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82,分213页显示  上一页  105  106  107  108  109  111  112  113  114 下一页
佛类词典
一日三时
一代五时佛法
一时
二六时中
二时
八时
入众时衣
三法展转因果同时
三时
三时性
三时业
三时教
三时教判
三时年限
三时坐禅
一日三时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晨朝、日中、黄昏也。一日分昼三时,夜三时。印度古代之风。阿弥陀经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
【佛学常见辞汇】
将一日分作昼三时和夜三时。昼三时是上午七点至十点,十一点至下午二点,三点至六点;夜三时是晚上七点至十点,十一点至二点,三点至六点。
一代五时佛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宗区别释迦一代之教法,为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之五时。四教仪曰:「以五时八教,判释东流一代圣教,罄无不尽。」(参见:五时)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智者大师把释迦佛一生所说的佛法分为五个时期,叫做五时佛法,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
一时
【佛学大辞典】
(杂语)巴利语翳迦三昧耶Ekam!samayam!之译语。在某时之义。诸经之初,皆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等。天台观经疏一,谓「今不论长短假实,说此经竟,总谓为一时。」
【三藏法数】
(出各经之首)
一时者,佛与弟子说听和合之时也。是故诸经之首,皆言一时。法华文句云:闻持和合非异时。是也。(闻持者,弟子从佛闻法而受持也。)
二六时中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一昼夜十二时也。是我国之历法。若印度则为六时或八时。虚堂录曰:「二六时中,抛三作两。」应庵录曰:「二六时中,一动一静。」
二时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朝夕二时也。佛祖统纪智顗传曰:「二时慈霔。」同注曰:「此早晚两讲之明据。」【又】一、迦罗时,梵语迦罗Ka%la,译作实时,佛于律中试诸弟子听时食,遮非时食等,是实时也。二、三昧耶时,梵语三昧耶Samaya,译作假时,于诸法迁流上假立长短之时者,如诸经之初言一时Ekasminsamaye是也。见智度论一。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迦罗时〕,梵语迦罗,华言实时。谓佛于律中诫诸弟子听时食,遮非时食,实有其时,故名实时。论云:毗尼结戒,是世界中实,非第一义中实。是也。(梵语毗尼,华言善治。)
〔二、三摩耶时〕,梵语三摩耶,华言假时,亦名短时长时。论中广约三世无相时法无实,故名假时,亦名短时长时者,谓不同外道定执,盖是假设长短,而无其实,故若短若长,悉名三摩耶。(三世者,过去、未来、现在也。)
八时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印度俗法,以一日一夜为八时,如那烂陀寺亦依此俗法。然圣教所说,以六时为法。西域记二曰:「居俗日夜分为八时,昼四夜四,于一一时各有四分。」寄归传三曰:「夜有四时,与昼相似,成八时也。(中略)调御之教但列三时,谓分一夜为三分也。」
入众时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即入众衣。
三法展转因果同时
【佛学大辞典】
(术语)相宗谈万法之缘起,第八识之种子,待众缘和合而现行。是曰种子生现行。其种子与现行之因果,非前后异时,而全为同时。一方现行,正在现行,同时又直以种子薰于本识,是现行种子也。此现行薰习种子因果亦全同时。此种子为缘所扶,于同时生现行,现行又同时薰习种子,三者展转为因为果,故名。
三时
【佛学大辞典】
(名数)晨朝,日中,黄昏也。【又】谓正像末之三时。佛灭后,正法行时为正法,正法后,似法行时为像法,像法之法渐灭时为末法。此三时之年限,经说不同。(参见:正像末)
【三藏法数】
(出南岳祖师发愿文)
谓释迦如来入灭之后,其教法住世,有此三时不同也。
〔一、正法时〕,正犹證也。谓如来灭后,教法住世,人有禀教者,即能修行;有修行者,即能證果,是名正法。据法住记云:佛告阿难:我灭度后,正法一千年,由女人出家,减五百年。又据善见论云:后为比丘尼说八敬法,还得一千年。又据法苑珠林云:天人答宣律师曰:佛锡杖在龙窟中四十年住。为如来灭后,有飞行罗刹,能说十二部经,诈为善比丘,食诸持戒者,为断此恶,故镇龙窟中。复令正法增住四百年。是则正法住世总一千四百年。(梵语阿难,华言庆喜。梵语比丘,华言乞士。八敬法者,一、尼百岁礼初夏比丘足,二、不得骂谤比丘,三、不得举比丘过,四、从僧受具戒,五、有过从僧忏,六、半月从僧教诫,七、依僧三月安居,八、夏讫从僧自恣法也。梵语罗刹,华言速疾鬼。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
