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02,分334页显示 上一页 130 131 132 133 134 136 137 138 139 下一页
明月珠
明月天子
明月摩尼
明心
明心菩提
明王
明孔
明匠
明地
明妃
明行足
明利
明法
明星
佛类词典(续上)
明了愿明月珠
明月天子
明月摩尼
明心
明心菩提
明王
明孔
明匠
明地
明妃
明行足
明利
明法
明星
明了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弥陀之本愿非虚设,赖其救济无间断,确实明了也。
(术语)谓弥陀之本愿非虚设,赖其救济无间断,确实明了也。
明月珠
【佛学大辞典】
(物名)经云明月摩尼。摩尼珠之光,如明月也。(参见:明月摩尼)
(物名)经云明月摩尼。摩尼珠之光,如明月也。(参见:明月摩尼)
明月摩尼
【佛学大辞典】
(物名)摩尼者宝珠之总名,明月者其别名也,其光如明月故名。无量寿经上曰:「复以真珠明月摩尼众宝以为交露。」六要钞六本曰:「明月珠者摩尼也,摩尼之中有明月珠,明月珠者即上所言月光摩尼。千手经说日精摩尼月精摩尼,其月精者此珠也。」
【佛学常见辞汇】
其光芒如明月般皎洁的摩尼宝珠。
(物名)摩尼者宝珠之总名,明月者其别名也,其光如明月故名。无量寿经上曰:「复以真珠明月摩尼众宝以为交露。」六要钞六本曰:「明月珠者摩尼也,摩尼之中有明月珠,明月珠者即上所言月光摩尼。千手经说日精摩尼月精摩尼,其月精者此珠也。」
【佛学常见辞汇】
其光芒如明月般皎洁的摩尼宝珠。
明月天子
【佛学大辞典】
(天名)月天子也,住月宫,属帝释天。(参见:月天子)
(天名)月天子也,住月宫,属帝释天。(参见:月天子)
月天子
【佛学大辞典】
(天名)月宫之天子也。其名曰宝吉祥。势至菩萨之化现也。胎藏界曼陀罗以为外金刚部院之一众而列之。起世经十及立世阿毗昙论日月行品说月宫之事。大日经疏五曰:「西门之南,与日天相对,应置月天,乘白鹅车。」秘藏记末曰:「月天子,白肉色,杖上有半月形,乘三鹅。」文句二下曰:「宝吉祥月天子,大势至应作。」嘉祥法华疏二曰:「有经云:大势至,名宝吉祥,作月天子。」
(天名)月宫之天子也。其名曰宝吉祥。势至菩萨之化现也。胎藏界曼陀罗以为外金刚部院之一众而列之。起世经十及立世阿毗昙论日月行品说月宫之事。大日经疏五曰:「西门之南,与日天相对,应置月天,乘白鹅车。」秘藏记末曰:「月天子,白肉色,杖上有半月形,乘三鹅。」文句二下曰:「宝吉祥月天子,大势至应作。」嘉祥法华疏二曰:「有经云:大势至,名宝吉祥,作月天子。」
明月摩尼
【佛学大辞典】
(物名)摩尼者宝珠之总名,明月者其别名也,其光如明月故名。无量寿经上曰:「复以真珠明月摩尼众宝以为交露。」六要钞六本曰:「明月珠者摩尼也,摩尼之中有明月珠,明月珠者即上所言月光摩尼。千手经说日精摩尼月精摩尼,其月精者此珠也。」
【佛学常见辞汇】
其光芒如明月般皎洁的摩尼宝珠。
(物名)摩尼者宝珠之总名,明月者其别名也,其光如明月故名。无量寿经上曰:「复以真珠明月摩尼众宝以为交露。」六要钞六本曰:「明月珠者摩尼也,摩尼之中有明月珠,明月珠者即上所言月光摩尼。千手经说日精摩尼月精摩尼,其月精者此珠也。」
【佛学常见辞汇】
其光芒如明月般皎洁的摩尼宝珠。
明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正明之心也。楞严经一曰:「唯愿如来哀悯穷路,发妙明心,开吾道眼。」
(术语)正明之心也。楞严经一曰:「唯愿如来哀悯穷路,发妙明心,开吾道眼。」
明心菩提
【佛学大辞典】
(杂语)五种菩提之一。(参见:菩提)附录。
【三藏法数】
谓登地菩萨,观三世诸法,本末总相别相,分别筹量,得诸法实相,清净明了,与般若波罗蜜相应,是名明心菩提。(登地菩萨者,即登初欢喜地菩萨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杂语)五种菩提之一。(参见:菩提)附录。
【三藏法数】
