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78,分179页显示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7 38 39 40 下一页
僧缘密( 圆明大师 号 圆明 )
刘海蟾( 哲、操 字 元英、铉英、宗成 号 海蟾子 明悟弘道真君 )
张荐明( 通玄先生 )
徐延琼(字 敬明 赵国公 )
王处直(字 允明 太原王、北平王 )
姚坦(字 明白 )
黄夷简(字 明举 )
赵炅(庙号 太宗 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帝、宋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帝 别称 赵光义、宋太宗 名 匡乂、匡义、赵匡义 炅 晋王 字 廷宜 )
刘章(字 克明 )
僧令参(世称 翠岩和尚 永明大师 )
僧德谦(世称 明招和尚 )
僧重机( 明真大师 世称 天龙和尚 )
王皇后( 孝明 )
靳怀德(名 湘 )
其它辞典(续上)
于德辰(字 进明 )僧缘密( 圆明大师 号 圆明 )
刘海蟾( 哲、操 字 元英、铉英、宗成 号 海蟾子 明悟弘道真君 )
张荐明( 通玄先生 )
徐延琼(字 敬明 赵国公 )
王处直(字 允明 太原王、北平王 )
姚坦(字 明白 )
黄夷简(字 明举 )
赵炅(庙号 太宗 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帝、宋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帝 别称 赵光义、宋太宗 名 匡乂、匡义、赵匡义 炅 晋王 字 廷宜 )
刘章(字 克明 )
僧令参(世称 翠岩和尚 永明大师 )
僧德谦(世称 明招和尚 )
僧重机( 明真大师 世称 天龙和尚 )
王皇后( 孝明 )
靳怀德(名 湘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元城人,字进明。幼敏悟,笃志好学,屡试不中。后谒后唐明宗于邢州,得假官于属邑。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官至工部尚书。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燕山人,一说燕地广阳人。名哲,字元英,一作铉英,号海蟾子;一说名操,字宗成。曾事燕主刘守光为相。好黄老之学,后弃官隐居华山、终南山。传得道仙去,道家以为全真道北五祖之一。元世祖至元六年封为明悟弘道真君。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字敬明。王建妻弟。仕前蜀。以国戚授武德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封赵国公。领京城马步兵,怙权倚势,众将不平。后唐师入境,王宗弼遍杀王衍幸臣,延琼以赂得免。尝构第,穷极奢丽。衍亲至其第,戏书于壁嘲之。国亡,后蜀孟知祥馆于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京兆万年人,字允明。王处存弟。仕唐为义武军后院中军都知兵马使,后为义武军留后。与朱温通好,温表为义武军节度使,累封太原王。温建后梁,封北平王。后绝后梁,归李存勖,常与梁战。十余年后,为其养子王都所杀。年六十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5—1009 【介绍】: 宋曹州济阴人,字明白。太祖开宝中以《尚书》擢第。历将作监丞、知浔州,通判唐州。太宗时为益王府翊善。性木强固滞,王稍佚豫,坦即丑诋。王尝于邸中营假山,费数百万,召宾僚共观之。坦独俯首,言此皆民租所为,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真宗景德初知邓州,转运使表其治状,诏嘉奖之。大中祥符初,复知光州。全宋文·卷五八
姚坦(九三五——一○○九),字明白,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开宝中以《尚书》擢第,累知浔州。太平兴国中,通判唐州,召为皇子翊善,历仓部、考功郎中。改卫尉少卿,判吏部南曹。景德初,知邓州。大中祥符初知光州。二年卒,年七十五。《宋史》卷二七七有传。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35—1011 字明举,福州(今属福建)人。仕吴越,初为明州判官。开宝初,奉命使宋,宋太祖请其传语劝钱俶纳土。归语钱俶后,即称疾归安溪别墅。钱俶纳土后,仍为其从官。钱俶卒,历官考功员外郎、都官郎中、光禄少卿、秘书少监等职。《宋史》有传。《玉壶清话》卷一收其入宋前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5—1011 【介绍】: 宋福州人,字明举。少孤好学,有名江东。初事吴越,署光禄卿。随钱俶归宋,授检校秘书少监,官终平江军节度副使。工诗,善属文。全宋诗
黄夷简(九三五~一○一一),字明举,福州(今属福建)人。尝仕吴越,为明州判官。太宗端拱元年(九八八)入宋,累迁都官郎中。至道二年(九九六)直秘阁。真宗咸平中召试翰林。大中祥符初迁秘书少监。三年(一○一○),授检校秘书监。四年,卒,年七十七。《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9—997 【介绍】: 即宋太宗。宋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太祖开宝六年封晋王。九年即位,改元太平兴国。对割据政权继续各个击破。三年,平海军陈洪进、吴越王钱俶相继纳土。四年,亲征,平北汉。乘胜攻辽,于高梁河大败而归。雍熙三年,再命将三路攻辽,大败,遂行守内虚外政策。在位二十二年,加强中央集权,收节度使所领支郡,扩大科举取士,建崇文院,编纂《太平御览》等书,加强“重文”风气。淳化中,镇压王小波、李顺起义。黄鹤楼志·人物篇
