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论六家要旨(论六家要旨)  拼音:lùn liù jiā yào zhǐ
文章名。汉代司马谈撰。分析先秦、汉初学术上的六大派别:阴阳、儒、墨、法、名、道家的思想特徵和优点。
《国语辞典》:言微旨远(言微旨远)  拼音:yán wéi zhǐ yuǎn
言辞精微细密,意义深远。唐。白居易《礼部试策。第三道》:「圣哲垂训,言微旨远。」
《国语辞典》:旨酒嘉肴  拼音:zhǐ jiǔ jiā yáo
语本《诗经。小雅。正月》:「彼有旨酒,又有嘉肴。」形容酒食精美。《礼记。投壶》:「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辞。」《文选。枚乘。七发》:「旨酒嘉肴,羞炰脍炙,以御宾客。」
分类:酒食精美
《国语辞典》:迎意承旨  拼音:yíng yì chéng zhǐ
能迎合奉承他人的心意。《新五代史。卷一四。唐太祖家人传。神闵敬皇后刘氏传》:「刘氏多智,善迎意承旨,其他嫔御莫得进见。」
《国语辞典》:阿意顺旨(阿意顺旨)  拼音:ē yì shùn zhǐ
逢迎谄媚,顺从别人意旨。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二二。汉人规戒》:「汉人于交友故旧,动存规戒,其不肯阿意顺旨,以陷于非义,此风凛然可喜。」也作「阿谀顺旨」、「阿谀顺意」。
《国语辞典》:阿谀顺旨(阿谀顺旨)  拼音:ē yú shùn zhǐ
逢迎谄媚,顺从别人意旨。《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严光传》:「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明史。卷一八一。徐溥传》:「非欲其阿谀顺旨,惟言莫违也。」也作「阿意顺旨」、「阿谀顺意」。
《国语辞典》:承风希旨(承风希旨)  拼音:chéng fēng xī zhǐ
揣摩迎合他人的心意。《文明小史》第六○回:「那时的长安县姓苏名又简,是个榜下即用,为人却甚狡猾,专门承风希旨。」
《国语辞典》:承颜顺旨(承颜顺旨)  拼音:chéng yán shùn zhǐ
迎承脸色,顺从其意旨。《三国志。卷六五。吴书。王蕃传》:「蕃体气高亮,不能承颜顺旨,时或迕意,积以见责。」《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女儿女婿也自假意奉承,承颜顺旨,他也不作生儿之望了。」
《国语辞典》:辞微旨远(辞微旨远)  拼音:cí wéi zhǐ yuǎn
措辞隐微而含意深远。《梁书。卷四○。刘之遴传》:「省所撰春秋义,比事论书,辞微旨远。」
《國語辭典》:甘旨肥浓(甘旨肥濃)  拼音:gān zhǐ féi nóng
泛指美酒佳肴。南朝梁。沈约 述僧中食论:「扰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则势利荣名,二则妖妍靡曼,三则甘旨肥浓。」
分類:佳肴美味
《分类字锦》:甘旨之极(甘旨之极)
张九龄荔支赋序余往在西掖尝盛称之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唯舍人彭城刘侯弱年迁累经届南海一闻斯谈倍复嘉叹以为甘旨之极也
分类:荔支
《漢語大詞典》:讽旨(諷旨)
(1).讽喻的旨意。后汉书·宦者传·蔡伦:“ 伦 初受 竇后 讽旨,诬陷 安帝 祖母 宋贵人 。”
(2).讽示以旨意。后汉书·西羌传·滇良:“至 王莽 辅政,欲燿威德,以怀远为名,乃令译讽旨诸 羌 。”
分類:讽喻旨意
《分类字锦》:奉使称旨(奉使称旨)
汉书孔光传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
分类:师儒
《分类字锦》:法旨大著
魏书释老志沙门常山卫道安性聪敏日诵经万馀言研求幽旨慨无师匠独坐静室十二年覃思构精神悟妙赜以前所出经多有舛駮乃正其乖谬后入苻坚时西域有胡沙门鸠摩罗仆思通法门道安思与讲释每劝坚致罗什什亦承安令问谓之东方圣人道安卒后二十馀载而罗什至长安恨不及安以为深慨道安所正经义与罗什译出符合如一初无乖舛于是法旨大著中原
分类:经典
《漢語大詞典》:赍旨
捧持圣旨。《西游记》第九回:“一见当驾官賫旨来宣,惶惧无任。”
分類:捧持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