谓登地菩萨,观三世诸法,本末总相别相,分别筹量,得诸法实相,清净明了,与般若波罗蜜相应,是名明心菩提。(登地菩萨者,即登初欢喜地菩萨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Bodhi,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而證涅槃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于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智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道。」同四十四曰:「菩提,秦言无上智慧。」注维摩经曰:「肇曰: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无言以译之。菩提者,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止观一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称道。」大乘义章十八曰:「菩提胡语,此翻名道。果德圆通,名之为道。」安乐集上曰:「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古云菩提道者非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觉,是指能觉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漏尽人的智慧。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术语)Bodhi,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而證涅槃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于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智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道。」同四十四曰:「菩提,秦言无上智慧。」注维摩经曰:「肇曰: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无言以译之。菩提者,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止观一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称道。」大乘义章十八曰:「菩提胡语,此翻名道。果德圆通,名之为道。」安乐集上曰:「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古云菩提道者非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觉,是指能觉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漏尽人的智慧。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明王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教令轮身。受大日觉王教令现忿怒身降伏诸恶魔之诸尊称为明王,如不动明王,大威德明王是也。明者光明之义,以智慧而名,有以智力摧破一切魔障之威德,故云明王,是通于诸教令轮身忿怒尊之称也。但常说之明王,多指不动明王而言,总即别名也。真伪杂记十三曰:「明者光明义,即象智慧。所谓忿怒身,以智慧力摧破烦恼业障之主,故云明王。」瑜伽学习捷图上曰:「其忿怒者犹奴仆也。诸轨之中多称明王,虽是奴仆。奉行教敕即犹君王,故呼忿怒亦名明王。」圣无动经曰:「假使三千界大力诸夜叉,明王降伏,尽令入解脱道。」又陀罗尼谓之明王,约于女声而云明妃,约于男声而云明王。
【佛学常见辞汇】
密宗诸尊的称号,如不动明王是。明代表智慧。为化度恶神恶鬼,有的现忿怒身相,以智慧力催伏魔障。
(术语)称教令轮身。受大日觉王教令现忿怒身降伏诸恶魔之诸尊称为明王,如不动明王,大威德明王是也。明者光明之义,以智慧而名,有以智力摧破一切魔障之威德,故云明王,是通于诸教令轮身忿怒尊之称也。但常说之明王,多指不动明王而言,总即别名也。真伪杂记十三曰:「明者光明义,即象智慧。所谓忿怒身,以智慧力摧破烦恼业障之主,故云明王。」瑜伽学习捷图上曰:「其忿怒者犹奴仆也。诸轨之中多称明王,虽是奴仆。奉行教敕即犹君王,故呼忿怒亦名明王。」圣无动经曰:「假使三千界大力诸夜叉,明王降伏,尽令入解脱道。」又陀罗尼谓之明王,约于女声而云明妃,约于男声而云明王。
