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78,分179页显示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权澈(幼明 )
李隆基(世称 唐明皇 庙号 玄宗、元宗、唐玄宗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至道大圣大明孝帝、开元神武皇帝、明 别称 明皇帝、明皇 楚王、临淄郡王、平王 )
名悉猎(别称 明悉猎 )
裴子馀(真子 孝 )
卢正己(元裕 子宽 )
魏奉古(世称 聪明尉 )
崔日知(子骏 世称 尚书里行 安平县侯 行第 二 )
王君(威明 晋昌县伯 )
卢从愿(子龚 文 )
叶慧明(德昭 )
张季明
张景明
王希明(丹元子、青罗山布衣、青萝山布衣 )
王智明
释慧明( 丹阳公 陈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4—747 【介绍】: 唐陇西天水人,字幼明。考功郎中苏颋知贡举时登进士第。历任湖城、汾阴、新繁、渭南、河南五县县尉。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拜监察御史。因故贬河南府法曹。天宝初,自新安令改绛郡司马。官至高平郡别驾。能诗文。有集,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4—747 或误作权彻。字幼明,陇西天水(今甘肃天水)人。考功郎中苏颋知贡举时登进士第。历任湖城、汾阴、新繁、渭南、河南五县县尉。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拜监察御史,因故贬河南府法曹。天宝初自新安令改绛郡司马,官至高平郡别驾。《毗陵集》卷八有其神道碑。有文集2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署权彻。另《山右石刻丛编》卷七收其诗1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全唐诗补逸
权澈,天宝间人,为朝议大夫高平郡别驾。补诗一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5—762 【介绍】: 亦称唐明皇。唐朝皇帝。睿宗第三子。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始封楚王,后为临淄王。中宗景龙四年,密谋匡复,起兵诛韦后,奉父睿宗即帝位。旋受禅为帝,在位四十四年。初以姚崇、宋璟为相,革除弊政,国力强盛,史称开元之治。后宠杨贵妃,用李林甫、杨国忠相继执政,吏治腐败,又好声色,奢侈荒淫,至天宝十四载,爆发安史之乱,避难奔蜀。太子李亨即位灵武,被尊为太上皇。返京居西内,左右悉遭贬逐,抑郁而卒,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5—762 即唐玄宗,谥曰明,故亦称唐明皇。睿宗第三子,始封楚王,后封临淄郡王。因诛韦后有功,立为太子。先天元年(712)继位,在位45年,前期励精图治,以张九龄、姚崇、宋璟为相,形成“开元之治”;后期沉湎酒色,奸相李林甫、杨国忠执政,国事日非,终于引发“安史之乱”。后因受肃宗监视,悒郁而死。事迹见新、旧《唐书》本纪。玄宗多才多艺,知音善书,工诗能文。王世贞云:“明皇藻艳不过文皇(太宗),而骨气胜之。”又云:“虽使燕许草创,沈宋润色,亦不过此。”(《艺苑卮言》卷四)《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8首,诗序1首。
唐诗汇评
李隆基(685—761),即唐玄宗,世称唐明皇。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睿宗第三子。景云初,以诛韦氏功,立为皇太子。延和元年即帝位。天宝末安禄山叛乱,潼关失守后奔蜀,册太子亨即位灵武。两京收复后,还京。上元二年卒。隆基多才艺.知音律,善书法,工诗能文,有《玄宗集》,己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词学图录
李隆基(685-762)庙号玄宗。陇西成纪人,睿宗第三子。《旧唐书·本纪》称"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有《好时光》词云:"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全唐文·卷二十
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垂拱元年生。三年封楚王。长寿二年降封临淄郡王。韦后矫诏称制。帝定策讨乱。拜殿中监。唐隆元年进封平王。睿宗即位。立为皇太子监国。延和元年七月即位。累加尊号开元天地大宝圣神文武孝德證道皇帝。至德元载七月禅位。册为上皇天帝。在位四十五年。年七十八。谥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

作品评论

《唐诗品》
或曰:“唐自神龙以还,品格渐高,颇通远调。”夫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其于诗义,亦固然尔。玄宗内智明朗,睿心疏畅,既新国步,遂拾词华。开元之际,君臣悦豫,饯别临游,动纾文藻,而感旧瞩芳,探奇校猎,情欣所属,辄有命赋。一时赓歌之盛,上武虞皇,下收葑藻,词人竞进,六艺争长,固已陵夸建安之迹,而泳贞观之馀波矣。然贞观之初,浮靡虽去,而绮丽犹扬。殆乎垂拱之后,法章陈具,吏事深刻,人怀密志,无复疏节,先时风轨,为之一变。故感惕之言,易流于激,悲愤之调,不吐其华,骨气顿高,风神遂委,而藻思丽情渐异往时矣。天宝之后,治人凋谢,而乱梗外集,飘零奔溃,无复治朝之风,求之风人闲雅之意,盖亦徵(微)矣。三变之端,殆有出于此乎!