赵光义(939—997) 即宋太宗。字廷宜,本名赵匡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公元976—997年在位),宋太祖赵匡胤弟。执政21年,励精图治,重视文化,史家称其为一代明君。赵光义好读书、喜词赋、善书法,《宋史艺文志》著录有《太宗御集》120卷(已佚)。世存其草书作品《登黄鹤楼》诗碑帖,论者评为“草法娴熟,笔势婉转,疾徐缓冲,提按顿挫,恰到好处,尤其是气壮力强,宽博圆融,有帝王之气概”。全宋文·卷六三
宋太宗(九三九——九九七),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仕周,至供奉官都知。建隆元年,辅太祖创业有功,拜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禦使,寻领泰宁军节度使。征李重进,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尹,再加兼中书令。封晋王。开宝九年十月,太祖崩,即帝位,改元太平兴国。绍太祖混一海宇之志,迫陈洪进纳土,钱俶入朝。未几,灭北汉。乘胜攻辽,欲取幽冀地,败归。雍熙三年再攻,又败。此后行守内虚外之策。罢节镇领支郡以强化朝廷之权,置审刑院以统司法之权,设考课院、审官院以清吏治,去考场积弊、增科举名额以广取士,建崇文院、敕编《太平御览》诸书以抑武右文。在位二十二年,纪元五: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著有《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御制莲华心轮回文偈颂》二十五卷、《御制秘藏诠》三十卷、《御制缘识》五卷(均存)。详《宋史》卷四、五《太宗本纪》。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五代吴越时禅僧。嗣罗山道闲。后住婺州明招山,历40余年,禅语流传甚广。世称明招和尚。《景德传灯录》卷二三有传,此书及《祖堂集》收其诗偈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明招德谦禅师。受罗山印记。靡滞于一隅。激扬玄旨。诸老宿畏其敏捷。后学鲜敢当者。尝到昭庆。指壁画问僧。那个是甚么神。曰护法善神。师曰。会昌沙汰时。何处去来。僧无对。师令问演侍者。演曰。汝甚劫中遭此难来。僧回举似师。师曰。直饶演上座。他后聚一千众。有甚用处。僧礼拜请别语。师曰。甚么处去也。次到坦长老处。坦曰。夫参学。一人所在亦须到。半人所在亦须到。师便问。一人所在即不问。作么生是半人所在。坦无对。后令小师问师。师曰。汝欲识半人所在。祇是弄泥团汉。清上座举仰山插锹话问师。古人意在叉手处插锹处。师召清。清应话。师曰。还梦见仰山么。清曰。不要上座下语。祇要商量。师曰。若要商量。堂头自有一千五百人老师在。又到双岩。岩请吃茶次曰。某甲致一问。若道得。便舍院与阇黎住。若道不得。即不舍院。遂举金刚经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且道此经是何人说。师曰。说与不说。拈向这边著。祇如和尚。决定唤甚么作此经。岩无对。师曰。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祇如差别。是过不是过。若是过。一切贤圣皆是过。若不是过。决定唤甚么作差别。岩亦无语。师曰。噫雪峰道底。师访保宁。中路相遇。便问。兄是道伴中人。乃点鼻头曰。这个碍塞我不彻。与我拈却少时得么。宁曰。和尚有来多少时。师曰。噫洎赚我踏破一緉草鞋便回。国泰代曰。非但某甲。诸佛亦不奈何。师曰。因甚么以己方人。师在婺州智者寺。居第一座。寻尝不受净水。主事嗔曰。上座不识触净。为甚么不受净水。师跳下床。提起净瓶曰。这个是触是净。事无语。师乃扑破。师有师叔在廨院。患甚。附书来问曰。某甲有此大病。如今正受疼痛。一切处安置伊不得。还有人救得么。师乃复曰。顶门上中此金刚箭。逶过那边去也。有一僧。曾在师法席。辞去住庵一年。后来礼拜曰。古人道。三日不相见。莫作旧时看。师乃露胸问曰。汝道我有多少盖胆毛。僧无对。师却问。汝什么时离庵。曰今朝。师曰。来时折脚铛子。分付与阿谁。僧又无语。师乃喝出。师住明招山四十载。语句流布四方。将欲迁化。上堂告众嘱付。其夜展足。问侍者曰。昔释迦如来。展开双足。放百宝光明。汝道吾今放多少。侍者曰。昔日鹤林。今日和尚。师以手拂眉曰。莫辜负么。说偈曰。蓦刀丛里逞全威。汝等应当善护持。火里铁牛生犊子。临岐谁解凑吾机。偈毕安坐。寂然长往。今塔院存焉。 系曰。常言学仙须骨。学佛须缘。洞宾盖有骨有缘者耳。然非黄龙手段斩截。恐此汉未易压倒。明招悟入没量。如邓天君下视草木皆焦。所谓但知尽法不顾无民。由是知岩头门日孤冷弗振。不得如象骨老子法泽绵长矣。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2—963 【介绍】: 宋邠州新平人。太祖后。后周世宗显德五年,太祖为殿前都检点,聘为继室。建隆元年册为皇后。善弹筝鼓琴。卒谥孝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5—1017 【介绍】: 宋博州高唐人,本名湘。太宗太平兴国中明法,解褐广安军判官。历通判相、广、沧、莫诸州,又知德、密、邛、沧、曹、澶、陕诸州。真宗咸平中知德州时,契丹入寇,固守城壁,连有诏褒之。为官以强干称,颇多政绩。归阙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