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色散  拼音:sè sàn
白光由一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时发生折射(如由空气入射棱镜),因各色光的光速不同,造成折射角度不同,而分散排列。
《國語辭典》:令牌  拼音:lìng pái
1.军令牌。
2.道教法器,用以驱遣神将神兵的木牌。《西游记》第六七回:「那道士:头戴金冠,身穿法衣,令牌敲响,符水施为。」
《漢語大詞典》:呜呜声
猫或其他动物在满意或高兴时发出的低沉连续的震颤声
与猫发出的呜呜声相似的声音。例如:合格马达发出的柔和的呜呜声。
《漢語大詞典》:朱签(朱簽,硃籤)
红色竹签。旧时官府交付差役拘捕犯人的凭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诗谳:“先生标朱签,立拘南郭某肆主人。”
朱簽:见“ 硃籤 ”。
亦作“ 硃签 ”。 硃籤:以朱墨作记的封签。系旧时官府委办紧要事件临时发给的凭证。儒林外史第十九回:“我这里再托人向本县弄出一个硃籤来。”儒林外史第十九回:“ 潘三 道:‘今日就有硃籤,你叫他把银子作速取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疑狱》:“是夜静, 鸿 步至城隍庙,密令家童随至大殿,因潜入寝宫,遂命皂役持硃签监钥,弔 任 姓父子。”
《國語辭典》:寒疟(寒瘧)  拼音:hán nüè
中医上指发冷多、发热少的疟疾。也称为「牝疟」。
《國語辭典》:响箭(響箭)  拼音:xiǎng jiàn
射出时会发出声音的箭。参见「嚆矢」条。《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响箭过处,就有无数骑马的从林子里奔出来。」。
《國語辭典》:铁青(鐵青)  拼音:tiě qīng
青黑色。通常用来形容人生气、恐惧或生病时的脸色。如:「看他摆了一张铁青的脸,我那敢惹他?」
《漢語大詞典》:咂咂
(1).象声词。指嘴在吮吸时发出的响声。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蛇来先闻臭气,便於鼻中入,盘其头中……闻其脑间食声咂咂,数日而出去。”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琴书》:“ 琴书 自梦中惊跃, 章 即抱持之。接以唇,咂咂有声。”
(2).谓使嘴发出响声。 张天翼 《春风》:“有几张脸上蒙着一副特别的神情--巴望着发生一点什么事,有一个还很响地咂咂嘴。”
(3).指妇女的乳房。白雪遗音·马头调·偷情:“冰冷的手儿,将奴的咂咂摸。”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八:“娘们也跟着起来,用一条麻袋,裹住她的胸前一对大咂咂。”
《國語辭典》:打鼾  拼音:dǎ hān
睡觉时由于喉头肌肉松弛,而发出粗重的呼吸声响。《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欲唤老妪问之,闻隔壁打鼾之声,江居等马上辛苦,俱已睡去。」
《國語辭典》:打雷  拼音:dǎ léi
闪电之后,紧接而来的轰隆雷声。如:「她最怕听到打雷的声音。」
《漢語大詞典》:起签(起籤)
发签。签,旧时官府拘捕人犯时发给执役差人的凭证。《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侯爷 见异口同声,认以为实,连忙起籤,差原捕 杨洪 等,押着两名强盗作眼,同去擒拿 张权 起赃连解。”《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起籤差四个皂隶速拿 张藎 来审。”
《漢語大詞典》:钧声(鈞聲)
同时发出响声。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若多鼓钧声,以夜军之, 楚 师必遁。” 杜预 注:“钧同其声。”
《國語辭典》:哑板(啞板)  拼音:yǎ bǎn
旧时银圆中掺入杂质,敲起来声音不清脆者,称为「哑板」。《官场现形记》第四五回:「把十六块洋钱拿出来,翻来覆去的看了半天,……格外感激那个帐房照应他,连一块哑板都没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他拿起我付给他的洋钱,在匮上掼了两掼,是一块哑板。」
《國語辭典》:走调(走調)  拼音:zǒu diào
1.参见「走音」条。
2.泛称偏离本题或范围的行为。如:「看我这烂嘴,说著说著就走调了。」
《國語辭典》:颤音(顫音)  拼音:zhàn yīn
装饰音名称。Trill、Trillo的中译名。主要音与相邻音的快速交替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