【佛学常见辞汇】
密宗诸尊的称号,如不动明王是。明代表智慧。为化度恶神恶鬼,有的现忿怒身相,以智慧力催伏魔障。
明孔
【佛学大辞典】
(杂语)开放三衣之条而不相缝合之处也。四分律之衣有明孔,有部律之衣无明孔。释氏要览上曰:「三衣叶上不刺合处,谓之明孔。有云:若田畦入水之窦。按根本百一羯磨,净三藏云:西国三衣并皆刺合,唯东夏开而不缝。详观律检,实无开法。」
(杂语)开放三衣之条而不相缝合之处也。四分律之衣有明孔,有部律之衣无明孔。释氏要览上曰:「三衣叶上不刺合处,谓之明孔。有云:若田畦入水之窦。按根本百一羯磨,净三藏云:西国三衣并皆刺合,唯东夏开而不缝。详观律检,实无开法。」
明匠
【佛学大辞典】
(杂语)聪明之师匠也。梁僧传(浮陀跋摩传)曰:「侧席虚襟,企待明匠。」唐僧传(僧范传)曰:「可谓当时明匠。」
(杂语)聪明之师匠也。梁僧传(浮陀跋摩传)曰:「侧席虚襟,企待明匠。」唐僧传(僧范传)曰:「可谓当时明匠。」
明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地第三发光地之异名。极净明之智生,故名明地。(参见:十地)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十地中第三发光地的别名。(参见:十地)
(术语)十地第三发光地之异名。极净明之智生,故名明地。(参见:十地)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十地中第三发光地的别名。(参见:十地)
十地
【佛学大辞典】
(名数)或曰十住。种种不一。
【佛学常见辞汇】
1。指声闻乘十地,即受三皈地、信地、信法地、内凡夫地、学信戒地、八人地、须陀洹地、斯陀含地、阿那含地、阿罗汉地。2。指缘觉乘十地,即苦行具足地、自觉甚深十二因缘地、觉了四圣谛地、甚深利智地、九圣道地、观了法界虚空界众生界地、證寂灭地、六通地、彻和密地、习想渐薄地。3。指菩萨乘十地,即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此十地是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的第五个十位,在此十地,渐开佛眼,成一切种智,已属圣位。4。指佛乘十地,即甚深难知广明智慧地、清净自分威严不思议明德地、善明日幢实相海藏地、精妙金光功诸神通智德地、大轮威藏明德地、虚空内清净无垢炎光开相地、广胜法界藏明界地、普觉智藏能净无垢边无碍智通地、无边德庄严回向能照明地、毗卢舍那智海藏地。
【佛学次第统编】
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有本有无垢之十地、修生显得之十地。
一、本有无垢之十地 即一切众生,本有净菩提心,所具足之无量功德,开而为十也。
二、修生显得之十地 真言行者,断三妄执而后,依三密之妙行,而修显自心本有之十地功德也。
「十地十心」初地为种子,二地为芽,三地为疱,四地为叶,五地为花,六地为果,七地为受用种子,八地为无畏依,所谓果中之果也,九地为有,进求佛慧,坐是最胜心也,十地为决定心。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十地者,谓菩萨所證之地位,一切佛法依此发生也。然地位有浅深,故始自欢喜,终于法云,分为十也。
〔一、欢喜地〕,谓菩萨智同佛智,理齐佛理,彻见大道,尽佛境界,而得法喜,登于初地。经云: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得法喜者,谓于證得之法而生喜乐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离垢地〕,谓由尽佛境界,明了诸法异性而入于同,若见有同,即非离垢;同性亦灭,斯为离垢。经云: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
〔三、发光地〕,谓同异情见之垢既净,则本觉之慧光明开发。经云:净极明生,名发光地。(情见者,谓依情分别之见也。)
