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82,分213页显示  上一页  111  112  113  114  115  117  118  119  120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鹿苑时
第一时教
第二时教
第三时教
假时
恶时
善时分天
华严时
华严经说时
粥之时
鸠摩罗时婆
饮食三时供
饮食四时
像法转时
热时炎
鹿苑时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台家所立五时之一,说三藏教之时也。佛于菩提树下说华严经后,至波罗奈国之鹿野苑对五比丘说阿含经,是为小乘三藏教之初。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所立五时之一。佛在菩提树下说华严经之后,便到波罗奈国的鹿野苑对五比丘说阿含经,这是小乘三藏教之始,也是世人所说的鹿苑时。
【三藏法数】
鹿苑即鹿野苑,是如来说阿含经之处也。时者,谓次说此经,如日照幽谷之时也。盖如来为小乘,于前大法,不见不闻,犹如聋瞽,于是寝大化而施小化。故于鹿苑之中,说四谛法,演四阿含等经,是名鹿苑时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第一时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所立三教之第二。(参见:三教)
【佛学常见辞汇】
三时教之第一。(参见:三时教)
三教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儒教佛教道教。翻译名义集曰:吴主问三教,尚书令阚泽对曰: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是三教之名,起于三国之时。【又】佛家以一代之教判而为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佛教、道教、儒教。2。指南山三教,即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说诸法性空无我的道理的,名性空教,此摄一切小乘教;说诸法本相是空,惟众生妄见为有的,名相空教,此摄一切大乘浅教;说诸法外尘本无,实际上唯有识的,名唯识圆教,此摄一切大乘深教。以上三教,是律宗所判的教相。3。指天台三教,即顿教、渐教、不定教。(参见:天台三教)4。三时教的简称。(参见:三时教)
第二时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所立三教之第二也。(参见:三教)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三时教)
三教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儒教佛教道教。翻译名义集曰:吴主问三教,尚书令阚泽对曰: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是三教之名,起于三国之时。【又】佛家以一代之教判而为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佛教、道教、儒教。2。指南山三教,即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说诸法性空无我的道理的,名性空教,此摄一切小乘教;说诸法本相是空,惟众生妄见为有的,名相空教,此摄一切大乘浅教;说诸法外尘本无,实际上唯有识的,名唯识圆教,此摄一切大乘深教。以上三教,是律宗所判的教相。3。指天台三教,即顿教、渐教、不定教。(参见:天台三教)4。三时教的简称。(参见:三时教)
第三时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所立三教之第三也。(参见:三教)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三时教)
三教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儒教佛教道教。翻译名义集曰:吴主问三教,尚书令阚泽对曰: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是三教之名,起于三国之时。【又】佛家以一代之教判而为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佛教、道教、儒教。2。指南山三教,即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说诸法性空无我的道理的,名性空教,此摄一切小乘教;说诸法本相是空,惟众生妄见为有的,名相空教,此摄一切大乘浅教;说诸法外尘本无,实际上唯有识的,名唯识圆教,此摄一切大乘深教。以上三教,是律宗所判的教相。3。指天台三教,即顿教、渐教、不定教。(参见:天台三教)4。三时教的简称。(参见:三时教)
