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风旨(風旨)
(1).指君主的旨意,意图。《公羊传·庄公元年》“天子嫁女於诸侯” 汉 何休 注:“礼:尊者嫁女于卑者,必持风旨。”《隋书·裴矩传》:“﹝ 裴矩 ﹞承望风旨,与时消息,使 高昌 入朝, 伊吾 献地,聚粮 且末 ,师出 玉门 。”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三》:“皇帝诚厉风旨,於此中得一二人如 恩 与 吉 者,俾侍太子,则一暴十寒之病庶几免矣。”
(2).泛指意旨,意图。《后汉书·鲍永传》:“ 莽 以 宣 不附己,欲灭其子孙。都尉 路平 承望风旨,规欲害 永 。”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使死者全名,生者服义,敢不钦佩风旨。” 梁启超 《〈民约论〉巨子卢梭之学说》:“各人必须由自己所见而发,不知仰承他人之风旨,苟有所受,斯亦不得公矣。”
(3).风格旨趣。《后汉书·黄宪传》:“ 黄宪 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玼吝。” 明 陈子龙 《六子诗序》:“五七言絶句盛 唐 之妙,在于无意可寻,而风旨深永。” 清 龚自珍 《工部尚书高邮王文简公墓表铭》:“由此例之,公之风旨,其视徒表暴于道路者何如哉!”
(2).泛指意旨,意图。《后汉书·鲍永传》:“ 莽 以 宣 不附己,欲灭其子孙。都尉 路平 承望风旨,规欲害 永 。”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使死者全名,生者服义,敢不钦佩风旨。” 梁启超 《〈民约论〉巨子卢梭之学说》:“各人必须由自己所见而发,不知仰承他人之风旨,苟有所受,斯亦不得公矣。”
(3).风格旨趣。《后汉书·黄宪传》:“ 黄宪 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玼吝。” 明 陈子龙 《六子诗序》:“五七言絶句盛 唐 之妙,在于无意可寻,而风旨深永。” 清 龚自珍 《工部尚书高邮王文简公墓表铭》:“由此例之,公之风旨,其视徒表暴于道路者何如哉!”
《國語辭典》:恩旨 拼音:ēn zhǐ
1.君主所给予的恩典。《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贾府领了此恩旨,一发日夜不閒,年也不曾不生过的。」
2.清代赦典中的一类。《清史稿。卷一四四。刑法志三》:「赦典有恩赦、恩旨之别。」
2.清代赦典中的一类。《清史稿。卷一四四。刑法志三》:「赦典有恩赦、恩旨之别。」
分類:恩典
《漢語大詞典》:微旨
亦作“ 微恉 ”。亦作“ 微指 ”。
(1).精深微妙的意旨。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究洞圣人之微恉。”《后汉书·徐防传》:“ 孔圣 既远,微旨将絶,故立博士十有四家,设甲乙之科,以勉劝学者。” 唐 李翰 《殷太师比干碑》:“夫子称 殷 有三仁,岂无微旨?” 宋 叶适 《沈仲一墓志铭》:“有 彬老 者,北游 程 氏师生间,得性命微旨,经世大意。” 清 方苞 《又书〈封禅书〉后》:“盖谓传所称封禪者七十二君,本无稽之言,但以是致怪物与神通,则举之不以其事,而上古封禪之有无,又不足辨矣。此 子长 之微指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书〉与〈诗〉》:“其序列先后, 宋 人多以为即 孔子 微旨所寓,然古诗流传来久,篇次未必一如其故,今亦无以定之。”
(2).隐而未露的意愿。《汉书·翟方进传》:“奏事亡不当意,内求人主微指以固其位。”《宋书·恩倖传·徐爰》:“ 爰 便僻善事人,能得人主微旨。” 宋 陆游 《南唐书·周宗传》:“一日, 烈祖 临镜理白髮,太息曰:‘功业成而吾老矣,奈何!’ 宗 适侍侧,悟微指,乃请如 广陵 ,讽 让皇 以禪代事。” 尚秉和 《北京政府成立》:“时北洋老将数十人,统兵十餘万,胥听内阁指撝,无或违,然内阁微恉鲜能明也。”
(1).精深微妙的意旨。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究洞圣人之微恉。”《后汉书·徐防传》:“ 孔圣 既远,微旨将絶,故立博士十有四家,设甲乙之科,以勉劝学者。” 唐 李翰 《殷太师比干碑》:“夫子称 殷 有三仁,岂无微旨?” 宋 叶适 《沈仲一墓志铭》:“有 彬老 者,北游 程 氏师生间,得性命微旨,经世大意。” 清 方苞 《又书〈封禅书〉后》:“盖谓传所称封禪者七十二君,本无稽之言,但以是致怪物与神通,则举之不以其事,而上古封禪之有无,又不足辨矣。此 子长 之微指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书〉与〈诗〉》:“其序列先后, 宋 人多以为即 孔子 微旨所寓,然古诗流传来久,篇次未必一如其故,今亦无以定之。”
(2).隐而未露的意愿。《汉书·翟方进传》:“奏事亡不当意,内求人主微指以固其位。”《宋书·恩倖传·徐爰》:“ 爰 便僻善事人,能得人主微旨。” 宋 陆游 《南唐书·周宗传》:“一日, 烈祖 临镜理白髮,太息曰:‘功业成而吾老矣,奈何!’ 宗 适侍侧,悟微指,乃请如 广陵 ,讽 让皇 以禪代事。” 尚秉和 《北京政府成立》:“时北洋老将数十人,统兵十餘万,胥听内阁指撝,无或违,然内阁微恉鲜能明也。”
《高级汉语词典》:旨趣
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