〔四、焰慧地〕,谓慧明既极,则佛觉圆满;觉满则慧光发焰,如大火聚烁,破一切情见。经云:明极觉满,名焰慧地。
〔五、难胜地〕,谓由前焰慧烁破一切情见,其同异之相,皆不可得,即是诸佛境界,无有能胜。经云: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六、现前地〕,谓由前同异之相既不可得,则真如净性明显现前。经云: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
〔七、远行地〕,谓真如之境,广无边际。虽真如现前,分證则局,若尽其际,方为极到。经云:尽真如际,名远行地。(分證者,谓菩萨于真如之理,分次第而證也。)
〔八、不动地〕,谓真如之理既尽其际,全得其体,则真常凝静,无能动摇。经云:一真如心,名不动地。
〔九、善慧地〕,谓既得真如之体,即发妙用,凡所照了,悉是真如。经云:发真如用,名善慧地。
〔十、法云地〕,谓菩萨至此第十地,修行功满,唯务化利众生,大慈如云,普能阴覆,虽施作利润,而本寂不动。经云:慈阴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之海者,以其深广,无法而不容也。)
(名数)或曰十住。种种不一。
【佛学常见辞汇】
1。指声闻乘十地,即受三皈地、信地、信法地、内凡夫地、学信戒地、八人地、须陀洹地、斯陀含地、阿那含地、阿罗汉地。2。指缘觉乘十地,即苦行具足地、自觉甚深十二因缘地、觉了四圣谛地、甚深利智地、九圣道地、观了法界虚空界众生界地、證寂灭地、六通地、彻和密地、习想渐薄地。3。指菩萨乘十地,即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此十地是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的第五个十位,在此十地,渐开佛眼,成一切种智,已属圣位。4。指佛乘十地,即甚深难知广明智慧地、清净自分威严不思议明德地、善明日幢实相海藏地、精妙金光功诸神通智德地、大轮威藏明德地、虚空内清净无垢炎光开相地、广胜法界藏明界地、普觉智藏能净无垢边无碍智通地、无边德庄严回向能照明地、毗卢舍那智海藏地。
【佛学次第统编】
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有本有无垢之十地、修生显得之十地。
一、本有无垢之十地 即一切众生,本有净菩提心,所具足之无量功德,开而为十也。
二、修生显得之十地 真言行者,断三妄执而后,依三密之妙行,而修显自心本有之十地功德也。
「十地十心」初地为种子,二地为芽,三地为疱,四地为叶,五地为花,六地为果,七地为受用种子,八地为无畏依,所谓果中之果也,九地为有,进求佛慧,坐是最胜心也,十地为决定心。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十地者,谓菩萨所證之地位,一切佛法依此发生也。然地位有浅深,故始自欢喜,终于法云,分为十也。
〔一、欢喜地〕,谓菩萨智同佛智,理齐佛理,彻见大道,尽佛境界,而得法喜,登于初地。经云: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得法喜者,谓于證得之法而生喜乐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离垢地〕,谓由尽佛境界,明了诸法异性而入于同,若见有同,即非离垢;同性亦灭,斯为离垢。经云: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
〔三、发光地〕,谓同异情见之垢既净,则本觉之慧光明开发。经云:净极明生,名发光地。(情见者,谓依情分别之见也。)
〔四、焰慧地〕,谓慧明既极,则佛觉圆满;觉满则慧光发焰,如大火聚烁,破一切情见。经云:明极觉满,名焰慧地。
〔五、难胜地〕,谓由前焰慧烁破一切情见,其同异之相,皆不可得,即是诸佛境界,无有能胜。经云: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六、现前地〕,谓由前同异之相既不可得,则真如净性明显现前。经云: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
