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5,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下一页
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圣最上灯明如来陀罗尼经
慈明
慈明盆水
慈明行心
慈明虎声
慈明执爨
慈明论棒
慈明速喝
爱染明王种子
逊婆明王
逊婆明王法
漏尽明
漏尽智證明
佛类词典(续上)
圣明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圣最上灯明如来陀罗尼经
慈明
慈明盆水
慈明行心
慈明虎声
慈明执爨
慈明论棒
慈明速喝
爱染明王种子
逊婆明王
逊婆明王法
漏尽明
漏尽智證明
圣明
【佛学大辞典】
(杂语)非凡常曰圣。称智德曰明。无量寿经上曰:「智慧圣明,不可思议。」
(杂语)非凡常曰圣。称智德曰明。无量寿经上曰:「智慧圣明,不可思议。」
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佛向妙吉祥菩萨说西方无量寿之陀罗尼,能增寿命,得大利益。
(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佛向妙吉祥菩萨说西方无量寿之陀罗尼,能增寿命,得大利益。
圣最上灯明如来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东方最胜灯王如来助护持世间神咒经之异译。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东方最胜灯王如来助护持世间神咒经之异译。
慈明
【佛学大辞典】
(人名)赵宋潭州石霜山慈明禅师,名楚圆,嗣汾阳昭,临济六世之孙也。见稽古略。
(人名)赵宋潭州石霜山慈明禅师,名楚圆,嗣汾阳昭,临济六世之孙也。见稽古略。
慈明盆水
【佛学大辞典】
(公案)慈明圆禅师,一日于方丈内安一盆水,上横一口剑,下著一双草鞋,横安柱杖而坐。见僧入门,便指,僧拟议,师便棒。见会元十二。
(公案)慈明圆禅师,一日于方丈内安一盆水,上横一口剑,下著一双草鞋,横安柱杖而坐。见僧入门,便指,僧拟议,师便棒。见会元十二。
慈明行心
【佛学大辞典】
(公案)慈明平生以事事无碍行心,非凡圣所能测。见禅林僧宝传五章。是圆顿家之常事,有何不能测。
(公案)慈明平生以事事无碍行心,非凡圣所能测。见禅林僧宝传五章。是圆顿家之常事,有何不能测。
慈明虎声
【佛学大辞典】
(公案)慈明圆禅师,泉大道来参。问曰:白云横谷间,道人何处来?泉顾指左右曰:夜来何处火,烧出古人坟?呵曰:未在,更道。泉作虎声。师打一坐具。泉推倒慈明。明亦作虎声。泉退身大叹云:我对七十馀员善知识,唯师可继得临济正宗。见会元十二。
(公案)慈明圆禅师,泉大道来参。问曰:白云横谷间,道人何处来?泉顾指左右曰:夜来何处火,烧出古人坟?呵曰:未在,更道。泉作虎声。师打一坐具。泉推倒慈明。明亦作虎声。泉退身大叹云:我对七十馀员善知识,唯师可继得临济正宗。见会元十二。
慈明执爨
【佛学大辞典】
(公案)慈明之婆,近寺居,人无测之,慈明乘闲必至彼。一日罢粥当参,久不闻槌鼓。杨岐为监寺。曰:今日当参,何不击鼓?云:和尚出未归。直往慈处,见明执爨婆煮粥。岐云:和尚今日当参,大众久待,以何不归?明云:你下得一转语,即归。下不得,东西去。杨岐以笠子盖头上行数步,明大喜,遂同归。见普灯录三。
(公案)慈明之婆,近寺居,人无测之,慈明乘闲必至彼。一日罢粥当参,久不闻槌鼓。杨岐为监寺。曰:今日当参,何不击鼓?云:和尚出未归。直往慈处,见明执爨婆煮粥。岐云:和尚今日当参,大众久待,以何不归?明云:你下得一转语,即归。下不得,东西去。杨岐以笠子盖头上行数步,明大喜,遂同归。见普灯录三。
慈明论棒
【佛学大辞典】
(公案)慈明谓黄龙曰:书记学云门禅,必善其旨,如曰放洞山三顿棒,于洞山时应打否?龙曰:应打。慈色庄言,闻三顿棒声便吃棒,则汝旦及暮闻鸦鸣雀噪钟鱼鼓板声,亦应吃棒,何时当已?龙瞠却。慈明云:吾始疑汝不堪师,今可也。即令拜。见普灯录三。
(公案)慈明谓黄龙曰:书记学云门禅,必善其旨,如曰放洞山三顿棒,于洞山时应打否?龙曰:应打。慈色庄言,闻三顿棒声便吃棒,则汝旦及暮闻鸦鸣雀噪钟鱼鼓板声,亦应吃棒,何时当已?龙瞠却。慈明云:吾始疑汝不堪师,今可也。即令拜。见普灯录三。
慈明速喝
【佛学大辞典】
