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78,分179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明芬
僧明
乙普明
杨爽(师仁 明达 卫王 昭 )
袁奭(元明 )
僧智琰(明璨 朱 )
明克让(弘道 )
皇甫诞(玄虑 明 )
僧波颇( 波颇、光智 别称 明知识、波罗颇迦罗密多罗、波罗颇迦罗蜜多罗 刹利帝、刹帝利 )
释明璨( 韦 )
释明驭
封德彝( 明、缪 )
王明广
张昭(德明 )
冯慈明(无逸 壮武 )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相人也。当齐时。西竺耶舍三藏。以传译之学。名天下。芬志慕之。于是请教。而师事焉。开皇之初。四海混一。诏与梵僧。对翻法本。而职专检失。仁寿置塔于慈州之石窟山。诏送舍利以往。不敢忽□。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下
释明芬。相州人。齐三藏耶舍之神足也。通解方俗妙识梵言。传度幽旨莫匪喉舌。开皇之译。下敕追延。令与梵僧对传法本。而意专捡失好住空闲。味咏十地言辄引据。问论清巧通滞罕伦。仁寿下敕。令置塔于慈州之石窟寺。寺即齐文宣之所立也。大窟像背文宣陵藏中诸雕刻骇动人鬼。芬引舍利去州三十许里。白云郁起从寺至舆长引不绝。耿耿横空中有天仙飞腾往返。竟日方灭。明旦将晓还有白云长引来迎。云中天仙如昨无异。人众同见倾目叵论。识者以为石窟之与鼓山连接密尔。竹林仙圣响应之乎。既至山塔。东面有泉。众生饮皆病愈。芬后卒于兴善。所著众经。如费氏录。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不知何许人也。每居五台娑婆古寺营屋二十馀间。聚诸经卷。以资禅诵。谓人曰。吾自十七岁时从师东至华林山。礼文殊室利入一石谷。深甚圆有石臼木杵。两伟人立日中无影。长眉披发。眼睑上。掩师遽顶礼。清摄受。其人曰。汝谷臭宜小远匇容。问何来。曰昭果寺。兹隐娑婆习禅养道数十年矣。然食五谷。愿菩萨慈悲救护。曰须众议。俄又一人至。身颇颀硕。而服木皮之衣。云可随我到寺。因共行大石侧。忽山谷异常。廊院周绕。状若天宫。有尊宿十四五辈。坐而谈笑。亦问所从来。议论久之送出。恍然失路。不可复寻。明卒于贞观十六年。寿八十一。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
释僧明者。不知何人。在五台娑婆古寺。所营屋宇二十馀间。守一切经。禅诵为业。自云。年十七时从师上五台。东礼花林山访文殊师利。至一石谷。渐深见有石臼木杵。又见两人形大无影眉长披发眼睑上掩。师便顶礼请救。其人曰汝谷臭小远从何来。答昭果寺僧。习禅乐道。隐在娑婆已数十年。然食五谷愿真人救苦报。曰待共众议。须臾更一人来。长大著树皮衣。云汝来已久。可遂我至寺。行大石侧。忽见山谷异常廊院周绕状若天宫。有十四五人同坐谈笑。问所来方。言议久之。送出后重寻失路。还旧业定。以贞观十六年卒。八十一矣。今娑婆寺二砖塔存。
乙普明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清河人。兄弟争田,各相援引證佐讼有年而不能断。太守苏琼莅任召普明兄弟以“天下难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得地而失兄弟心,如何”喻之。普明弟兄感悟罢讼。分异十年,遂还同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3—587 【介绍】: 隋宗室,字师仁,小字明达。文帝异母弟。封卫王,除凉州总管,有政声。