孝李璋”字并秘书赐之。英宗时,以武成军节度知郓州,捕盗有功。又发卒城州西关,调夫修路数十里,夹道植柳,人指为“李公柳”。官终振武军节度使、知郢州。卒年五十三。谥良惠。
全宋文·卷一○九七
李璋,字公明,杭州(治今浙江杭州)人,用和子。以章懿皇后恩补三班借职,积官为天平军节度观察留后,知澶州。徙曹州观察使,累迁武胜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英宗时以定武军节度知郓州,京东盗白日杀县令,略人道中,璋信赏罚擒捕,盗为之止。发卒城州西关,调夫修路,数十里夹道植柳,人指为李公柳。终振武军节度使,知郓州。还朝道卒,年五十三,谥良惠,赠太尉。《宋史》卷四六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邵武军光泽人,字自明。李诰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善属文,议论纯正。屡知浔州,立学校,革夷俗。官终大理丞。
全宋诗
李详,字自明,光泽(今属福建)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曾知浔州。后以太仆丞致仕。事见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八、卷一一。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安州安陆人,字明远。英宗治平二年进士。初知西安县,有惠政。屡言青苗法不便,忤于当道,遂乞致仕。有《归田集》。
王俊明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6—1062或1063 【介绍】: 宋莱州掖县人,字康侯。仁宗嘉祐六年进士第一。为应天府发解官,得狂疾,愈,复中寒疾而卒。后有人托名夏噩,作《王魁传》以传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