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589,分173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僧明恭
萧方诸(智相、明智 )
陆爽(开明 )
萧圆肃(明恭 宜都郡王、安化县公、棘城郡公 )
皇甫绩(功明 郡公、义阳县男 安 )
马元熙(长明 )
萧岿(庙号 世宗 孝明皇帝、孝明帝、明帝、梁孝明帝、梁明帝 别称 后梁明帝 仁远 )
皇甫诞(玄虑 明 )
释普明( 普明 法京 )
陈叔显(子明 )
释明舜( 张 )
韩洪(叔明 甘棠县侯 )
陆德明( 元朗 德明 吴县男 )
释明芬
乙普明
僧明恭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8—622 【介绍】: 隋僧。在俗时力大若有神,为时所忌。后厌世出家,住郑州会善寺。时会善寺与超化寺争地,超化寺召无赖百余夺会善寺秋苗。明恭至超化寺手持大钟作碗而饮,又拈弄数百斤大石如玩土块。无赖皆骇走。隋末聚众者逼寺办食具,独会善寺以明恭勇力不敢犯而得免。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住郑州会善寺。其未出家时。以勇力称。与一齐名者。俱为犳骑。事文皇帝。帝深忌之。间得罪乃为二大饼餤。其一内实生鹿角一具。其一内实盐五升。使各尽食于前。食盐者出至外廷。即腹裂死。食鹿角者。殊无恙。盖恭也。寺与邻刹超化争地。集无赖百人。持仗来斗。寺众咸惧。恭曰无畏。独诣超化。取大钟仰置于地。以炊巾塞蒲牢隙。乾糒六升。和以水。投其中。徐以左手擎钟。右手捞糒啖之。傍有石。大可坐三四十人。恭既饭曰。石颇碍行路。请徙而他。遂拈去如土块。超化气慑。隋季贼起。所至僧寺。必先使击羊豕治具。会善亦然。贼方列坐举匕箸。而恭柱杖以出。贼挹使坐让食。恭铺饼满案。裹大脔。略咀嚼。盘饤为尽。贼大惊。 尝山行遇虎豕争。豕且困。恭语虎曰。可放豕去。虎不听。因捉虎首尾。掷之岩下。然亦有不可知者。客游沙弥。能以指折灶下。臂大乾竹而不能取柱下衣。恭能挟柱压衣而复取之。且不能折竹。此其故何哉。恭固持戒严谨。常依众食。所食不过如恒人。遇有事缘。则所费辄至二百人食者。武德二年。终于本寺。春秋八十五。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
释明恭。住郑州会善寺。昔在俗。是隋高下犳骑。与伴三人膂力相似。而时所忌。帝深虑以事除之。作两裹饼啖。一饼裹一具生鹿角。一饼裹五升盐。俱赐食之并尽。其啖盐者出至朝堂。腹裂而死。恭啖鹿角全无所觉。厌俗出家住会善寺。其力若神不可当者。曾与超化寺争地。彼多召无赖者百馀人。来夺会善秋苗。众咸忧恼。恭曰勿愁。独诣超化。脱其大钟塞孔。以乾饭六升投中。水和可啖。一手承底一手取啖。须臾并尽。仍取大石。可三十人转者。恭独拈之如小土块。远掷于地。超化既见一时惊走。又隋末贼起。周行抄掠。先告寺曰。明当兵至。可办食具。并大猪一头。寺无力制。随言为办。至时列坐。铺奠食具。恭不忍斯。负拄杖会所。与贼言议。贼先让食。恭乃铺饼数十。安猪裹之。从头咬拉。须臾并尽。贼众惊伏。恭召为护寺檀趣。群贼然之。故会善一寺。隋唐交军。绝贼往来。恭之力也。又曾山行。虎猪交斗。猪渐不如。恭语虎曰。可放令去。虎不肯。便一手捉头。一手撮尾。抛之深谷。斯气力也。说多难信而实有之。恭戒洁贞严。常依众食。所啖如恒人。一食有值机候。便啖二百人料。众但深讶。莫知其所由。武德五年。终于本寺。春秋八十五。时会善有客游沙弥。口作吴语。厨下然火。乾竹大如臂。两指折而烧之。恭时怪讶。亦以指折而不得。沙弥出后。恭抱厨柱起。以沙弥衣置磉上。柱压之。沙弥来求衣不得。见在柱下。欲取不得。恭笑为捧柱取衣。此亦难可思者。