(公案)杨岐问慈明,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峰时如何?明云: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杨岐云:官不容针,更借一问得否?明便喝。岐云:好一喝。明又喝。岐亦喝。明速两喝。岐便礼拜。明云:这事是个人正能担荷。岐拂袖去。见普灯录三。
(公案)杨岐问慈明,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峰时如何?明云: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杨岐云:官不容针,更借一问得否?明便喝。岐云:好一喝。明又喝。岐亦喝。明速两喝。岐便礼拜。明云:这事是个人正能担荷。岐拂袖去。见普灯录三。
爱染明王种子
【佛学大辞典】
(种子)吽。
(种子)吽。
逊婆明王
【佛学大辞典】
(明王)又曰你逊婆逊你。降三世明王之别名也。(参见:降三世)
(明王)又曰你逊婆逊你。降三世明王之别名也。(参见:降三世)
逊婆明王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内作业灌顶品所说。经疏三曰:「逊婆明王五部吽迦罗具三十七尊,内外火法之护磨也。」经说逊婆明王之根本真言曰:唵嚩日罗吽(引),迦罗吽吽吽,尔逊婆,吽吽。金刚顶十八会初,教王会四大品中第二降三世尊有六曼荼罗,所谓大三法羯之四各具三十七尊,皆持降三世印,四印会十七,一印会十三尊。今文之四印加持,东方四印曼荼罗之十七尊法也。
(修法)内作业灌顶品所说。经疏三曰:「逊婆明王五部吽迦罗具三十七尊,内外火法之护磨也。」经说逊婆明王之根本真言曰:唵嚩日罗吽(引),迦罗吽吽吽,尔逊婆,吽吽。金刚顶十八会初,教王会四大品中第二降三世尊有六曼荼罗,所谓大三法羯之四各具三十七尊,皆持降三世印,四印会十七,一印会十三尊。今文之四印加持,东方四印曼荼罗之十七尊法也。
漏尽明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明之一。具曰漏尽智證明。(参见:三明)
【佛学常见辞汇】
漏尽智證明的简称。(参见:三明)
【三藏法数】
谓众生因三界见、思之惑,堕落生死,故名为漏;惟罗汉断三界见、思惑尽,而得神通,名漏尽通。复知漏尽已后,更不受于生死,是名漏尽明。(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术语)三明之一。具曰漏尽智證明。(参见:三明)
【佛学常见辞汇】
漏尽智證明的简称。(参见:三明)
【三藏法数】
谓众生因三界见、思之惑,堕落生死,故名为漏;惟罗汉断三界见、思惑尽,而得神通,名漏尽通。复知漏尽已后,更不受于生死,是名漏尽明。(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明
【佛学大辞典】
(名数)在佛曰三达。在罗汉曰三明。智之知法显了,故名为明,又曰智明,又曰智證明,證智之境而显了分明也:一、宿命明,知自身他身宿世之生死相,二、天眼明,知自身他身未来世之生死相,三、漏尽明,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也(漏者烦恼)。又如次第,名为宿住智證明,死生智證明,漏尽智證明。然则三明者,六通中之宿命天眼漏尽三通也。智度论二曰:「宿命天眼漏尽,名为三明。问曰:神通明有何等异:答曰:直知过去宿命事,是名通。知过因缘行业,是名明。直知死此生彼,是名通。知行因缘际会不失,是名明。直尽结使,不知更生不生是名通。若知漏尽更不复生是名明。」俱舍论二十七曰:「言三明者:一宿住智證明,二死生智證明,三漏尽智證明。(中略)名明者,如次对三际愚故。谓宿住智通治前际愚,死生智通治后际愚,漏尽智通治中际愚。」婆沙论七十七谓:「六通中,馀三何不谓明?答曰:身如意(言神境通),但工巧,天耳通但闻声,他心但知他人心,故此三不立为明。馀三所以为明者,天眼知未来苦,宿命知过去苦,俱能厌离生死。又漏尽能为正观而断烦恼故。」
【佛学常见辞汇】
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宿命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宿世的事;天眼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未来世的事;漏尽明是以圣智断尽一切的烦恼。以上三者,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却叫做三达。
