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连日春(1827~1887),字霭如,清三貂顶双溪(今新北双溪乡)人,后迁住大稻埕。八岁能文,及冠,遍读群书,拜大龙峒名儒陈维英为师。同治八年(1869)与陈维英、张半崖、查少白、白良骥、潘永清、陈树蓝等二十馀人,同游剑潭,以〈题剑潭古寺〉诗相唱和。光绪二年(1876)中举,返乡后题所居处曰:「鸠之居」,设塾稻江,孜孜造士。光绪十年(1884),曾协助刘铭传击退侵台法军。连氏书法峭丽,有晋人风貌;著有诗文集多卷,惜多散佚。
日意格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5—1886 【介绍】: 法国人。曾参与英法联军攻占广州之役。清同治间,任宁波海关税务司。组织“常捷军”,助清军镇压太平军。后助左宗棠创福州船政局,充正监督。中法战争时解职。有《福州船政局及其成果》。
李日跻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李日跻,云南省云南府易门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年(1876年),参加丙子恩科会试,得贡士第84名。殿试登进士3甲第72名。同年五月(6月3日),著分六部学习。
李日章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李日章,广西省柳州府象州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年(1876年),参加丙子恩科会试,得贡士第102名。殿试登进士3甲第155名。同年五月(6月3日),经吏部掣签,授即用知县。
吴日升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吴日升,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三年(1877年),参加丁丑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5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六年四月,散馆后,授翰林院检讨。
陈日新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日新,江西省南昌府新建县人,进士出身。光绪九年(1883年),参加癸未科殿试,登进士二甲72名。同年五月,著以主事分部学习。
郭日章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郭日章,陕西省兴安府汉阴厅人,进士出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参加光绪戊戌科殿试,登进士二甲143名。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8—1927 【介绍】: 清广东南海人,初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更甡,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十四年,首次上书光绪帝,建议变法。后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倡今文经学,借鼓吹孔子托古改制,言变法改良。二十一年《马关条约》签订,有为联合在京会试举人一千三百余人上书清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中进士,授工部主事,不就。组织《强学会》,编印《中外纪闻》等,鼓吹变法维新。二十四年,得光绪帝召见,促成“百日维新”。戊戌政变起,逃亡国外。后持保皇立场,反对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曾与张勋共谋复辟帝制。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二
康有为,原名祖诒,字长素,一字广厦,号更生,南海人。光绪乙未进士,官工部主事。有《万木草堂丛书》。
词学图录
康有为(1858-1927) 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初名祖诒。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会试前发起"公车上书",要求拒签《马关条约》,变法图强。授工部主事,未就。在京创办强学会。清德宗召见问对,因宣布变法。戊戌政变作,流亡香港、日本及欧美各国,组保皇会,主张君主立宪。入民国,任孔教会会长。治今文经公羊学,借古改制言变法改良。工为政论文。馀事为诗,返虚为浑,积健为雄,有抉天心探地肺之奇。词仅传少作一首。有《康南海先生诗集》,词见《全清词钞》。
黄鹤楼志·人物篇