神僧传·卷第五
释明恭。住郑州会善寺。其力若神。尝山行见虎猪交斗猪渐不如。恭语虎曰。可放令去虎不肯。恭以一手捉头一手撮尾。掷之山下。又以僧衣置磉下。僧怪之。恭笑为捧柱取衣。大业末贼起抄掠。令其寺办数十人大猪食具。恭延贼食贼让恭先。恭乃铺饼数十安猪啖之。须臾食尽贼众惊伏。恭召为护寺檀越。群贼许之。故隋唐交军。其境绝贼往来。恭之力也。
萧方诸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7—551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智相,一作明智。梁元帝子。聪警博学,明《老》、《》,善谈玄。简文帝大宝元年,元帝尚为湘东王,拜方诸为中抚军以自副,出为郢州刺史,镇江夏,以鲍泉为行事,防遏下流。方诸年十五,童心未革,恃徐文盛在近,不恤军政,日与鲍泉蒲酒为乐。二年,侯景将宋子仙袭之。城陷被执,寻被害。
陆爽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9—591 【介绍】: 隋魏郡临漳人,字开明。少聪敏,九岁就学,日诵二千余言。初仕北齐,为中书侍郎。齐灭,北周武帝征之,独载书数千卷入关,任宣纳上士。入隋,迁太子洗马。与宇文恺等撰《东宫典记》。朝廷以其博学有口辩,常令接待陈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9—584 【介绍】: 南朝梁宗室。字明恭。萧纪子。梁武帝孙。梁元帝承圣二年,纪在蜀称帝。令圆肃副萧撝守成都。西魏将尉迟迥攻蜀,纪败死,圆肃与撝俱降,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北周武帝保定五年,为咸阳郡守,有政绩。隋文帝开皇初,授贝州刺史,以母老请归。有文集十卷,及《文海》、《淮海乱离志》等书。
全隋文·卷十三
圆肃字明恭,梁武陵王纪子。纪称尊号,封宜都郡王,除侍中、宁远将军。纪东下,副萧撝守成都,兵败,与撝俱降于魏。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安化县公。入周,至明帝初,进封棘城郡公。保定中,除畿伯中大夫,拜咸阳郡守。建德中,授太子少傅,出为丰州刺史,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宣政初,入为司宗中大夫,授洛州刺史。大象末,进位大将军。隋受禅,授贝州刺史。开皇四年卒。有《广堪》十卷,《淮海乱离志》四卷,《文海》四十卷,《集》十卷。
皇甫绩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1?—592? 【介绍】: 隋安定朝那人,字功明。三岁而孤,为外祖父收养。自幼精心好学,略涉经史。北周武帝为鲁公时,引为侍读,至建德初转宫尹中士。宣帝时累迁御正下大夫。杨坚当国,以功加上开府,转内史中大夫,进封郡公,拜大将军。隋开皇初出为豫州刺史,后转晋州刺史。参与平陈,拜苏州刺史。开皇十二年拜信州总管、十二州诸军事。俄以病诏还京,卒于家。谥安。
全隋文·卷二十三