文帝开皇三年为行军元帅,大举北讨突厥,击沙钵略可汗于白道,大破之。后又击破突厥。迁纳言,病卒。谥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陈郡人,字元明。南朝梁永嘉王萧庄时为侍中,奉使于北齐。庄败,留于北齐,为琅邪王高俨大将军咨议。以文学称于时,后主(高纬)时,待诏文林馆,迁太中大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4—634 【介绍】: 隋至唐初僧。吴郡吴县人,字明璨。俗姓朱。八岁出家。十二岁,通诵《法华经》。十九岁,开宏经法,时嗟少秀。南朝陈后主至德三年,于金陵仁王寺斋集时,与诸名僧辩难,时称敏捷。陈亡,退居苏州虎丘。隋名臣杨素、苏威,颇钦敬之。炀帝时,化行常州。唐高祖武德七年,仍归虎丘。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字明璨。生吴之朱氏。祖献梁员外散骑侍郎。父珉陈奉朝请。母夫人张氏。梦升通玄寺塔。坐相轮上远视虚空。了无惧意。遂妊。琰及生辄异群童。八岁事通玄璩法师出家。十二岁覆诵法华经。十六岁。入都学报恩寺持法师成实论。条振颖拔。宿慧开发。十九岁。归觐二亲于乡里。仍于本寺弘演。辨对如流。四座骇叹。寻进具于京之秦皇寺延法师。未几。依大庄严寺爝法师重研成实。新本意得情款。其功倍矣。陈至德三年。二十有二岁。方朝廷建仁王齐。诏名德百员。升高座。琰居其列。而折机纵难。上尤欣赏。公卿百辟莫不爱其闲雅伏其敏捷。陈亡即东遁虎丘山中且三十载。其间若隋尚书令楚国公杨素左仆射邳国公苏威或投戈接礼。或委使承颜。炀帝在蕃邸出镇扬部。盛招英彦。书币既至。不得而辞。俄以疾返旧隐。文帝数降玺书候问。季年锋镝沸腾。海寓同弊。檀越门人迎出毗坛。十载国朝。天下静谧。武德七年。苏州总管武阳公李世嘉公私同请。贞观八年十月十一日。终于虎丘之东寺。寿七十一。以其月二十二日。窆于寺之南岭。常州弘业寺沙门法宣与寺主智峰等。树碑。惟琰平生脩十六妙观。祈愿净土。行法华金光明忏悔法。其感应之至。炉未爇而烟起。瓶才空而水溢。造弥陀像。行三种净业。结会五百人讲涅槃法华维摩各三十遍。观经一百一十遍。
续高僧传·卷第十四 义解篇十
释智琰。字明璨。俗姓朱氏。吴郡吴人祖献梁员外散骑侍郎。父珉陈奉朝请。琰托质华宗。应生观德。母氏张夫人。初怀孕日。梦升通玄寺塔。登相轮而坐。远视临虚曾无惧色。斯乃得道超生之胜兆。人师无上之奇徵。是知二曜入怀。双龙枕膝。弗能及也。诞育之后取异侪童。秀气贞心早形瞻视。八岁出家。事通玄璩法师为弟子。提屦持衣恭侍弗怠。泻瓶执杓受道弥勤。年十二。妙法华经通诵一部。明悟听察咸谓神童。乃自惟曰。翼翼京邑四方是则。何得久拘坎井乎。时年十六。即日出都。听报恩持法师讲成实论。聪慧夙成深智开发。故得条振颖披后来莫二。属持公南上法筵用辍。因还故里觐省二亲。仍于本寺开弘经法。峰堞峻峙辩对如流。时年十九。莫不嗟其少秀。逾年返京从泰皇寺延法师进具。德瓶仪钵深护戒根。大庄严寺㬭法师。慧重中原名高日下。乃依而请道重研新实。意得情款功倍由来。诚骥足之逢善驭也。陈至德三年。建仁王齐集。百师百坐。竞流天口之辩。千灯七夜。争折动神之微。时年二十有二。以英少之质参诸耆德。通情则高冲折机。纵难亦大车柅轴。皇上欣赏百辟嗟称。莫不爱其闲典服其敏捷。每以人世嚣杂。幽栖清旷。属陈氏丧鼎。便事东归削迹武丘。将三十载。凭岩面壑。任三业而闲安。酌涧披松。随四仪而宴处。虽形隐而名扬。亦道潜而化洽于是八方归仰四部虔心。尚书令楚国公杨素。经文纬武。王佐国均。乘贵负才。未尝许物。行军淮海。闻琰道胜栖山。鸣铙赴陇倾盖承颜。五体投诚。恨接足之晚。左仆射邳国公苏威。重道爱仁弥赏闲放。奉使吴越躬造山楹。睹貌餐音虔拜欣跃。炀帝居蕃。惟扬作镇。