康有为(1858—1927) 近代改良派领袖、思想家。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南海先生”。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授工部主事。1898年与梁启超等人发动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逃亡国外,归国后主张君主立宪。光绪十五年(1889)十月溯江西上,游览武昌、汉阳,登临黄鹤楼故址,作七律《登黄鹤楼》诗一首,用“百战山川扼势雄”的诗句来概括此地险要形势,描述黄鹤楼曾见证身经百战、碧血芳草的历史侧面,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之情。
维基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康有为),清末维新变法派主要发起者,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生、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光绪廿一年(1895年)进士,曾与弟子梁启超合作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通缉而出逃。1912年宣统退位后,康有为继续反对共和,1917年曾与张勋合作,发动兵变,拥立宣统帝,是为丁巳复辟,但四日之内就被段祺瑞讨平。1927年在一场宴会后病逝。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日翔 (1860~1913),字藻耀,号梧冈,清凤山县鼓山(今高雄市)人,为当地豪富陈福谦长子。幼时尝至晋江就读,后返乡应童子试,入邑庠为县学附生。光绪四年(1878)与施士洁、汪春源、陈望曾、丘逢甲、许南英等人,于竹溪寺设「崇正社」,为台南诗社之滥觞。光绪十一年(1885)中举,次年任职内阁中书,旋因改葬祖茔辞官返台。光绪十八年(1892)台湾倡修通志,与举人卢德祥、恩贡生周熙清、儒学教官王春华等人共同纂修《凤山县采访册》,由卢氏总其成,光绪二十年(1894)书成,约三十万言。乙未(1895)割台,陈日翔将家产委交诸弟,孑然内渡,寓居厦门鼓浪屿。后奉朝命为清廷驻菲律宾总领事,一年后又升任驻南美秘鲁公使,辞不赴任。1903年担任鼓浪屿会议公所首任议长。1904年与林辂存集资十二万银元创办「华宝制瓷公司」,乃厦门第一家侨办工厂。后返台修墓,日人待之以礼。宣统年间,授广东布政司,上任前辛亥革命爆发,陈日翔之政治生涯至此终止。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北向痛哭,遗命以清制衣冠殉。大正二年(1913)五月二十一日卒,年五十四。〖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4年;许成章《高雄市志。艺文篇》,高雄:高雄市文献委员会,1968年1月。 〗 (欧纯纯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丘逢甲(1864~1912),谱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又号蛰庵、仲阏;乙未内渡后自署仓海君、南武山人、海东遗民、痛哭生。清淡水厅铜罗湾(今苗栗铜锣)人。十四岁取中秀才,丁日昌赠以「东宁才子」之印;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次年(1889)取中三甲第九十六名进士,钦点工部虞衡司主事。不久,以亲老告归,先后担任宏文、罗山、崇文书院主讲,兼任《台湾通志》总局采访工作。甲午战败,割台议起,丘氏上书请愿,反对割让,与台湾官绅共组台湾民主国,并担任义军统领,督办团练,以「抗倭守土」号召抗日。日军抵台不久,继民主国总统唐景崧之后,避难广东镇平祖籍。西渡后致力于兴学教育,曾担任韩山、东山、景韩书院主讲,创潮汕第一所新式教育机构:岭东同文学堂,开新学风气之先。又曾担任广东咨议局副议长,军政府教育部长等。1912年病逝于镇平,临终遗言须向南葬,以示不忘台湾。 丘逢甲乙未(1895)之前诗作,多见于《柏庄诗草》,计古近体诗约二百五十首。内渡后诗作以《岭云海日楼诗钞》为主,乃丘逢甲病逝后,由其四弟瑞甲、五弟兆甲按年编次,得十三卷,凡千馀首。兹以陈炎正编《柏庄诗草》〖此诗稿由陈炎正于1978年购得,又抄录丘逢甲少作后,集为《丘仓海先生诗文录》,与《柏庄诗草》原稿影本合并出版。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出版《岭云海日楼诗钞》〖台湾省文献会本依据丘瑞甲、丘兆甲编辑,邹鲁校订的《岭云海日楼诗钞》(含《选外集》)加标点编印,于1994年出版,内容较为完整,故据以为底本。 〗为底本,并参照王国璠编《柏庄诗草》〖王国璠据《柏庄诗草》原稿影本整理作注,另将《丘仓海先生诗文录》中的诗歌分出,题为「仓海先生集外集」,并入该书。