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微旨
亦作“ 微恉 ”。亦作“ 微指 ”。
(1).精深微妙的意旨。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究洞圣人之微恉。”《后汉书·徐防传》:“ 孔圣 既远,微旨将絶,故立博士十有四家,设甲乙之科,以勉劝学者。” 唐 李翰 《殷太师比干碑》:“夫子称 殷 有三仁,岂无微旨?” 宋 叶适 《沈仲一墓志铭》:“有 彬老 者,北游 程 氏师生间,得性命微旨,经世大意。” 清 方苞 《又书〈封禅书〉后》:“盖谓传所称封禪者七十二君,本无稽之言,但以是致怪物与神通,则举之不以其事,而上古封禪之有无,又不足辨矣。此 子长 之微指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书〉与〈诗〉》:“其序列先后, 宋 人多以为即 孔子 微旨所寓,然古诗流传来久,篇次未必一如其故,今亦无以定之。”
(2).隐而未露的意愿。汉书·翟方进传:“奏事亡不当意,内求人主微指以固其位。”宋书·恩倖传·徐爰:“ 爰 便僻善事人,能得人主微旨。” 宋 陆游 《南唐书·周宗传》:“一日, 烈祖 临镜理白髮,太息曰:‘功业成而吾老矣,奈何!’ 宗 适侍侧,悟微指,乃请如 广陵 ,讽 让皇 以禪代事。” 尚秉和 《北京政府成立》:“时北洋老将数十人,统兵十餘万,胥听内阁指撝,无或违,然内阁微恉鲜能明也。”
《國語辭典》:大旨  拼音:dà zhǐ
主要的意思。《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欲循观其大旨,作日者列传。」《红楼梦》第一回:「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也作「大旨」、「大指」。
《国语辞典》:降旨  拼音:jiàng zhǐ
帝王下诏谕。《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惟有法善密奏到:『此是凶函,宣令番使自开。』玄宗依奏降旨。」《红楼梦》第一六回:「忽有门吏忙忙进来,至席前报说,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
《漢語大詞典》:深旨
深刻的意旨。北史·薛胄传:“每览异书,便晓其义。常叹训注者不会圣人深旨。” 唐 姚合 《听僧云端讲经》诗:“无生深旨诚难解,唯是师言得正真。” 明 吴承恩 《〈两汉书抄〉序》:“文不必首尾,人不必始终,单言约语皆有深旨焉。”
分類:深刻意旨
《國語辭典》:旨趣  拼音:zhǐ qù
宗旨和意义。《北史。卷八四。孝行传。王颁传》:「勤学累载,遂遍通五经,究其旨趣,大为儒者所称。」也作「指趣」。
《高级汉语词典》:旨趣
旨趣
《國語辭典》:奥旨(奧旨)  拼音:ào zhǐ
奥义,要旨。唐。王勃续书序〉:「爰考众籍,共参奥旨。」明。宋濂〈笔记序〉:「凡经史奥旨,昧者显之,讹者订之。」
《國語辭典》:旨甘  拼音:zhǐ gān
美味。明。于谦〈示冕〉诗:「好亲镫火研经史,勤向庭闱奉旨甘。」
《國語辭典》:中旨  拼音:zhōng zhǐ
1.皇帝的谕旨。唐。罗隐 使者诗:「使者衔中旨,崎岖万里行。」《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乃诏陪侍,奉述中旨;末臣庸蔽,敢同献赋。」也称为「中诏」。
2.唐、宋以后,不经中书门下而由内廷直接发出的敕谕。《宣和遗事。前集》:「贯由此恃功,稍专军政,选置将吏,皆取中旨,不复关朝廷矣。」《明史。卷一七九。邹智传》:「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國語辭典》:中旨  拼音:zhòng zhǐ
符合天子的意旨。《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起予圣怀,发言中旨。」《旧唐书。卷一四八。裴垍传》:「垍小心敬慎,甚称中旨。」
《漢語大詞典》:妙旨
(1).精微幽深的旨意。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汉 傅毅 《七激》:“达 牺 农 之妙旨,照 虞 夏 之典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何故信凡人之臆説,迷大圣之妙旨。”梁书·沈约传:“穷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
(2).好的意见,计谋。三国志·吴志·胡综传:“使臣微言妙旨,不得上达。”
《國語辭典》:密旨  拼音:mì zhǐ
秘密的旨令。唐。王建〈赠王枢密〉诗:「长承密旨归家少,独奏边机出殿迟。」
分類:秘密谕旨
《國語辭典》:奉旨  拼音:fèng zhǐ
接受帝王谕旨或上官旨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法司奉旨提到人犯,用起刑来。」《文明小史》第一回:「引见之后,奉旨记名。」
《國語辭典》:本旨  拼音:běn zhǐ
原有的或主要的宗旨、意向。如:「该校教育的本旨在培养国小师资。」《红楼梦》第一回:「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
《漢語大詞典》:称旨(稱旨)
符合上意。汉书·孔光传:“奉使称旨,由是知名。”陈书·赵知礼传:“ 知礼 为文赡速,每占授军书,下笔便就,率皆称旨。”《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战士重伤者,赏不过帛数端,今优人一谈一笑称旨,往往赐束帛、万钱、锦袍、银带,彼战士见之,能不觖望。”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康熙 某年,詔宣 青浦 沈文恪公 荃 入内廷赋诗,称旨,赏貂裘一袭。 沈 绘‘殿廷槖笔’、‘閤门赐貂’二图,以纪荣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