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霜明
(1).霜色洁白。指严霜。 南朝 宋 谢庄 《宋明堂歌·歌黄帝》:“景丽条可结,霜明冰可折。” 唐 苏颋 《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气冷胶应折,霜明草正腓。” 元 方回 《次韵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霜明枫叶红于染,春点梅梢玉不寒。”
(2).喻高洁。《南齐书·褚渊传》:“ 刘领军 峻节霜明,临危不顾。”
(3).弓名。《南史·杜崱传》:“﹝ 杜嶷 ﹞所佩霜明朱弓四石餘力。”
(2).喻高洁。《南齐书·褚渊传》:“ 刘领军 峻节霜明,临危不顾。”
(3).弓名。《南史·杜崱传》:“﹝ 杜嶷 ﹞所佩霜明朱弓四石餘力。”
《國語辭典》:明旦 拼音:míng dàn
1.早晨天亮的时候。《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君独不见夫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旁作穆穆,明旦不寐。」
2.明天早晨。唐。张说〈钦州守岁〉诗:「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也作「明朝」、「明曙」。
3.明天、第二天。《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纪》:「即案历,明旦日吉,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也作「明朝」、「明曙」。
2.明天早晨。唐。张说〈钦州守岁〉诗:「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也作「明朝」、「明曙」。
3.明天、第二天。《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纪》:「即案历,明旦日吉,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也作「明朝」、「明曙」。
《骈字类编》:上明
汉书京房传:臣疑陛下虽行此道,犹不得如意。臣窃悼惧守阳平侯凤欲见未得。至己卯,臣拜为太守。此言上虽明,下犹胜之效也。晋书刘毅传:诸受枉者,抱怨积直。独不蒙天地无私之德,而长壅蔽于邪人之铨,使上明不下照,下情不上闻,损政之道也。魏书孝文帝纪:太和八年八月甲辰,诏曰:朕承累圣之洪基,属千载之昌运,每布遐风,景行前式。承明之初,班下内外,听人各尽规,以补其阙。中旨虽宣,允称者少,故变时法,远遵古典,班制俸禄,改更刑书,宽猛未允,人或异议,思言者莫由申情,求谏者无因自达,故今上明不周,下情壅塞。今制百辟卿士、工商吏民,各上便宜,吏民益治,损化伤政,直言极谏,勿有所隐。
又晋书五行志:桓石民为荆州镇,上明百姓忽歌曰黄昙子。曲中又曰:黄昙英,扬州大佛来上明。顷之而桓石民死。王忱为荆州,黄昙子乃是王忱字也。忱,小字佛大,是大佛来上明也。齐书州郡志:郢州镇夏口,旧要害也。泰元中,荆州刺桓冲移镇上明。又萧颖胄传:鲁休烈、萧瑰破汶阳太守刘孝庆等于峡口,巴东太守任漾之见杀,遂至上明,江陵大震。
又晋书五行志:桓石民为荆州镇,上明百姓忽歌曰黄昙子。曲中又曰:黄昙英,扬州大佛来上明。顷之而桓石民死。王忱为荆州,黄昙子乃是王忱字也。忱,小字佛大,是大佛来上明也。齐书州郡志:郢州镇夏口,旧要害也。泰元中,荆州刺桓冲移镇上明。又萧颖胄传:鲁休烈、萧瑰破汶阳太守刘孝庆等于峡口,巴东太守任漾之见杀,遂至上明,江陵大震。
《骈字类编》:时明(时明)
关尹子:圣人时愚时明,时拙时巧。祖咏渡淮河寄平十一诗:云树森已重,时明郁相拒。
《骈字类编》:江明
唐 王昌龄 何九于客舍集 山月空霁时,江明高楼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