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9,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下一页
张旦年
刘昉(字 方明 旦 )
丁宣(名 卜 字 宗旦 )
刘旦
孙旦
林昉(字 旦翁 )
邓旦(字 日升 )
释清旦( 严 号 慧通 )
杜师旦
齐旦
杨万里(字 廷秀 号 诚斋 文节 )
王皓( 昕 字 之旦 翼阳侯、高丽国王 庙号 明宗 光孝 )
麋师旦(字 周卿 )
糜师旦(字 周卿 )
其它辞典(续上)
阎旦张旦年
刘昉(字 方明 旦 )
丁宣(名 卜 字 宗旦 )
刘旦
孙旦
林昉(字 旦翁 )
邓旦(字 日升 )
释清旦( 严 号 慧通 )
杜师旦
齐旦
杨万里(字 廷秀 号 诚斋 文节 )
王皓( 昕 字 之旦 翼阳侯、高丽国王 庙号 明宗 光孝 )
麋师旦(字 周卿 )
糜师旦(字 周卿 )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四年(1134)任成都府路转运副使。绍兴五年(1135)任成都府知府兼安抚使。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六年(1136)任蕲州知州。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刘昉,字方明,潮阳(今属广东)人。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南宋馆阁录》卷八)。高宗绍兴十年(一一四○),为实录院检讨官,因事罢。以秦桧荐,为荆湖南路转运副使,改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自十三年至十八年,三知潭州。事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七、一三七、一五五、一五七。全粤诗·卷二七
刘昉,字方明。海阳(今潮州)人。刘允之子。宋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宋高宗绍兴十年(一一四○),任实录院检讨官。以事罢。秦桧荐为荆湖南路转运副使,改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官至龙图阁学士。事见清阮元修《广东通志》卷六六,清林杭学修康熙二十年四年刊《潮州府志》卷九上以昉附于其父刘允传中。诗二首。全宋文·卷四○八三
刘昉,后更名旦,字方明,潮州揭阳(今广东揭阳)人,宣和六年进士。绍兴中为左宣教郎,迁祠部员外郎。九年,擢礼部员外郎、知制诰,试太常少卿,兼崇政殿说书。出知虔、潭州,为湖南安抚使。尝希秦桧意劾向子忞强横虐民。十六年以措置徭人有功,升直宝文阁。任夔州守,十八年得替,再任湖南。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六一、职官七○之二九、选举三四之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一二八、一三○、一三四、一三五、一四九、一五二、一五三、一五五,《南宋馆阁录》卷八,《宋史》卷四九四,《南宋制抚年表》卷下,《宋诗纪事补遗》卷四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丁宣,一名卜,字宗旦,延陵(今江苏丹阳西南)人。高宗绍兴中通判处州(清光绪《丹阳县志》卷一八)。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汀州莲城人,字日升。四次应举不遇,卜居县东石岩,题其居为“尚友斋”,绝意仕进。日以诗酒自娱,隐居凡四十余年,以寿终。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清旦,俗姓严,蓬州仪陇(今属四川)人。初出关至德山,后住岳州永庆寺,迁潭州慧通寺。为南岳下十六世,大沩佛性法泰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六首。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清旦号慧通。蓬州严氏子也。初辞亲爱即嗜空宗。闻有教外别传之道注念日切。乃腰包出关拟投丛席。时大沩泰和尚住德山。谒之值泰上堂举。赵州曰。台山婆子已为汝勘破了也。且道意在甚么处。良久曰。就地撮将黄叶去。入山推出白云来。旦闻平生疑碍释然。翌日入室。泰问曰。前百丈不落因果因甚堕野狐。后百丈不昧因果因甚脱野狐。旦曰。好与一坑埋却。住后上堂曰。三脚驴子弄蹄行。步步相随不相倒。树头惊起。双鲤鱼拈来。一老一不老。为怜松竹引清风。其奈出门便是草。因唤檀郎识得渠。大机大用都推倒。烧香勘證见根源。粪扫堆头拾得宝。丛林浩浩谩商量。劝君莫谤先师好。旦之门庭严肃机语峻利。是故学者多难泊焉。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清旦,字慧通,蓬州严氏子也。初辞亲爱,即嗜空宗,闻有教外别传之道,注念日切。乃发足远游,欲投丛席。时大沩山泰住德山,谒之。值泰上堂,举赵州曰:“台山婆子已为汝勘破了也,且道意在甚么处?”良久曰:“就地撮将黄叶去,入山推出白云来。”旦闻,平生疑碍释然。翌日入室,泰问曰:“前百丈不落因果,因甚堕野狐?后百丈不昧因果,因甚脱野狐?”旦曰:“好与一坑埋却住。”后上堂曰:“三脚驴子弄蹄行,步步相随不相到。树头惊起双鲤鱼,拈来一老一不老。为怜松竹引清风,其奈出门便是草。因唤檀郎识得渠,大机大用都推倒。烧香勘證见根源,粪扫堆头拾得宝。丛林浩浩谩商量,劝君莫谤先师好。”旦之门庭严肃,机语峻利,故学者仰之,知取法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二十年(1150)任军器监丞,2月已在任。绍兴二十二年(1152)任驾部郎中。