《艺苑卮言》
明皇藻艳不过文皇,而骨气胜之。语象,则“春来津树合,月落戍楼空”;语境,则“马色分朝景,鸡声逐晓风”;语气,则“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语致,则“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虽使燕、许草创,沈、宋润色,亦不过此。
唐诗归
钟云:六朝帝王鲜不能诗,大抵崇尚纤靡,与文士竞长,偏杂软滞,略于文字中窥其治象。至明皇而骨韵风力一洗殆尽,开盛唐广大清明气象,真主笔舌与运数隆替相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明悉猎。唐时吐蕃人。中宗景龙二年任吐蕃御史,随宰相尚钦藏使唐。次年为舍人,迎请金城公主归吐蕃。玄宗开元间,官至吐蕃重臣,又曾多次使唐。名悉猎略通华文,颇晓书记,有才辨,对促成吐蕃与唐在开元时期之和好,颇与有力。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明悉猎。吐蕃(今西藏)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任吐蕃御史,随宰相尚钦藏使唐。次年为舍人,迎请金城公主归吐蕃。玄宗开元间,官至吐蕃重臣,又多次使唐。名悉猎略通华文,颇晓书记,有才辨,对促成唐与吐蕃开元时期之和好颇有功绩。事迹散见新、旧《唐书·吐蕃传》与《册府元龟》卷一一〇、卷九七四、卷九七九、卷九八一。《全唐诗》收其与中宗等景龙四年(710)联句诗一首,载中宗名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6 【介绍】: 唐绛州稷山人,字真子。举明经第。事继母以孝闻。初为鄠县尉。中宗景龙中,迁左台监察御史。司农卿赵履温奏籍隋世番户为奴婢,子馀廷诎其议。玄宗开元初,累擢冀州刺史,为政惠裕。后入为岐王府长史。卒谥孝。
全唐文·卷二百七十
子馀。宁州刺史守真子。举明经。累补鄠县尉。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开元初累迁冀州刺史。又为岐王府长史。加银青光禄大夫。十四年卒。谥曰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2—770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本名元裕,字子宽。明经及第。四佐大邑,三历京掾。玄宗天宝中,为户部员外郎。肃宗至德中,为蜀郡长史、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典通义、唐安二郡,以理平迁通州刺史、七州采访防御使。入朝累官刑部侍郎,草具科条,成《刑录》三卷。代宗初,自太府卿授工部尚书、东都留守。改太子宾客。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七
正己字子宽。初名元裕。代宗赐今名。元宗幸蜀。命典通义唐安二郡。累迁成都尹剑南节度采访使太子宾客。大历五年卒。赠太子少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制举擢第,授雍丘尉。好学强记。尝公宴,有客草序五百言,奉古览后援笔倒疏之,列座抚掌,由是知名。姚珽莅汴州,持《厩目令》示之,奉古一览便讽千余言,珽惊称为“聪明尉”。玄宗开元初,迁给事中,与苏颋等删定格式令,成《开元前格》十卷上之。官终兵部侍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制举擢第,授雍丘尉。善强记,一览便讽,人称“聪明尉”。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左司员外郎、左司郎中、户部郎中、给事中、吏部侍郎等职,约玄宗开元八年(720)后,官终兵部侍郎。事迹散见《大唐新语》卷八,《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一四,《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二、一一,《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卷二。