〔七、远行地〕,谓真如之境,广无边际。虽真如现前,分證则局,若尽其际,方为极到。经云:尽真如际,名远行地。(分證者,谓菩萨于真如之理,分次第而證也。)
〔八、不动地〕,谓真如之理既尽其际,全得其体,则真常凝静,无能动摇。经云:一真如心,名不动地。
〔九、善慧地〕,谓既得真如之体,即发妙用,凡所照了,悉是真如。经云:发真如用,名善慧地。
〔十、法云地〕,谓菩萨至此第十地,修行功满,唯务化利众生,大慈如云,普能阴覆,虽施作利润,而本寂不动。经云:慈阴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之海者,以其深广,无法而不容也。)
明妃
【佛学大辞典】
(术语)陀罗尼之别称也。陀罗尼有能破烦恼之闇之德,故云明,能增长一切之功德,故云妃。亦单称云明。大日经疏九曰:「明是大慧光明义,妃者梵云啰逝。即是王字作女声呼之,故传度者义说为妃。妃是三昧义,所谓大悲胎藏三昧也。」同十二曰:「若心口出者名真言,从一切身分任运生者名之为明也。由增长义故,女声呼之。(中略)妃者如世女人能生男女令种胤不绝,此明能生一切如来所有功德故,义云妃也。」演密钞八曰:「由增长义故,女声呼之者。谓此明妃能生长行者功德法,故女声呼之。梵云尼你也,此是男声。梵云尼你即是女声,俱译曰明。由随增长义故,加以妃言也。」(参见:明)。【又】于曼荼罗各部配耦部主之女尊名明妃。诸部要目曰:「三种明妃:佛部,无能胜菩萨以为明妃。莲华部,多罗菩萨以为明妃。金刚部,金刚孙那利菩萨以为明妃。」
(术语)陀罗尼之别称也。陀罗尼有能破烦恼之闇之德,故云明,能增长一切之功德,故云妃。亦单称云明。大日经疏九曰:「明是大慧光明义,妃者梵云啰逝。即是王字作女声呼之,故传度者义说为妃。妃是三昧义,所谓大悲胎藏三昧也。」同十二曰:「若心口出者名真言,从一切身分任运生者名之为明也。由增长义故,女声呼之。(中略)妃者如世女人能生男女令种胤不绝,此明能生一切如来所有功德故,义云妃也。」演密钞八曰:「由增长义故,女声呼之者。谓此明妃能生长行者功德法,故女声呼之。梵云尼你也,此是男声。梵云尼你即是女声,俱译曰明。由随增长义故,加以妃言也。」(参见:明)。【又】于曼荼罗各部配耦部主之女尊名明妃。诸部要目曰:「三种明妃:佛部,无能胜菩萨以为明妃。莲华部,多罗菩萨以为明妃。金刚部,金刚孙那利菩萨以为明妃。」
明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智慧之别名。佛地论一曰:「有义明者以慧为性,慧能破闇故说为明。有义无碍善根为性,翻无明故。」大乘义章十四曰:「知法显了故名为明。」【又】真言之别名。真言能破烦恼之闇,故云明。又由口说云真言,由身现云明。又佛放光明于光中说故云明。演密钞一曰:「明者明咒,真言之别称,梵语尾你也,此译云明。破闇为义,梵语漫怛罗,此云真言,或名神咒。谓此真言能破众生烦恼闇障,义翻为明,咒即明故。」大日经疏十二曰:「破除一切无明烦恼之闇故,名之为明。然明及真言义有差别,若心口出者名真言,从一切身分任运生者,名之为明也。」秘藏记本曰:「陀罗尼者,佛放光光之中所说也,是故陀罗尼与明其义不异。」
【佛学常见辞汇】
1。智慧的别名。2。真言陀罗尼的别名。
(术语)智慧之别名。佛地论一曰:「有义明者以慧为性,慧能破闇故说为明。有义无碍善根为性,翻无明故。」大乘义章十四曰:「知法显了故名为明。」【又】真言之别名。真言能破烦恼之闇,故云明。又由口说云真言,由身现云明。又佛放光明于光中说故云明。演密钞一曰:「明者明咒,真言之别称,梵语尾你也,此译云明。破闇为义,梵语漫怛罗,此云真言,或名神咒。谓此真言能破众生烦恼闇障,义翻为明,咒即明故。」大日经疏十二曰:「破除一切无明烦恼之闇故,名之为明。然明及真言义有差别,若心口出者名真言,从一切身分任运生者,名之为明也。」秘藏记本曰:「陀罗尼者,佛放光光之中所说也,是故陀罗尼与明其义不异。」
【佛学常见辞汇】
1。智慧的别名。2。真言陀罗尼的别名。
