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36
典故
2
词典
1
分类词汇
33
共33,分3页显示
1
2
3
2
3
下一页
分类词汇
既望
大还
一夏
夏中
上旬
灯节
灯期
秋禊
灶神
湔裳
法腊
散灯
大迁
韩战
放魂
《國語辭典》:
既望
拼音:
jì wàng
阴历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古时称「既望」之时间则较长,或指十四、十五至二十三、二十四之时段。宋。
苏轼
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分類:
十五
日至
《漢語大詞典》:
大还(大還)
(1).谓全军撤回。
《
左传·襄公十四年
》
:“ 伯游 曰:‘吾令实过,悔之何及,多遗 秦 禽。’乃命大还。”
(2).即大迁,日至于女纪之称。
《淮南子·天文训》
:“﹝日﹞至於鸟次,是谓小还;至於 悲谷 ,是谓餔时;至於女纪,是谓大还。”参见“ 大迁 ”。
(3).大还丹。 唐
李白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诗:“赫然称大还,与道本无隔。” 唐
马湘
《诗》
之二:“时人若觅长生药,对景无心是大还。” 清
冯桂芬
《和朱兰坡师重游頖宫元韵》
:“朗鉴无花推眼老,大还有药驻颜童。”
(4).死之婉称。 宋
楼钥
《宜人杨氏挽词》
诗:“一昨闻微恙,寧知竟大还。”
分類:
全军
撤回
日至
至于
《漢語大詞典》:
大迁(大遷)
(1).指迁都。
《
周礼·春官·大卜
》
:“国大迁、大师,则贞龟。”
(2).日至于 女纪 之称。古人认为日出于 旸谷 ,入于 虞渊 ,中经 昆吾 ,是谓正中;至于 鸟次 ,是谓小迁;至于 女纪 ,是谓大迁。见
《淮南子·天文训》
。今本
《淮南子》
作“小还”、“大还”,
《初学纪》
卷一引作“小迁”“大迁”。 王念孙
《
读书杂志·淮南三
》
:“小还、大还,当为小迁、大迁,字之误也。迁之为言西也。日至 昆吾 谓之正中;至 鸟次 则小西矣,故谓之小迁;至 女纪 则大西矣,故谓之大迁。”
分類:
日至
至于
迁都
旸谷
卯时
《漢語大詞典》:
一夏
(1).一个夏季。 汉
王充
《
论衡·顺鼓
》
:“其遭若 尧 、 汤 之水旱,犹一冬一夏也。” 宋
戴复古
《织妇叹》
诗:“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
(2).僧徒以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静修之期,谓之一夏。佛经中称为安居。见
《
翻译名义集·众善行法安居
》
。
分類:
僧徒
夏
四月
日至
七月
十五
静修
修之
《漢語大詞典》:
夏中
(1).犹夏季。 晋
王羲之
《谢仁祖帖》
:“忽然夏中感怀,冷冷不适。足下復何似,耿耿。” 唐
戴叔伦
《送裴判官回湖南》
诗:“莫怕南风且尽欢, 湘 山多雨夏中寒。”
《
宋书·庾炳之传
》
:“ 刘雍 自谓得其力助,事之如父,夏中进甘蔗,若新发於州。”
(2).佛教语。谓夏安居间之九十日,即从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
分類:
佛教语
夏
夏季
九十
四月
日至
七月
十五
《國語辭典》:
上旬
拼音:
shàng xún
十日为一旬,每月的前十日,称为「上旬」。《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以七月上旬赍三十日粮。」《儒林外史》第三回:「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著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
分類:
十日
一日
日至
上旬
《國語辭典》:
灯节(燈節)
拼音:
dēng jié
元宵节的别称。参见「元宵节」条。《金瓶梅》第四三回:「你等过灯节再来计较,我连日家中有事。」《儒林外史》第二回:「每日二分银子在和尚家代饭,约定灯节后下乡,正月二十开馆。」
分類:
农历
正月
十三
日至
民间
游乐
《國語辭典》:
灯期(燈期)
拼音:
dēng qí
观赏花灯的日期,即灯节。宋。
陆游
上元前一日
诗:「峭寒增酒价,微雨恼灯期。」
分類:
元宵节
前后
游乐
一段时间
时间
农历
正月
十三
日至
《國語辭典》:
灯节(燈節)
拼音:
dēng jié
元宵节的别称。参见「元宵节」条。《金瓶梅》第四三回:「你等过灯节再来计较,我连日家中有事。」《儒林外史》第二回:「每日二分银子在和尚家代饭,约定灯节后下乡,正月二十开馆。」