《全唐诗》录其与韦嗣立唱和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滑州灵昌人,字子骏。少孤贫力学。擢明经。为朔方判官,有吏干。睿宗景云中迁洛州司马,会谯王重福入东都作乱,日知讨之有功,累迁京兆尹,封安平县侯。坐赃贬歙县丞,俄迁殿中监。后授太常卿。自以处朝廷久,每入谒,必与尚书齿,时谓“尚书里行”。玄宗开元十六年,出为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寻以年老致仕。卒谥襄。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子骏,排行二,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崔日用之从父兄。少孤贫,力学,以明经登第。睿宗景云中,为洛州司马。以讨谯王重福功,加银青光禄大夫。玄宗时,累迁京兆尹,封安平县侯。为御史所劾,贬歙县丞。后历殿中监,迁太常卿。开元十六年(728),出为潞州长史,寻以年老致仕。卒,谥曰襄。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2首。
王君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瓜州常乐人,字威明。初事郭知运为右卫副率,知远卒,代为河西、陇右节度使。玄宗开元十四年,以击破吐蕃功迁大将军,封晋昌县伯。后凉州回纥、契苾、思结、浑四部叛,君夐与之力战,兵尽而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7 【介绍】: 唐相州临漳人,字子龚。卢昶六世孙。弱冠举明经。又应制举,拜右拾遗。累迁中书舍人。睿宗立,拜吏部侍郎。中宗之后,选司颇失纲纪,从愿精心条理,典选六年,大称平允。玄宗开元初,因事降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入累迁工部尚书。忤宇文融,密奏从愿不廉,遂止不用。二十年,河北谷贵,敕从愿为宣抚处置使,开仓以救饥馁。回,乃以吏部尚书致仕。卒年七十余,谥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7 字子龚,相州临漳(今河北临漳西南)人。弱冠举明经,补夏县尉。武后神功元年(697),中绝伦科,拜右拾遗。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员外郎,进中书舍人。睿宗即位,迁吏部侍郎,精心典选,甚有美誉。玄宗开元四年(716),下迁豫州刺史。次年,入为工部侍郎,迁尚书左丞。以参预删定《开元后格》,进中书侍郎。十一年,拜工部尚书,后转刑部尚书。二十年,以吏部尚书致仕。二十五年卒,年七十余,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文。生平事迹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明皇杂录》卷下。《全唐诗》录存卢从愿诗2首。
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二
从愿字子龚。相州临漳人。睿宗朝拜吏部侍郎。开元末以吏部尚书致仕。
叶慧明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道士。括州括苍人,字德昭。三代为道士,有摄养占卜之术。唐初在世。玄宗开元初,因子叶法善贵,赠银青光禄大夫、歙州刺史,李邕为撰碑。
张季明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二
季明。开元时官吏部员外郎。
张景明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二
