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33,分109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圣明
不明
明时
明主
明镜
承明
明德
明诏
明明
大明
明灭
眼明
明白
明公
明光
《國語辭典》:圣明(聖明)  拼音:shèng míng
1.德慧术智超越凡人之士。古代多为臣子颂扬君主的话。《文选。李康。运命论》:「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后亦用来称赞奉承他人。《红楼梦》第五一回:「谁似奶奶这样圣明,在上体贴太太,在下又疼顾下人。」
2.天子。元。萨都刺〈敕赐恩荣宴〉诗:「小臣涓滴皆君泽,惟有丹心答圣明。」
《國語辭典》:圣人(聖人)  拼音:shèng rén
1.有完美品德的人,如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
2.专称孔子。《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圣人有之一体。」《儒林外史》第二回:「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
3.古时对天子的敬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新唐书。卷一三九。李泌传》:「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
4.清酒。《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5.佛教称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对轮回中的凡夫而言。《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三:「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五阴,如梦、如响、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无相尸罗波罗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杂、不著,圣人所赞。」
《國語辭典》:不明  拼音:bù míng
1.不了解,多指不了解事实真相。《楚辞。屈原。卜居》:「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汉。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
2.不英明。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见而不行,主不明也。」《三国演义》第三回:「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
3.不精通、不擅长。元。史九敬先《庄周梦》第二折:「(末云):『将酒来』(生云):『赐饭足矣。小人酒上不明。』」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祖传三辈行医。若论我学生的手段,我指上不明,医经不通。」
4.不明亮。如:「昏暗不明」。《三国演义》第六回:「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
5.不明朗。如:「情况不明」。
6.不灵光。如:「其人昏昧不明。」
《國語辭典》:明时(明時)  拼音:míng shí
1.治世,政治清明的时代。《文选。曹植。求自试表》:「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盛世。」《文选。韦曜。博弈论》:「当世之士,宜勉思至道。爱功惜力,以佐明时。」
2.明代。如:「明时有一位大学者王阳明。」
《國語辭典》:明主  拼音:míng zhǔ
贤明的君主。《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沨沨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偃传》:「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敢避重诛以直谏。」
《國語辭典》:明镜(明鏡)  拼音:míng jìng
1.清明的镜子。《淮南子。俶真》:「莫窥形于生铁,而窥形于明镜者,以睹其易也。」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比喻见解清晰。《南史。卷七六。隐逸传下。陶弘景传》:「弘景为人员通谦谨,出处冥会,心如明镜,遇物便了。」《水浒传》第八回:「恩相明镜,念林冲负屈衔冤,小人虽是粗卤军汉,颇识些法度,如何敢擅入节堂?」
3.形容人的明晓。如:「别看他状似痴呆,心却像明镜一般清明。」
《國語辭典》:明镜高悬(明鏡高懸)  拼音:míng jìng gāo xuán
比喻官吏执法严明,判案公正,或办事明察秋毫,公正无私。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呀,只除非天见怜,奈天天又远。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三侠五义》第八四回:「望乞众位大人明镜高悬,细细详查是幸。」也作「高抬明镜」、「秦庭朗镜」、「秦镜高悬」。
《漢語大詞典》:承明
(1).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称。 汉 刘向 说苑·修文:“守文之君之寝曰左右之路寝,谓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后者也。”
(2).即 承明庐 。汉书·翼奉传:“ 未央宫 又无 高门 、 武臺 、 麒麟 、 凤皇 、 白虎 、 玉堂 、 金华 之殿,独有 前殿 、 曲臺 、 渐臺 、 宣室 、 承明 耳。” 南朝 梁元帝 《去丹阳尹荆州》诗:“驂驾乘駟马,謁帝朝 承明 。”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词:“想夜半 承明 ,留教视草,却遣筹边。”参见“ 承明庐 ”。
《漢語大詞典》:承明庐(承明廬)
