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旨酒千钟(旨酒千钟)
成公绥正旦歌丰肴万俎旨酒千钟
分类:数目
《漢語大詞典》:旨譬
用意和取譬。晋书·天文志中:“ 济 ( 蒋济 )旨譬甚切,而君臣不悟,终至败亡。”
分類:用意
《漢語大詞典》:元经秘旨(元經秘旨)
微妙的道理。 清 袁枚 续新齐谐·雁岩仙女:“所説言语,都是元经秘旨,不能记忆。”
分類:微妙道理
《漢語大詞典》:谊旨(誼恉)
义旨;要旨。 刘师培 《与人论文书》:“窃以情藻谊恉,两析斯惕,有实无文,焉资行远,华而弗实,鞶帨庸殊。”
分類:要旨
《國語辭典》:主旨  拼音:zhǔ zhǐ
1.主要的意旨。如:「本文的主旨在说明道德的重要性。」
2.现代公文中的一项,用于说明行文的主要意旨。
《漢語大詞典》:朱批谕旨(硃批諭旨)
清 制,内外奏章或特降之旨,由皇帝用朱笔批示,以示出于亲笔。《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十一》世宗宪皇帝硃批諭旨三百六十卷。亦省作“ 硃批 ”、“ 硃諭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十一·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所载臣工奏摺,凡二百二十三人。多者以一人分数册,少者以数人合一册。所奉硃批,一一恭録。”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十九》:“ 乾隆 初,有言东南之土肌理横,故宜水;西北之土肌理直,故不宜水。硃批曰:‘所奏情形是。’於是积数年之疑豁然矣。” 崇彝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琦公 ( 琦善 )递亲供时,随呈黄摺匣一扣,内皆 宣宗 亲笔硃諭。”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四六回:“不多一会儿,就硃諭下来,叫老爷回籍。”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三幕:“一来有许多话写不明白,二来上一个奏折,要起草稿,要誊正,送进宫来,等候朱批;主上有什么要问的地方,再下诏书, 秀成 再上奏折,这样一来,就要半个月。”
《漢語大詞典》:望风希旨(望風希旨)
见“ 望风希指 ”。
《國語辭典》:望风希指(望風希指)  拼音:wàng fēng xī zhǐ
察言观色,企图迎合对方的意旨。形容谄媚阿谀的行为。《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嘿尔,望风希指,甚于受属。」也作「望风承旨」。
《國語辭典》:望风承旨(望風承旨)  拼音:wàng fēng chéng zhǐ
察言观色以迎合对方的意旨。《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由是朝臣震慑,望风承旨。」《晋书。卷三三。石苞传》:「骏戚属尊重,权要赫奕。内外有司,望风承旨。」也作「望风希指」。
《國語辭典》:望风希指(望風希指)  拼音:wàng fēng xī zhǐ
察言观色,企图迎合对方的意旨。形容谄媚阿谀的行为。《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嘿尔,望风希指,甚于受属。」也作「望风承旨」。
《漢語大詞典》:托旨
寄托的旨趣。
分類:寄托旨趣
《漢語大詞典》:托旨(託旨)
寄托的旨趣。 明 陈子龙 《采莲赋》序:“观其託旨,岂非近累?”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託旨甚大, 遗山 元唱殆未曾有。”
分類:寄托旨趣
《國語辭典》:无关宏旨(無關宏旨)  拼音:wú guān hóng zhǐ
不涉及主要宗旨、内容。如:「众人所争论的,都无关宏旨,根本就在浪费时间。」
《國語辭典》:言近旨远(言近旨遠)  拼音:yán jìn zhǐ yuǎn
言辞浅近而意旨深远。参见「言近指远」条。《镜花缘》第一八回:「其书阐发孔孟大旨,殚尽心力,折衷旧解,言近旨远,文简意明,一经诵习圣贤之道,莫不灿然在目。」
《漢語大詞典》:言约旨远(言約旨遠)
言辞简练,含意深远。太平御览卷六一七引 晋 郭澄之 《郭子》:“言各有隔而不通处, 张 忽遥於末坐判之,言约旨远,便足以畅彼我之怀。”《诗刊》1978年第4期:“全信言约旨远,博大精深,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亮了诗歌和整个文艺创作发展的道路。”
《國語辭典》:先意承旨  拼音:xiān yì chéng zhǐ
善于揣度心意,奉承他人。参见「先意承志」条。《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夫先意承旨以求容美,率皆天下浅薄无行义者,其意务在于适人主之心而已,非欲治天下安百姓也。」
《國語辭典》:先意承志  拼音:xiān yì chéng zhì
不等父母表明意愿,就能事先顺应他的心意去做。语出《礼记。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后泛指能揣测他人心意而加以迎合。也作「先意承旨」。
《國語辭典》:先意希旨  拼音:xiān yì xī zhǐ
善于揣度他人心理而迎合其喜好。唐。陈鸿《长恨传》:「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