景明。开元时官侍御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时人,号丹元子,又号青罗山布衣。玄宗开元年间以方技为内供奉,待诏翰林。尝奉命编《太乙金镜式经》。又撰《丹元子步天歌》一卷。该书七言,有韵,系我国古代以诗歌形式介绍全天星官之天文学重要著作。首创将整个天空划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共三十一个天区。每区包含若干星官、数量、位置。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号丹元子,又号青萝山布衣,玄宗开元间人。长于天文术数,曾为内供奉、翰林待诏。著有《丹元子步天歌》1卷,凡七言歌行31首,历述三宫二十八宿星象之方位及变化。《通志·天文略》全部收入。又著《太乙金镜式经》10卷,今存。事迹据《新唐书·艺文志三》及上引二书参定。《全唐诗续拾》收诗31首。
全唐文·卷三百九十八
希明。开元时人。自号青罗山布衣。
王智明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
智明。开元时擢书判拔萃科。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汉太丘长陈寔之后。晋永嘉南渡。曾祖仲文佐命于陈。封丹阳公。祖令双溪谷熟二县。考令兰陵。遂家焉。明则兰陵产也。丱岁舍父母出家。受具习律。叹曰。自神禹以功有天下。而刑戮滋生。伯成子高弃其诸侯以耕。而况我辈之学空寂者乎。纷纷诤论。一何至于此极哉。乃诣方岩究心法。天宝初。将游五台。会淮汴阻兵不果。仍筑兰若三所于宛陵之石门。先是其地苦虎狼之暴。俗尤嗜弋猎。自明以慈悲化摄。皆革心不相伤忤。五年戾止鱼陂。时有瑀公。神异僧也。见曰。南祖传教菩萨。来何晚也。他日与登鱼陂之颠。见东南有峰。秀拔可爱。因指以谓瑀公曰。告宿缘在兹。庶几其可得乎。八年诏天下度人。州将韦南金。举明高行。黑白状请。隶州之宁化道场。明辞。改隶佛川。即鱼陂所望之峰也。按郡志。地故梁吴筠宅也。昔有于青山之南。斸出古佛二躯。而水随以腾涌。由是其地得名。旁有吴王古祠。巫以祸福撼闾里。致血祭。明至泊舟祠下。风雨骤作。林木屋瓦飞折。顷之霁。一伟丈夫。前拜。谒受戒。且请徙道场其地。及道场之徙。偶获铜盘土中。盘底铭慧明字。建中元年正月十二日。示疾以逝。寿八十四。腊五十一。树塔于寺之西山。而葬灵舆焉。得法弟子。慧解慧敏如知。菩萨戒弟子。刺史卢幼平颜真卿。独孤问俗杜位裴清。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慧明。俗姓陈氏。汉太丘长寔之后。世居颖川。永嘉南渡祖为司徒掾。曾祖仲文有佐命于陈封丹阳公。祖为双溪谷熟二县令。考为兰陵长。乃为兰陵人也。明母氏初感之日如持佛戒。足恶履于荤园口不尝于鲜器。神梦髣髴如闻法音。既而诞焉。年渐及丱方祈舍俗。父母偕听。至受具时即开元七年也。习学律藏尝谓人曰。昔者繁刑首作伯成子遁焉。吾虽不舍律仪而恶乎诤论纷纷。若心印心之法。至矣哉。乃西诣方岩顿开心地。天宝中有愿于清凉山。淮汴阻兵明即旋策与禅客遇同游宛陵。于上石门置兰若三所。有大[虥-儿+巾]来扰如抚尨焉。时荐饥。群盗欲至必号呼先告。往往有徵焉。先是此乡好弋猎。明化之皆焚罝网器仗矣。至天宝五年爰止乎鱼陂道场。有瑀公者。白土史宗之流。迹迩行辙世莫之识。始相见曰。南祖传教菩萨来何晚耶。他日同登鱼陂峰顶。见东南有山苍琅独秀。谓瑀公曰。吾与此山宿有缘矣。天宝八年有制度人。州将韦南金举高行黑白状。请隶名州中宁化道场。明固辞改隶佛川。即畴昔鱼陂所望之峰。梁吴均故宅之所。地志云。青山南掘得古佛二躯。莫知年代。获像之地灵泉涌起。因名佛川焉。泉侧有吴王古祠。风俗淫祀滥以牺牲。于是明夜泊庙间雷雨荐至林摧瓦飞。顷之雨收月在。见一丈夫容卫甚盛。明曰。居士生为贤人死为明神。奈何使苍生每被血食。岂知此事殃尔业耶。神曰。非弟子本意人自为之。礼忏再三。因与受菩萨戒。神欣然曰。师欲移寺。弟子愿舍此处永奉禅宫。后果移寺于祠侧。获铜盘之底。篆文有慧明二字焉。建中元年正月示疾。其日庭水春染山雨昼冥。猛虎绕垣悲啸而去。十二日奄然长往。春秋八十四。僧腊五十一。二月十二日建塔于寺西山焉传法弟子慧解慧敏如知三人也。若鹙子采菽之伦也。菩萨戒弟子刺史卢幼平颜真卿独孤问俗杜位裴清深于禅味。俾昼公为塔铭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