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高明 拼音:gāo míng
1.秉性高亢明爽。《尚书。洪范》:「沉潜刚克,高明柔克。」
2.高超明智。《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尊其所闻,则高明矣。」后也指技艺高超为高明。《儒林外史》第一回:「大王是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红楼梦》第四五回:「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
3.对人的敬词。《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上》:「如蒙徵纳,以辅高明。」《老残游记》第一回:「我们三个人要去杀他,恐怕只要送死,不会成事罢。高明以为何如?」
4.富贵、势位高的人。《书经。洪范》:「无虐茕独而畏高明。」汉。孔融〈杂诗〉二首之一:「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5.高而明亮之处,指楼台。《礼记。月令》:「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
6.县名。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西南,濒西江支流沧江北岸。
7.人名。字则诚,号菜根道人。生卒年不详。明永嘉平阳人,一作温州瑞安人。初仕元,官至处州录事。明太祖徵召,以老病辞还,享年七十多岁。所作《琵琶记》,世推为南曲正宗,又著有《柔克斋集》。
2.高超明智。《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尊其所闻,则高明矣。」后也指技艺高超为高明。《儒林外史》第一回:「大王是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红楼梦》第四五回:「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
3.对人的敬词。《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上》:「如蒙徵纳,以辅高明。」《老残游记》第一回:「我们三个人要去杀他,恐怕只要送死,不会成事罢。高明以为何如?」
4.富贵、势位高的人。《书经。洪范》:「无虐茕独而畏高明。」汉。孔融〈杂诗〉二首之一:「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5.高而明亮之处,指楼台。《礼记。月令》:「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
6.县名。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西南,濒西江支流沧江北岸。
7.人名。字则诚,号菜根道人。生卒年不详。明永嘉平阳人,一作温州瑞安人。初仕元,官至处州录事。明太祖徵召,以老病辞还,享年七十多岁。所作《琵琶记》,世推为南曲正宗,又著有《柔克斋集》。
《國語辭典》:光明 拼音:guāng míng
1.光亮、明亮。《荀子。王霸》:「如霜雪之将将,如日月之光明。」《初刻拍案惊奇》卷七:「那月色一发光明如昼,照得潞州城中,纤毫皆见。」
2.坦白、磊落。唐。李翱 谢杨郎中书:「窃惟当兹之士,立行光明,可以为后生之所依归者,不过十人焉。」《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某家迹蒙暧昧,心地光明,错认做歪人,久行废弃。」
3.昌明盛大。《国语。周语上》:「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唐。柳宗元 献平淮夷雅表:「谨撰平淮、夷雅二篇,虽不及尹吉甫、召穆公等,庶施诸后代,有以佐唐之光明,谨昧死再拜以献。」
4.辉映、照耀。《易经。谦卦》:「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列传》:「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
5.光大、显扬。《吕氏春秋。孟夏纪。尊师》:「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显志者,言光明风化之情,昭章弦妙之思也。」
6.荣耀、光彩。唐。刘驾 励志诗:「及时立功德,身后犹光明。仲尼亦为土,鲁人焉敢耕。」
7.有希望的。如:「光明大道」。
2.坦白、磊落。唐。李翱 谢杨郎中书:「窃惟当兹之士,立行光明,可以为后生之所依归者,不过十人焉。」《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某家迹蒙暧昧,心地光明,错认做歪人,久行废弃。」
3.昌明盛大。《国语。周语上》:「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唐。柳宗元 献平淮夷雅表:「谨撰平淮、夷雅二篇,虽不及尹吉甫、召穆公等,庶施诸后代,有以佐唐之光明,谨昧死再拜以献。」
4.辉映、照耀。《易经。谦卦》:「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列传》:「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
5.光大、显扬。《吕氏春秋。孟夏纪。尊师》:「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显志者,言光明风化之情,昭章弦妙之思也。」
6.荣耀、光彩。唐。刘驾 励志诗:「及时立功德,身后犹光明。仲尼亦为土,鲁人焉敢耕。」
7.有希望的。如:「光明大道」。
《國語辭典》:圣明(聖明) 拼音:shèng míng
1.德慧术智超越凡人之士。古代多为臣子颂扬君主的话。《文选。李康。运命论》:「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后亦用来称赞奉承他人。《红楼梦》第五一回:「谁似奶奶这样圣明,在上体贴太太,在下又疼顾下人。」
2.天子。元。萨都刺〈敕赐恩荣宴〉诗:「小臣涓滴皆君泽,惟有丹心答圣明。」
2.天子。元。萨都刺〈敕赐恩荣宴〉诗:「小臣涓滴皆君泽,惟有丹心答圣明。」
《國語辭典》:圣人(聖人) 拼音:shèng rén
1.有完美品德的人,如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
2.专称孔子。《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圣人有之一体。」《儒林外史》第二回:「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
3.古时对天子的敬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新唐书。卷一三九。李泌传》:「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
4.清酒。《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5.佛教称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对轮回中的凡夫而言。《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三:「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五阴,如梦、如响、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无相尸罗波罗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杂、不著,圣人所赞。」
2.专称孔子。《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圣人有之一体。」《儒林外史》第二回:「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
3.古时对天子的敬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新唐书。卷一三九。李泌传》:「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
4.清酒。《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5.佛教称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对轮回中的凡夫而言。《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三:「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五阴,如梦、如响、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无相尸罗波罗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杂、不著,圣人所赞。」
《國語辭典》:不明 拼音:bù míng
1.不了解,多指不了解事实真相。《楚辞。屈原。卜居》:「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汉。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
2.不英明。汉。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见而不行,主不明也。」《三国演义》第三回:「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
3.不精通、不擅长。元。史九敬先《庄周梦》第二折:「(末云):『将酒来』(生云):『赐饭足矣。小人酒上不明。』」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祖传三辈行医。若论我学生的手段,我指上不明,医经不通。」
4.不明亮。如:「昏暗不明」。《三国演义》第六回:「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
5.不明朗。如:「情况不明」。
6.不灵光。如:「其人昏昧不明。」
2.不英明。汉。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见而不行,主不明也。」《三国演义》第三回:「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
3.不精通、不擅长。元。史九敬先《庄周梦》第二折:「(末云):『将酒来』(生云):『赐饭足矣。小人酒上不明。』」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祖传三辈行医。若论我学生的手段,我指上不明,医经不通。」
4.不明亮。如:「昏暗不明」。《三国演义》第六回:「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
5.不明朗。如:「情况不明」。
6.不灵光。如:「其人昏昧不明。」
《漢語大詞典》:承明
《漢語大詞典》:承明庐(承明廬)
汉 承明殿 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称 承明庐 。又 三国 魏文帝 以 建始殿 朝群臣,门曰 承明 ,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称 承明庐 。《汉书·严助传》:“君厌 承明 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承明庐 在 石梁阁 外,直宿所止曰卢。”《文选·应璩〈百一诗〉》:“问我何功德?三入 承明庐 。” 张铣 注:“ 承明 ,謁天子待制处也。”后以入 承明庐 为入朝或在朝为官的典故。 唐 李颀 《送綦毋三谒房给事》诗:“徒言青琐闥,不爱 承明庐 。” 清 唐孙华 《题顾退山太史扁舟图》诗:“暂辞 承明庐 ,归侍 扶风 帐。”
《國語辭典》:大明 拼音:dà mí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