绩字功明,安定朝那人。周武帝为鲁公时,引为侍读。建德初,转宫尹中士,迁小宫尹。宣政初,封义阳县男,拜畿伯下大夫。宣帝时,转御正下大夫。静帝初,加上开府,转内史中大夫,进封郡公,拜大将军。隋受禅,出为豫州刺史。寻拜都官尚书,转晋州刺史。及平陈,拜苏州刺史,迁信州总管。卒,谥曰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河间人,字长明。马敬德子。少传父业,兼事文藻。以通直郎待诏文林馆。后主(高纬)武平中,入授皇太子《孝经》。隋文帝开皇中,卒于秦王文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2—585 【介绍】: 即后梁明帝。南北朝时后梁皇帝。南兰陵人,字仁远。萧察子。机辩有文学,兼好内典。察卒,嗣位,仍居江陵,年号天保。在位期间,屡为南朝陈将吴明彻所败,失江南诸郡地。及北周武帝灭北齐,岿朝于邺,受礼遇。入隋,岿至长安朝见,甚受优礼。隋文帝开皇二年,罢江陵总管,岿专制其国。在位二十三年,庙号世宗。有《周易义记》、《大小乘幽微》等。
全梁文·卷六十八
帝讳岿,字仁远,宣帝子,以大定八年嗣位,改元天保,在位二十四年,谥曰孝明皇帝,庙号世宗,有集十卷。
皇甫诞 朝代:北周至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4 【介绍】: 隋安定乌氏人,字玄虑。皇甫璠子。性刚毅。初仕北周,入隋为侍郎。历兵部、比部、刑部,有能名。迁治书侍御史,朝臣无不肃惮。汉王杨谅将为乱,尝谏,谅不纳,囚诞。及扬素发兵,杨谅出兵拒,并州主簿豆卢毓出诞于狱,闭城拒谅。谅回兵袭破并州,诞遇害。谥明。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姓朱氏。会稽人。始名法京。少有异志。尝遇僧乞食。谓之曰。郎性嗜善。今天台山有初依菩萨。说法其间。可从以出家。陈太建十四年。乃入山。适值智者处高座开讲。明遽礼拜。智者下座笑曰。宿愿力故。复尔相遇。因受禅法。兼习法华。行方等般舟观音忏悔。陈祯明元年。侍智者游杨辇。诏居光宅。以脩定业。仍命之纲纪。陈亡。智者西上。止庐山东林寺。明行忏法于陶侃瑞像阁。偶有僧谓曰。至理晓朗。照了三世。因易名普明。智者以为然。及智者欲铸铜钟。归天台供养。而盲人适至炉韛之所。明大恶之。及出模。果破缺不完整。再铸而后克全。声闻七十里。国清房居水上。其下多礓石。不便于汲。独念曰。苟石能出水者。岂不快哉。数日石果出水。 国清讲堂狭小。明欲易而高大之。顶禅师谏以为不可。俄括州刺史周孝节。舍杉柱泛海。至明往迓之。顶于赤城见明行林木中。身长出林木上。翼从数十人。语顶曰。兄勿苦谏我。我事成矣。顶知其异。合掌曰。不敢一听仁者所为。立柱之日。山灵见相。尤奇诡。造金铜丈六卢舍那坐像。僧有施金十一两者。曰从漕溪村来。迹之无有。侍者恒闻其房有人语声。而明劝之脩善者。视之则寂寥如常时。忽晨起。呼诸弟子励曰。夫人命危脆。宜自知时。因更衣而逝。寿八十六遗体端坐。屈三指。颜色经信宿不变。寺主慧纲。维持后事尤备。而塔则其弟子荣泰奉焉。
续高僧传·卷第十九 习禅四
释普明。本名法京。俗姓朱氏。会稽人。少小志操有异恒童。口常称佛。聚砂以为福事。蒿艾以为殿塔。不俗谈戏。惟志崇法。有僧乞食因即劝云。郎子既有善性。可向天台山出家。其中有四依菩萨在彼说法。遂以陈太建十四年。踰山越涧来入天台。正值智者处坐说法。下讲竟。顶礼归依愿尽此生以为弟子。智者笑云。宿誓愿力今得相遇。晓夕左右伏膺无懈。专求禅法兼行方等般舟观音忏悔。诵法华经一部。至祯明元年。陈主敕迎智者出都。从往金陵居光宅寺。专以禅思为业。同堂坐者奉命检校。俄而陈国云亡。智者即上江州庐山东林寺。明于陶侃瑞像阁内。行观音忏法。冬十一月身不衣絮苦节行道。见一僧云。所名法京未为嘉称。可改为普明。此名晓朗照了三世。忏讫启智者述之。便云。此冥中所示。宜即改旧从新。又随智者往荆州玉泉寺。每于泉侧练若专思。智者反路台峰令造大钟。天台供养。江陵道俗竞为经营。当欲铸时。盲人来看。明悬鉴机知相不吉。果尔开模钟破缺。仍即倍工修造。约语众中。支不具者勿来看铸。遂得了亮铮鑅声七十里。钟今见在佛陇上寺。后还国清所住之房。