【佛学次第统编】
罗汉有三明,明者知智法显了曰明。又名智明智證,明證智之境,显了分明也。
一、宿命明 知自身他身之宿世生死相也。
二、天眼明 知自身他身之未来世生死相也。
三、漏尽明 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也。
此三明又名宿住智證明、死生智證明、漏尽智證明,三明为六通中之宿命、天眼、漏尽、三通也。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宿命明
谓但知过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
复知宿世从一生至百千万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乐等事,皆悉能知,是名宿命明。
二、天眼明
谓但见死此生彼,名天眼。
复见我及众生死时生时,及身口意所作善恶之行,或生善道恶道,皆悉能见,是名天眼明。
三、漏尽明
谓九界众生,因五住烦恼,堕落二种生死,故名为漏,惟如来断五住惑尽而得神通,名漏尽通。
复知漏尽已后,更不受于生死,是名漏尽明。
【三藏法数】
(出杂阿舍经)
〔一、宿命明〕,谓但知过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复知宿世,从一生至百千万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受乐等事,皆悉能知,是名宿命明。
〔二、天眼明〕,谓但见死此生彼,名天眼通。复见我及众生死时生时,及身口意所作善恶之行,或生善道、恶道,皆悉能见,是名天眼明。
〔三、漏尽明〕,谓众生因三界见、思之惑,堕落生死,故名为漏;惟罗汉断三界见、思惑尽,而得神通,名漏尽通。复知漏尽已后,更不受于生死,是名漏尽明。(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名数)在佛曰三达。在罗汉曰三明。智之知法显了,故名为明,又曰智明,又曰智證明,證智之境而显了分明也:一、宿命明,知自身他身宿世之生死相,二、天眼明,知自身他身未来世之生死相,三、漏尽明,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也(漏者烦恼)。又如次第,名为宿住智證明,死生智證明,漏尽智證明。然则三明者,六通中之宿命天眼漏尽三通也。智度论二曰:「宿命天眼漏尽,名为三明。问曰:神通明有何等异:答曰:直知过去宿命事,是名通。知过因缘行业,是名明。直知死此生彼,是名通。知行因缘际会不失,是名明。直尽结使,不知更生不生是名通。若知漏尽更不复生是名明。」俱舍论二十七曰:「言三明者:一宿住智證明,二死生智證明,三漏尽智證明。(中略)名明者,如次对三际愚故。谓宿住智通治前际愚,死生智通治后际愚,漏尽智通治中际愚。」婆沙论七十七谓:「六通中,馀三何不谓明?答曰:身如意(言神境通),但工巧,天耳通但闻声,他心但知他人心,故此三不立为明。馀三所以为明者,天眼知未来苦,宿命知过去苦,俱能厌离生死。又漏尽能为正观而断烦恼故。」
【佛学常见辞汇】
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宿命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宿世的事;天眼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未来世的事;漏尽明是以圣智断尽一切的烦恼。以上三者,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却叫做三达。
【佛学次第统编】
罗汉有三明,明者知智法显了曰明。又名智明智證,明證智之境,显了分明也。
一、宿命明 知自身他身之宿世生死相也。
二、天眼明 知自身他身之未来世生死相也。
三、漏尽明 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也。
此三明又名宿住智證明、死生智證明、漏尽智證明,三明为六通中之宿命、天眼、漏尽、三通也。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宿命明
谓但知过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
复知宿世从一生至百千万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乐等事,皆悉能知,是名宿命明。
