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春明 拼音:chūn míng
唐时长安城东面三门之一。后亦以代称京城。《新唐书。卷二二五。逆臣传下。黄巢传》:「陷京师,入自春明门,升太极殿。」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八。北东园日记诗》:「三年皮骨走峥嵘,梦到春明身已轻。」
《漢語大詞典》:春明门(春明門)
(1).古 长安 城门名。为城东三门之中门。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别牡丹》:“莫道两京非远别, 春明门 外即天涯。”《新唐书·逆臣传·黄巢》:“﹝ 黄巢 ﹞陷京师,入自 春明门 。”
(2).借指京城。 明 李东阳 《木斋先生将登舟以诗见寄次韵》之二:“极目 春明门 外路,扁舟明日定天津。” 清 钱谦益 《戊辰七月奉召赴阙车中言怀》诗之十:“ 春明门 外人来往,《秋水》篇中意有无。”
(2).借指京城。 明 李东阳 《木斋先生将登舟以诗见寄次韵》之二:“极目 春明门 外路,扁舟明日定天津。” 清 钱谦益 《戊辰七月奉召赴阙车中言怀》诗之十:“ 春明门 外人来往,《秋水》篇中意有无。”
《漢語大詞典》:保明
(1).使安宁而尊贵。《诗·周颂·访落》:“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郑玄 笺:“美矣,我君考 武王 ,能以此道尊安其身。” 孔颖达 疏:“言尊安其身,则以保为安,明为尊……谓用此 文王 之道以定天下、居天子之位,是安而且尊也。”
(2).谓负责向上申明。《三国志·魏志·鲜卑传》:“我夷狄虽不知礼义,兄弟子孙受天子印綬,牛马尚知美水草,况我有人心邪!将军当保明我於天子。” 宋 岳飞 《奏襄阳府路差补职官措置事宜状》:“州县官如能用心召集流亡,劝课农桑,怀柔百姓,宽恤刑禁,从本司保明申奏朝廷,优异推恩。”《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二年》:“伏覩制旨,监司于所部保明郡守,郡守于所属保明知县,县令治状显著,令中书、门下省籍记,取旨甄擢。” 清 叶廷琯 《吹网录·石林诗话》:“《魏氏春秋》谓 吕巽 诬其弟 安 不孝。 安 引 康 为证。 康 义不负心,保明其事。”
(2).谓负责向上申明。《三国志·魏志·鲜卑传》:“我夷狄虽不知礼义,兄弟子孙受天子印綬,牛马尚知美水草,况我有人心邪!将军当保明我於天子。” 宋 岳飞 《奏襄阳府路差补职官措置事宜状》:“州县官如能用心召集流亡,劝课农桑,怀柔百姓,宽恤刑禁,从本司保明申奏朝廷,优异推恩。”《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二年》:“伏覩制旨,监司于所部保明郡守,郡守于所属保明知县,县令治状显著,令中书、门下省籍记,取旨甄擢。” 清 叶廷琯 《吹网录·石林诗话》:“《魏氏春秋》谓 吕巽 诬其弟 安 不孝。 安 引 康 为证。 康 义不负心,保明其事。”
《國語辭典》:明经(明經) 拼音:míng jīng
1.明于经术。《汉书。卷七一。隽疏于薛平彭传。平当》:「以明经为博士,公卿荐当论议通明,给事中。」《后汉书。卷五四。杨震列传》:「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2.唐时以经义所取之士。《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自唐以来,所谓明经,不过帖书、墨义,观其记诵而已。」
3.明清时对贡生的尊称。《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这陆氏因丈夫生前不肯学好,好色身亡,把孩子严加教诲。后来明经出仕,官为别驾之职。」
2.唐时以经义所取之士。《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自唐以来,所谓明经,不过帖书、墨义,观其记诵而已。」
3.明清时对贡生的尊称。《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这陆氏因丈夫生前不肯学好,好色身亡,把孩子严加教诲。后来明经出仕,官为别驾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