大招英彦远集贤明。琰既道盛名高。教书爰及。虑使乎之负罪。嗟以已之累人。于是披衣出谷蒙敬厚礼。因以辞疾得返旧山。隋文远钦爰降书问。属炎历有终锋镝腾沸。四海同弊三吴益甚。檀越子弟迎出毗坛。首尾十载化行帝部。大唐统宇咸返旧居。武德七年。苏州总管武阳公李世嘉。与内外公私同共奉迎。还归山寺。于是禅宾慧侣更复曩时。龙沼凤林信为怀喜。然琰自他两化得离俱修。讲念之馀。常行法华金光明普贤等忏又诵法华三千馀遍。感应冥祥神瑞非一。宵炉未爇自起烟芬。夕罐才空潜加溢水。又愿生净土。造弥陀像。行三种净业。修十六妙观。与州内檀越五百馀人。每月一集建斋讲观。胜轮相踵将逾十载。与夫般若台内匡俗山阴共誓同期。何以异也。后见疾浃旬大渐。斯及诫训慈切。众侣哀凉。以贞观八年十月十一日旦。迁神武丘之东寺。春秋七十一。其月二十二日。窆于寺之南岭。远近奔驰皂素通集。花香乱空野哀恸若云雷。自有送终。奚复过也。惟琰幼小矜庄立性端俨。精诚在操苦节弥勤。口辞杂味日无再饭。非义理而不履。非法言而不谈。美貌奇姿乃超众表。墙岸整肃冰雪凛怀。陈临海王弟道安法师。厌世出家内外通博。沙门遍知学优业净。交游二子。时号三英。及屏志林泉永绝人世。芳风令德蹊径成规。莫不回旟造山亲传香法。信法海之朝宗。释门之栋干矣。讲涅槃法华维摩各三十遍。讲观经一百一十遍。常州弘业寺沙门法宣曰。余与法师昔同京县狎道华年。今接善邻敦交暮齿。虽攀桂之欢或舛。而折麻之赠不遗。想清颜之如在。悲德音之已寂。愧披文于色丝。终寄言于贞石。乃与寺主智峰等。共树高碑。在于寺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平原鬲人,字弘道。少好学,博览书史,三礼尤所精研,龟策历象感得其妙。仕梁及北周,为露门学士。与太史官属正定新历。累迁司调大夫。入隋,拜太子率更令。太子以师道处之,恩遇甚厚。奉诏与牛弘修礼议乐,当朝典故,多所裁正。文帝开皇十四年以疾去官。卒年七十。有《孝经义疏》、《古今帝代记》、《续名僧记》等。
皇甫诞 朝代:北周至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4 【介绍】: 隋安定乌氏人,字玄虑。皇甫璠子。性刚毅。初仕北周,入隋为侍郎。历兵部、比部、刑部,有能名。迁治书侍御史,朝臣无不肃惮。汉王杨谅将为乱,尝谏,谅不纳,囚诞。及扬素发兵,杨谅出兵拒,并州主簿豆卢毓出诞于狱,闭城拒谅。谅回兵袭破并州,诞遇害。谥明。
僧波颇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5—633 【介绍】: 唐僧。中天竺人,刹利王种,姓刹利帝氏。通内外学。高袒武德中至京,敕住兴善寺。与慧乘、玄谟等译有《宝星经》及《般若灯大庄严论》等。卒于胜光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作明知识。一名波颇。华言光智。中天竺人也。本王种。姓刹帝利。十岁出家。随师习学。诵一洛叉大乘经偈。受具后。因习律部。略通戒纲。心乐禅观。更从胜德习定。阅十二年。南游伽陀国。那兰陀寺。时戒贤师。方弘十七地论。复获听受。然以此论兼明小教。仍诵小乘论一洛叉偈。门人般若因陀罗跋摩传灯本国。托以绍承。乃展转北行。达于西面可汗叶护衙。以法训勖。曾未浃旬。可污信向。武德九年。高平王使而见之。将载与俱。而叶护君臣未即许。高平驲奏闻。诏叶护津发。毋滞留。十二月偕高平诣京师。谒帝。诏居兴善寺。赐䌽段纳帔。从僧加常供给。问劳勤至。三年三月。诏所司。𢯱扬硕德一十九人。就波颇所居寺传译。沙门慧乘等證义。沙门玄暮等译语。沙门慧赜。慧净。慧明。法琛。等缀文。上柱国。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散骑常侍。太子詹事。杜正伦。参助铨定。光禄大夫。太府卿。萧璟。总知监护。出宝星。胜光。般若灯。大庄严经论。合三部三十五卷。六年缮写云毕。上闻。赐波颇䌽百假。馀赐束帛有差。当是时。或谤以为故聚名达。废弃讲贯。侥倖取誉。诚非弘通本意者。监护使以沙门灵佳之辨弗听。会太子疾。迎入内。承顾问。宠眷益隆渥。然其气刚志确。终以前谤。不能平。遂分散衣资。造诸净业。贞观六年四月六日。观佛坐逝于胜光寺。遗表施身。诏阇维收舍利起塔。