〔二、像法时〕,像者似也;有教有行,似正法时故也。谓如来灭后,教法住世,人有禀教,即能修行,多不能證果,是名像法。据法住记云:佛告阿难:我灭度后,像法一千年。又据法苑珠林云:由佛锡杖在龙窟中因缘,复令像法增住一千五百年,是则像法住世总二千五百年。
〔三、末法时〕,谓如来灭后,教法垂世,人虽有禀教,而不能修行、證果,是名末法。据法住记云:佛告阿难:我灭度后,末法一万年。又据法苑珠林云:由佛锡杖在龙窟中因缘,复令末法增住二万年,是则末法总三万年。
正像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凡一佛出世则以其佛为本,立正法,像法,末法之三时。然诸经皆说正像之二时,大悲经独说正像末三时。又如杂阿含,俱舍论,唯说正法之一时。一正法,正者證也,佛虽去世而法仪未改,有教有行,有正得證果者,是为正法时。二像法,像者似也,讹替也,道化渐讹替,而真正之法仪行仪不行,随而无證果者,但有教有行,而像似之佛法行,此时谓之像法时。三末法,末者微也,转为微末,但有教而无行,无證果时,是为末法时。嘉祥法华义疏五曰:「佛虽去世法仪未改,谓正法时。佛去世久,道化讹替,谓像法时。转复微末,谓末法时。」法华玄赞五曰:「若佛正法,教行證三,皆具足有。若佛像法,唯有教行,无證果者。若佛末法,唯有教在,行證并无。」青龙仁王经疏三下曰:「有教有行,有得果證,名为正法。有教有行,而无果證,名为像法。唯有其教,无行无證,名为末法。」三大部辅注七曰:「正者證也,像者似也,末者微也。」又俱舍论二十九以教證为正法之体,明住于正法之世,为一千岁。教法者经律论之三藏也,證法者三乘之菩提分法也(与前言證果异),若有人于其教法诵持及正说者,为住于教法世。若有人行其菩提分法者,为住于證法世。故随此三人住世之时量,可知住于正法世之时量。圣教中总言为唯千岁住(證法唯千年住,教法之住时,复过于此,即像法也)。颂曰:「佛正法有二:谓教證为体,有持说行者,此便住世间。」
【佛学常见辞汇】
佛法共分为三个时期,即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释尊法运期限,各经所载不同,古德多依用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之说。正法时期,正者证也,佛虽灭度,法仪未改,有教,有行,有证果者,是名正法时期;像法时期,像者似也,此时期,有教,有行,但证果的人已经很少;末法时期,末者微也,此时期转为微末,只有教而无行,更无證果者。
三时性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编依圆之三性也。(参见:三性)
三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善恶无记之三。遍依圆之三。
【佛学常见辞汇】
1。唯识宗把宇宙万法分为三种性质,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普遍计度一切法,然后颠倒迷执,认为或有或无者,名遍计所执性;万法皆无自性,不能单独生起,须靠众缘俱备,然后乃生,名依他起性;诸法的本体,名为法性,亦叫真如,湛然常住,遍满十方,具有圆满成就真实之性,名圆成实性。此中遍计为妄有,依他为假有,圆成为实有。2。善性、恶性、无记性。善性是现世及来世对自他都有益处者,如信等善心及善心所起一切的善根是;恶性是于现世及来世对自他都有害处者,如贪等恶心及恶心所起一切的恶业是;无记性是非善非恶,不可记别之法。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心法,分别有三种性,谓善性、恶性、无记性。
一、善性 与一切善法相应曰善性。
二、恶性 与一切恶法相应曰恶性。
三、无记性 不记善,不记恶,故谓之无记性。又分为二:
一、有覆无记 为惑障之极微弱者,惑障隐覆圣道,故谓之有覆。不感苦果时所受之恶性,故谓之无记。又名染无记,如俱生之我见是也。
二、无覆无记 离惑障之无记法也,又名净无记。依宿世之业力,感五蕴之色心,及山河草木等,如一切之果报是也。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一、善性〕,谓第六识所起一切善法之性也。善有世间、出世间不同。世间善者,即五常、十戒等是也;出世间善者,即四弘、六度等是也。此众善法,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善性。(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也。十戒,即十善,谓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也。四弘者,即四弘誓愿也。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二、恶性〕,谓第六识所起一切恶法之性也。五逆、十恶等法,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恶性。(五逆者,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也。十恶者,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三、无记性〕,谓第六识所具一切不善不恶之性也。亦不属善,亦不属恶,初无记忆,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无记性。