汉 承明殿 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称 承明庐 。又 三国 魏文帝 以 建始殿 朝群臣,门曰 承明 ,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称 承明庐 。汉书·严助传:“君厌 承明 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承明庐 在 石梁阁 外,直宿所止曰卢。”《文选·应璩〈百一诗〉》:“问我何功德?三入 承明庐 。” 张铣 注:“ 承明 ,謁天子待制处也。”后以入 承明庐 为入朝或在朝为官的典故。 唐 李颀 《送綦毋三谒房给事》诗:“徒言青琐闥,不爱 承明庐 。” 清 唐孙华 《题顾退山太史扁舟图》诗:“暂辞 承明庐 ,归侍 扶风 帐。”
《國語辭典》:明德  拼音:míng dé
崇高显明的德性。《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南朝梁。丘迟 与陈伯之书:「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弗汭,伐罪秦中。」
《國語辭典》:明诏(明詔)  拼音:míng zhào
圣明的诏书。《史记。卷六九。苏秦传》:「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诏。」《文选。曹植。应诏诗》:「肃承明诏,应会皇都。」
《國語辭典》:明明  拼音:míng míng
1.明察至极。《诗经。小雅。小明》:「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晋。束皙补亡〉诗:「明明后辟,仁以为政。」
2.明举贤才。《书经。尧典》:「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明明众哲,同济天网。」
3.黾勉,努力。《诗经。鲁颂。有駜》:「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汉。杨恽 报孙会宗书:「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
4.明显,显然。《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个明明借此勾引人。」《红楼梦》第七一回:「巴巴儿的传进你来,明明戏弄你,顽耍你。」
《國語辭典》:大明  拼音:dà míng
1.指太阳。《易经。乾卦》:「《彖》曰:大明终始,六位时成。」《礼记。礼器》:「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
2.指月亮。唐。李白古朗月行〉:「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3.《诗经。大雅》的篇名。共八章。根据〈诗序〉:「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或以为美文王及武王之诗。首章二句为:「明明在下,赫赫在上。」
4.南北朝宋孝武帝的年号(西元457~464)。
5.五代后唐南诏肃恭帝的年号,年次不明。
6.明朝人自称其朝代。如《大明律》、《大明一统志》等。《明史。卷二九五。忠义列传七。席上珍列传》:「可望呵之,上珍厉声曰:『我大明忠臣,肯为若屈耶!』可望怒,命引出斩之,大骂不绝,遂磔于市。」
《國語辭典》:明灭(明滅)  拼音:míng miè
忽隐忽现的闪动著。唐。温庭筠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词:「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
《漢語大詞典》:眼明
(1).眼力好;看得清楚。 唐 白居易 《初除尚书郎脱刺史绯》诗:“头白喜抛黄草峡,眼明惊坼紫泥书。” 宋 陆游 《新辟小园》诗之二:“眼明身健残年足,饭软茶甘万事忘。”
(2).犹眼红。激怒的样子。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仇人相见,本来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
(3).方言。羡慕。 韩起祥 《刘巧团圆》:“她不满意咱,咱也不眼明她。”
《國語辭典》:明白  拼音:míng bai
1.清晰、清楚、明确。《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吾今先将造木牛流马之法,尺寸方员,长短阔狭,开写明白,汝等视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姚乙把言语支吾,不说明白。」
2.聪明、不糊涂。《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看书,心下也著实明白了。」《红楼梦》第六二回:「平儿是个明白人,我前儿也告诉了他。」
3.了解、知道。《红楼梦》第五五回:「平儿冷笑道:『你们明白就好了。』」
4.清醒。《儒林外史》第三回:「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
《國語辭典》:明公  拼音:míng gōng
对有名位者的敬称。《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今天下缨緌搢绅所以瞻仰明公者,以公聪明仁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不敢欺明公,此画亦是舟中所失物件之一。」
《國語辭典》:明光  拼音:míng guāng
明亮的光辉。《乐府诗集。卷六八。杂曲歌辞八。古辞。东飞伯劳歌》:「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
《漢語大詞典》:明光殿
(1). 汉 代宫殿名。三辅黄图·汉宫:“ 未央宫 渐臺 西有 桂宫 ,中有 明光殿 ,皆金玉珠璣为帘箔,处处明月珠,金陛玉阶,昼夜光明。”
(2).泛指宫殿。 唐 岑参 《杜公挽歌》之三:“忆昨 明光殿 ,新承天子恩。”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赠钱横州子山》词:“君侯合侍 明光殿 ,且作横槎海上仙。”
分類:宫殿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