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束修 拼音:shù xiū
1.老师的酬金。参见「束脩」条。《儒林外史》第一四回:「东家包我个月,有几两银子束修。」《文明小史》第二五回:「访请一位名师,每年束修一百二十两,自此济川就在家里读书。」
2.约束修整。《后汉书。卷二八上。冯衍传》:「且大将军之事,岂得圭璧其行,束修其心而已哉?」也作「束脩」。
2.约束修整。《后汉书。卷二八上。冯衍传》:「且大将军之事,岂得圭璧其行,束修其心而已哉?」也作「束脩」。
《國語辭典》:束脩 拼音:shù xiū
1.古人以肉脯十条扎成一束,作为拜见老师最起码的礼物。语出《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今用以称老师的酬金。《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当下开了拜匣,称出束脩银伍钱,做个封筒,封了。」《文明小史》第二一回:「至于束脩多寡,并不计较。」也作「束修」。
2.约束修整。《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先公既以武功书之竹帛,兼以文德教化子孙,故能束脩,不触罗网。」《晋书。卷九六。列女列传。王凝之妻谢氏》:「道韫素知柳名,亦不自阻,乃簪髻素褥坐于帐中,柳束脩整带造于别榻。」也作「束修」。
2.约束修整。《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先公既以武功书之竹帛,兼以文德教化子孙,故能束脩,不触罗网。」《晋书。卷九六。列女列传。王凝之妻谢氏》:「道韫素知柳名,亦不自阻,乃簪髻素褥坐于帐中,柳束脩整带造于别榻。」也作「束修」。
《國語辭典》:分解 拼音:fēn jiě
1.判别。《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后辄分解趣理,各得其情。」《红楼梦》第七三回:「我不听见便罢;既听见,少不得替你们分解分解。」
2.解说。如章回小说中每回之末常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3.解决、了结。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也有风情有手策,你也会圆成会分解。」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相公啊!你恩也波慈,从来不受私,早分解了这跷蹊事。」
4.化学上一化合物因化学作用生成二种以上元素或化合物时,称为「分解」。如碳酸钙加热分解为氧化钙与二氧化碳。
2.解说。如章回小说中每回之末常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3.解决、了结。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也有风情有手策,你也会圆成会分解。」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相公啊!你恩也波慈,从来不受私,早分解了这跷蹊事。」
4.化学上一化合物因化学作用生成二种以上元素或化合物时,称为「分解」。如碳酸钙加热分解为氧化钙与二氧化碳。
《漢語大詞典》:三宅
指上古时常伯、常任、準人三种官职。《书·立政》:“宅乃事,宅乃牧,宅乃準,兹惟后矣。谋面用丕训德,则乃宅人,兹乃三宅无义民。”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职官·三宅》:“宅乃事,常任;宅乃牧,常伯;宅乃準,準人。”
《漢語大詞典》:鱼膏(魚膏)
鱼脂;鱼油。旧时常用以作灯火燃料。《三国志·魏志·刘馥传》:“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编作草苫数千万枚,益贮鱼膏数千斛,为战守备。” 宋 徐铉 《稽神录·庐山卖油者》:“汝子恒以鱼膏杂油中,以图厚利;且庙中斋醮,常用其油,腥气薰蒸,灵仙不降,其震死宜矣。” 清 徐夔 《观秦丞相李斯邹峄山碑》诗:“鱼膏灯灭银雁飞,荒陵火入化宝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