二、天眼明
谓但见死此生彼,名天眼。
复见我及众生死时生时,及身口意所作善恶之行,或生善道恶道,皆悉能见,是名天眼明。
三、漏尽明
谓九界众生,因五住烦恼,堕落二种生死,故名为漏,惟如来断五住惑尽而得神通,名漏尽通。
复知漏尽已后,更不受于生死,是名漏尽明。
【三藏法数】
(出杂阿舍经)
〔一、宿命明〕,谓但知过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复知宿世,从一生至百千万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受乐等事,皆悉能知,是名宿命明。
〔二、天眼明〕,谓但见死此生彼,名天眼通。复见我及众生死时生时,及身口意所作善恶之行,或生善道、恶道,皆悉能见,是名天眼明。
〔三、漏尽明〕,谓众生因三界见、思之惑,堕落生死,故名为漏;惟罗汉断三界见、思惑尽,而得神通,名漏尽通。复知漏尽已后,更不受于生死,是名漏尽明。(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漏尽智證明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明之一。俱舍论谓之漏尽智證明。證涅槃之理,显了分明也,经论多略称漏尽智或漏尽明。(参见:三明)
【佛学常见辞汇】
三明之一。(参见:三明)
(术语)三明之一。俱舍论谓之漏尽智證明。證涅槃之理,显了分明也,经论多略称漏尽智或漏尽明。(参见:三明)
【佛学常见辞汇】
三明之一。(参见:三明)
三明
【佛学大辞典】
(名数)在佛曰三达。在罗汉曰三明。智之知法显了,故名为明,又曰智明,又曰智證明,證智之境而显了分明也:一、宿命明,知自身他身宿世之生死相,二、天眼明,知自身他身未来世之生死相,三、漏尽明,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也(漏者烦恼)。又如次第,名为宿住智證明,死生智證明,漏尽智證明。然则三明者,六通中之宿命天眼漏尽三通也。智度论二曰:「宿命天眼漏尽,名为三明。问曰:神通明有何等异:答曰:直知过去宿命事,是名通。知过因缘行业,是名明。直知死此生彼,是名通。知行因缘际会不失,是名明。直尽结使,不知更生不生是名通。若知漏尽更不复生是名明。」俱舍论二十七曰:「言三明者:一宿住智證明,二死生智證明,三漏尽智證明。(中略)名明者,如次对三际愚故。谓宿住智通治前际愚,死生智通治后际愚,漏尽智通治中际愚。」婆沙论七十七谓:「六通中,馀三何不谓明?答曰:身如意(言神境通),但工巧,天耳通但闻声,他心但知他人心,故此三不立为明。馀三所以为明者,天眼知未来苦,宿命知过去苦,俱能厌离生死。又漏尽能为正观而断烦恼故。」
【佛学常见辞汇】
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宿命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宿世的事;天眼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未来世的事;漏尽明是以圣智断尽一切的烦恼。以上三者,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却叫做三达。
【佛学次第统编】
罗汉有三明,明者知智法显了曰明。又名智明智證,明證智之境,显了分明也。
一、宿命明 知自身他身之宿世生死相也。
二、天眼明 知自身他身之未来世生死相也。
三、漏尽明 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也。
此三明又名宿住智證明、死生智證明、漏尽智證明,三明为六通中之宿命、天眼、漏尽、三通也。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宿命明
谓但知过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
复知宿世从一生至百千万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乐等事,皆悉能知,是名宿命明。
二、天眼明
谓但见死此生彼,名天眼。
复见我及众生死时生时,及身口意所作善恶之行,或生善道恶道,皆悉能见,是名天眼明。
三、漏尽明
谓九界众生,因五住烦恼,堕落二种生死,故名为漏,惟如来断五住惑尽而得神通,名漏尽通。
复知漏尽已后,更不受于生死,是名漏尽明。