1980年由台北市文献委员会出版。 〗(简称王本)、丘瑞甲、丘兆甲编,邹鲁校订《岭云海日楼诗钞》(简称邹本)〖丘瑞甲、丘兆甲编辑,邹鲁校订《岭云海日楼诗钞》,内附丘瑞甲补辑《选外集》,1937年由广州中山大学出版部出版,台湾大学图书馆、台湾文献馆典藏。 〗、黄志平、丘应枢、丘晨波编《岭云海日楼诗钞》(简称徽本)〖黄志平、丘应枢、丘晨波编校,《岭云海日楼诗钞》,1984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包括诗作十三卷、《选外集》、《选外集补遗》、《柏庄诗草》、《罗浮游草附录》等。 〗、黄志平、丘晨波编《丘逢甲集》〖黄志平、丘晨波主编的《丘逢甲集》,2001年由长沙岳麓书社出版。为目前最新的丘逢甲全集,按时间排序,但未区分选外集、补遗等。〗,并增补光绪己亥(1899)岭南宝经阁刊刻的《金城唱和集》,以及《诗畸》、《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师友风义录》、《台湾诗乘》、《三六九小报》、《诗报》、《台湾诗醇》、《东宁击钵吟后集》、《台湾诗海》等辑录编校。
词学图录
丘逢甲(1864-1912) 字仙根,号蛰仙、仲阏、仓海。台湾苗栗县人。光绪十五年进士。有《岭云海日楼诗钞》。
维基百科
丘逢甲(1864年12月26日—1912年2月25日),谱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晚号仓海君,一作沧海君,清朝官员、诗人和教育家,台湾府淡水厅铜锣湾(今苗栗县铜锣乡竹森村)客家人,祖籍广东嘉应府镇平县(今梅州市蕉岭县)。光绪十五年进士,曾参与台湾民主国抗日运动,擅长诗文,有《柏庄诗草》、《岭云海日楼诗钞》。 因父亲丘龙章受聘讲授汉文,丘逢甲于同治三年(1864年)在福建省台湾府淡水厅后垄堡铜锣湾(今台湾苗栗县铜锣乡竹森村)出生。光绪十五年(1889年),丘逢甲至燕京赴试,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工部虞衡司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师做官,以「亲老需侍」为由返台,受台湾望族,原籍漳州的筱云吕氏(今称神冈吕家)礼聘讲授汉文。其兄丘先甲也因办理乡勇团练、开垦土地等因素,举家迁往台中。 丘逢甲曾到台中「衡文书院」任主讲,后又于台南和嘉义举办新式学堂。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丘逢甲奉旨督办团练。次年,清军战败,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台湾人民激愤,丘逢甲呈文,反对割台。条约生效后,丘逢甲倡立民主国,率绅民奉旗、玺及总统印,献于巡抚唐景崧,并声援义军反抗。5月23日,唐景崧发表《台湾民主国独立宣言》。5月25日,台湾民主国成立,年号“永清”,唐景崧出任总统,刘永福为大将军,李秉瑞为军务大臣,丘逢甲为义勇军统领。唐景崧驻守台北,丘逢甲奉命驻兵南崁策应。 5月29日,日军登台,进佔基隆,守军不敌。6月4日,总统唐景崧弃职,乘德商轮船逃往厦门。丘逢甲见局势不可为,便返回台中,携家眷内渡广东嘉应州。离台前有诗:「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传颂一时。 丘逢甲内渡唐山后,先后主讲潮州韩山书院、潮阳东山书院、澄海景韩书院,并与三弟树甲共同成立岭东同文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年)赴广州,任广东学务公所参议。三十二年(1906年),任广州府中学堂监督,三十四年(1908年),被推为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宣统元年(1909年),广东咨议局成立,丘逢甲当选议员,既而被推举为副议长。 丘逢甲积极支持姚雨平、邹鲁等人的反清革命活动。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各省响应,广东宣布独立,推胡汉民为都督。丘逢甲被选为代表,选举孙文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民国元年(1912年),丘逢甲因积劳成疾,请假南返。2月25日,卒于广东镇平员山里门第,遗言「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丘逢甲出殡时,“执绋而哭者数千人”,有挽联曰:“忆当年,祸水滔天,空拼九死余生,双手难支新建国;病今日,大星坠地,只剩二三遗老,背面同哭故将军。”

正面评价

丘逢甲少年得志,却弃官返台从事教育工作;乙未割台时,他首倡独立抗日;内渡大陆后则献身推广新式教育,为国家培养元气。终其一生始终对国家抱有高度的期望,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操。 丘逢甲的诗文曾获得诸多学者高度的评价:钱仲联曾评其《岭云海日楼诗钞》曰「七律一种,开满劲弓,吹裂铁笛,真成义军旧将之诗。」柳亚子谓「时流竟说黄公度,英气终输仓海君,战血台澎心未死,寒笳残角海东云。」梁启超则誉为「诗界革命钜子」、「天下健者」

