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5,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下一页
大乘光明定
明了诸法
独头无明,亦名不共无明
日藏光明大宝
离润光明大宝
火焰光光明大宝
尽无馀光明大宝
无明习气梦
光明覆身相
聪明大智
作明想
虚明妄想
无明烦恼
摩诃迦叶,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佛类词典(续上)
从明入明大乘光明定
明了诸法
独头无明,亦名不共无明
日藏光明大宝
离润光明大宝
火焰光光明大宝
尽无馀光明大宝
无明习气梦
光明覆身相
聪明大智
作明想
虚明妄想
无明烦恼
摩诃迦叶,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从明入明
【三藏法数】
谓世人生富贵家,乃至形相端严,名之为明。于此明中,行身口意善业,勤修福德,身坏命终,天上受生,是为从明入明。
谓世人生富贵家,乃至形相端严,名之为明。于此明中,行身口意善业,勤修福德,身坏命终,天上受生,是为从明入明。
大乘光明定
【三藏法数】
谓此定所发智慧,即能照了大乘理教行果,故名大乘光明定。(理教行果者,理即所诠之理,教即能诠之教,行即所修之行,果即所證之果也。)
谓此定所发智慧,即能照了大乘理教行果,故名大乘光明定。(理教行果者,理即所诠之理,教即能诠之教,行即所修之行,果即所證之果也。)
明了诸法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智慧照察于一切法,明了通达,正直无碍,是以邪魔之道悉远离也。
谓菩萨以智慧照察于一切法,明了通达,正直无碍,是以邪魔之道悉远离也。
独头无明,亦名不共无明
【三藏法数】
谓未有六尘之境相对,而意识独缘想诸尘之境,识与境不相应,故曰独头无明。
谓未有六尘之境相对,而意识独缘想诸尘之境,识与境不相应,故曰独头无明。
日藏光明大宝
【三藏法数】
日藏光明大宝者,譬如来有灭一切散善波浪大智慧宝,由此光明,触彼菩萨,令舍一切散善波浪,持心一境,住于三昧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日藏光明大宝者,譬如来有灭一切散善波浪大智慧宝,由此光明,触彼菩萨,令舍一切散善波浪,持心一境,住于三昧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离润光明大宝
【三藏法数】
离润光明大宝者,譬如来有除一切法爱大智慧宝,由此光明,触彼菩萨,令舍离三昧味著,起广大神通也。
离润光明大宝者,譬如来有除一切法爱大智慧宝,由此光明,触彼菩萨,令舍离三昧味著,起广大神通也。
火焰光光明大宝
【三藏法数】
火燄光光明大宝者,譬如来有慧光普照大智慧宝,由此光明,触彼菩萨,令舍所起广大神通,住大明功用行也。
火燄光光明大宝者,譬如来有慧光普照大智慧宝,由此光明,触彼菩萨,令舍所起广大神通,住大明功用行也。
尽无馀光明大宝
【三藏法数】
尽无馀光明大宝者,譬如来有平等无边功用大智慧宝,由此光明,触彼菩萨,令舍大功用行,及息一切功用令无有馀也。
尽无馀光明大宝者,譬如来有平等无边功用大智慧宝,由此光明,触彼菩萨,令舍大功用行,及息一切功用令无有馀也。
无明习气梦
【三藏法数】
谓由无明烦恼积习气分覆蔽真如之性,无所明了,以致心神颠倒,形于梦想也。
谓由无明烦恼积习气分覆蔽真如之性,无所明了,以致心神颠倒,形于梦想也。
光明覆身相
【三藏法数】
谓人初生天时,光明覆身,身无衣服,心作是念,勿令他天,见我裸露,即于念时,他见有衣,而实无衣,是为第一相。
谓人初生天时,光明覆身,身无衣服,心作是念,勿令他天,见我裸露,即于念时,他见有衣,而实无衣,是为第一相。
聪明大智
【三藏法数】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乐说无吝,令闻法者妙慧开解,是故今世得聪明大智福德。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乐说无吝,令闻法者妙慧开解,是故今世得聪明大智福德。
作明想
【三藏法数】
谓菩萨听法,当念正法如日,光明一切等照,是名作明想。
谓菩萨听法,当念正法如日,光明一切等照,是名作明想。
虚明妄想
【三藏法数】
虚明妄想者,即受阴也。谓诸众生,欲想登高,足先酸涩,违顺二相,损益现驰,是则受阴无体,虚有所明。经云:汝今现前,顺益违损,二现驱驰,名为虚明第二妄想。
虚明妄想者,即受阴也。谓诸众生,欲想登高,足先酸涩,违顺二相,损益现驰,是则受阴无体,虚有所明。经云:汝今现前,顺益违损,二现驱驰,名为虚明第二妄想。
无明烦恼
【三藏法数】
谓于一切诸法,无所明了,故曰无明;以不了故,起贪瞋痴等烦恼,故名无明烦恼。
谓于一切诸法,无所明了,故曰无明;以不了故,起贪瞋痴等烦恼,故名无明烦恼。
摩诃迦叶,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三藏法数】
梵语摩诃迦叶,华言大饮光。谓其修灭尽定,意根已灭,虽灭意根,而能了知一切诸法。故云:圆明了知,不因心念。(灭尽定者,受想心灭,身證此定也。)
梵语摩诃迦叶,华言大饮光。谓其修灭尽定,意根已灭,虽灭意根,而能了知一切诸法。故云:圆明了知,不因心念。(灭尽定者,受想心灭,身證此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