绍兴二十四年(1154)任淮南东路提举常平茶盐等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7—1206 【介绍】: 宋吉州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调零陵丞。张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遂名其书房“诚斋”。孝宗初知奉新县,以荐为国子监博士。历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进太子侍读。淳熙十四年以反对吕颐浩配享庙祀,出知筠州。光宗立,召为秘书监,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宁宗嗣位,乞致仕。后屡召不起。性刚直,不附韩侂胄。立主恢复之计。工诗,自成诚斋体,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号称南宋四大家。有《诚斋集》。全宋诗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历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乾道六年(一一七○),召为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为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秘书少监(同上书《秘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为序,遂以失职丐去,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谥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乾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为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乾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四十四卷。词学图录
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有《诚斋集》,词附其中。全宋文·卷五二八五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时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就除提点刑狱,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孝宗亲擢为东宫侍读。累迁左司郎中,秘书少监,以直秘阁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出为江东运副,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遂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宁宗时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开禧二年卒,年八十(《宋史》本传作「八十三」,误),谥文节。万里早年受学于张浚,工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著有《易传》二十卷(存)、《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存)等。见《宋史》卷四三三本传,清邹树荣编《杨文节公年谱》。
人物简介
简介
王皓(1131年—1202年),高丽王朝第19任君主(1170年—1197年在位)。原名昕,字之旦,是高丽仁宗三子,高丽毅宗胞弟。早年受封翼阳侯,后升为翼阳公。1170年武臣政变发生后,他被郑仲夫、李义方等武臣扶植上位,1172年获金朝册封为高丽国王。他任内是武臣政权下的傀儡,沉浸于书画艺术,缠绵于儿女之情,慑于武臣淫威而仰其鼻息以度日。先后历经了李义方、郑仲夫、庆大升、李义旼等武臣的轮流专权,1196年崔忠献兄弟推翻李义旼,翌年废黜王皓,另立其弟王旼(高丽神宗),五年后王皓病死于昌乐宫,庙号明宗,谥号光孝,葬于智陵。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麋师旦(一一三一~一一九七),字周卿,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吴郡志》卷二八)。历高邮、西安尉,通州、南康军、衢州教授,知富阳县,秀州。宁宗庆元初以左司郎中召,适金国贺生辰使至,假显谟阁学士充接伴使。三年卒于常州,年六十七。事见明崇祯《吴县志》卷四五。全宋文·卷五四一九
麋师旦(一一三一——?),字周卿,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锴子。绍兴十八年第进士。曾为高邮、西安二县尉,通州、衢州、南康军三郡教授,历知富阳县、秀州。庆元初以尚书左司郎中迁显谟阁学士,官至吏部侍郎。见《庆元党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宋元学案》卷九七,《宋诗纪事补遗》卷四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2—? 【介绍】: 宋平江府吴县人,字周卿。糜锴子。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历知富阳、秀州,赈荒□灾,民甚德之。宁宗庆元中累官显谟阁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封咸安郡开国侯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