去水悬远。房头空地纯是礓石。乃怀念曰。若令此石出水。岂不快乎。言竟数日。石中泉溜周给东西。国清精舍随高置立。明以讲堂狭小欲毁广之。共顶禅师商量。顶劝勿改。有括州都督周孝节。遥闻此事即施杉柱泛海送来。顶向赤城。感见明身长一十馀丈。高出松林之上。翼从数十许人。语顶曰。兄勿苦谏。事愿剋成。顶知神异。合掌对云。不敢更谏。一依仁者。竖堂之日感动山王。晨朝隐轸状若雷震。摧树倾枝阔百步许。自佛垄下直到于寺。至乎日没还返旧踪。砰砰磕磕势若初至。又愿共道俗造当殿金铜卢舍那像坐身丈六。时有一人称从槽溪村来。施金十一两用入像身。问其姓名终不肯说。礼拜辞退。周访彼村无人识者。又比房侍者恒闻房内共人语话。阴伺察视不见别形。所听言音唯劝修善。既而化缘就毕。大渐时至。清旦呼诸弟子。夫人寿命不可常保。汝等宜知。便自脱新净之衣。著故破者。换衣才竟奄然就灭。春秋八十有六。经二宿左手仍内屈三指。当于其时有房内弟子荣泰难提二人。剃头沐浴见如此事。即报寺主慧网。合众惊集倍恸于怀。然其为性不畜私财。淅南诸州男女黑白归向者数不可纪。所得布施随缘喜舍。每参隋帝悉蒙命坐。赐绢一百二十段。用充六物。不留寸尺。悉造经像。有敕施僧基业。见于寺录。造金铜尊像小大十躯。悉人中已上十回作僧施。读藏经二遍。其外书写经论。彫画殿堂。修诸寺宇。傍为利益。及诸灵验。功德费用。运心应念即自送来充其支度。不可具载。
神僧传·卷第五
释普明。本名法京。俗姓朱氏。会稽人。少小志操有异。有僧乞食因劝云。即子既有善性。可向天台山出家。其中有初依菩萨在彼说法。遂以陈太建十四年。踰山越涧来入天台。正值智者处坐说法。智者笑云。宿誓愿力今得相遇。随智者往荆州玉泉寺。每于泉侧练苦专思。智者反路台峰令造大钟天台供养。江陵道俗竞为营造。当欲铸时盲人来看。明悬鉴机知相不吉果尔。开模钟便破缺。后还国清所住之房。去水悬远。房头空地纯是礓石。仍怀念曰。若令此石出水岂不快乎。言竟数日石中泉溜。周给东西。国清精舍。隋高帝置立。明以讲堂狭小欲毁广之。共顶禅师商量。顶劝勿改。有括州都督周孝节遥闻此事。即施杉柱泛海送来。顶向赤城感见明身长一十馀丈。高出松林之上。翼从数十许人语顶曰。兄勿苦谏事愿剋成。顶知神异合掌对曰。不敢更谏一依仁者。竖堂之日感动山王。晨朝隐轸状若雷震。摧树倾枝阔百步许。自佛垄下直到于寺。至于日没还返旧踪。砰砰磕磕势若初至。又愿共道俗造堂殿金铜卢舍那像坐身丈六。时有一人称从曹溪村来。施金十一两用入像身。问其姓名终不肯说。礼拜辞退。周访彼村无人识者。又比房侍者恒闻房内共人语话。阴伺察视不见别形。所听言音唯劝修善。既而化缘就毕。大渐时至清晨呼诸弟子曰。夫人寿命。不可常。保汝等宜知。便自脱新净之衣著故破者。换衣才竟奄然就灭。
陈叔显 朝代:南北朝

人物简介

简介
陈叔显(?—605年后),字子明,陈宣帝陈顼第三十子,母亲是刘姬。
释明舜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青州之张氏子。少以智论著名。诵文六十馀卷。统明大旨。俄值法灭。南届建业。后居江北之安乐寺。时以为大小诸乘之准的也。沙门慧乘。辩抗淮阳。亦从定宗。尝梦入冥。有官徵责所业。因以其平生对。官曰。讲解虚浮。诵文是实。若今之舜法师可也。馀龄未尽且放还。炀帝在晋邸。召居京之日严寺。仁寿四年。诏送舍利于蕲州福田寺置塔。寺南。齐高帝别院名禅居。赵州沙门法进造。地居绝顶。下瞰云雾。每见有圣寺其上。瑞徵载他录。大业二年。卒于京寺。寿六十。门人慧相嗣。
续高僧传·卷第十一 义解篇七
