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旨义(旨義)
旨意。新唐书·选举志上:“今试学者以帖字为精通,不穷旨义,岂能知迁怒贰过之道乎?”参见“ 旨意 ”。
分類:旨意
《國語辭典》:旨意  拼音:zhǐ yì
1.主旨意趣。汉。王充《论衡。卜筮》:「今以微小之人问巨大,天地安能通其声音?天地安能知其旨意?」
2.帝王的命令。《文明小史》第三五回:「要不然,一道旨意下来,叫把寺院废掉,改为学堂,那时你这寺如何保得住?」
《漢語大詞典》:尊旨
犹尊意。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清:“ 清 曰:‘苟尔辈志不可夺,则从吾所欲而致之,可乎?’皆曰:‘愿闻尊旨。’”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二:“家人曰:‘是某院郎君。’ 坚 云:‘不识,莫喻尊旨。’”
《漢語大詞典》:情旨
(1).犹情由。 唐 李绰 尚书故实:“忽有一人,衣服垢弊,行过于前,迴目之曰:‘公有不平之气,余愿知之。’因具告情旨。”
(2).心愿;想法。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小僧请佛了,请相公上香,通达情旨。”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表者,白也,以情旨表白於外, 汉 则散文, 唐 以后用四六矣。” 明 邵璨 《香囊记·祈祷》:“不知是祈安,荐亡?就此拈香,通説情旨。”
《漢語大詞典》:高旨
用为指称对方的意旨的敬词。 晋 卢谌 《赠刘琨》诗:“慷慨遐踪,有愧高旨。”《晋书·温峤传》:“恐惑者不达高旨,将谓仁公缓於讨贼,此声难追。”《隋书·杨素传》:“高旨峻笔,有若天临;洪恩大泽,便同海运。”
分類:意旨敬词
《漢語大詞典》:佛旨
佛教教义。 唐 陈鸿 《东城老父传》:“﹝ 贾昌 ﹞遂长逝息 长安 佛寺,学大师佛旨。”
《漢語大詞典》:元旨
本来的意义。 明 宋濂 《荥阳县男朱公墓志铭》:“凡天官、地理、卜筮、医药之属,咸究其元旨。”
分類:意义
《漢語大詞典》:义旨(義旨)
意义与宗旨。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杼其义旨,损益其文句,而以上书奏记,或兴论立説,结连篇章者,文人鸿儒也。”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答客问中:“此乃经生决科之策括,不敢抒一独得之见,标一法外之意,而奄然媚世为乡愿,至於古人著书之义旨,不可得闻也。”
分類:意义宗旨
《漢語大詞典》:神旨
犹旨意。 章炳麟 《文学总略》:“然则文字本以代言,其用则有独至,凡无句读文,皆文字所专属也,以是为主。故论文学者,不得以兴会神旨为上。” 刘师培 《〈新方言〉后序》:“读斯书者,非徒可以詮故训,达神旨,草次应对,名实相应,亦无忧閒介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不知纵令物质文明,即现实生活之大本,而崇奉逾度……必将缘偏颇之恶因,失文明之神旨,先以消耗,终以灭亡。”
分類:旨意
《漢語大詞典》:喻旨
亦作“ 喻指 ”。 知晓旨意;喻示旨意。三国志·蜀志·黄忠传:“ 马 ( 马超 ) 张 ( 张飞 )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 关 ( 关羽 )遥闻之,恐必不悦。”三国志·魏志·国渊传:“﹝ 国渊 ﹞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晋书·王猛载记:“ 坚 ( 苻坚 )不许,遣其侍中 梁讜 诣 鄴 喻旨, 猛 ( 王猛 )乃视事如前。”
分類:知晓旨意
《漢語大詞典》:旨味
美味。新唐书·儒学传下·元澹:“﹝ 元澹 ﹞尝谓 仁杰 曰:‘下之事上,譬富家储积以自资也,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疾疢。门下充旨味者多矣,愿以小人备一药石,可乎?’”
分類:美味
《漢語大詞典》:言旨
语意。后汉书·黄琼传:“ 琼 辞疾让封六七上,言旨恳惻。”
分類:语意
《骈字类编》:后旨(后旨)
魏书释老志见前制下
《漢語大詞典》:渊旨(淵旨)
深远的旨趣。 南朝 宋 何承天 《答颜光禄》:“敬览芳讯,研復渊旨,行之於己则美,敷之於教则弘。”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无以仰摸渊旨,取则后昆。”
分類:深远旨趣
《漢語大詞典》:远旨(遠旨)
深远的旨意。 晋 刘琨 《答卢谌》诗:“备辛酸之苦言,畅经通之远旨。” 宋 梅尧臣 《奉和裴君雨中见过》:“相欢了无间,偶论通远旨。”
分類:深远旨意
《漢語大詞典》:优旨(優旨)
优待的诏命。亦谓颁发优待之诏命。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雷震陵碑:“而首揆 沈四明 又上疏云:‘……乘此改立新碑,此莫大之孝,亦莫大之庆也。’上优旨允行。”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蒲城王文恪公尸谏:“子而犹欲仕於朝也,不如屏此疏勿奏,且可为尊公邀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