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宿愿(宿願)  拼音:sù yuàn
长久以来的心愿。晋。陆机〈思归赋。序〉:「惧兵革未息,宿愿有违。怀归之思,愤而成篇。」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卖胡粉女子》:「男不胜其悦,把臂曰:『宿愿始伸于此!』」也作「夙愿」。
《漢語大詞典》:宿愤(宿憤)
旧日的愤怨。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序》:“将上以攄 高 文 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 宋 叶适 《取燕》一:“使 契丹 政令犹强,社稷犹固,我独抗宿愤,劳累战,虽得 燕 蓟 ,而财竭民怨,内溃外叛,遂以失国。”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霏微滴沥,溅面洒肌,浩荡鏗鍧,惊心动魄。可以起壮志,可以醒醉魂,可以洗尘纷,可以平宿愤,亦天下伟观也。”
分類:旧日
《國語辭典》:暖阁(暖閣)  拼音:nuǎn gé
1.与大屋隔开而又相通连,可设炉取暖的小房间。泛指设炉取暖的小阁。唐。白居易 别春炉诗:「暖阁春初入,温炉兴稍阑。」《红楼梦》第五二回:「四人围坐在熏笼上叙家常,紫鹃倒坐在暖阁里临窗作针黹。」
2.官署大堂设案之阁。《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他而今官大了,是翰林院大学士,又带著左春坊,每日就要站在朝廷大堂上暖阁子里议事。」
《漢語大詞典》:宿习(宿習)
(1).谓长久地学习积累。 汉 王充 论衡·逢遇:“学不宿习,无以明名。”
(2).平素所学习的;预先诵习过的。册府元龟卷九五一引 宋 陶岳 五代史补:“ 郭忠恕 ,七岁童子及第,富有文学,尤工篆隶。尝有人於 龙山 得鸟迹篆, 忠恕 一见,輒诵如宿习。”宋史·李穀传:“﹝ 李穀 ﹞发愤从学,所览如宿习。”
(3).佛教指前世具有的习性。 唐 刘禹锡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诣河南尹白侍郎》诗:“宿习脩来得慧眼,多闻第一却忘言。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罗卜 三周礼毕,遂即投仏出家,丞(承)宿习因闻法证﹝得阿罗﹞汉果。”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天下之事,有不学而能者,儒家则谓之天性, 释 氏则以为宿习,其事甚众: 唐 以文称,如 白乐天 七月而识‘之’、‘无’二字, 权德舆 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
(4).旧日的积习。 宋 陆游 《永日无一事作诗自诒》:“得非閔我老,作意鐫其顽。扫除尽宿习,使得终日閒。”
《漢語大詞典》:旧态
旧日的姿态或形状。例如:旧态复发。
分類:旧日姿态
《國語辭典》:宿憾  拼音:sù hàn
旧恨。《宋史。卷三一九。刘敞传》:「御史中丞王陶有宿憾,率侍御史苏寀共排之。」
分類:旧日仇恨
《漢語大詞典》:宿恨
犹旧恨。旧日的仇恨。三国志·吴志·孙辅传“生得 祖郎 等”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尔昔袭击孤,斫孤马鞍,今创军立事,除弃宿恨,惟取能用,与天下通耳。” 清 洪楝园 《后南柯·招驸》:“强邻国势莫如,视眈眈交张虎牙。檀萝密议,有千年宿恨心头掛。”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章:“猛触宿恨,肺叶震然,不知所可。”
分類:旧日仇恨
《国语辞典》:矜免  拼音:jīn miǎn
旧日罪犯情有可悯,而免除其罪刑的一部分或全部。
《漢語大詞典》:蛊事(蠱事)
犹故事。指旧日的典章制度等。尚书大传卷三:“乃命五史以书五帝之蛊事。” 王引之 曰:“释文曰:蛊一音故,蛊之言故也。《周官·占人》:以八卦占筮之八故。 郑 注曰:八故谓八事……蛊事,犹故事也。”见经义述闻·周易上
《漢語大詞典》:宿知
犹旧交,旧日的知交。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兵事骤迁:“ 吴兑 以 河南 副使陞僉都,抚 宣府 ,虽以才望,亦出 高新郑 掌銓,报宿知也。”
《漢語大詞典》:曩分
旧日的情分。 唐 罗隐 《送裴饶归会稽》诗:“两鬢不堪悲岁月,一卮犹得话尘埃。家通曩分心空在,世逼横流眼未开。” 宋 梅尧臣 《吴长文紫微见过》诗:“尚期新醪熟,还往袭经纬。乃知君子德,曩分替也未?”
分類:旧日情分
《漢語大詞典》:宿忿
旧日的忿恨。《旧唐书·吐蕃传下》:“自今而后,屏去兵革,宿忿旧恶,廓焉消除。” 宋 苏舜钦 《蓝田悟真寺作》诗:“凿石龕边崖至深,近有浮屠於此相棖触,悁心宿忿两不解,一乃颠挤死其谷。”
分類:旧日忿恨
《国语辞典》:哩嗹  拼音:lī lián
旧日乞丐所唱的歌曲。参见「莲花落」条。《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昼无饘粥夜无眠,落得街头唱哩嗹。」
《漢語大詞典》:宿嫌
旧日的嫌隙。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帝以宿嫌,欲枉法诛治书执法 鲍勛 ,而 柔 固执不从詔命。” 宋 孔平仲 续世说·雅量:“议事谓 吉甫 必逞憾於 贄 ,重搆其罪。及 吉甫 至部,与 贄 甚欢,不以宿嫌介意。” 沙汀 《淘金记》五:“当 芥茉公爷 他们进来的时候,发见三个人在一道喝酒,他以为 白酱丹 和 么长子 是已丢开宿嫌,开始在 筲箕背 合作了。”
分類:旧日嫌隙
《漢語大詞典》:宿怒
旧日的怨恨。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仁宗 一日在 邇英 ,谓讲官曰:‘ 程琳 心行不忠,在 章献 朝尝请立 刘 氏庙,且献七庙图。’时 王洙 侍读闻之。 仁宗 性宽厚, 琳 竟至宰相,盖无宿怒也。” 明 李贽 《与曾中野书》:“夫世间是与不是,亦何常之有,乃羣公劝我者不曾於是非之外有所发明,而欲我藏其宿怒,以外为好合,是以险侧小人事我也。”
分類:旧日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