三时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顺现受业,现生作业而现生受果者。二、顺次受业,现生作业而次生受果者。三、顺后受业,现生作业而二生已后受果者。
【佛学常见辞汇】
顺现受业、顺次受业、顺后受业。顺现受业是现在作业现生就受果报;顺次受业是现生作业次生才受果报;顺后受业是现生作业要于二生以后才受果报。
【佛学次第统编】
由因果之差别,则现三时之业。三时业者:
一、顺现业 此生造善恶之业,直于此生得受苦乐之果报,顺现法受业是也。
二、顺次业 此生造善恶之业,第二生得受其果报,顺次生受业是也。
三、顺后业 此生造善恶之业,第三生以上,乃至不定若干生后,得受其果报,顺后次受是也。
虽辨因果,须达三时业因,若唯知现前,不明次后,于因果之义未圆矣。
三时教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相宗所立有空中之三时教也。此有年月之三时教与义类之三时教二者。年月之三时教者。一、第一时教,佛成道最初为破外道凡夫实我之执,说四大五蕴等诸法之实有而明人我之为空无。四阿含等之小乘经是也。二、第二时教,佛复为破小乘众实法之执,说一切诸法皆空之理,即诸部之般若经是也。三、第三时教,佛更为并破菩萨之空执与小乘之有执,说心内之法非空,心外之法非有,而明非空非有之中道。深密法华等之诸经是也。以前二时教,为佛说之方便,以第三时教,为佛说之真实。如此追年月之次第而分别三时之教法,谓之年月三时教。见唯识述记一本。义类三时教者,偏于如上年月次第之时,如于阿含经前说中道教之华严经,又如于法华经后说有教之遗教经,此乃恐三时教有漏故立义类之三时教,不拘说时之前后,诠一切有之教为第一时教,诠空之教为第二时教,诠中之教为第三时教。见了义灯一本。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二种:一、空宗智光论师所立,远受于文殊龙树,近禀于青目清辩。一第一时教,为小乘说心境俱有者,阿含经是也。二第二时教,为大乘之下根,说法相大乘之境空心有者,深密经等是也。三第三时教,为大乘之上根说无相大乘之心境俱空者,般若经是也。此三次第,智光论师般若灯论释中引大乘妙智经證之,见华严玄谈四。二、有宗戒贤论师所立,远受于弥勒无著,近踵于护法难陀,是玄奘慈恩之所宗也。
【佛学常见辞汇】
法相宗将释尊一生所说的经教,判为三时:第一、释尊成道之初,一切外道凡夫,执著实我,故在四阿含经中,为说五蕴法,说明我乃是五蕴等法假合,若加分析,则但有法而无我,是为我空法有论,属小乘有教,又名初教。第二、二乘行人,初闻有教,虽解我空,尚执法有,佛为除彼等法执故,说诸部般若经,显示一切法皆无自性,廓然大空,是为我法二空论,属大乘空教。第三、佛恐行人,闻空教后,复起空执,一味执空,如此则无法可修,无佛道可成,落入断灭空,于是又说解深密等经,演唯识三性等教,开示境无识有,圆成实性,非是断灭,令悟入中道实相,是为境空心有论,属大乘中道教。
三时教判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有空中三时之教判也。(参见:教判)
教判
【佛学大辞典】
(术语)教相判释之略。天台之五时八教,法相之三时教,华严之五教等,判决释迦一代之教义者。所谓教观二门中之教相门是也。(参见:五时教及三时教)
【佛学常见辞汇】
教相判释的简称。判决释迦佛一代的教义,如天台的五时八教,法相的三时教,华严的五教等是。
三时年限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正像未)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悲经说末法为万年。说末法者惟此经。更无异说。正像之二时,诸经论所说不同,总有四种:一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万年之说,大悲经也。又杂阿含经言正法千岁。善见律言正像各千年。二正像各五百年之说,大乘三聚忏悔经也。三正法千年像法五百年之说,悲华经也。四正法五百年像法千年之说,大集月藏经,贤劫经,摩耶经等也。此中古来诸德依用正法五百,像法一千,末法万年之说。
【佛学常见辞汇】
指佛法在世的三个时期年限,诸经所说略有不同,大悲经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大集月藏经,贤劫经和摩耶经等则说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古德多依用正法五百,像法一千,末法万年之说。
三时坐禅
【佛学大辞典】
(杂语)早晨之坐禅(粥后已时),晡时之坐禅(申时),黄昏之坐禅(戌时)也。见象器笺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