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33,分109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明昌
上明
明降
时明
清明节
明师
明行
归明
江明
纯明
君明
明威
明楼
明蟾
明制
《漢語大詞典》:明昌
(1). 唐 代 开元 十七年置 明昌州 ,后名 雅州 。其境 蒙山 顶之茶,香味馥郁。 唐 司空图 《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诗之十一:“客来须共醒醒看,碾尽 明昌 几角茶。”
(2).昌盛发达,昌明。《宋史·乐志七》:“佑我基命,格于明昌。”
《骈字类编》:上明
汉书京房传:臣疑陛下虽行此道,犹不得如意。臣窃悼惧守阳平侯凤欲见未得。至己卯,臣拜为太守。此言上虽明,下犹胜之效也。晋书刘毅传:诸受枉者,抱怨积直。独不蒙天地无私之德,而长壅蔽于邪人之铨,使上明不下照,下情不上闻,损政之道也。魏书孝文帝纪:太和八年八月甲辰,诏曰:朕承累圣之洪基,属千载之昌运,每布遐风,景行前式。承明之初,班下内外,听人各尽规,以补其阙。中旨虽宣,允称者少,故变时法,远遵古典,班制俸禄,改更刑书,宽猛未允,人或异议,思言者莫由申情,求谏者无因自达,故今上明不周,下情壅塞。今制百辟卿士、工商吏民,各上便宜,吏民益治,损化伤政,直言极谏,勿有所隐。
又晋书五行志:桓石民为荆州镇,上明百姓忽歌曰黄昙子。曲中又曰:黄昙英,扬州大佛来上明。顷之而桓石民死。王忱为荆州,黄昙子乃是王忱字也。忱,小字佛大,是大佛来上明也。齐书州郡志:郢州镇夏口,旧要害也。泰元中,荆州刺桓冲移镇上明。又萧颖胄传:鲁休烈、萧瑰破汶阳太守刘孝庆等于峡口,巴东太守任漾之见杀,遂至上明,江陵大震。
《國語辭典》:明降  拼音:míng jiàng
1.明白指出。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四折:「欲待对官人说个明降,又恐怕肉身人道我荒唐。」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我这里自斟量,则俺那官人要个明降,这杀人的要见伤,做贼的要见赃,犯奸的要见双。」
2.圣旨。《水浒传》第二七回:「读了朝廷明降,写了犯由牌,画了伏状。」《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待我申请朝廷,讨个明降,免你死罪。」
《骈字类编》:时明(时明)
关尹子:圣人时愚时明,时拙时巧。祖咏渡淮河寄平十一诗:云树森已重,时明郁相拒。
《國語辭典》:清明节(清明節)  拼音:qīng míng jié
中国传统节日。国历四月五日。清明原是节气的名称,后来因与与寒食节相近,渐成为纪念祖先和祭祖、扫墓的节日。西元一九三五年国民政府定清明节为民族扫墓节。又因距冬至日约一百零六天,故称为「百六」。也称为「民族扫墓节」、「扫墓节」。
《國語辭典》:明师(明師)  拼音:míng shī
高明的老师。如:「也不知道他是受什么明师指点,一时竟开了窍。」
分類:贤明老师
《漢語大詞典》:明行
良好的行为。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长夜饮酒,悖乱明行。”
分類:良好
《漢語大詞典》:归明(歸明)
(1).谓归服圣明之主。 唐 白居易 《代忠亮〈答吐蕃东道节度使论结都离等书〉》:“北虏何为归明,南蛮何为归化?”旧唐书·僖宗纪:“贼将 李详 下牙队斩 华州 守将归明。” 宋 叶适 《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归明人宜散处州县,不当聚畿甸。”
(2). 宋 代称西南少数民族首领到 宋 朝廷补官为“归明”。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入仕:“归明:谓元係西南蕃蛮 溪峒 ,久纳土,出来本朝补官,或给田养济。”
《骈字类编》:江明
唐 王昌龄 何九于客舍集 山月空霁时,江明高楼晓。
《漢語大詞典》:纯明(純明)
纯朴贤明。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宋 欧阳修 《伏日赠徐焦二生》诗:“ 徐生 纯明白玉璞, 焦子 皎洁寒泉水。”
分類:纯朴贤明
《漢語大詞典》:君明
汉武帝 时 京房 之字。文选·马融〈长笛赋〉:“ 易京 君明 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 李善 注引汉书:“ 京房 字 君明 , 汉武帝 时人也。修,尤好鐘律,知五声。”
《國語辭典》:明威  拼音:míng wēi
恩赏刑罚。《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孰云匪惧,仰肃明威。」《文选。刘琨。劝进表》:「抗明威以摄不类,杖大顺以肃宇内。」
《國語辭典》:明楼(明樓)  拼音:míng lóu
望楼、碉楼、炮楼。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续录二》:「常见有人使童子登三层明楼上,以手招之,翩然而下,一无所损。」
《國語辭典》:明蟾  拼音:míng chán
明月。明。刘基 再次韵和十六夜月诗:「永夜凉风吹碧落,深秋白露洗明蟾。」
分類:蟾蜍
《漢語大詞典》:明制
清明的法制。汉书·刑法志:“有司无 仲山父 将明之材,不能因时广宣主恩,建立明制,为一代之法。”
分類:清明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