【三藏法数】
(出杂阿舍经)
〔一、宿命明〕,谓但知过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复知宿世,从一生至百千万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受乐等事,皆悉能知,是名宿命明。
〔二、天眼明〕,谓但见死此生彼,名天眼通。复见我及众生死时生时,及身口意所作善恶之行,或生善道、恶道,皆悉能见,是名天眼明。
〔三、漏尽明〕,谓众生因三界见、思之惑,堕落生死,故名为漏;惟罗汉断三界见、思惑尽,而得神通,名漏尽通。复知漏尽已后,更不受于生死,是名漏尽明。(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名数)在佛曰三达。在罗汉曰三明。智之知法显了,故名为明,又曰智明,又曰智證明,證智之境而显了分明也:一、宿命明,知自身他身宿世之生死相,二、天眼明,知自身他身未来世之生死相,三、漏尽明,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也(漏者烦恼)。又如次第,名为宿住智證明,死生智證明,漏尽智證明。然则三明者,六通中之宿命天眼漏尽三通也。智度论二曰:「宿命天眼漏尽,名为三明。问曰:神通明有何等异:答曰:直知过去宿命事,是名通。知过因缘行业,是名明。直知死此生彼,是名通。知行因缘际会不失,是名明。直尽结使,不知更生不生是名通。若知漏尽更不复生是名明。」俱舍论二十七曰:「言三明者:一宿住智證明,二死生智證明,三漏尽智證明。(中略)名明者,如次对三际愚故。谓宿住智通治前际愚,死生智通治后际愚,漏尽智通治中际愚。」婆沙论七十七谓:「六通中,馀三何不谓明?答曰:身如意(言神境通),但工巧,天耳通但闻声,他心但知他人心,故此三不立为明。馀三所以为明者,天眼知未来苦,宿命知过去苦,俱能厌离生死。又漏尽能为正观而断烦恼故。」
【佛学常见辞汇】
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宿命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宿世的事;天眼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未来世的事;漏尽明是以圣智断尽一切的烦恼。以上三者,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却叫做三达。
【佛学次第统编】
罗汉有三明,明者知智法显了曰明。又名智明智證,明證智之境,显了分明也。
一、宿命明 知自身他身之宿世生死相也。
二、天眼明 知自身他身之未来世生死相也。
三、漏尽明 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也。
此三明又名宿住智證明、死生智證明、漏尽智證明,三明为六通中之宿命、天眼、漏尽、三通也。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宿命明
谓但知过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
复知宿世从一生至百千万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乐等事,皆悉能知,是名宿命明。
二、天眼明
谓但见死此生彼,名天眼。
复见我及众生死时生时,及身口意所作善恶之行,或生善道恶道,皆悉能见,是名天眼明。
三、漏尽明
谓九界众生,因五住烦恼,堕落二种生死,故名为漏,惟如来断五住惑尽而得神通,名漏尽通。
复知漏尽已后,更不受于生死,是名漏尽明。
【三藏法数】
(出杂阿舍经)
〔一、宿命明〕,谓但知过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复知宿世,从一生至百千万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受乐等事,皆悉能知,是名宿命明。
〔二、天眼明〕,谓但见死此生彼,名天眼通。复见我及众生死时生时,及身口意所作善恶之行,或生善道、恶道,皆悉能见,是名天眼明。
〔三、漏尽明〕,谓众生因三界见、思之惑,堕落生死,故名为漏;惟罗汉断三界见、思惑尽,而得神通,名漏尽通。复知漏尽已后,更不受于生死,是名漏尽明。(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