明行足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十号之一。梵名婢侈遮罗那三般那Vidya%-caran!a-sam%panna。依涅槃经之说,明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行足者,脚足之义,指戒定慧言。佛依戒定慧之脚足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明行足。又依智度论之说,明者宿命,天眼,漏尽之三明也,行者身口意之三业也,足者满足之义。三明者,满足身口意之三业,故名明行足。涅槃经十八曰:「明者,名得无量善果,行名脚足。善果者,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脚足者,名为戒慧。乘戒慧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名明行足也。」智度论二曰:「婢侈遮罗那三般那,秦言明行足。云何名明行足?宿命,天眼,漏尽,名为三明。(中略)行名身口意业,唯佛身口意具足。馀皆有失,是故名明行足。」
【佛学常见辞汇】
佛十号之一。(参见:十号)
【三藏法数】
明即三明也。行足者,谓身口意业正真清净,于自愿力,一切之行,善修满足,故号明行足。
(术语)佛十号之一。梵名婢侈遮罗那三般那Vidya%-caran!a-sam%panna。依涅槃经之说,明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行足者,脚足之义,指戒定慧言。佛依戒定慧之脚足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明行足。又依智度论之说,明者宿命,天眼,漏尽之三明也,行者身口意之三业也,足者满足之义。三明者,满足身口意之三业,故名明行足。涅槃经十八曰:「明者,名得无量善果,行名脚足。善果者,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脚足者,名为戒慧。乘戒慧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名明行足也。」智度论二曰:「婢侈遮罗那三般那,秦言明行足。云何名明行足?宿命,天眼,漏尽,名为三明。(中略)行名身口意业,唯佛身口意具足。馀皆有失,是故名明行足。」
【佛学常见辞汇】
佛十号之一。(参见:十号)
【三藏法数】
明即三明也。行足者,谓身口意业正真清净,于自愿力,一切之行,善修满足,故号明行足。
明利
【佛学大辞典】
(术语)聪明锐利也。无量寿经下曰:「神通无碍,诸根明利。」
(术语)聪明锐利也。无量寿经下曰:「神通无碍,诸根明利。」
明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明者真言之异名。大日经六曰:「阿字第一句,明法普周遍。」义释十四曰:「明者即真言之别名也,明法普遍字轮。周遍者,谓从一字亦无量字生,无量明周匝围绕如前所说字轮也。」
【佛学次第统编】
云何为解?谓能明耳。明何所明,谓一切法,明一切法,有要领,有分别,就众生妄惑之要领上辨之,名曰辨惑。就一切法之分别上明之,名曰明法。下分述之:
(术语)明者真言之异名。大日经六曰:「阿字第一句,明法普周遍。」义释十四曰:「明者即真言之别名也,明法普遍字轮。周遍者,谓从一字亦无量字生,无量明周匝围绕如前所说字轮也。」
【佛学次第统编】
云何为解?谓能明耳。明何所明,谓一切法,明一切法,有要领,有分别,就众生妄惑之要领上辨之,名曰辨惑。就一切法之分别上明之,名曰明法。下分述之:
明星
【佛学大辞典】
(天名)梵语阿楼那Arun!a,译曰明星。即太白星也。是为明星天子之宫殿,内有天子住居,谓之明星天子,虚空藏菩萨之应化也。世尊于明星出时豁然大悟云。修行本起经上曰:「菩萨所作已成,智慧明了,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最上觉。」普曜经曰:「菩萨明星出时豁然大悟。」又明星天子为虚空藏菩萨之化现,故修虚空藏求闻持之法,向明星祈请,求其感应也。(参见:虚空藏及求闻持)
(天名)梵语阿楼那Arun!a,译曰明星。即太白星也。是为明星天子之宫殿,内有天子住居,谓之明星天子,虚空藏菩萨之应化也。世尊于明星出时豁然大悟云。修行本起经上曰:「菩萨所作已成,智慧明了,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最上觉。」普曜经曰:「菩萨明星出时豁然大悟。」又明星天子为虚空藏菩萨之化现,故修虚空藏求闻持之法,向明星祈请,求其感应也。(参见:虚空藏及求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