续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篇三
波罗颇迦罗蜜多罗。唐言作明知识。或一云波颇。此云光智。中天竺人也。本刹利王种。姓刹利帝。十岁出家。随师习学。诵一洛叉大乘经可十万偈。受具已后便学律藏。博通戒网心乐禅思。又随胜德修习定业。因修不舍经十二年末复南游摩伽陀国那烂陀寺。值戒贤论师盛弘十七地论。因复听采。以此论中兼明小教。又诵一洛叉偈小乘诸论。波颇识度通敏器宇冲邃。博通内外研精大小。传灯教授同侣所推。承化门人。般若因陀罗跋摩等。学功树绩深达义纲。今见领徒本国匡化。为彼王臣之所钦重。但以出家释子不滞一方。六月一移任缘靡定。承北狄贪勇未识义方。法藉人弘敢欲传化。乃与道俗十人展转北行。达西面可汗叶护衙所。以法训勖曾未浃旬。特为戎主深所信伏。日给二十人料。旦夕祇奉。同侣道俗咸被珍遇。生福增敬日倍于前。武德九年。高平王出使入蕃。因与相见。承此风化将事东归。而叶护君臣留恋不许。王即奏闻。下敕徵入。乃与高平同来谒帝。以其年十二月达京。敕住兴善。释门英达莫不修造。自古教传词旨。有所未踰者。皆委其宗绪。括其同异。内计外执指掌释然。徵问相雠披解无滞。乃上简闻。蒙引内见。躬传法理无爽对扬。赐䌽四十段。并宫禁新纳一领。所将五僧加料供给。重频慰问劳接殊伦。至三年三月。上以诸有非乐。物我皆空。眷言真要无过释典。流通之极岂尚翻传。下诏所司。搜扬硕德备经三教者一十九人。于大兴善创开传译。沙门慧乘等證义。沙门玄谟等译语。沙门慧赜慧净慧明法琳等缀文。又敕上柱国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散骑常侍太子詹事杜正伦。参助勘定。光禄大夫太府卿萧璟。总知监护。百司供送四事丰华。初译宝星经。后移胜光。又译般若灯大庄严论。合三部三十五卷。至六年冬。勘阅既周。缮写云毕。所司详读乃上闻奏。下敕各写十部散流海内。仍赐颇物百段。馀承译僧有差束帛。又敕太子庶子李百药制序。具如论首。波颇意在传法。情望若弦。而当世盛德自私诸己。有人云。颇侥倖时誉取驰于后。故聚名达废讲经论。斯未是弘通者时。有沙门灵佳。卓荦拔群妙通机会。对监护使具述事理云。颇远投东夏情乖名利。欲使道流千载声振上古。昔符姚两代。翻经学士乃有三千。今大唐译人不过二十。意在明德同證。信非徒说。后代昭奉无疑于今耳。识者佥议攸同。后遂不行。时为太子染患众治无效。下敕迎颇入内。一百馀日。亲问承对不亏帝旨。疾既渐降辞出本寺。赐绫帛等六十段并及时服十具。颇誓传法化不惮艰危。远度葱河来归震旦。经途所亘四万有馀。躬赍梵本望并翻尽。不言英彦有坠纶言。本志颓然雅怀莫诉。因而搆疾自知不救。分散衣资造诸净业。端坐观佛遗表施身。下敕特听。寻尔而卒于胜光寺。春秋六十有九。东宫下令给二十人。舆尸坐送至于山所。阇维既了。沙门玄谟收拾馀骸。为之起塔于胜光寺。在乘师塔东。即贞观七年四月六日也。有识同嗟法轮辍轸。四年之译三帙献功。掩抑慧灯望照惑累。用兹弘道未敢有闻。既而人丧法崩归𮘧斯及。伊我东鄙匪咎西贤。悲夫。
