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外明
吴越春秋见中廉下。
《骈字类编》:波明
关尹子见江湖下。江总芳林园天渊池铭:液摇殿色, 殿写波明。
《國語辭典》:明鉴(明鑑) 拼音:míng jiàn
1.明镜。《新唐书。卷一二二。列传。魏元忠》:「夫明鉴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
2.明察、识见高远。如:「法官判事要明鉴秋毫,才不会造成冤狱。」《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今早张千进城,两个乘早将尸首埋藏停当,却来回复我小妇人。望青天爷爷明鉴!」
3.明显的前例,可为今日所取法、借镜。《明史。卷三二○。外国列传一。朝鲜》:「苟阙斯二者,而徒事佛求福,梁武之事,可为明鉴。」
2.明察、识见高远。如:「法官判事要明鉴秋毫,才不会造成冤狱。」《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今早张千进城,两个乘早将尸首埋藏停当,却来回复我小妇人。望青天爷爷明鉴!」
3.明显的前例,可为今日所取法、借镜。《明史。卷三二○。外国列传一。朝鲜》:「苟阙斯二者,而徒事佛求福,梁武之事,可为明鉴。」
《國語辭典》:明鉴(明鑒) 拼音:míng jiàn
1.明镜。
2.喻见解清晰,见识高明。《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杨俊传》:「后固历位郡守,恂御史、县令,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晋。孙楚〈雁门太守牵招碑〉:「明鉴达于世变,弓毅足以致远。」
3.往事的成败,可为今日取法或借镜者。《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明鉴未远,覆车如昨,而逝习之权,复相扇结。」
4.常用的提称语,请人明察的意思,可用于口语或书信。《文明小史》第三回:「大人明鉴,他们已动了众,卑职一人怎么说得过他?」
2.喻见解清晰,见识高明。《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杨俊传》:「后固历位郡守,恂御史、县令,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晋。孙楚〈雁门太守牵招碑〉:「明鉴达于世变,弓毅足以致远。」
3.往事的成败,可为今日取法或借镜者。《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明鉴未远,覆车如昨,而逝习之权,复相扇结。」
4.常用的提称语,请人明察的意思,可用于口语或书信。《文明小史》第三回:「大人明鉴,他们已动了众,卑职一人怎么说得过他?」
《漢語大詞典》:霜明
(1).霜色洁白。指严霜。 南朝 宋 谢庄 《宋明堂歌·歌黄帝》:“景丽条可结,霜明冰可折。” 唐 苏颋 《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气冷胶应折,霜明草正腓。” 元 方回 《次韵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霜明枫叶红于染,春点梅梢玉不寒。”
(2).喻高洁。《南齐书·褚渊传》:“ 刘领军 峻节霜明,临危不顾。”
(3).弓名。《南史·杜崱传》:“﹝ 杜嶷 ﹞所佩霜明朱弓四石餘力。”
(2).喻高洁。《南齐书·褚渊传》:“ 刘领军 峻节霜明,临危不顾。”
(3).弓名。《南史·杜崱传》:“﹝ 杜嶷 ﹞所佩霜明朱弓四石餘力。”
《國語辭典》:明旦 拼音:míng dàn
1.早晨天亮的时候。《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君独不见夫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旁作穆穆,明旦不寐。」
2.明天早晨。唐。张说〈钦州守岁〉诗:「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也作「明朝」、「明曙」。
3.明天、第二天。《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纪》:「即案历,明旦日吉,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也作「明朝」、「明曙」。
2.明天早晨。唐。张说〈钦州守岁〉诗:「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也作「明朝」、「明曙」。
3.明天、第二天。《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纪》:「即案历,明旦日吉,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也作「明朝」、「明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