分類:
农历
正月
十三
日至
民间
游乐
《國語辭典》:
秋禊
拼音:
qiū xì
旧时在七月十四日为驱除不祥而举办的祭祀习俗。
分類:
农历
七月
十四
日至
水滨
祓除
不祥
祭祀
《國語辭典》:
灶神
拼音:
zào shén
民间供奉于厨房,为掌管一家祸福、财气的神祇。也称为「灶君」、「灶王爷」。
分類:
灶神
农历
日至
除夕
上天
陈报
报人
人家
善恶
十二月
《漢語大詞典》:
湔裳
旧俗于农历正月元日至月晦,士女酹酒洗衣于水边,以辟灾度厄。 隋
杜台卿
《
玉烛宝典
》
卷一:“﹝农历正月﹞元日至于月晦,民并为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於水湄,以为度厄。”注:“今世唯晦日临河解除,妇女或湔裙也。”
分類:
农历
正月
日至
月晦
士女
酹酒
洗衣
水边
元正
《漢語大詞典》:
法腊(法臘)
佛教语。比丘自出家始,每年夏季三月(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安居坐禅,称为夏腊。后因以“法腊”称比丘受戒的年数。 宋 赞宁 等
《
宋高僧传·兴福传三·后晋东京相国寺遵诲
》
:“﹝ 遵诲 ﹞享寿七十一,法腊五十一。” 清
俞樾
《
春在堂随笔
》
卷十:“﹝ 义浄 ﹞ 先天 二年卒,春秋七十九,法腊五十九。”参见“ 法岁 ”。
分類:
佛教语
比丘
自出
出家
每年
夏
三月
四月
十五
日至
七月
安居
坐禅
《漢語大詞典》:
法岁(法歲)
佛教语。出家受戒后的僧人,每年夏天安居三月。安居毕,即增加一年的“法岁”。因以“法岁”称僧人出家的年资。 明
田汝成
《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
》
:“ 宋 时僧家以四月十五日结制,安居刹院,不敢起单云游。建楞严会,每日诵经脩懺。朝廷降赐金帛,檀信随喜,施助无虚日。至七月十五日设斋解制,谓之法岁周圆。”
分類:
佛教语
出家
受戒
僧
每年
夏天
天安
安居
三月
《漢語大詞典》:
散灯(散燈)
古代风俗,于正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晚上在家中燃灯遍散各处以辟除不祥。 明 刘侗 于奕正
《
帝京景物略·春场
》
:“十三日,家以小琖一百八枚,夜灯之,徧散井、灶、门户、砧石,曰散灯也。其聚如萤,散如星,富者灯四夕,贫者灯一夕止。” 阿英
《“灯市”--〈金瓶梅词话〉风俗考之一》
:“十三这一天,夜里张灯,家家以小钱(琖)一百零八枚,遍散在井、灶、门户、砧石一些地方,叫做‘散灯’。”
分類:
风俗
正月
十三
日至
日晚
在家
各处
不祥
《漢語大詞典》:
大迁(大遷)
(1).指迁都。
《
周礼·春官·大卜
》
:“国大迁、大师,则贞龟。”
(2).日至于 女纪 之称。古人认为日出于 旸谷 ,入于 虞渊 ,中经 昆吾 ,是谓正中;至于 鸟次 ,是谓小迁;至于 女纪 ,是谓大迁。见
《淮南子·天文训》
。今本
《淮南子》
作“小还”、“大还”,
《初学纪》
卷一引作“小迁”“大迁”。 王念孙
《
读书杂志·淮南三
》
:“小还、大还,当为小迁、大迁,字之误也。迁之为言西也。日至 昆吾 谓之正中;至 鸟次 则小西矣,故谓之小迁;至 女纪 则大西矣,故谓之大迁。”
分類:
日至
至于
迁都
旸谷
卯时
《国语辞典》:
韩战(韩战)
拼音:
hán zhàn
发生于西元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至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的战争。因美苏驻军撤离韩国,北韩共军趁机越过北纬三十八度线,向南韩进攻,引爆韩战。美国麦克阿瑟将军被任命为联军统帅,出兵助南韩。后因美国总统杜鲁门,深怕促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乃撤换麦帅,停战谋和。战事共计持续三年馀。
分类:
六月
日至
至一
七月
战争
公元
《漢語大詞典》:
放魂
旧时农历正月朔日至十八日收灯止,纵少年尽情游戏欢乐,无论昼夜,谓之“放魂”。 明
田汝成
《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
》
:“﹝正月朔日﹞自此少年游冶,翩翩徵逐,随意所之,演习歌吹……唱説平话,无论昼夜,谓之放魂。”
分類:
农历
正月
日至
十八
初一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