假时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时之梵语有二:一迦罗,二三摩耶。迦罗译为实时,三摩耶译曰假时。(参见:迦罗及三摩耶)
恶时
【佛学大辞典】
(术语)恶行盛之时。散善义曰:「五浊恶时。」
善时分天
【佛学大辞典】
(界名)六欲天之第二须夜摩天,秦译妙善天,唐译善时分天。见可洪音义一。
华严时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判教五时之一。谓佛成道最初在三七日中说华严经之间也。彼宗所谓前分华严,乃七处八会中之前七会也。然此华严经之说时异说甚多。华严宗之说,如探玄记二曰:「是知此经定是第二七日说。」华严疏钞一上举三解中,其第二解谓「九会皆在二七日后」法相宗之说,如同学钞一之一曰:「宗家意。第二七日说前七会。鹿苑以后说第八会。」此等说皆依十地经论一所举「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成道未久。第二七日,在他化自在天中自在天王宫摩尼宝殿,与大菩萨俱。」之经文,及世亲「何故不初七日说?思惟行因缘行故」之释,净影亦据之。大乘义章一曰:「若依大乘,第二七日宣说华严修多罗也。」而天台一家定为成道日已后三七日间之说,是取法华经方便品所谓「我始坐道场,观树亦经行,于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以此思惟时,正为华严之说时故也。言心者,如来成道,不立其座,直对大乘菩萨于三七日间说华严之大法,感见彼小机为观树经行而作思惟者也。玄义十下以为华严顿说之證文,引方便品三七思惟文了,乃曰:「我始坐道场,即是明顿也。(中略)寂灭道场,始成正觉,为诸菩萨,顿说大乘。如日初出,前照高山,此明最初释迦顿说也。」同释签曰:「约大机即寂场之时,约小机即成已思惟未说之时。」(寂场之时者,谓于寂灭道场说华严之时)。文句记曰:「小见三七停留,大都终始无改。」然华严疏钞一上所举三解中之第一解,全不准于台宗之义。其文曰:「初七说前五会。第二七日说十地等。第九一会乃至后时。以祇园身子皆后时故。」(此依唐经七处九会,故曰第九会,依晋经则第八会也)。要之华严宗决为第二七日之说不定其长短,又不分前分后分。法相宗取第二七日之说,而分前分与后分,天台宗定为初成道后三七日,而亦分前分后分,其后分为三七日已后至涅槃之长时说(是曰时长华严)。
【佛学常见辞汇】
佛说华严经的时期,即佛初成道三七日间在菩提树下说法的时期。
【三藏法数】
华严,经名也。时者,谓初说此经,如日照高山之时也。盖如来初为大乘根熟者,首谈此经。唯是无尽法界,性海圆融,空有齐彰,色心俱入;湛森罗于海印,现刹土于毫端。但化大乘菩萨,是名华严时也。(海印者,即三昧之名。喻佛智也。谓如来之智,鉴照诸法,如海能现万像也。刹,梵语具云刹摩,华言土田,此云刹土者,华梵兼举也。)
华严经说时
【佛学大辞典】
(杂语)华严经之说时,天台宗与华严宗所说各异。天台宗谓华严经一部八会,别为前后二分,前分七会为佛成道后三七日间之说法,第八会之后分为其后之说法,华严宗谓为成道后第二七日之说法,八会一时说者。法相宗谓是第二七日之说法,同华严宗,别前后二分,后分华严为后时之说法,与天台宗所说同。探玄记三曰:「一乘本教,要在初时第二七日,更无异说。仍摄前后各无量劫,念念无间,一一念中亦各摄彼前后际劫,亦如帝网重重无尽九世十世之所转也。」天台法相之说,(参见:华严时)
粥之时
【佛学大辞典】
(杂语)明相现而得见手中文以来可食之。(参见:开斋)。释门正统三曰:「粥则见于手中文,斋则过午不食。」
鸠摩罗时婆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又作鸠摩罗耆婆、鸠摩罗什婆。同名有三人:一为佛在世大医之名。旧称耆婆、耆域。译曰活命童子。二为受佛活育记别之童子。俱舍论五曰:「佛所记别达弭罗。(中略)鸠摩罗时婆。」同光记五曰:「鸠摩罗,此言童子。时婆,此云活命,名活命童子。」三即罗什三藏。译曰童寿。(参见:鸠摩罗什)
饮食三时供
【佛学大辞典】
(行事)苏悉地经偈曰:「晨朝时,日中时,及日没时。」不动使者轨曰:「旦时,午时,黄昏时。」
饮食四时
【佛学大辞典】
(行事)胎藏三时,常事也,金刚界四时,是以此界取一切之物类四故也。四时者于平常之三时加半夜。
像法转时
【佛学大辞典】
(杂语)转犹言起。谓佛灭后经五百年像法之起时也。药师经曰:「令诸闻者业障消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热时炎
【佛学大辞典】
(杂语)阳炎也。炎热时,远望旷野,则风尘映日光,生一种之幻影。谓之阳炎。亦曰野马。渴鹿或无智之人,见之为水。以喻一切有为法之虚假不实。智度论六曰:「焰以日光风动尘故,旷野中如野马,无智人初见谓为水,男相女相亦如是。」涅槃经二十曰:「如热时灾,愚痴之人,谓之为水。」维摩经观众生品曰:「如热时灾如呼声响。」(参见:阳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