释明舜。姓张。青州人。少在佛宗学周经籍。偏以智论著名。次第诵文六十馀卷。明统大旨驰誉海滨。解惠连环世称雄杰。值法灭南投届于建业。栖止无定周流讲席。后过江北住安乐寺。时弘论府肆意经王。大小诸乘并因准的。盛为时俊所采。时沙门慧乘。辩抗淮阳义归有叙。从舜指摘大论定其宗领。遂尔弘道累稔栖意。未终夕经入梦具见冥官徵责福业。舜答。讲智度论并诵本文六十馀卷。冥官云。讲解浮虚诵经是实。馀龄未尽且放令还。既寤便止谈论专私自业。末为晋王召入京辇住日严寺。传灯事绝终窭其心。时叙玄义顿倾品藻。仁寿四年下敕造塔。令送舍利于蕲州福田寺。寺是州北三里鼓吹山上。每天雨晦冥。便增鼓角之响。因以名焉。竹林蒙密层巘重叠。唯有一路才可通车。寺处深林。极为闲坦。是南齐高帝所立也。三院相接。最顶别院名曰禅居。赵州沙门法进之所立也下瞻云雾。至于平旦日晚。望见横云之上乃有仙寺。每日如此。实为希有之胜地也。舜案行山势。唯此为佳。乃于次院之内。安置灵塔。掘基三尺得一小蛇。可长尺馀五色备饰。乃祝曰。若为善相可止香奁。依言即入。遣去复来。经停三日便失所在。又深一丈获方石一段。纵广径丈五采如锦。楞侧畟然如人所造。即以石函置上而架塔焉。以大业二年卒于京寺。春秋六十矣。门人慧相者。惠声有据崇嗣厥业扇美江都。
韩洪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9—611 【介绍】: 隋河南东垣人,字叔明。骁勇善射,膂力过人。在北周以军功拜上开府。隋初进爵甘棠县侯。平陈,猎于蒋山,驰射猛兽应弦倒,加柱国,即拜蒋州刺史。突厥扰边,授代州总管以备御。文帝仁寿元年突厥犯塞,众寡不敌,坐除名。炀帝时拜陇西太守,大业六年镇压王万昌起事,师未旋,病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550—630 【介绍】: 唐苏州吴人,名元朗,以字显。善言玄理,通晓经学。历仕陈、隋,为国子助教。入唐,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拜国子博士。曾以五、六年之力,集汉魏六朝音切二百三十余家,又采诸儒训诂,辨正异同,考镜源流,撰成《经典释文》,开唐人义疏先河。
全唐文·卷一百四十六
元朗字德明。以字行。苏州吴人。初为秦府文学馆学士。补太学博士。贞观初迁国子博士。封吴县男。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相人也。当齐时。西竺耶舍三藏。以传译之学。名天下。芬志慕之。于是请教。而师事焉。开皇之初。四海混一。诏与梵僧。对翻法本。而职专检失。仁寿置塔于慈州之石窟山。诏送舍利以往。不敢忽□。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下
释明芬。相州人。齐三藏耶舍之神足也。通解方俗妙识梵言。传度幽旨莫匪喉舌。开皇之译。下敕追延。令与梵僧对传法本。而意专捡失好住空闲。味咏十地言辄引据。问论清巧通滞罕伦。仁寿下敕。令置塔于慈州之石窟寺。寺即齐文宣之所立也。大窟像背文宣陵藏中诸雕刻骇动人鬼。芬引舍利去州三十许里。白云郁起从寺至舆长引不绝。耿耿横空中有天仙飞腾往返。竟日方灭。明旦将晓还有白云长引来迎。云中天仙如昨无异。人众同见倾目叵论。识者以为石窟之与鼓山连接密尔。竹林仙圣响应之乎。既至山塔。东面有泉。众生饮皆病愈。芬后卒于兴善。所著众经。如费氏录。
乙普明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清河人。兄弟争田,各相援引證佐讼有年而不能断。太守苏琼莅任召普明兄弟以“天下难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得地而失兄弟心,如何”喻之。普明弟兄感悟罢讼。分异十年,遂还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