释明璨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生莒之沂水韦氏。家世儒素。幼习经史。年未志学即出家。逮具戒。则弱冠矣。然于住持。则论之成实。经之涅槃。讲演不少置。周废教。虽遁林泽。而明侣相从。未尝忘所敷演。开皇初。名闻遐被。诏住京之大兴善寺。仁寿初。诏送舍利。葬蒋州之栖霞。即今之摄山寺也。然尝于江表。获故梵经百馀卷。念欲翻译入藏。而乏赀费。故汲汲焉。走悬箔不少怠。其弘法之志伽此。卒于唐初。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下
释明璨。姓韦。莒州沂水人。十岁出家。二十受具。中途寻阅备通经史。禀性调柔初不陈怒。未及三夏频扬成论及涅槃经。值废教隐伦避世林泽。还资故业重研幽极。周宣创开陟岵。慧远率侣登之。璨时投足归师诸部未久深悟。遂演于世。讲徒百数心计明白。开隐析疑善通问难。精虑勃兴未曾沈息。加又福德所被闻见欣然。敕召入京住大兴善。仁寿初岁。召送舍利于蒋州之栖霞寺。今之摄山寺也。本基灵异前传具详。而璨情存传法。所在追访。乃于江表获经一百馀卷。并是前录所遗。及诸阙本。随得福利处处传写。末住大禅定寺。弘法为务。春秋良序频往蓝田。登山临水。欣其得性唐初卒。
释明驭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瀛人也。学精涅槃摄论。开皇八年。益从迁师咨扣。其所造诣。未易量也。性弘恕。或怒诟之。无忤容。住无漏寺。负笈之徒。肩骈迹累。仁寿诏。送舍利于济州崇梵寺。施者山积云委。用以搆塔。无所欠。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下
释明驭。瀛州人。初学涅槃后习摄论。推寻理源究括疑滞。晚游邺下咨访未闻。隐义重玄皆所披览。开皇八年。来仪帝里。更就迁师询求摄论。意量弘广容姿都雅。人有勃怒初不改容。众服其忍力也。住无漏寺讲诵为业。仁寿中年。敕请送舍利于济州崇梵寺。寺基带危峰多饶异树。山泉盘屈脩竹蒙天。寔佳地也。剋日将下。寺有育王瑞像。乃放三道神光遍于体上。金石榴色朗晃夺精。经一食顷乃遂渐歇。又闻磬声摇曳长远。寺东岩上唱善哉声。清畅彻心。追寻莫委。又舍利函上光高三尺。状如花树本送舍利分为二粒。出琉璃瓶相随而转。并放光明。有黄白云从西南来声如雨相流音乐声正当塔上凝住不动。复见二花从云中出。或时上下。大鸟群飞回旋塔上。又于云中现仙人头。其数无量。于此之时莘州城人。见诸仙人从空东来向于魏州。驭当斯运欣庆嘉瑞。说不可尽。民百舍物积之如山。并用构塔。沙门五人生逢奇瑞。舍戒为奴供养三宝。因勒铭纪。广如别传。献后升遐造禅定寺。召而处之。遂终世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8—627 【介绍】: 唐观州蓨人,名伦,以字行。隋文帝开皇末为杨素所赏,妻以从妹,擢内史舍人。炀帝时阴为虞世基裁画吏事。宇文化及乱,使德彝数帝罪。化及死,遂归唐。以秘策干高祖,更拜内史舍人。封赵国公,徙密国。太宗时累拜尚书右仆射。卒谥明,改谥缪。
王明广 朝代:北周

人物简介

全后周文·卷十九
明广,邺城居士。
张昭 朝代:陈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吴郡吴人,字德明。侍养父母甚谨,于礼无违。弟张乾亦孝养双亲。及父母相继卒,兄弟六年服丧,哀毁骨立。家贫,布衣蔬食十余年,屏绝人事,杜门不出。后因哀成疾,昭失一眼,乾亦患冷苦疾。兄弟年未及五十均卒于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16 【介绍】: 隋信都长乐人,字无逸。冯子琮子。在北齐,以皇室戚属故,年十四,为淮南王参军。入隋,累拜尚书兵曹郎。李密兵围东都,诏慈明追击密,被执。密欲降之,慈明不屈,为翟让所杀。谥壮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