负面评价

反割台运动期间,丘逢甲虽首先刺血上书,反对割台,尔后却提前内渡,其前后言行不一,后人颇有微词。连雅堂在《台湾通史》便作总评为「成败论人,吾所不喜,独惜其为吴汤兴、徐骧所笑尔。」 丘氏内渡之际,传闻其贪污,挟带十万两白银之巨额公款而行;但因无实据,亦有持不同意见者,其贪污之事,迄今尚有争议。
释日照 朝代:清末民国初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日照,字信林,姓孙氏。生而颖异,托迹桑门。年十二,依福善庵谷山薙染,内外经典,锐志研求。光绪二十年,受具于金陵宝华浩净,律学精勤,威仪无忒。旋于焦山讲筵,谛听真义,金山宗匠,参叩玄旨。由是教观双明,禅心独印。复闻通智法师讲《楞严》于维扬万寿寺,径往相依,止息十年。忽生惺悟,刺指书《华严经》八十一卷,《法华经》七卷,血痕犹在,悲愿益深。更礼阿育王释迦舍利,然指两度,信心泼泼,了无恸苦。尝慨念祖庭,栋屋颓败,力任修建,焕然改观。寻徇众请,主席扬州福缘八载,辛勤重造山门、河堤、禅堂、经楼、净室、廊庑七十馀间,将次落成,忽遇狂飙,楼阁倾覆,忿不欲生,赴水几没,以救得苏。复感檀助,劬劳三载,卒复旧模。以辛酉九月三日示寂,春秋四十有八,僧腊三十有六。照戒行森严,生平无倦,《楞严》十卷,晨夕讽诵,寒暑罔间,于禅教莲宗,皆得其奥,念佛利生,望人甚深,开导法化,如瓶泻水,倾心造福,财不私蓄,尤为僧所难云。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潘静淑(1892-1939) 名树春。苏州人。吴湖帆夫人。出身簪缨世家,曾祖潘世恩,祖父潘曾莹,伯父潘祖荫,静淑为潘祖年的次女,1915年适吴大澄孙湖帆,诗画相得,有"管赵"之誉。1922年静淑三十初度,其父以宋刻《梅花喜神谱》相赠,遂以"梅景书屋"名其居。1939年6月29日突患腹疾,三日而殁,吴湖帆"几不欲生,遂更名日倩,号倩庵,取奉倩伤神之意。"(倩即奉倩,三国魏荀粲字,荀妻逝,每不哭而伤神,岁余亦死)。
人物简介
潘静淑,1892-1939.6.29,名树春,吴门大画家吴湖帆夫人,苏州人。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熊东遨,字日初,号楚愚,别署忆雪堂。1949年生,湖南宁乡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楹联学会、美国《环球吟坛》、新华诗社、诗刊子曰诗社顾问;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湖南诗词协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诗词创作和理论研究。先后担任“世纪颂”、“沈园杯”、“屈原杯”、“根祖杯”、“百诗百联”、“聂绀弩奖”、“湘天华杯”等多届全国诗词大赛评审委员。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曾在湖南电视台开辟“诗词曲联”系列讲座,将传统诗词教学搬上屏幕。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诗词曲联入门》、《古今名联选评》、《诗词医案拾例》、《画眉深浅》、《求不是斋诗话》、《仙侣同舟集》、《忆雪堂选评当代诗词》等三十馀种。参与《诗经鉴赏辞典》、《唐宋八大家鉴赏辞典》、《花鸟诗歌鉴赏辞典》、《清诗鉴赏辞典》、《中国旅游名胜诗话》、《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百年文言》等十馀部大型文献辞书的编撰。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刘逸生(1917—2001)原名刘日波,香山县(今中山市)沙溪镇溪角人。1938年8月考入香港《星岛日报》当校对、编辑。1939年考入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学习,开始接触进步思想。1942年任佛山第五中学语文教员。1943年赴梧州任《言报》编辑主任。1945年抗战胜利后,到广州《晨报》当编辑主任,是年底转任香港《正报》副总编辑。1949年任香港《华商报》编辑。解放前著有通俗读物《“国大”演义》。就这样,他从排字工人、校对员开始,经过长期的艰苦自学,终于成为著名的编辑、诗人和研究古典文学的专家。
词学图录
刘逸生(1917-2001) 一名日波。广东中山人。1938年毕业于香港中国新闻学院。任职报界,暨南大学新闻系教授。有《唐诗小札》、《宋词小札》、《唐人咏物诗选》、《龚自珍己亥杂诗注》、《龚自珍诗选》、《微型诗品》、《刘逸生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