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资源保育(资源保育)  拼音:zī yuán bǎo yù
在最恰当的时机来运用资源,以解决生态危机,使自然资源得以生生不息,为人类所利用。如保育矿产、保护稀有动物以及减少环境之破坏与污染。
《国语辞典》: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拼音:tiān shí bù rú dì lì,dì lì bù rú rén hé
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指占有利的时机不如占地理优势,占地理优势又不如取得人心。《孤本元明杂剧。博望烧屯。头折》:「西川五十四州,五见四,也是个九数,是人和之地。便好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国语辞典》:过了这个村儿,没这个店儿(过了这个村儿,没这个店儿)  拼音:guò le zhè ge cūn ér,méi zhè ge diàn ér
(谚语)比喻时机一过不再回来。《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过了这个村儿,没这个店儿。你要再找我妹妹这么一个人儿,只怕走遍天下,打著灯笼也没处找去。」
《国语辞典》: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拼音:jūn zǐ bào chóu,shí nián bù wǎn
(谚语)报仇雪恨必须掌握有利的时机。如:「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国语辞典》: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拼音:jiàn kě ér jìn,zhī nán ér tuì
看到适宜的时机就前进,碰到危难的情况就后退。《晋书。卷七○。钟雅传》:「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臣又闻圣人不凝滞于物,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理有变通,情无拘执。」
《国语辞典》: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人和)  拼音:tiān shí dì lì rén hé
占有利的时机及优越的地势,并且普获人心,和谐团结。如:「这场球赛我们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看来胜利在望。」
《国语辞典》:物价督导会报(物价督导会报)  拼音:wù jià dū dǎo huì bào
成立于民国六十二年七月,为一跨部会功能性的临时机构。国内外物价大幅波动或在节庆、重大灾害时,负责调节重要民生及工业物资的供需,以长期稳定物价。现已改组为「公平交易委员会」。
《国语辞典》:相机而动(相机而动)  拼音:xiàng jī ér dòng
观察适当时机再采取行动。《儒林外史》第九回:「这句话你在镇上且不要说出来,待我们去相机而动。」《东周列国志》第六九回:「宜刚宜柔,相机而动。」也作「相机行事」、「相机而行」。
《国语辞典》:相机而言(相机而言)  拼音:xiàng jī ér yán
审度时机说话。明。汤显祖《南柯记》第三九出:「倘然吾王问及,不免相机而言。」
《国语辞典》:投机分子(投机分子)  拼音:tóu jī fèn zǐ
善于迎合时机,为自己谋利的人。如:「诚正勤朴的教育很重要,不然这个社会将有愈来愈多的投机分子。」「股票市场里的投机分子,只追求流行题材而忽略财务报表,早晚会吃大亏的。」
《国语辞典》:万代一时(万代一时)  拼音:wàn dài yī shí
万代才有这么一个时机。形容机会极为难得。《梁书。卷二○。陈伯之传》:「三仓无米,东境饥流,此万代一时也,机不可失。」也作「万世一时」。
《国语辞典》:应变随机(应变随机)  拼音:yìng biàn suí jī
面对临时的事变,掌握时机,做妥善的应付。明。朱权《荆钗记》第四○出:「侄女坚将节操持,我嫂嫂定不相容,吾兄就应变随机,将侄女送到王门去。」明。许自昌《水浒记》第一○出:「应变随机,陈平之奇计先人。足参帷幄,诸葛之玄机役鬼。」也作「随机应变」。
《国语辞典》:趁热灶(趁热灶)  拼音:chèn rè zào
比喻抓紧时机。《红楼梦》第七九回:「须要拿出些威风来,才钤压得住人;况且见薛蟠气质刚硬,举止骄奢,若不趁热灶一气炮制熟烂,将来必不能自竖旂帜矣。」
分类:抓紧时机
《國語辭典》:遵养时晦(遵養時晦)  拼音:zūn yǎng shí huì
暂时退隐,以等待时机。《诗经。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旧五代史。卷二七。唐书。庄宗本纪一》:「大人当遵养时晦,以待其衰,何事轻为沮丧!」也作「遵时养晦」。
《國語辭典》:钻头觅缝(鑽頭覓縫)  拼音:zuān tóu mì fèng
比喻极力钻营求取。《金瓶梅》第二○回:「正经使著他,死了一般懒待动弹;不知怎的,听见干猫儿头差事,钻头觅缝,干辨了要去。」《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他在炮船上的时候,亦很赚得几个钱,一到南京,便钻头觅缝的寻觅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